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貴妃眼見宣德帝動搖,急忙道:“太後身為寧王的祖母,疼愛孫子的心,臣妾明白,只是寧王身為大齊的皇子,子嗣延綿,事關皇室,豈能随心所欲。”
“貴妃說的——”
“咳。”
宣德帝擡手,正要附和貴妃,太後咳嗽一聲,瞪他一眼,“皇室興衰,取決于國泰民安,皇帝虛心納谏,勤政愛民,重用賢良,少養些仰仗裙帶出入朝堂的庸碌之輩,大齊自是河清海晏,何至于一個皇子的子嗣都事關朝政,寧王的子嗣在皇帝眼裏如此重要,是要封他做太子嗎?”
貴妃臉色一變,剎時便僵住了,緊張的看向宣德帝。
宣德帝也被太後問懵了,他的幾個兒子裏,最出色的,是齊琮,他确有意思要齊琮以後繼承自己的皇位,只是他如今身體正是鼎盛之時,不想早立太子,免得齊琮會生出異心,打算自己死的那日再立遺诏。
“母後,這太子一事,還需從長計議。”
太後輕笑道:“阿琮身為中宮嫡子,不僅文采出衆,擅騎射,對哀家和你,一片孝心,當年更是主動替你出征,吃了不少苦頭,哀家聽你也說阿琮的子嗣事關皇室延綿,這自古以來,皇室皇子無數,可沒有哪個皇子的子嗣影響朝政的,想來陛下心中早有立阿琮為太子的意思。”
太後拉住宣德帝的手,在他手腕上輕輕拍了拍,“你是哀家的兒子,你的心思哀家又豈會不懂。”
“母後,這冊封太子的事,不可倉促,眼下阿琮即将大婚,一切事宜,還是先等他大婚之後,再商議吧。”
“這麽說陛下已經在準備冊封阿琮為太子的事了,這冊封太子不可草率,太子大婚同樣不可草率,哀家身邊只養了阿寧一個,以寧王妃的身份嫁到寧王府,再逾制,也沒有以太子妃的身份嫁到太子府風光,皇帝剛剛還說,要阿寧風風光光的嫁給阿琮,既如此,那麽婚事暫且向後擱置,等冊封太子大典之後,再娶阿寧做太子妃。”
“母後,這怕是不妥吧。”
宣德帝臉色為難,貴妃面上一片青白,扯着嘴角道:“太後好偏心啊,都是太後的孫子,太後怎麽能只顧着寧王一人,阿瑛這個做弟弟的還等着迎娶王妃呢。”
“是啊母後,阿瑛阿琅也都不小了,阿琮的婚事,不能再耽擱了。”
太後淡淡的看向貴妃,“貴妃說的對,做祖母的應該要一碗水端平,剛剛貴妃還擔心寧王府只有一個王妃,會遭人非議,阿瑛身邊到現在也只有幾個上不了臺面的侍妾,上任蘭州知州之女佟寄雲以前随她的母親入宮拜見過哀家,那姑娘生的眉清目秀,品貌端莊,哀家便把她賜給阿瑛做側妃,還有你自己訂下的,李家的那個姑娘,下個月初八和十六都是好日子,便讓這二人先後入府吧。”
貴妃氣的捏緊手帕,“太後這是何意,阿瑛的側妃臣妾早就訂下了。”
“哀家怎麽不曾聽說阿瑛的兩位側妃都被訂下,你是覺得哀家身為阿瑛的皇祖母,連給他指一位側妃的權利都沒有。”
“臣妾不敢,只是王府有規制,側妃只有兩位,臣妾已為阿瑛訂下了李家的小姐,和臣妾娘家的侄女。”
太後端起茶盞抿了一口道:“阿瑛是大齊的皇子,身份尊貴,即便是側妃,不用出身顯赫,也要選書香門第的閨秀,知書達禮,你娘家那個侄女,母親目不識丁、父親延誤軍情被革職,這樣的出身,怎麽能做安王府的側妃。”
“陛下。”
貴妃知道太後這是故意針對自己,皇子側妃只有兩位,李家要拉攏,她早就許下了側妃之位,可她的宮裏,亦需要娘家的支持,太後賜下一位側妃,就是想讓她侄女入不了安王府,好讓她娘家兄嫂對她不滿,什麽名門閨秀,她又不是不知道佟家的底細,佟寄雲的父親就是個窮書生,燒了高香才考取功名,拼了一輩子,好容易升到了五品知州的位子,卻死在了上任的途中,佟家本就沒有根基,佟大人死後,家中再無人在朝為官,太後這個老太婆,可真是會選人給她添堵。
宣德帝也覺得太後給兒子指的側妃出身太低了。
“母後,這個佟大人去世後,朕就沒有聽說過佟家的消息了,這佟家的姑娘今年多大了?”
