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池晚莺恢複意識的時候只聞見一股清涼萦繞在她鼻尖, 幽幽轉醒...
入眼是一人墨青色的衣襟, 然後與一視線對上,周圍的人事都輪為背景,池晚莺只看得見他墨黑眸裏的憐惜與擔憂。
“感覺怎麽樣?”晏津嵘蹙着問懷中的人。
他懷中的人臉色蒼白,低着腦袋靠在他胸口, 過了一會,她眼睫抖了抖,聲音低落:“我沒事了。”
這樣子說沒事誰信。
晏津嵘摟着懷裏的人, 面色不善的看向送信的下人, 語氣冷然:“誰讓送的信,不知道你們家二小姐身體弱受不了刺激麽。”
那下人感受到他的不悅,但畢竟是池豫章身邊的人,剛開始抖了一下,然後鎮定的說:“老爺說, 遲早要來的,先讓小姐有個心理準備。”
晏津嵘眉頭皺得更深, 她看完信之後情緒這麽低落, 讓他想安慰, 可是不知從何而起, 又不好去看別人家的秘密, 只好輕拍她的背, 無聲的抱着她。
池晚莺被他抱着, 她現在腦子裏很亂,第一反應是不可能, 接下來全是不可置信。
想得越來越亂,頭很疼。
手不自覺的抓緊他的衣服。
晏津嵘察覺到,低頭一看,她眉頭緊鎖,貝齒咬着下唇,她垂着眸看不清眼神但是能感覺到她的無措。
“好了,別想這麽多了嗯?”晏津嵘用手輕輕遮住她的雙眼。
視線裏一片黑色,被一只大手遮着,耳畔只有他低沉的聲音,卻猛的讓她的心靜了靜。
過了一會,她的心平靜了下來,覺得堅信自己想的肯定沒錯,她對自己身邊的人。
将他遮在她眼睛的手移開,從他懷裏出來,輕聲說:“我沒事了。”
Advertisement
晏津嵘見她面色自若,放心了些,也就由着她離開他懷抱。
遞了個眼神給蕭兒,蕭兒微點了一下頭,将院子裏的下人們帶下去,院子裏只剩下池晚莺、晏津嵘和那個下人。
“爹爹和惟聞呢。”池晚莺語調平靜的說道。
“老爺和小少爺看完信,吩咐小的來送給您後就急急忙忙出去了。”送信的下人恭敬的說道。
池晚莺點了點頭。
她昏倒時還拿着那信,晏津嵘就扶着她将信放到桌上了。
池晚莺将桌上的信拿起來,沒再看一眼,手裏翻折幾下将信折好放入信封。
“小姐,這信還得給讓府裏其他幾位主子看。”
池晚莺轉眸看了他一眼,嗯了一聲将信給他。
那下人接了信匆匆往老夫人院子的方向趕。
池晚莺一嘆,轉過身默默的看向他。
她眼神複雜,晏津嵘眉頭一挑趁着院子裏沒人,往前一步靠近她。
池晚莺擡起眸,輕聲道:“這幾日你別來找我了。”
“怎麽了。”晏津嵘大概也知道是因為那封信的原因。
池晚莺上前輕輕的抱了他一下,“反正聽我的就是。”
語氣裏帶着嬌軟,還有些不知的情緒。
“...”晏津嵘沒答應也沒拒絕。
看着她的神色池府定是發生了什麽,而且事情還不小。
望向她的目光不免有些擔憂,希望這事殃及不到她。
他的姑娘身體這麽弱,可受不得苦的。
要不先把人娶過來?
晏津嵘想了想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又陪着她坐了一會,見她情緒還算穩定,又安慰了幾句才離開。
當日回去,晏津嵘将在池府所見與晏殊鴻說了,讓他快點準備好聘禮,他想明日就去池府提親。
晏殊鴻聽完沉默了一會,看了看自家兒子擔心的神色,先是應了下來,吩咐下去連夜将庫房備好的的聘禮清點好,而後有些擔憂的讓侍從去查查池府的事。
......
第二日清晨。
街市平和,不遠處山邊籠罩着一片烏雲,黑壓壓的映着京城。
有種風雨欲來的感覺。
日頭剛剛升起,百姓們擺好攤正準備迎接早上的客人,沒想到卻見幾隊官兵列隊往同一個方向趕,行動迅速揚起一片灰塵,百姓們趕緊讓出一條大道。
驚訝的百姓們好奇的湊在一塊讨論,是不是京城裏發生什麽事了,還是哪個大官犯事被發現了。
過了不久,百姓們從某個弟弟的姐夫的親家的某個兒子當兵的透露,說是禦史家的大少爺打了敗仗,被敵軍的人抓起來了!在敵軍的威逼利誘下,禦史家的大少爺叛敵了!今日那些官兵就是去抓人的!
一傳十,十傳百,由百姓開始漸漸傳到達官貴人耳裏,後來這個消息沸沸揚揚的傳遍了京城。
“禦史大人查了多少貪污受賄的官員,為咱們做的好事可不少,如今為何...唉。”一位老人嘆了口氣說。
一旁的年輕人聽罷,點了點頭,然後有些疑慮的說道:“禦史大人确實做了很多好事,但是咱們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為了掩蓋自己罪行而做的。”
那老人看了年輕人一眼,有些不贊同,“禦史大人為官至今,好名聲從未斷過,是想有哪一個官會用幾十年的時間來維護自己的名聲。”
“可這次是禦史家的少爺叛敵,說不準是他溝通外敵。”
老人皺了眉,頓了一下才道:“傳聞禦史家有兩子一女,兩子皆是驚才豔豔之人,老生不才,是個生活在底層的,曾見過大少爺與一位紅衣女子在我們生活那一片施糧,到我們那地方做善事的人不少,可總是為了善名,沒想到大少爺經常去給我們施糧卻一直沒有傳出他做的事。”
年輕人還是存有疑慮的與老人讨論,最後,老人望着池府的方向嘆了口氣,“老生定是相信禦史大人的,希望不要冤枉了好官才好。”
“會的。”年輕人對他一笑,說了句告辭就若有所思的走了。
老人站在原地看着遠去的年輕人,穿着華貴佩戴皆非凡品,背影挺拔,看着就像是習慣發號施令的貴公子。
可是這公子剛剛才同他讨論了一番,而且自己說着與他不同的觀點,他仍耐心的聽着,道別時也是彬彬有禮,對着他這底層的百姓也未見輕視。
不知是哪家的貴公子,這般品質也是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