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改紡車東宮觀禮
那一日, 與趙世簡夫婦偶遇後,莫四娘心裏愈發不得勁。
好在她本來就從不開口說話,也聽不見旁人說話,故而并無人理會她的沉默。
但她的貼身丫頭和婆子感覺到了, 大奶奶在生氣。
楊鎮回來後, 獨自進了書房, 他拿着書,卻有些心浮氣躁,一個字也看不進。
莫四娘在東廂房卧房裏臨窗而坐,楊鎮在書房裏獨自發呆。
自成婚後,兩口子沒有任何語言交流。
莫四娘自失聰後,不再開口說話。她的丫頭會手語,每天貼身跟着她,用手比劃別人說了什麽。
大多數時候, 莫四娘并不讓丫頭比劃, 因為她能看得懂很多唇語。她感覺丫頭在那裏不停地比劃時,周圍的人都像在嘲笑她一般。
夫婦二人在一起的時候, 總不能讓丫頭在一邊陪着。莫四娘會把自己想說的話簡單寫在紙上, 楊鎮也用紙筆回她。
絕大多數時候,夫妻之間沒有任何交流。楊鎮本就不愛說話, 又要讀書,莫四娘跟着陳氏。楊鎮從來不主動尋莫四娘,莫四娘有事找他,也是夜間用紙筆寫。時間久了, 夫妻之間也有些默契,楊鎮聰慧,莫四娘但凡有所舉動,他都能明白她的意思。
莫四娘本是懷着一腔少女情絲嫁進來,哪知官人始終不冷不熱。天長日久,她也漸漸有些了悟。
官人書房裏有口箱子,箱子裏有什麽,誰也不知道。她不問,他更不說。墨竹雖是莫家來的,但對楊鎮無比忠心,凡是設計楊鎮的事情,別說莫四娘了,他親娘都撬不開他的嘴。
這樣不鹹不淡地過了些日子,莫四娘漸漸聽到些風聲。她帶來的丫頭婆子小厮,基本上把楊家徹底把持了起來。除了楊鎮書房裏的那口箱子,在楊家,就沒有莫四娘不知道的事情。
李楊兩家的親事,在莫家不是什麽秘密。當日誰也想不到那個被退了婚的養女,最後能飛上枝頭。
莫四娘想起楊鎮看李姝時的目光,迷離而又渺遠,仿佛透過時光屏障看到了流逝的歲月,他看到了什麽?他想起了誰?是了,定是想起他那退了婚的紅顏知己。
想到這裏,莫四娘感覺自己胸口一陣悶悶的發疼。
Advertisement
就在她生悶氣的時候,陳氏又打發人來尋她。
莫四娘聽見婆母叫她,忙去了正房。
陳氏看了她一眼,張張嘴想說話,又咽了下去。罷了,說了她又聽不見,白費我的力氣。
陳氏有氣無力地揮揮手,“你回去歇着吧。”
莫四娘看懂了,自己回去了。她也不想花精力去讨好陳氏,只要她耳朵一直聽不見,陳氏就不會喜歡她。
陳氏身邊有個丫頭,原是她當日聽說莫四娘是個聾子,一氣之下買來要給楊鎮做妾的,哪知楊鎮看都不看那丫頭一眼。陳氏氣急,你既然喜歡李家那個養女,這丫頭和她有個六七分像,如何你又不搭理了?難道就這幾天的功夫,你又喜歡上莫家這個聾子不成?陳氏無奈,只得留下那個丫頭自己使喚。
莫四娘沒見過敏良媛,不知道這丫頭長的和她差不多。但見她姿色秀美,日常也不怎麽待見她。
丫頭小心翼翼,大氣不敢出一個。
成婚當日,楊鎮挑了蓋頭,看着莫四娘出神,等身邊的喜娘提醒他,他才回過神來。因新娘子耳朵聽不見,一衆親朋未曾鬧洞房。
婚後,楊鎮長住莫四娘房裏。莫家人很高興,以為他夫妻二人恩愛和諧。很快,莫四娘有了身孕。楊鎮以不打擾她養胎為由,搬到了書房住。
楊家大姐兒出生的時候,楊鎮看到不是兒子,失望地看了兩眼就走了,不曾抱過一次孩子。
陳氏倒不嫌棄這是個孫女,她只擔心這孩子也聽不見,時常用個撥浪鼓在孫女耳邊晃,見孩子知道跟着聲音轉頭,陳氏才放心下來。
等莫四娘坐滿了月子,原以為楊鎮會搬回來住,哪知他好像忘了這事兒似的,依舊住在書房。莫四娘一來怕羞,二來見楊鎮整日沒個笑臉,也不敢勸他回來。
後來是陳氏見兒子媳婦總是分開住,讓楊鎮搬了回去。
楊鎮搬回莫四娘的房間後,頭一個夜晚,盯着莫四娘看了好久,看得莫四娘把自己從頭檢查到腳,難道我身上哪裏不妥帖?還是我生育過後,容貌大不如前,官人嫌棄我了?
