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權衡
花嚴寺裏,元光耀打開信封,剛看了第一句,便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時候,蕭欥已經先行告辭,亭子裏只有元光耀和顧東隅。而顧東隅對老友這樣的反應毫不驚訝。這時說什麽都是多餘,他保持沉默,耐心等人把信看完。
信并不長。不用多少時間,元光耀便把信來回看了四五遍。最後,他放下信紙,這才注意到自己臉上的淚水,不由伸手去拭幹。“又讓你見笑了,東隅。”
顧東隅搖搖頭,表示他并不介意。“非是如何?”
“他在信裏說,他一切安好,還立了功,叫我不要挂念。這幾年發生了許多,等下次見面時他再一一告訴我。”元光耀回答,語氣裏一半是驕傲一半是擔憂:“雖說立功不錯,但只要非是一切平安,我也就放心了。”
顧東隅點頭贊同。他這老友向來不是不知足的人;如今,雖然家人天各一方,但能知道大家身體都還健康,也是一種安慰。“那實在該恭喜你。都說軍中前幾年是最艱難的,非是挺了過去,以後一定會越來越好。”
“先謝你吉言。”元光耀笑起來,其中依舊掩雜着一抹憂慮。
不用說出口,顧東隅就知道元光耀在擔心什麽。從蕭欥出現之後,暗藏的憂慮就沒從元光耀臉上下去過。“非是……沒有提到七殿下麽?”
元光耀搖頭。“都這樣了,說與不說,都沒有太大意義。”蕭欥給元非是帶信,已經說明了一切,哪裏還需要浪費墨水!
“倒也是這個理兒。”顧東隅下意識地捋了捋胡子。“七殿下這次來,說是巡視邊防,然而你我都明白,他為的不可能是這個。”
這正戳中元光耀的心坎。“是。”他點頭,“長安肯定出了些變動,但我們不知道。”
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嶺南山高皇帝遠,消息遲滞是自然的。另外,他們不敢說蕭欥來此就是為了他們倆,但蕭欥肯定存着拉攏人的心。
“不應也就罷了,如若應許七殿下,七殿下很可能會找辦法将咱們召回長安去。遠在嶺南,于大局無益。”顧東隅明智道。他這話完全沒有感情成分,只是就事論事,試圖把所有好處壞處都分析出來。“你覺得呢?”
這事,元光耀又怎麽不知?“我又何嘗不想回長安?”他不由仰天長嘆。一家團聚,他們多久都沒有過了?“但應了七殿下,即便回了長安,日子也不會太平。”
這話說得一點沒錯。當今皇帝已經立了太子;如果蕭欥對龍椅有所垂涎——這基本是必然的,否則蕭欥就不會出現在嶺南——那麽,他們就肯定會和太子黨杠上,拼關系拼能力拼心機的事兒少不了。
客觀地說,太子和德王是親兄弟,德王又常年不在長安,那德王在長安城裏的人際關系就明顯處于下風,絕大部分王親宗貴都會向着太子。
Advertisement
至于能力,德王打仗的能力顯然不一般,其他地方有待深究。太子呢,中規中矩,不好不壞的感覺。
最後再來說心機。到底是不是太子想要德王回長安,還不能百分百确定,所以長安的形勢不明。但他們至少能肯定,在動身到嶺南之前,德王就已經準備迎戰!
這麽分析一下,局勢錯綜複雜,實在很難拿主意。
元光耀頗有些頭疼。因為他不僅僅要考慮大兒子在軍中的前途以及女兒、小兒子的成長環境,還得考慮夫人蕭菡以及她存在感極強的父親兄弟。
為了兒女妻子,當然是回長安更好;但加上丈人吳王和大舅子蕭芳蕭芸手裏的兵權,就很難說了。
“這事兒實在是難。”元光耀蹙緊了眉。“莫不是我清閑日子過得太多,已經忘記長安就該是這樣的?”但他沒發現,他下意識地把老夫人和二三房剔除考慮,選擇難度已經降了不少。
“想必七殿下也不急在一時。”顧東隅寬慰道。“看七殿下的模樣,肯定不想要一個倉促的答案。你好好想想再回複七殿下,完全來得及。”
元光耀此時滿腹心事,不然肯定能聽出顧東隅自己已經做出了選擇。“你說得不錯,我回去再權衡一二。”說完,他便起身告辭,下山回別院——開玩笑,這時候他還有心情去州學上課嗎?
顧東隅目送他離開。他們都是因為朋黨傾軋而被貶嶺南,對站派多少有些心理陰影。況且,元光耀有老婆孩子要看顧,想的自然比較多。
至于他自己,孤家寡人,做決定容易得很——
蕭欥近年來立下的軍功數不勝數,在衆臣之中的威望遠勝于太子,尤其是武将。雖然明面上,蕭欥手無魚符,但只要武将們都支持他,那不就夠了?
當然,所有一切的前提是,他們這位德王殿下要真和面上看起來的一樣,冷酷無情、心狠手辣!
而被認為需要硬心腸的蕭欥,此時已經行到了山腳下。那座兩層木樓掩映在高大樹木的綠蔭裏,他遠遠地望了一眼,便揚起馬鞭,踏上了回縣城的路。
反正元光耀已經答應請他喝茶,他現在着急做什麽的話,不是畫蛇添足嗎?
蕭欥這一出一進的功夫,盧陽明和公孫問之早已将事情做好,三人約在一家酒樓見面。
“峯州沒什麽好注意的,”盧陽明向蕭欥彙報結果,“如果不出意外,這裏八百年都出不了事。”
蕭欥聽了,不置可否。他們說的“出事”,不是別的,而是打仗。不出事就意味着軍權薄弱,掀不起大風浪。
想想也是,不然該分管軍糧軍馬等後備物資的元光耀和顧東隅能閑得去教書?
“嶺南可能就吳炜一個有點用……”盧陽明一邊說一邊觑着蕭欥的臉色,實在估摸不出這位主兒在想什麽,只得挑明了問:“你見到元先生和顧先生了嗎,七郎?”
聽他問,相對沉默的公孫問之也向蕭欥投去了關心的目光。雖然說文臣在實際奪權時什麽都不算,但他們這邊一水兒武将,總得來幾個會舞文弄墨的處理事務吧?
蕭欥點點頭。“見到了,不過他們可能要考慮考慮。”
公孫問之同意。聰明人都知道這事兒很大,當然需要認真權衡。
然而盧陽明挑了挑眉。“我們要等嗎?”見蕭欥又點頭,他繼續道:“留給我們的時間可不多。”
知道盧陽明已經開始懷疑有別的原因促使自己留下,蕭欥臉上依舊毫無波動。“兩位先生都是聰明人,相信他們不會讓我們等太久。”
這就是一定要等出個結果了?盧陽明的眉毛差點兒挑到發際線。“如果我沒記錯,進城時你的态度還是可有可無。怎麽,不過一會兒功夫,你就改主意了?”他故意拖長音,暗藏促狹:“你是不是看到了別的什麽啊,七郎?”
被戳穿的蕭欥面無表情地盯了屬下一眼。自己知道就好了,幹什麽說出來!
作者有話要說: 殿下有點小悶騷【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