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番外1)
可又有什麽辦法可以補救?當時姚曉琳自己也是處于一個混沌不清,神經失常的一個狀态。
她想讓別人帶她走,哪裏都好,只要逃出周啓光的魔掌。
但又會把別人假想成周啓光的樣子,才會一時混亂分不清是誰才會說出那樣的話。
如今,她只希望這場愛恨糾纏中不要再有更多的受害者。
沒過三天方圓就出了院,盡管身體還是有點虛弱,但她哪是個能在醫院待得住的人,就苦苦哀求着醫生出了院,借口是要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
參加畢業典禮是真的,但不是方圓的,是呂青辰的。
作為名校的A大已有五十年的歷史,然而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就是畢業典禮依舊是A大第一屆畢業典禮的模式,出了發言詞與時俱進了一點,其他一些傳統的項目一點都沒有變。
比如會在結束的時候集體唱《送別》這首歌,幾千名畢業生齊聲演唱,包括校長和各院系的主任也随聲合唱。
可以容納千人的禮堂早就擠滿了穿着學士服的畢業生們,放眼望去想要找一個人還真是不簡單的事情。
“你老公到底在哪兒?”眼神不好的姚曉琳瞅了半天也沒發現今天的男主角,方圓眼尖一下就發現了呂青辰,便拉着姚曉琳穿過這黑壓壓的人群。
方圓先是看了四周一圈,好像在尋找什麽人,姚曉琳用手肘戳了戳她,小聲問:“哎,你老公就在你面前,你還在找誰?”
“林熠輝呢,他怎麽沒來?”方圓一臉迷茫的問呂青辰。
這樣一對同床共眠,形影不離的好基友,大學四年裏永遠都是相互陪伴着彼此,盡管後來呂青辰談了戀愛,可還是林熠輝和他在一起的時間多。
“他昨天晚上的飛機,去了意大利。你們不知道?”呂青辰也是昨天才知道這小子要提前走,他還納悶為什麽這麽着急走,連畢業典禮都不參加了。
林熠輝當時只是笑笑說,只是覺得早些離開對任何人都好。
姚曉琳默然,果真如他所說的在醫院那一次是最後一面。
Advertisement
這樣也好,自己開始了新的生活,林熠輝也應當有一段新的生活。
正是說話間,校長已經準備開始發言了,他一如開學典禮時說的一樣滿懷情感,不同的是這次是離別之情。
“還記得四年前在座的同學們剛入校的時候……”校長開始了冗長的演說,可大家竟沒有覺枯燥,而是把大家帶入了這大學四年的回憶裏,掌聲也是不斷響起。
方圓被說得有些動容,她誇張的抹了抹沒有流出來的眼淚,跟姚曉琳說:“明年的今天,就要輪到我們畢業了,可我一點都不想離開學校,離開你。”
姚曉琳拍拍她的肩,安慰她說,我們不會分開的,即使畢業了,我還是你的好姐妹,好閨蜜。
呂青辰在一旁對方圓癟嘴,“今天是我畢業哎,我都沒有你那麽傷心,你們女生啊總是這麽愛傷感。”
方圓聽罷,胡亂錘了他幾拳說他懂個屁,不念及同窗之情好歹也念及一下和自己的校園戀吧。
校長發言完畢之後,就是畢業生代表上去演講,作為學校的風雲人物且話多的呂青辰毫無疑問的擔當了這一角色。
方圓和姚曉琳目瞪口呆的看着呂青辰在臺上面口若懸河的說着關于夢想,創業,人生這些話題時,這才明白為什麽選他。
“最後還有一件事想要向大家宣布,我呂青辰已經和方圓領證了。”話剛落音,全場集體起立歡呼,姚曉琳不可思議的望着身邊早就因為害羞而滿臉通紅的方圓,“好呀,方圓,這麽大的事竟然不提前告訴我!”
方圓還是一臉不好意思,小聲喃喃:“這個呂青辰幹嘛這麽張揚,還在這種場合上說出來。”說是這麽說,這一幕也是方圓期盼好久的,之前姚曉琳就老是聽她說希望畢業之後能兩個證一起拿,畢業證和結婚照。
接着聽到在臺上的呂青辰又說:“好,那接下來請我的夫人上臺。”
畢業生代表發言完之後就是校長為畢業生頒發畢業證書了,呂青辰索性留在臺上和方圓一起拿證書,當他們在臺上同時亮出結婚證的時候,觀衆席上的同學都在說,你這小子真是賺到了!
還有起哄說親一個的話,可是見校長大人一臉嚴肅的表情,這個事還是私下來比較好。
姚曉琳正在鼓掌給他們送祝福的時候,身後不知何時站了一個人,沒有西裝,沒有刻意梳發型,周啓光打扮的像個學生站在她的身後。
“很羨慕?”他小聲問她,即使現場很吵,可還是一下就能聽出周啓光的聲音。
姚曉琳猛地轉身抱住周啓光,周啓光笑着摸摸她的腦袋,只聽姚曉琳在他耳邊輕輕說:“有你,我誰都不羨慕。”
周啓光繞到前面來,跟姚曉琳并排坐下,姚曉琳問他怎麽會來這裏。
周啓光解釋說,作為母校的優秀畢業生當然會被邀請過來參加畢業典禮,然後發言。然而今年周啓光是依舊被應邀過來,但是拒絕演講,校方也沒有再強迫。
看着一個個學生上去領畢業證,等到最後一個學生領完的時候,那熟悉的前奏緩緩響起。
全體學生不約而同的開始合唱起來那首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盛極一時的著名校園歌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沒有想到的是周啓光小聲的附和唱着,姚曉琳極少聽到周啓光唱歌。
并不是說五音不全什麽的,只是近些年發生的事情太多,哪裏還有唱歌的閑情。
“以後每晚都要唱歌給我聽,不許說不。”
“好,什麽都依你。”
歌聲依舊繼續,眼淚也伴着歌聲無聲落下。
姚曉琳腦子裏突然想到了一句話:永遠青春,永遠熱淚盈眶。
這是為畢業季寫的一小章,跟本故事沒有聯系,只是回想到兩年前畢業的我和我的同窗們。就像本章的最後一句寫的那樣,永遠青春,永遠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