莫四娘還沒搞明白楊鎮為甚盯着他看,楊鎮仿佛又變成新婚時那個楊鎮,不說夜夜索取,房裏事也是沒怎麽斷過。莫四娘心生歡喜,官人還是喜歡她的,不然怎地每日夜裏抱着她不肯撒手。雖然她聽不見,息了燈也看不見,也知道官人夜裏情濃之時,總在她耳邊私語。
陳氏時常發笑,他這個傻兒子,還說自己喜歡李家女,這不也和媳婦好的很。
楊鎮努力了好幾個月,哪知莫四娘的肚子再沒動靜。楊鎮又失望地住到了書房,理由是要認真讀書,參加下一科春闱。
楊鎮住到了書房,莫四娘心裏空落落的,但她總不能勸官人不要認真讀書,不說婆母會罵她,娘家人也要說她不懂事。
夫妻二人就這樣正式分居了,陳氏把楊大姐兒抱到自己房裏養,理由是莫四娘聽不見,孩子給她養,整日不說一句話怎麽能行。莫家也不好說什麽,親祖母要撫養親孫女,誰也說不出二話。
楊大姐兒長的像父親,陳氏很喜歡這個孫女。楊芙娘出嫁後,她整日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有了這個孫女,也算有了個伴。
楊鎮對這個女兒沒怎麽上過心,楊大姐兒見到阿爹就有些害怕,因為阿爹從來不對她笑,也不抱她,阿娘整日不說一句話,只有阿奶會抱着她唱搖籃曲。幼小的楊大姐兒,憑着本能,只親近陳氏。
楊家的日子,就這樣不鹹不淡地過着。
趙家這邊,李姝在悶熱的夏季裏,又想起了當日紡線機的事情。六七年過去了,李姝始終記得這個事情。
李穆川還是小吏時,她整日紡線不停,苦于紡線機效率低,所獲甚少。在娘家,她不當家不做主,索性也不提那些天方夜譚的想法。
如今她嫁到趙家,趙世簡萬事由着她,她手裏有人有錢,何不試一試?若能成,也是件大功德。即使不能成,全當打發日子了。
說幹就幹,李姝先自己買了輛紡線車,說要紡線,留着拉鞋底。随後以小車壞了為由頭,讓玉娘和文崖去買各樣材料。趙世簡先看着好奇,以為她要修紡線小車。等看她兵兵乓乓又是拆又是裝的,才知道她要搞創造。
李姝細胳膊細腿,沒什麽力氣,但又不想讓別人知道,就自己帶着玉娘和文崖慢慢搗騰。趙世簡發現後,主動過來詢問。
李姝本不想讓他知道,趙世簡笑,“娘子還瞞着我,你想做什麽,跟我說一聲就是了,我就算幫不上忙,肯定不會搗亂的。有我給娘子打掩護,也省得旁人問起來,娘子不好回答。”
李姝遂把趙世簡納入自己的改良小組隊伍,并一再叮囑他,這不過是自己的一些虛妄的想頭,不要到外面說,省得旁人笑話。
兩口子就這樣帶着丫頭小厮,時常偷偷摸摸做手工。
孫氏還以為二叔兩口子做什麽好玩意,還開玩笑,“若做好了,定要給煦哥兒也做一個。”
