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節
重的。豈料到了他這一代,躬逢聖朝,卻會遭遇如此奇恥大辱。
廳下弟子怔怔地望着他,一時也不知如何安慰起。這個師傅,和其它樂部的都不同,衆弟子一向就沒見他喜怒形于神色,誰想到今天……今天的一恸一憤,竟會激烈如許!
良久,仿佛起自無聲的,只聽有人輕輕地哼起一支曲子。那曲子像乘着日光而來——那不是暴烈于頭頂的初夏的赤陽,而是幾千年以前的太陽。
那曲子和着那陽光渡過倥偬,渡過時光,渡過無窮戰亂與流離,在枝與葉的間隙時穿透而來,安靜平和,卻又清心爽神。
——那卻是相傳黃帝所做的《雲門》。
據說,“雲韶”二字的由來就是由黃帝所做的《雲門》與虞舜所做的《大韶》拼合而成。這是宗令白從小就聽慣了的曲子。那曲子這時由一個弟子哼起,馬上似也就回響入衆人心底。
接着,幾乎全然自發的,廳中諸弟子就有人伸臂、下腰、回風、舞雪,應着那曲子的旋律舞了起來。其實哼唱的人一直不敢大聲,唱得聲音低低的,不是聳耳細聽簡直渺不可聞。但廳中弟子個個都已谙熟于此。只見她們隊列散開,抛袖折步,展袂回裙,竟依了那心裏的樂韻舞了起來。
那舞一經發動,哼者也漸漸停了聲息,仿佛驚異于自己帶來的這一場舞,稍一錯愕,忘了哼唱,也自全心全意加入到這一場舞中了。
滿廳只見白纻飄拂,卻沒有樂聲。這一舞竟成了一場無聲之舞。陽光從雲母石天窗洩入這古樸的大廳。滿廳寂寂中,只見一個個人影輕挪,白纻飄搖。人人都沉浸在自己心頭的那個樂韻裏,竟舞得這一廳空曠得不知今夕何夕了。
這無聲的安慰卻像比任何慰撫的力量都來得大。只見宗令白不知不覺已擡起了頭,口中依舊無聲,只是喉節簌簌地動着,似乎在心裏也哼唱起那曲響自他童年的《雲門》。
這一舞如雲,從畫棟朝飛,至夕簾暮卷;本無心以出岫,終倦飛而知還;方景曦曦以将入,複門寂寂而常關;即有被遺諸世外的冷落,又成就息交絕游的自娛。
漸漸漸漸,舞入三折,廳中弟子個個心頭不由一時緊張起來——這《雲門》之舞,本來薪火相傳,可自從隋末以來,世道颠覆,從這第三折起,就有音而無舞,接下來的動作卻是已失傳的了。
就是那曲子,也往往工尺不合,與開頭的雍容景象大不相符。
一時,衆弟子只見人人踟蹰。她們跳到這裏,大多個個心無所依。那最開始哼曲的更是心頭暗悔:早料到會這樣,又何必……
宗令白一擡頭,卻見到衆弟子隊形散亂,舞步荒疏,偏加上他今日心頭之事,眼中不由含起淚來。
眼見廳中之舞越來越散亂,心中有定見的還可以自持已見,以一己之意将舞繼續下去,大多人卻都猶疑卻步。
Advertisement
宗令白心中一聲長嘆:《雲門》與《大韶》算是漢人子弟傳自老祖宗的技藝了,如今竟敵不過那些胡樂胡舞,散碎至此,可見天數如此,夫複何言!
他與堂上子弟個個心灰意懶之際,卻聽頭頂忽傳來一個聲音道:“果不其然!雲門一舞,竟殘碎至此,難怪于教坊諸部中被黜落于最下乘了。”
廳中弟子人人一驚,不由個個擡頭。
卻見大廳頂上,不過數梁楠木,只聞其聲,卻全不見人影。
衆人正心頭納罕之際,卻聽頭頂那人一聲長嘆後,複又拍手笑了起來:“也是你們太迂,祖上的即已失傳,老想着縫縫補補,湊合成當年模樣,豈非愈追愈遠?硬要補足,那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我真看不下去了,難道《雲門》一舞就只能這麽跳?不能這麽跳,這麽跳……”
那說話人語音未落,衆弟子已見屋頂那一片片丈許寬闊的雲母石透窗邊,影影綽綽地現出個人影。那雲母石本來只磨得半光,那人影又逆着日光,越發顯得飄忽難測。他一語未完,忽然就在那五間開闊的大廳頂上跳了開來。卻聽他邊跳邊笑道:“雲門雲門,皮之不存……”
他先只是随興地起了個步子,似乎自己也在找感覺一般,然後忽聽他于頭頂上一拊掌,口中喟然道:“有了!”
