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節
上關卡盤查,水陸風波,都由她設法應
付過去。回到家後,解洵的哥哥解潛已因軍功而做了将軍。兄弟相見,十分歡喜。解潛送
了四個婢女給弟弟。解洵喜新厭舊,寵愛四婢,疏遠冷落了那妾。有一天,解洵和妾飲酒
,兩人都有了醉意,言語沖突起來。那妾道:“當年你流落在北方,有一餐沒一餐的,倘
若沒有我,只怕這時候早餓死了。今日一旦得志,便忘了從前的恩義,那可不是大丈夫之
所為。”解洵大怒,三言兩語,便出拳打去。那妾只是冷笑,也不還手。解洵仍是不住亂
打亂罵。那妾站起身來,突然之間,燈燭齊熄,寒氣逼人,四名婢女都吓得摔倒在地。過
了良久,點起燈燭看時,見解洵死在地下,腦袋已被割去。那妾卻不知去向。
解潛得報大驚,派了三千名官兵到處搜捕,始終不見下落。
解潛是南宋初年的好官,紹興年間做荊南鎮撫使,募人開墾荒田,成績極好,增加了
大量糧食生産,是南宋墾荒屯田政策的創導者。他病重時,張九成去探望。解潛流淚說:
“我生平立誓要和金賊戰死于疆場之上,哪知不能如願。”說罷就死了。張九成是南宋的
忠義之臣,為人正直,畢生和秦桧作對。秦桧當權時,張九成被貶在南安,到秦桧死後才
出來做官,後來追贈太師。他既和解潛交好,可見解潛也是忠義之士。張九成是杭州人,
紹興壬子年狀元。對策時論到劉豫說:“臣觀金人有必亡之勢,中國有必興之理。夫好戰
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劉像背叛君親,委身夷狄,黠雛經營,
Advertisement
有同兒戲,何足慮哉?”這篇策論傳到了汴梁,劉豫見了大恨,派刺客來行刺,但張九成
不以為意,時人都佩服他的膽識。
這篇策論卻也引起了一個可笑謠言。有一天高宗向群臣說:“有人從汴梁逃回來,說
張九成在劉豫那裏做官,真是奇怪。”一個臣子奏稱:“張九成在鹽官縣做官,離杭州不
到一百裏,兩天前還剛有文書來。”原來張九成那篇策論痛罵劉豫,在汴梁傳誦很廣,有
人一知半解,把劉豫和張九成兩個名字拉在一起,以為張九成在劉豫手下做官。張九成狀
元及第後,第二年娶馬氏為繼室。馬氏是寡婦,本有個兒子,再嫁後孩子由婆婆龔氏撫養
。馬氏嫁給張九成後過得兩年逝世。張九成去會見龔氏,照料妻子和前夫所生的兒子。龔
氏老太太逝世後,張九成替她作墓志,詳細敘述馬氏再嫁的事實,并不諱言。時人都佩服
他的坦白和厚道(見《畫影》)。他的作風和解洵剛好是兩個極端。
三十三 角巾道人
浙江衢州人徐逢原,住在衢州峽山,少年時喜和方外人結交。有一個道士,名叫張淡
道人,在他家中住,巾服蕭然,只戴一頂青色角巾,穿一件夾道袍,并無內衣,雖在隆冬
,也不加衣。每逢明月之夜,攜鐵笛至山間而吹,至天曉方止。徐逢原學易經,有一次閉
門推演大衍數,不得其法。張淡道人在隔室叫道:“秀才,這個你是不懂的,明天我教你
罷。”第二天便數他軌析算步之術,凡是人的生死時日,以及用具、草木、禽獸的成壞壽
夭,都能立刻推算出來,和後來的結果相對照,絲毫不差。這道人最喜飲酒,時時入市竟
日,必大醉方歸,囊中所帶的錢,剛好足夠買醉,日子過得無挂無礙。人家都說他有燒銅
成銀之術。徐逢原要試他酒量到底如何,請了四個酒量極好之人來和他同飲,自早飲到晚
,四人都醉倒了,張淡還是泰然自若,回到室中。有人好與去偷看,只見他用腳勾住牆頭
,頭上足下的倒挂在牆上,頭發散在一只瓦盆之中,酒水從發尾滴瀝而出,流入瓦盆。
道人有一幅牛圖,将圖挂在牆上,割了青草放在圖下,過了半天去看時,青草往往已
被牛吃完了,或者是吃了一大半,而圖下有許多牛糞。道人有一徒弟,是個頭陀。有一次
張淡道人将那幅牛圖送了給他,又命他買火麻四十九斤,絞成大索,囑咐道:“我将死了
,死後勿用棺材殓葬,只用火麻繩将我屍身從頭至腳的密密纏住,在羅漢寺寺後空地掘一
個洞埋葬。每過七天,便掘開來瞧瞧。”頭陀答應了。果然道人不久便死,頭陀依照指示
辦事,過了七日,掘開來看,見道人的屍體面色紅潤。如此每過七日,就發掘一次,到四
十九日後第七次掘開來時,穴中只餘麻繩和一雙破鞋,屍身已不見了。
徐逢原曾贈他一首詩,曰:“鐵笛愛吹風月夜,喪衣能禦雪霜天。伊予試問行年看,
笑指松筠未是堅。”張淡道人用一匹絹來寫了這首詩,筆力甚偉。這張淡道人只不過是方
士之類的人物,并不是甚麽劍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