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萬般艱難。李姝想的,何曾沒人想過,但既然沒人成功,必然是不大容易。
兩口子搗鼓了大半個夏天,換了多種材料,試過很多種改良方案。到最後,趙世簡一個拿筆杆子的人,都會紡線了。
李姝中途想放棄,趙世簡也有些懈怠了。兩口子把東西抛到一邊,狠歇了幾日,中途還一起去麗娘家住了兩天。
後來,趙世簡覺得太可惜,又勸她,“都做到這個地步了,放棄了不免可惜。咱們再堅持一個月,不行就算了。”
李姝想想也是,又再次投入到改良大計中。
剛入秋的時候,總算有了些成果。
李姝高興地看着那同時能出兩根線的紡線車,喜得見牙不見眼,“可算好了,官人,官人你不知道,貧寒人家的女兒,要費多少功夫才得一綻紗線。如今有了這個,天底下的小女娘們,總算能少受些累。”
趙世簡也高興,“娘子的心思總算沒白費。”
李姝忙誇他,“多虧了有官人,不然我哪裏能堅持到最後呢。”
兩口子高興過了,又開始發愁,這個東西,要怎麽處理呢?
趙世簡偷偷把這個事情告訴了趙書良。
趙書良和孫氏一樣,頭先以為老二兩口子在做什麽小孩子的玩意,如今聽趙世簡一說,頓時覺得喜從天降。
他高興地在屋裏直打轉,轉了半天,拍拍趙世簡的肩膀,“老二,這可是個好東西。不要出去說,先放在家裏。叮囑好家裏人,誰敢出去亂說,我立刻發賣了他。外人若問,就說你們給煦哥兒做東西呢。”
李姝本來想把這事兒告訴娘家人,但趙世簡勸她再等等。
“娘子的想頭是好的,但岳父只是個六品官,這東西,咱們都護不住,最後,說不得還是要借大姐姐的手把它送出去。”
李姝想了想,也對,以阿爹的為人,說不得就直接獻出去了。獻出去可以,若走漏了風聲,怕是還沒獻出去,就要被人半路劫走。
還沒等趙家想好要如何處理紡線車,那頭,東宮傳來好消息,敏良媛一口氣生了兩個閨女。
敏良媛生了女兒,太子妃很高興,平良娣更高興。太子妃高興的是,多了兩個妹妹,以後把她們嫁到适宜的人家,大哥兒和三哥兒也能多得兩份助力。平良娣高興的是,你就算生一百個女兒,捆起來也不如二哥兒一個。
太子已經有了三個兒子了,忽然得了兩個女兒,又是雙生花,很是高興,提議要封敏良媛為良娣。太子妃無異議,上報皇後,皇後準了,敏良媛得封三品良娣。
敏良娣生産,李家沒有得到恩旨,肖氏有些失望。等敏良媛出了月子,冊封良娣的消息傳來,李家頓時阖家歡喜。
很快,東宮再次來人,傳肖氏于敏良娣冊封當日,至東宮觀禮。肖氏打發了厚厚的賞錢,讓李承業親自把傳話的內侍送到大門口。
那頭,趙書良聽說李家大娘子得封良娣,召集兩個兒子一起商議事情。
趙世崇見阿爹表情凝重,忍不住先開了口,“阿爹,發生了何事?”
