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忙冬
“也對啊!老人都講個落葉歸根,我還不想在這裏呆一輩子,以後咱們都得回去。淑珍啊,咱們別賣房子了,咱們手裏的工資還有些,跟徐大哥借點。底子錢也就是框架和種子啥的,明年春天咱們就能賣錢了。”
“還借錢啊?再說現在開始整還趕趟嗎?這地好不好啊?”
“我和徐大哥去挑的地方,挨着老朱大哥家,錯不了。咱們能蓋兩個,咱們前邊園子蓋成溫室。木頭、煤,徐大哥都幫着咱們跑,再說正好朱大哥家剛剛完事,咱們正好接上,事少。現在整正好,趁着地還沒凍,過段時間冷了就下肥(農家肥,大家懂吧),跟着朱大哥家來年春天育苗。”
“那可挺好了,多謝謝人家,老徐大哥家吧,以後他家的菜咱家包了。”
“這話還用你說啊!咱兩家的關系那是沒話說。”
“啥時候讓爸媽過來啊!這邊這麽冷呢。”
“明年春天的吧,他們歲數也大了,這裏比家裏冷多了,這月的錢你打過去了嗎?。”
“這你還信不着我啊?月初你發工資的時候就打過去了。大哥他們發電報來說一切都好,讓你別惦記,還讓咱們回去過年呢。”
“今年看這樣可回不去了,再說來年就來了,不差這幾天了。你發電報告訴他們一聲啊!”
“恩,我知道了。一會兒我去買菜,今天晚上請徐大哥一家和村長他們過來吃飯吧。”
“我媳婦就上道,啥都不用我操心啊!”
“一邊去,咱們把家底都投進去了,你就好好幹吧哈!”說完就換衣服去市場了,李蕾在家看着弟弟,李爸出去找人去了。
晚上徐大爺一家、朱大爺一家和村裏的幾個幹部都來了,大家吃吃喝喝,沒小孩什麽事,李蕾就和徐成、李旭一起玩,李媽和徐大娘在廚房唠嗑,不一會兒就進去填一填菜。
中秋過後,不管李爸在外面跑事情,李媽又忙了幾天,她腌了一缸酸菜,還有一些小鹹菜,什麽黃瓜鹹菜、大蔥鹹菜、芥菜疙瘩和芥菜英子等等,要不冬天可沒菜吃呢。如果條件好的話就可以買青菜了,可惜家裏條件不允許的,只是逢年過節,家裏來客人的時候買一些菜吃。再就是把黃豆做成大醬坨,留着來年做大醬。
這個過程比較累人了,先是把豆子烀熟了,然後用醬杵子把黃豆搗碎,這個過程很費力的;等把豆子變成豆泥之後,再弄成一大塊一大塊的,留着春天的時候做醬。就這樣醬塊做好了,李蕾看着李媽拿着杵子一下一下砸着黃豆,感到胳膊都酸啊!
李媽經常做這些活計,很得心應手。李蕾現在就想,這農村的活計看着沒什麽,要是做起來真是累啊!什麽事沒親身體驗到都沒法體會其中的辛苦呢。
李蕾呢就是每天都到徐大爺家報道。在徐成放學後就拿起書本問這個問那個,徐成也想過一把當老師的瘾,她問什麽他答什麽,很勤快的教她,有不會的就問大人。李爸是初中文化,當時學習還不錯的,他還能教得了李蕾的。徐成有不會的,他們就一起問他。可惜李爸現在不着家,問的機會少。
李蕾貌似記得以前也有這樣的事情,只不過提前了幾年而已,那個時候自己六七歲,剛剛接觸字母啊數字啊反應很慢的,就在方格本上慢慢練習,特別是數字‘8’寫的特別有意思,先寫一個‘0’,下面在寫一個‘0’,就是‘8’了。讓李爸李媽笑了很久呢,李爸還說李蕾很笨之類,剛開始很失望,後來長大一些,學會了就好了。現在她進度快了很多,為了掩飾,還是很笨拙的開始,李蕾感覺這個過程很磨人啊,不過為了不着痕跡,還是忍着吧。
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就拿徐成來說,他期中考試的時候考了班級30多名,語文數學勉強及格,期末的時候就上升到班級前二十名名,語文數學都在八十分左右,徐家家長沒想到他玩着還能學這麽好,更支持他教李蕾學習了。而李蕾也裝作很勤奮,其實在大人看來已經很聰明。李蕾在心裏吐槽,她都三十多歲了,這還學的慢就沒天理了,這還是她故意放慢了速度呢,這就是重生的福利啊。
李爸很驕傲,他感覺自己閨女比徐成強多了,說了一兩遍就能記住,拼音學起來一點不費勁,寫字寫得比徐成都好。自己閨女以後一定能有出息。自此以後他教的更上心了。李蕾在學習上有什麽要求他都盡量實現。李蕾知道,當初爸爸沒有繼續上學是他一生的遺憾,所以無論家庭怎麽困難他都供李蕾讀書。
這就是家長自己沒有得到而努力讓孩子去做的原因吧?
