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3)
望去。
自空而下的萬千銀珠,叮叮咚咚,打在這小溪溪面之上,卻像玉板之上彈琉璃球似地,反震起老高,因石繼志站處離溪面很近,那濺起的水珠有不少打在他面上,堅硬如同石子。
他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噴濺起的水珠,還未容落入溪中,在空中已結成大小不等的冰珠。而那平靜的波面,也定是早已凍結成了一層厚厚的冰板,那為數萬千的冰珠灑在冰面之上,自然聲音叮咚悅耳。
石繼志注目溪面,幾乎為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忽然他童心大發,飄身溪面堅冰之上,想領略一下那些冰珠打在身上的滋味。
但是他卻見那冰面之上,似為人工鑿開了二尺許大小的一個冰孔,尚有一根柔軟的藤條垂于那冰孔中心。
這一看,他就像發現了奇跡似地,忙順着那藤條尋去,卻見這藤枝一端緊緊系在一棵老梅的梅莖之上,一端卻是垂落在那冰孔之上。
石繼志猜想,這藤條另端一定系有物件。于是他小心地拉着那入溪的軟藤,似這樣上拉了幾把,果覺沉實有物,繼續拉上四五尺長短,耳聽那冰面嘩啦啦一陣水響,随藤拉出一物。
石繼志不由心中一驚,随藤望去,見藤一端竟系着一個二尺大小,通體水晶似透明的琉璃罩壇,在冰面上一滑老遠。
石繼志小心把這晶壇拉近,入手頗沉,待到手後輕輕置地,俯身細視,卻見內中果然是有兩株高才尺許的紅莖小樹。
最奇的是那小樹紅如朱砂,仿佛海中珊瑚,每株樹身卻生着大小相等翠葉七片;而莖尖卻垂着大如雞卵的一粒朱實,或因拉上之勢太猛,那兩粒朱實不時搖曳着,仿佛随時欲折,那小樹也大有不勝負荷之狀。
石繼志不由大喜,只是一時卻弄不開那晶罩,費了不少時間,才發現那晶罩竟是螺旋似地罩住下壇,只需往左搖動,四五轉之後,晶罩即可啓開。
才一開蓋,只覺清香撲鼻,聞之神清智爽,石繼志依稀憶起,這雪梨味兒,竟和當年自己初上峨嵋之時在半峰所食那枚芝果相似,只是味兒稍遜那芝果芳醇。
他心亂如麻,考慮再三,還是把那雪梨摘下了。
那雪梨入手倒是挺硬,其冰刺骨,待一高枝,卻由莖頭汩汩流出不少的白色濃汁,樹身卻像知痛似地連連顫抖起來。
他小心将那兩枚雪梨以絲巾包好,系于肋間絲帶之上。方想将那水晶罩罩好,卻見那兩株紅色小樹,已萎倒壇沿,竟自死了。
石繼志不由嘆了口氣,依然将那晶罩罩好,又縱身溪面,小心地把這罩壇又垂入冰下,這才縱身而上,一路兔行鹘伏地穿林而出。
Advertisement
此時離黎明約還有一個多時辰,大雪依然紛紛下着,他靠在一棵梅樹之上,定一定心,暗忖:“一不做,二不休!錯過此時,再想救這潇湘子,可就不容易了。”
于是他把牙一咬,二次縱身,展開了一身絕上輕功,一路向那潇湘子處疾馳而下。
這一陣疾馳,使他鬓角都見了汗,好在他現在已是輕車熟路,不一會兒已又來到那幢精舍之旁,四顧無人,他先在門邊附耳聽了聽,內中毫無聲音,于是他又用“卸骨分筋”之術卸下了骨環,竄進了那半圓窗孔。
室中尚有那司明在內,他此舉太大膽了,所幸竟沒帶出一點聲音。他飄身而下,張目四視,卻不見那潇湘子!
只是那大蒲團之上仰面睡着一人,細一看,卻是小童司明。這家夥也不知哪來這麽多瞌睡。石繼志心想,只有再請你多睡一會兒了。他微點足尖,已撲近司明身前,司明似睡未睡之間,只覺腰上一麻,随着雙目一沉,又昏睡了過去。
于是石繼志大膽地在附近找了一遍,卻不見有潇湘子蹤跡。忽然他想到屋中尚有暗室,那潇湘子一定是藏在其內了。
他效前狀以手在鏡邊金釘上按了兩下,随聽絲絲連聲,那長方丈許的大鏡立即往下沉落,轉眼間已與地平,牆內現出另一靜室。
室內四壁玉質牆面,幾上一盞古燈放出閃閃的光,大蒲團之上卻依然空無一人。
石繼志猶豫了一會兒,決心再下地下室一探,于是效前法,把那蒲團按室頂圖飾左左右右地轉了起來,方一止手,足下一沉,身已徐徐下降。
不待那蒲團落下,石繼志已先飄身而下。只見室內光亮異常,那可憐的老道人潇湘子果然側卧在一方榻上,想必他已覺出有人下來,正翻身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