趙書良用手敲了敲桌子,“老二,你說給你大哥聽。”
趙世簡簡單說了下,趙世崇也驚喜道,“這可是個好東西,弟妹果真有本事。”
趙書良沉默了一會,嘆了口氣,“老二,這東西,咱們還是送給你岳父吧。”
趙世簡說道,“阿爹,兒子也是這麽想得。這是惠民的好物件,咱們若留着,不免被人說唯利是圖,送給岳父,借宮裏娘娘的手呈上去,咱們家也能得個好名聲。”
趙書良點點頭,“也只能這樣了,過幾天,你岳母要去宮裏,咱們要趕在這前頭把東西送過去。”
肖氏進宮的前一天,趙書良早早從衙門裏回來了。回來後,他立即打發兩個小厮,去現買了些禮,點心、茶葉、布匹,雜七雜八的,其中有好幾壇子酒,因東西太多,趙書良索性雇了輛騾車,全裝了上去。
灰撲撲的紡線車混在一堆禮物中,誰也沒發現。
趙書良帶着小兒子夫婦二人,一個丫頭和小厮都沒帶,一起去了李家。三人到李家的時候,天已經快黑了,李穆川還沒回來。
肖氏見趙家一下子來了三個人,忙打發李承業招呼趙書良父子,自己帶着李姝去了內院。
嚴氏抱着孩子,跟李姝打了招呼。大哥兒已經能穩穩地豎起頭了 ,李姝摸摸他的小手,逗了他一會兒。嚴氏想着小姑子回來,定然想和婆母說些私房話,坐了一會兒後,就自己帶着孩子回了東廂房。
嚴氏剛走,肖氏問李姝,“今兒來是有什麽事情?”
李姝笑了,“聽說阿娘明兒要進宮,我來看看阿娘。順道,給阿娘帶了個好東西,想請阿娘轉交給大姐姐。”
肖氏奇道,“是什麽好東西?你大姐姐什麽好東西沒有呢,我都不敢随意給她準備東西,怕不合規矩。”
李姝回答肖氏,“阿娘放心,我這個禮物,大姐姐定然喜歡。”
說罷,李姝把自己做紡線車的事兒詳細告訴了肖氏。
肖氏連連驚嘆,“那年你跟我說這個事兒,我還說你異想天開,沒想到真能做出來?若知道能成,早些就該做了。”
李姝搖頭,“阿娘,早得了,咱們家也護不住,頂多被人給個幾兩銀子就打發了。”
肖氏想想,點了點頭,“你說的也對,等你阿爹回來,咱們再商議。”
李姝又說了自己的意思,低聲說道,“阿娘,我聽說聖上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就想把這個送給大姐姐。等以後,若是,若是殿下再進一步,大姐姐一來有兩個女兒,二來有這個好玩意,也能正經做一宮主位。”
肖氏嘆口氣,“誰說不是呢,眼下雖說你大姐姐封了良娣。等以後,你阿爹官位低,你大姐姐沒有兒子,太子妃娘娘自然是正位中宮,咱們若一絲力也不出,但說不得她又要屈居平氏之下了。”
李姝沉默了半晌,“阿娘莫要想太多,咱們已經盡力了。”
李穆川下衙回來後,迎接他的居然是趙家父子。
兩親家相互見了禮,到書房一起說話。
趙書良言簡意赅,把事情都說清楚了。
李穆川沉默了半晌,向趙書良拱拱手,“親家高義,多少人得了好東西,都是想着換取些好處。親家能把這東西獻給朝廷,這是惠及民生的大功德。親家放心,明兒我家太太進宮,我定讓她把這事兒說給娘娘聽,讓娘娘定奪。”
趙書良也拱手,“還是親家養的好女兒,能想出這樣奇巧的好東西。”
李穆川哈哈笑,摸摸胡須,“定是女婿幫着一起做的,全指望姝娘,說不得要半途而廢。”
那邊廂,李姝還在和肖氏說話。
“阿娘明兒去東宮,有人帶阿娘一起去嗎?”
