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新·白蛇傳之謂道紀
作者:保保
文案:
南宋年間,青城山有一白蛇自修千年化成人身,以為能登仙界,卻因骊山老母一句“你說你一心修道,我卻不信”而選擇堕入紅塵。因緣際會,結交同道青蛇相攜修行。
為報前世點撥之恩,與凡人許宣結為夫婦。
修道之術,自古以來是先出世修神通,後入世修人心。
自入凡間以後,白蛇食五谷,生七情六欲,心境逐漸轉變。
心一旦開了竅,就會有雜念叢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及至歷遍紅塵甘苦滋味,白蛇起初嘗試克化,最終卻不得其法。
白,是修道,亦是歷劫;
青,是栾青,亦是小青;
許宣,慧根深種卻永堕輪回。。。
入世、獨行、重生。。。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怕只怕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內容标簽: 靈異神怪 虐戀情深 因緣邂逅 古典名著
搜索關鍵字:主角:白素貞,許宣,栾青 ┃ 配角:許嬌容、李公甫、绛珠、許士林、李碧蓮 ┃ 其它:
楔子
蓋天地與鴻蒙,混沌不分,三界不明。
得盤古利斧辟出清濁,日月交替輪回,催生萬物,天地人三才定位。經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已過幽幽數千載。
廟堂之高。江湖之遠。人間掙紮于世,有庸庸碌碌者衆,有蠅營狗茍者衆,皆受輪回之苦。亦有問道者,離群避世,辟谷修心。天地感其靈性,點而化之,能超脫三界之外,歷百千劫,與天地同春。
中土西南腹地,蒼林肅穆、諸峰環峙、狀如城郭,故名青城山。青城山中向西十五裏杳無人煙之處有一白蛇,不以活物為食,不受四季所限,飲朝露,啖霜雪,吸取日月光華,恍而不覺間已過千歲。
風雲際會化人身,兩相争鋒入凡塵
南宋紹興二十七年,驚蟄。
一道春雷伴灼眼的白光,落入青城山腹地之中。白蛇感靈,從地穴中游出,見四周蟲蟻紛紛遁地避之不及,它卻絲毫不懼,蛇身攀住高峰岩石,一環一環,迎頭而上。片刻後,第二道驚雷炸響,果然劈在岩石之上,白光挾裹住白蛇,将它與碎裂的岩石重重摔在地上。白蛇遭此巨創,竟然未死,只見蛇首下五寸的破洞處鑽出一只白生生的人手!那手在周遭地面上尋摸,摸到一塊鋒利的碎石,那手便握住石片,舉到蛇腹之上,毫不猶豫的向下重重劃去,蛇身應力裂開。
驚雷已過,卻無雨至,四下裏萬籁俱靜。剛才那蛇身裏鑽出的人手,沿着石片破開的蛇皮向兩旁拉扯,露出一具潔白的胴體。她袅袅婷婷的坐起,頭一低,如烏雲般的青絲垂落胸前。右手兩指并攏,虛空一點,方才褪下的蛇皮化成了一堆霜色绫紗。方從蛇身中脫出的女子站立起來,旋轉一圈,已像尋常女子一般着好短衫長裙,腰間用一藕色絲巾縛住。從背後看她,身段纖秾合度、婀娜有致。她正打量着周身上下,面上不複方才赤身裸體時的羞澀模樣,映着皎潔的月光,更顯得膚白如玉。她一張鵝蛋臉,柳眉鳳目,朱唇飽滿如帶露的蓓蕾,唇瓣微啓,似笑非笑。一頭烏絲挽成流蘇髻。是個标标致致,明眸皓齒,仙姿玉質的美人兒。她朝着月光,盈盈下拜。
這白蛇托成的女子倒不着急下山,只尋了個水潭邊的地方打坐,一連七七四十九日。她好似心中禪定,風雨無阻。
一日午後,一陣風吹過,水潭中忽然汨汩湧動,接着浮出數顆人頭,俱是年輕俏麗的女子。她們披散着的長發浸在潭水裏,胸前毫無遮擋,也不覺羞。游到白蛇近前,趴在石頭上靜靜的望着她。
“白姐姐!”領頭的女子試探着叫了一聲。
白蛇睜開眼,含笑點一點頭。
那女子大喜,“姐姐可大成了嗎?能與我們說話了嗎?”
白蛇謙虛道:“不過僥幸托得人身,哪敢妄談大成。”
“姐姐那日緣法妙絕,我等羨慕不已……”那女子看看周圍的同伴,同伴們紛紛張嘴發出“喔喔”之聲,像是還不會說人話。
“姐姐去歲游歷遠方,回來後就蟄伏地穴不出,果然日前得上天眷顧!姐姐得了這樣好的緣法,何不與我們展示展示!”
