第75章 故友(一)
對于進宮這事兒李之源多少有些抵觸, 一是他覺得這是謝宣故意整的幺蛾子,目的是支開他再做些萬分危險又見不得人的事兒;再者,伴君如伴虎, 前幾日他還在禮部當個小差, 離皇帝十萬八千裏遠,結果一不注意就锒铛入獄, 被關進大理寺,性命堪憂。遑論這一朝進宮, 自己性子始終算不上沉穩, 要是不留神惹了帝後生氣, 便得不償失。
謝宣知道他的心思與他耐心解釋了,這是皇上和黎永的意思,讓他入宮的主要目的是陪伴皇後, 性子上可以稍微活潑些。又跟他說了,皇後即便再高高在上那也是黎永的弟弟,見到黎永就知道黎家的人都不是那無事生非的,讓他無須擔心, 然後又身體力行安慰了一番,才算是給李之源吃了顆定心丸,讓人暫且接受了。
皇後有孕在身, 瞌睡多些,所以算起上工時間來,李之源比謝宣晚的多,不過昨夜裏将人折騰狠了, 第二日謝宣刻意躲懶,等宮中接人的馬車到了府前,才叫人起來。李之源累得很,腰酸背疼,覺得自己身上沒有一塊兒好肉了,謝宣将人扶起來,親自伺候着穿了衣裳,又浸了張熱帕子給人擦臉。不好讓宮外的馬車久等,半推着李之源出門上了馬車,又把下人早就準備好的食盒給他。
“這兒去皇宮不遠不近,剛好夠你慢悠悠吃個早飯,路上颠簸,不要吃得太急,小心噎着。饅頭點心的吃不下去不用勉強,小米粥一定要喝了,暖和。”
“對了入宮之後先給皇後行禮,即便皇後人好該有的規矩不能廢,宮中那麽多雙眼睛盯着,自己要懂事些。我不在身邊也不要怕,我跟安公公打過照應,若是皇上在的時候他會照應你,總之.......”謝宣看着上了馬車一臉疲憊的李之源,仿佛是一位慈祥的老母看着自己即将遠行的兒子,總是怕囑咐的不夠。
然而李之源接過食盒後,毫不留情地打斷了他。“謝宣。”李之源喊他,“你可閉嘴吧!”完全是一副高傲的嘴臉,說完立馬放下簾子,示意宮人可以走了。
謝宣吃癟卻不惱,他深刻明白自己的錯誤,然後又笑嘻嘻掏了包碎銀子出來分給了車夫和随行的一隊侍衛,請他們多多關照。衆人接過謝宣的銀子,與謝宣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然後車夫駕起馬車掉頭飛快地走掉了,獨留站在原地望着馬車的謝宣,即使知道人是去上工的,仍然有種被抛棄的孤寡老人的錯覺。對影獨憐了好一會兒才下定決心上了自家的馬車去大理寺了。
逸王造反的案子幾乎可以了結了,罪犯皆已招供,人證物證俱全,只是礙于程序麻煩,民間關注度又太高,若是做的太快反而讓人覺得是刻意為之。于是如今的大理寺都只是做出一副繁忙的樣子,每日裏對外頭稍微放出一點點關于案件的進程,讓百姓多些談資,也為以後結案做個鋪墊。
其實不僅僅是造反的案子,當年的寧侯案謝宣也查得差不多了。梓君侯招供,大理寺也閑來無事,謝宣幹脆假公濟私帶着兵馬抄了逸王的王府,親自帶着個精通各式機巧的暗子搜了逸王府各處,終于在逸王的卧室中發現這背後還有個小書房。梓君侯口供中提到的文書都在裏頭。
搜到這些證據謝宣立馬準備遞個折子進宮的,最後被黎永攔了下來,黎永直言如今并算不上是個好時候。
“局勢未定,逸王造反的案子并未了結,并且也不會這麽快了結。二皇子剛自盡,即便皇上有意低調處理,宮中繁文缛節太多難免分心。況且這書信你看過了,裏頭又牽扯到了皇上的外祖,上次藏兵也是,可惜了蔣副将後來再也沒出現過,不然還能多一分證據,那位背後的人好歹是皇上的外祖,聽說昨日從宮中暈了之後到現在都沒能醒過來。最重要的是皇上昨日才收回了兵權,可是那個軍營早就不是當初的樣子,不妨跟你說句實話,昨日我悄悄去探訪過,簡直是烏煙瘴氣。這麽多雜事未處理,這個時候即便提出來了皇上也不會重視。再說了,過幾日我可能要調職了,大理寺卿的職位非你莫屬,皇上為了提拔你定會找些借口,比如逸王和大祭司的案子。”
“即便升上去又能怎樣?升完不又是一個接一個的案子,究竟何時才能是個頭了?”
“謝兄,我知道你仗義,從前都是你勸我要沉住氣,今日我就用同樣的話勸你一次。我能理解你想要為寧侯翻案的急迫心情,不過當初寧侯一家被滅門的時候可是鬧的沸沸揚揚,所以要翻案那便一定要風風光光。就眼下的情況,你覺得适宜嗎?寧侯再好那也是先帝在位的事情了,難道你認為當今聖上會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置逸王造反于不顧,也不将給大祭司下毒的人放在心上,單單重審寧侯案麽?”
黎永的話像一根刺終于刺破了謝宣多日裏裝出的平和假象,他在乎寧侯案,即便過了這麽多年,他心中始終牽挂着幾年前被拖走的那個少年。若真算起年齡,如今的他已經快四十的高齡,黎永所講,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可就是在看見那些證據後還是難以抑制地沖動了。他有些哽咽,對黎永講:“是,我明白。今日是我沖動了,這事等風頭過去後再議。”
黎永見他難受,想出言安慰:“謝兄......”
謝宣擡手示意,打斷了黎永要說的話。“黎兄放心,我都知道,不過一時失态罷了,這事确實是我着急了些。這些年了都沒有他的消息,我心不安。無事,今日說過便算了,先把手上的案子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