肖氏回答道,“前兒來的內侍,說明兒早上有人來接應,我只管按着規矩來,總是錯不了的。”
李姝想了想,建議肖氏,“阿娘去了宮裏,除了引路的人,不能随便跟着人走。宮裏規矩大,阿娘人生地不熟的,若是不小心走岔了路就不好了。”
肖氏笑了,“放心吧,我定然不多說一句,不多行一步。”
李姝還想再和肖氏說說進宮的事兒,那邊趙書良就叫回家。
肖氏忙帶着李姝去了前院。
肖氏問道,“親家,如何不吃了夜飯再走?”
趙書良拱手道,“弟妹明兒要進宮,定然要多準備準備,我們就先回去,回頭讓二郎媳婦再回來也是一樣的。”
肖氏不好再挽留,讓丫頭趕緊把家裏的點心帶一些,讓他們三人路上吃。
門外的車夫還在等着,李承業忙搶着付了來回的車資。趙世簡把李姝扶上車,然後請趙書良進去。
趙書良看了看狹小的車廂,吩咐趙世簡,“老二也到車裏去,我坐前面。”
趙世簡本來想說讓趙書良坐車裏,但想想公爹和兒媳婦一起坐車裏也不太合适,就沒有客氣,自己進去了,并囑咐車夫穩妥趕車。
趙家人走後,李穆川草草吃過晚飯,夫妻二人一起回房間說私房話。
李穆川囑咐肖氏,“見了娘娘,讓她不要擔心家裏,文家那邊也不用擔心,我預備給文家兄長尋個差事,讓他有份事情做,沒時間吃酒。”
肖氏笑道,“官人想得周到,我前兒才聽說,翠娘有了身子了。我明兒告訴娘娘,文家也算有後了。以後劉姐姐墳前,也有人燒紙上香。”
李穆川嘆了口氣,若說敏良娣對文家還有什麽留戀,那就是她的生母劉氏了。
劉氏早逝,又沒有兒子。這麽多年,墳茔孤苦,連個上香的人都沒有。自她進宮後,肖氏主動打發李承業每年去給劉氏掃墓,敏良娣心裏清楚,故而時常有賞賜給李家。
李穆川又道,“紡線車的事情,如實禀告娘娘,讓她定奪。若有賞賜,直接給姝娘,咱們不昧下她的功勞。”
肖氏笑了,“不消官人吩咐,姝娘是我女兒,我還能不疼她,自然都是給她的。”
兩口子說了一會子話,一起歇下。
第二日天還沒亮,肖氏就起床了。在葉媽媽和嚴氏的幫助下,肖氏穿上了六品安人的大禮服。自封了诰命後,肖氏頭一回進宮。她只是個六品安人,封诰命時,都不需要進宮謝恩。
肖氏稍微吃了些幹東西,沒敢喝水。萬一進宮要出恭,豈不是對貴人不敬。
李穆川先去了衙門,走前吩咐李承業,若宮裏來人,好生伺候,打發厚厚的紅封,定讓他們帶好了路,李承業一一應了。
收拾好了後,肖氏就在家等着。沒過了多久,東宮就來了內侍。
李承業親自引了兩個內侍近來,上茶上點心,又打發了豐厚的銀錢,兩個內侍笑眯眯地帶着肖氏走了。
肖氏只是個小小六品安人,敏良娣只是東宮嫔妃,在宮裏也不算多尊貴,故而并無車馬相送。
李承業提前雇好了騾車,又有些不放心,親自送三人到了宮門口不遠的地方。剩下的路,就需要肖氏自己走進去了。
肖氏随着兩個內侍,一路低頭前行,好在走的地方偏僻,并沒遇到什麽貴人,很順利就到了東宮門口。
領路的內侍回禀後,守門的內侍繼續進去禀報,過了許久,出來個宮女,先給肖氏行了個禮,“太太好,良娣娘娘着奴婢來領太太進去。”