白蛇含笑,伸手在那女子額前親昵的一點,接着雙手攏在胸前,催動意念。片刻後,一顆雞蛋大小的元珠浮現在她腰腹之間,紫氣氤氲流轉。衆人看的癡迷,方才那女子大膽伸手去摸,只覺手上仙氣缭繞,指尖卻是虛空。
“白姐姐。”那女子道:“我等拘在這潭水裏上百年,所得元珠不過米粒大小,亦不能出走到別處,實在憋屈。”
女子為首的幾人,除露在水面上的部分為人形外,浸在譚水裏的下身仍是一條條漆黑巨大的魚尾。
“姐姐所見所得,可說與我們聽?好教我們也能托成人身,到陸地上行走。”那女子說的赤誠。大家山中為伴度過許多歲月,白蛇又居長,雖比之她們陡然上了一階,但應該不至于就小氣藏私,不肯傳授。
白蛇卻雙眼微閉,吐了一句:“天機不可洩露。”而後她睜眼微微一笑,“我卻覺得只我一人得道不算美事。那禪音足可穿金裂石,只要你們心靜,就能尋到蹤跡,拾級而上,終得大成。”
衆魚精聽得喜不自勝,發出“喔喔”叫聲,那領頭的女子卻嘆氣:“哎,我等群居,如何心靜?”
白蛇搖頭,“勘不破這一層,你便只能終日拘在這深潭之中。”
“那也罷!”那女子也不知聽懂沒有,将白蛇的勸言抛諸腦後,急急問道:“姐姐可有上天去看?你已得道,何日登仙界?”
白蛇沉思良久,如實說道:“天上就猶如你們方才所見的元珠,看之瑰麗無比,觸之卻是一片虛空。我只得千年道行,料想登仙還需時日。”
“那也無妨。”那女子渾不在意,笑吟吟的說:“咱們山中靈氣馥郁,我們與姐姐作伴,不怕日久天長,待姐姐登仙界時,也好超拔超拔我們!”
“喔喔!喔喔!”
白蛇心想,魚精終歸受深潭所限,想要登階而上,或許比她還要艱難許多倍。這班妹妹們一個個天真爛漫,想不了那麽長遠。好在青城山确實是個修道的福地。只要她們一心向道,其餘的,就随緣了。
春雨驚春驚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山中時節變換,一如往昔。白蛇卻有感,自畜生道修入人道後,所得緣法與舊時大不相同。不過一年光景,她便獲得比往昔十倍的進益。捏指一算,可感知過去未來之事。提木成劍,辟空裂石。變化之數,更是比之前多了數十倍。且前所未有的感到腹中饑餓。陰雨連綿的天氣,居于洞穴中,雖不覺身上寒涼,心裏卻戚戚然,不由得變幻出大氅披在身上,方才好受一些。
來年春暖化凍,山間靈物從冬眠中蘇醒,白蛇将他們尋到,與之一一告別。言她将再度去往秦嶺,此去前途未蔔,要他們潛心修道,切勿殺生。
臨行前,魚精中那領頭的女子奉上一把寶劍與她傍身。這寶劍長近三尺,周身寒光,在潭底沉了不知多少年,依然鋒利無比。劍鞘镌刻“速還”二字。白蛇将其掂在手中,心想如她出劍,必定速還,切不可倚仗寶刃傷人害命。
尚不知白蛇飛赴秦嶺奇遇,山中已又過一歲春秋。
青城山向西南五百裏,還有一處峨眉山,也是雲鬟凝翠、鐘靈毓秀。時值盛夏,山中微雨時落時歇,茂林間霧氣缭繞。唐代李白有詩雲: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如非雨後山道路滑,必定有游人駐足,感慨置身山中猶如仙境。
雖是剛剛下過雨,山道上卻有人。
半山腰的白霧透出幾分黑氣,隐約見一年輕男子,穩穩當當斜卧一株桢楠樹杈上,正俾睨下首。樹下還有六人,其中一人粗布短衣,面黃肌瘦,躺在地上似不省人事,另外五人衣衫更是褴褛,或蹲或跪,圍成一圈,十分詭異。
五人圍看了半晌,紛紛擡頭向樹上看去。這五人面無血色,形容枯槁,搭在膝蓋上的雙手幹瘦青黃如鬼爪一般,陡看一眼便讓人遍體生寒。樹上的男子倒是一臉習以為常。他樣貌斯文,鼻高唇薄,一雙杏眼如寒潭一般漆黑深沉,襯托得五官偏于清秀,只是雙眼下若隐若現的青色顯得斯文中帶幾分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