十月初天氣有點冷了,大家穿的都挺厚的,毛衣毛褲,李媽也把剛弄好的棉衣棉褲拿了出來曬曬,給家裏人都準備上。這個時候的棉衣棉褲都是家庭主婦自己做的,看着不美觀,可是很暖和。
每天晚上家裏的竈裏都壓着煤泥,一晚上都着着屋裏也暖和。李蕾家也來這裏一年了,前幾天李爸也給刑大爺送去了房租,一個月三十呢。李蕾最近就是在家裏看點書,徐成的課本她看完了,就央着李爸借了下學期的課本回來。實際上是這裏除了課本真的是沒別的可看的。
下午将近六點的時候地方電視臺放着黑貓警長動畫片,李旭和徐成基本每天都不錯過。李蕾偶爾看一點,看着他們兩個在那興奮的讨論,真是。。。自己真的無法保持這樣的童心啊,還是看書吧!
接下來的日子李家都陷入忙碌中了,李爸也暫時辭職了,連帶徐家也不得閑。現在已經十月初了,朱家的新大棚剛剛建完,李爸也接上,明年春天要想小苗下地就得抓緊時間。李爸在朱大爺的指導之下做了很多工作:先在自家院子裏蓋了溫室,搭火牆,明年春天早點育苗啊,這樣才能讓菜早點下地,早點成熟;再就是聯系人把木材拉回來,刮好樹皮,做成框架;買薄膜,蓋好大棚後買大糞下地育肥;再買稻草,打草簾子,這個是為了給大棚保暖。
用李媽的一句話就是:忙的腳打後腦勺了。李媽也累的夠嗆,做這麽活就是請人也請了好多,每天做飯都是件辛苦活了,更何況一天兩頓。還好有徐大娘幫忙,出人出力出房子的,才結束了大半個月的忙碌,而後面還有小零活,這些就李爸李媽兩個人慢慢做了,不過就是打草簾子就需要好幾個大娘大嬸子過來。
等到大棚忙完了,沒什麽大事了,李爸又出去找零活幹了,家裏欠了徐大爺家錢,李爸也想早點還上。
進入十一月份中旬,棚裏的事忙着差不多了,兩家人也就着手蒸豆包了。
李媽他們把黏大米用水泡幾天,然後和苞米一起磨成面,摻到一起,磨面這個事就得徐大爺和李爸去了,那個磨坊不在他們大隊裏的。豆包的餡用紅芸豆做:把紅芸豆用大鍋烀熟了,搗碎,然後再攥成一個個小球,跟乒乓球那麽大,這就是豆包餡了。
準備工作做好,李媽和徐媽互相幫忙,兩家人一起包,發好面,就像包包子一樣,只是沒有褶子而已。一邊包一邊蒸,把蒸好的豆包放到外面的大缸裏凍着,吃的時候熱熱就可以了。餡是紅豆做的,放了糖之後甜甜的,李蕾和李旭就守在鍋旁邊,等着豆包出鍋。
李蕾自欺欺人的想,她其實是幫媽媽看火的,不是饞的,她還要管着李旭別讓他吃多積食呢,黏大米很不好消化的說。
其實她真的是饞了,也很喜歡這種感覺,自從自己去外地上大學就很少吃到媽媽蒸的豆包了,結婚後更是,婆婆家也不會弄這個,在外面買的沒有自己家做的吃的放心啊,更沒有家裏的味道,真的很懷念這種味道的。
幸好,雖然豆包作為冬天的糧食,可兩家人口不多,愛吃的也少,就是徐大爺和李爸愛吃,所以蒸的不多,忙了兩天就完事了。
小孩子就是有個新鮮勁,要是每天吃可受不了,過幾天之後也就是李爸吃的多了。李媽也開始變着方法做,為了給孩子們解解饞,有的時候還用油煎着吃,可真是好吃啊。不過現在這麽做也不是經常啦,很費油的呢。
然後李爸夫妻就開始整棚,翻地、上肥、打壟,都是些細嗦活,基本上都是在大棚裏。育苗的事得等到三月份,這裏的氣溫低,所以種的晚一些。
而李蕾每天的任務就是看好弟弟,不讓他搗蛋,不讓他傷到自己,可也有疏忽的時候。
李小弟入冬有點咳嗽,李蕾也有點感冒的征兆,李蕾就帶着他在自己家院子和徐家院子跑跑跳跳鍛煉身體,不太出門了。有時候還去大棚那裏看看,李爸買的是松木,刮完樹皮之後,一摸裏面的木頭都是小細刺,很紮手,他們去玩的時候得老主意了,看着一起有條不紊的經行着,李蕾感覺好日子就快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幾天寶貝不太舒服,自從上周發燒到現在都将近十天了,去了醫院開了藥也不太見好,今天才稍稍有些改善。這幾天才寫出一章的存稿,趁着他睡着了,趕緊的跟大家溝通一下。有什麽建議可以跟我說的~~~情節也會慢慢展開了。。。
喜歡看文的妹子可以給點支持?捂臉,寶媽也很不好意思的~~~
最後,如果喜歡,親們收藏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