肖氏想着到了東宮門口,總不敢有人糊弄她,遂大着膽子跟着這宮女去了。
七繞八繞,宮女把肖氏引到了一處院落門口,門裏立刻又有人出來接引。
肖氏進院子後,被領進一處偏房。才進門,只見一個穿着富貴華麗的女子坐在正位,肖氏只看了一眼,立刻下跪行禮,“妾李肖氏見過良娣娘娘。”
敏良娣忙起身,親自扶起了她,“阿娘不用客氣,快起來。”
肖氏起來後,敏良娣又給肖氏行家禮,“女兒見過阿娘。”
肖氏也忙扶起她,母女兩個一起坐下了。
肖氏上下打量她,見她養得白裏透紅,雖生育過,卻未曾發胖,只是臉頰上稍微多了些肉,看起來愈發貴氣。
肖氏笑道,“娘娘氣色越發好了,我們也就放心了。”
敏良娣拍拍她的手,“阿娘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家裏的事,還請阿爹阿娘多費心,咱們都要好好的。”
肖氏知道時間不多,不再繞彎子,“家裏都好,托娘娘的福,你阿爹升了六品。二郎和簡哥兒都中了舉,麗娘得了個女兒,姝娘也出門子好幾個月了。二郎媳婦生了個胖小子,咱們家一切都好,娘娘盡管放心。”
說完這些,肖氏又看了看四周。
敏良娣會意,揮揮手,宮人們依次退下。
肖氏接着說道,“前兒文家兄長來說,文太太有了身孕。張家幾代人都是一窩子男丁,依我看,文太太壞的定是個男胎。娘娘入選那一年,我想着娘娘再也回不去了,就讓人仔細整理過娘娘的生母劉姐姐的墳茔,立了碑,每年都讓二郎帶着人去祭拜。自文家兄長又成了家,你阿爹一再囑咐他,逢年過節,不要忘了給劉姐姐上香,二郎畢竟不是文家人。等文太太生了兒子,劉姐姐也算有後了。你阿爹還說,文家兄長如今都改了,還要給他尋個差事。娘娘不必再挂念,只管過好自己的日子。”
敏良娣默默聽了,眼神有些空洞,肖氏知道,她定然是想起了生母劉氏,那個在她幼年時期極其疼愛她的人。
過了半晌,敏良娣回過神,“多謝阿爹阿娘,給他尋個能養家糊口的差事就行。差事好了,銀錢多,他又要生事。”
肖氏也拍了拍她的手,“我這裏還有件事情要告訴娘娘,是姝娘做了個好玩意,昨兒送到咱們家,讓我問問娘娘要如何處置?”
肖氏言簡意赅地把事情說了。
敏良娣驚訝道,“三妹妹這般能幹?”
她想了想,又囑咐肖氏,“阿娘先莫要聲張,東西先保存好,這事兒我要去讨殿下和娘娘的主意。”
肖氏點點頭,然後看着她身上華貴的宮裝笑道,“娘娘也算苦盡甘來,有了兩個小殿下,娘娘總算有了依靠,我也能放下心了。”
敏良娣笑了笑,“我有今日,也是托了阿爹阿娘的福氣,若還在文家,不知道要被賣到哪裏去了。”
肖氏忙打斷她,“娘娘,那些事情都過去了,娘娘天生富貴命,不管是文家還是楊家,都裝不下娘娘。”
肖氏又問,“姝娘頭先跟我說,王昭訓家裏的人要找我們敘舊,娘娘看可是要回了她?”
敏良娣一笑,“阿娘不用理她。”
肖氏想了想,又悄聲問她,“姝娘讓我問娘娘,當日楊家,可有交割幹淨?”
敏良娣眼神倏地銳利了起來,“可是有人要做文章?”