“約莫十六七歲了,正是婚配的年紀。”
“陛下。”貴妃扯了扯宣德帝的袖子。
“哦,母後,怎麽這個年紀還未婚配。”
“佟姑娘給哀家請安那回,剛好遇到了阿瑛,送她出宮的宮人回來說,佟姑娘回去的路上說此生非阿瑛不嫁,哀家原以為只是小姑娘一時說笑,誰曾想她竟真到今日還未議親,一片癡心,哀家倒是不忍心不成全,貴妃應該也不忍心吧。”
太後拿剛剛貴妃自己的話堵她,貴妃拽着宣德帝的衣袖,宣德帝知道自己母後的脾氣,這是有意要給貴妃一個教訓,貴妃出身低微,林家能有今天,全是因為貴妃,他才會給林家封賞,但貴妃的兄長辦事不力被革職,貴妃的嫂子更是胸無點墨,回回入宮都要鬧笑話,林家的女兒,确實連側妃都夠不上。
再說太後這會心情已經不快,沒必要為了一個小小的側妃惹太後生氣。
“即是母後親自選的側妃,相信阿瑛一定會喜歡。”
太後點了點頭,叮囑宣德帝,“早些頒旨,立阿琮為太子,你也能輕省些。”
宣德帝聽太後又扯回了太子之事,心裏想着應對之策,将此事搪塞過去,也沒理會貴妃不停的給他使眼色。
“太後,陛下,寧王來了。”
“阿琮來了,快請進來。”
宣德帝一聽齊琮來了,像來了救兵一樣。
“兒臣參見父皇,皇祖母,林貴妃。”
齊琮躬身行禮。
“免禮。”
“阿琮,朕與你皇祖母正在商量你與幼寧的大婚之事,你不是同朕說,你想早些把幼寧娶進寧王府嗎?”
宣德帝沖着齊琮使眼色,他覺得齊琮是站在自己這邊的,會幫自己這個父皇。
齊琮果然會意,朝着太後拱手,“皇祖母,孫兒真心求娶阿寧,還請皇祖母割愛。”
太後深吸口氣,擺手道:“這事哀家心裏有數。”
宣德帝道:“既如此,想必大婚之事,母後都能安排好,那朕便先告退了。”
宣德帝擔心太後再說太子一事,急忙要帶着貴妃走。
太後微微皺眉,看着皇帝,只覺糟心,“回去吧。”
“恭送父皇。”
宣德帝和貴妃走後,太後不悅的看着齊琮,“知道哀家剛在與你父皇商議何事嗎?”
齊琮笑着說:“無論什麽,眼下對于孫兒來說,都沒有迎娶幼寧重要。”
太後啞然,幼寧是她的心頭寶,齊琮喜歡她,她自然是覺得好。
“皇祖母,貴妃和父皇今日前來,想必是為了英國公府的事,這事您不必操心,我會處理好。”
太後冷哼,“這是你的外家,你要如何解決,才能讓哀家的阿寧不受委屈。”
齊琮攙扶着太後,“正如皇祖母所說,英國公府是我的外祖父家,傅芷硯終歸是我的表妹。”
太後聽到這裏面色便沉了下去,甩開齊琮。
“阿琮,皇祖母把最心愛的郡主許給了你,對你寄予厚望,你可莫要讓皇祖母失望。”
齊琮道:“皇祖母,如果是一般女子,鬧出這等玷污我清譽的事,必然只有賜死這一條路,但念及外祖父的恩情,我已經命人前往英國公府的祖籍岐州,修繕家廟,若她執意出家,便将她送往岐州家廟,如果悔改,便在岐州為她選一個夫家。”
太後知道齊琮一向果斷,卻不想他對待英國公府的事也能如此利落,滿意的點了點頭。
“還請皇祖母,讓我見見阿寧。”
齊琮态度誠懇。
太後道:“你這說的哪裏話,阿寧就在宮裏,哀家可沒禁着她,你寧王想見一個人,還不容易。”
“皇祖母您英明,之前是我哄阿寧出去,只是阿寧最孝順敬重皇祖母,皇祖母上回教導過我們之後,沒有皇祖母應允,阿寧是不肯見我的。”
太後暢快的笑了笑說:“哀家是為了你們好,大婚之前,不宜多見。”
“是皇祖母心疼孫兒。”
太後無奈道:“罷了罷了,你如此誠意,便在永壽宮多留片刻吧。”
齊琮恭恭敬敬的行了禮,便退了出去。
太後看他急切的要去見幼寧,哭笑不得的對着陳嬷嬷說:“以前也不見他嘴巴這麽甜。”
陳嬷嬷一笑,“殿下這是喜歡咱們郡主,也是難為殿下了,那樣不茍言笑的一個人,為了咱們郡主,甜言蜜語都往外說。”
太後揉了揉額角,嘆息道:“哀家就盼着他們能好好的。”
陳嬷嬷寬慰道:“殿下對郡主這樣,太後您就放心吧,等郡主和殿下成了親,用不了多久,太後您就能抱重孫子了。”
“抱什麽重孫子,哀家又不是沒有重孫子,女子生育都是在鬼門關走一趟,哀家才不想哀家的阿寧受那份罪。”
“別人生的和郡主生的怎麽能一樣,生個和郡主一樣的小殿下給太後抱,白白胖胖的,叫太後□□母。”
太後板着臉道:“胡說,哀家對孫子孫女們都是一樣的,重孫子重孫女也都一樣。”
陳嬷嬷,“幼寧郡主生的,和郡主長一樣的。”
太後被陳嬷嬷說的心動了,和陳嬷嬷聊着幼寧剛入宮那會的事,齊琮到了福安殿裏,幼寧坐在桌子前,大快朵頤的吃着擺在桌上的美食,哪裏像阿娴跟他說的,幼寧想他想的食不下咽,奈何皇祖母看的嚴,才不能去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