只見屋頂上那人于雲母窗上忽然停身,然後引頸伸腰,伫身望日。他這一靜,也自靜出了一抹樂韻。這麽頓了有一刻,卻見天窗頂上那人影忽窄袖連翩地舞動起來。
他邊舞還邊唱道:“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廳中子弟已驚覺其身姿曼妙,舉止從容。
卻聽他複自長歌道:“……暾将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廳中已有個弟子低聲接道:“他依的是《雲門》的調子,卻已加入了楚歌與楚舞。那先兩句似是《九歌》中的《雲中君》。”
宗令白雖身在樂部,卻也算家世清華,于辭章亦能通曉。他微一颔首,低聲道:“那不只是《雲中君》,他把《東君》也揉合在一起了。”
《雲中君》與《東君》俱是楚歌,最早記錄來自于屈子描述楚巫祭祀的《九歌》。其中“雲中君”歌唱的是雲神,“東君”則歌唱的是日神。那屋頂之人聽口聲分不清多大年紀,一時聽來仿佛曾經歷過滄桑,一時又仿佛不過是個少年。他的舞也跳在那時光的迢遞難期中,說不清是新是陳。
他這一舞風起,卻是借九歌之章來補足《雲門》殘缺的況味,于滿天翳然中別建人間煙火。只見他于雲母天窗頂上伸臂回頤,折腰踏步,輕飄飄的,自有種日初東方,望雲而興的舞意。
那雲母天窗本來半透不透,他的舞姿洩落下來,在那瓦頂上也就更加飄忽難測。他長衫窄袖,就算在那虛飄飄的影子中,卻也全不見軟糯,自可見出一個男子的凜然風骨之所在。
只聽他唱着唱着,忽一拊掌:“來了,真正的華彩就在下面……”
然後就聽他引吭長叫道:
“覽冀州兮有餘,
橫四海兮焉窮?”
他一語即出,立時襟袖紛飛,直似九天雲卷,四野霓垂——
他一雙著着軟靴的腳這時在那雲母石窗上急促地踏出鼓點來。那鼓點聲仿佛天神的車輪經過,雷滾滾的急迫,雷之下是那雲母石的窗;窗下是廳內子弟,是這浮世中的衆生;而那雷之上,卻是雲卷雲舒,不急不迫……然後、只見他舞出來的境界至此始大!只見他于那數片雲母透窗間或隐或現,或明或滅,一時出現在這裏,一時又出現在那裏。大廳頂上的九塊丈許長、數尺闊的雲母之窗,竟成了他足下的舞茵。他一現身有如雲開,一隐身又如暮合,可連接他或明或滅的身影間的,自有那連綿不斷的意韻。
只聽他口中忽轉入《東君》,朗聲歌道:
……
青雲衣兮白霓裳,
舉長矢兮射天狼;
操餘弧兮反淪降,
援北鬥兮酌玉漿;
撰餘辔兮高馳翔,
渺冥冥兮以東行!
……
——那日神架着他的金烏不可遮擋的,長驅而去地走了!可這雲,這雲還在他身後翻滾暮合着。
——沒有人見過這樣的舞,因為沒有人活成過這樣的酣然恣肆。
然後只聽他拊掌大笑道:“有趣有趣,今日得了,今日我算得了!”
一語未完,雲母窗邊,只見他飄然欲去。
廳中諸弟子只能人人仰首,如望邈姑射之仙人。
堂上宗令白為他如此一舞,已引發得興致如狂,早已在胡床上站起身來,只見他一身麻衫委落腰際,裸着上身無限欽羨地探首長叫道:“止步!”
屋頂人應聲笑道:“止步,止什麽步?我興已盡,再舞不能。想要興致再來,更不知又是何時。即說是舞,就總有止步之時的。你還唠叨什麽止步?”
宗令白卻于胡床上長跪而謝,高聲叩問道:“只不知仙鄉何處,小子渴求再得指點。”
屋頂人卻哈哈笑道:“今日不行了,不知你我是否已緣盡于此。讓我算算,三天之後,就是天門街鬥聲的日子。聽說近來關中小旱,他們要去祈雨,我卻要去聽歌。我極愛賀昆侖的琵琶。那日我必去。到那時,或可一見。”
說罷,他更不理堂上諸人。
等廳中弟子追出門外看時,屋頂早已人影俱渺。
二、東西市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
绮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馀。
連薨遙接漢,飛觀迥淩虛。
雲日隐層闕,風煙出绮疏。
——這首不算太好的詩後來位列《全唐詩》第一卷第一首。
它有個極為堂煌的題目:《帝京篇》;它還有着一個聲名更為堂煌的作者:太宗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