肖氏忙安撫她,“娘娘不必擔憂,暫時無人提此事。只是我們多心,平白問一句。若交割幹淨了,娘娘權當我什麽都沒說。”
敏良娣想了一會子,對肖氏說道,“阿娘回去後,讓三妹夫尋個機會,碰見楊大郎後,告訴他一句話,舊人莫念,舊物莫留,各奔前程,兩相安好。二郎不要去,李家不要沾楊家的事情。”
肖氏聽她這樣說,心裏清楚,當日一對小兒女之間,定然瞞着她傳了一些東西。
但她不好明着問,只得點頭應了。
這頭母女兩個快速交換消息,那頭,宮女來催。
“禀良娣,冊封的禮儀官來了,請良娣受封。”
肖氏感覺還有千言萬語要跟她說,但時間不允許,只得作罷,好在重要的事情都說了。
敏良娣拉着肖氏的手,“阿娘跟我一起去吧,女兒今兒受封,除了殿下和娘娘,東宮其他人都來了,阿娘也認一認。”
母女兩個一起到了正房,一應受封用的物件都準備妥當,十幾個環肥燕瘦的宮裝美人齊刷刷坐在兩側,見她們進來,除了坐在左上手的平良娣,其餘都起來了。
衆女紛紛屈膝行禮,敏良娣一一點頭,“姐妹們快坐。”
她走到平良娣面前,先行了禮,“多謝姐姐來觀禮。”
平良娣放下茶盞,“以後咱們都是一樣的人了,妹妹不用這樣客氣。”
敏良娣笑道,“姐姐為長,我敬重姐姐是應該的。”
說罷,她把肖氏引過來,肖氏忙跪下行大禮,在這種場合,平良娣也不能太拿大,忙起身,還沒等肖氏的禮行完,就要把她拉起來,“李太太不用客氣,我和敏妹妹是一家人,倒折煞我了。”
肖氏堅持行完禮,“娘娘體恤臣婦,但臣婦頭一回進宮,赫赫皇威,臣婦怎敢不守規矩呢。”
其餘美人皆過來見過肖氏,肖氏一一回禮。
正寒暄着,宮女提醒,“良娣,吉時已到。”
良娣是三品,有金冊,由禮部官員來封。
此次來的是禮部一位郎中,念過冊封書,賜過金冊,敏良娣謝恩,冊封禮算是完成。
禮儀官走後,除了平良娣,其餘東宮女眷給敏良娣行大禮,改稱呼。
肖氏全程觀禮,在一邊默默站立。等各項禮儀走完了,衆女一起喝茶說笑了片刻,然後紛紛走了。
敏良娣叫肖氏,“阿娘。”
肖氏忙過去了。
敏良娣拍拍她的手,“我還要去娘娘那裏謝恩,今兒不得空陪阿娘,我帶阿娘去看看兩個孩子,等以後有時機了,咱們母女再見面。”
肖氏聽說孩子,喜道,“我正想看看兩個小殿下呢。”
母女兩個一起去了兩個孩子的房間。
小奶娃娃,整天吃了睡睡了吃,這會子正睡的香呢。
一幹乳母和宮女靜悄悄行了禮,敏良娣擺擺手,帶着肖氏走到兩個搖籃面前。
肖氏左看看又看看,愛的不行。
看了一會子,兩個人一起又去了正房。
肖氏悄聲囑咐敏良娣,“娘娘這一胎生兩個,孩子個頭都不大,好在都康健,娘娘不能全部托于別人手,定要每日親自查看幾回。”
敏良娣點點頭,“多謝阿娘提醒。”
肖氏又問,“我可要去給太子妃娘娘請安。”
敏良娣搖搖頭,“太子妃娘娘整日事情多,阿娘就不用去了。”
外頭宮女又來催,要去給太子妃謝恩。
肖氏看了看外面,“娘娘事情忙,我就先回去了。”
敏良娣點點頭,又吩咐心腹宮女送肖氏出去。
肖氏随着宮女往外走,快出了二門口,又回頭看,見敏良娣正站在廊下看着她。肖氏沖敏良娣笑了笑,敏良娣點了點頭。
這樣無聲地再次告別之後,肖氏出宮回家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們的楊鎮同學慢慢長成個心機BOY~~
--------------------------
姊妹篇《誰才是我娘》,求收藏~~
感謝在2019-12-24 13:08:33~2019-12-25 10:18:04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叽裏呱啦、哔哔啵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39923378 52瓶;Amanda 2瓶;麻雀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