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打破常規的崇祯
“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
這是從明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之後,所流傳出來的,有人說這是永樂皇帝說的,也有人說這是哪位大臣說的,可是,無論這句話是誰說的,從永樂皇帝之後,這卻成為了大明每一個皇帝的座右銘。
即使向英宗皇帝那樣,兵敗被俘,大明朝廷也沒有向蒙古人彎下腰,而是拒絕一切談判,直接另立皇帝,這也是崇祯最為崇敬的。
可是,現在他卻看到有人又一次的勸說他遷都南京,這崇祯怎麽能夠忍下去呢?
就看到原本還一臉平靜的崇祯,猛地一拳狠狠的砸在書案上,臉色猙獰的看着朱薇媞說道:“這就是你所說的收獲巨大,朕看簡直就是狗屁不通,什麽民間大賢,連三歲孩童都不如,居然還敢說是什麽良策,向這種禍亂民心之言,真應該千刀萬剮。”
看着暴跳如雷的崇祯皇帝,朱薇媞卻沒有半絲動容,甚至連臉色都沒有改變,只是平靜的說道:“父皇還請暫息雷霆之怒,還請繼續看完,如果您看完了之後,還覺得獻策之人該死的話,兒臣願意跟他一起領罪。”
雖然在憤怒中,可是崇祯多年的帝王心術不是白練的,于是,在朱薇媞開口之後,他就很快又平複了心神,接着看起了手中的策論,當他看完第二條,關于收兵之法之後,憑借崇祯多年鍛煉出來的良好心性,也忍不住暗暗贊嘆了一聲,好辦法。
從當上皇帝那一天開始,崇祯就一直在想如何做一個好皇帝,也非常願意做一個好皇帝,所以,他學習太祖,勤勉,愛民,可是,事情卻往往事與願違,他的父祖當朝之時,不是幾十年不上朝,就是一心只做木工活,根本就不管天下事,可天下卻還能夠維護表面上的穩定。
而無論他怎麽努力,怎麽勤政,天下卻還是越來越混亂,因此,崇祯每每在空閑之餘,就開始思量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想的多了,原因也就慢慢的明白了,那就是用人了。
他的爺爺神宗皇帝為什麽能夠幾十年不上朝,還發動了幾次大的戰鬥,也沒有天下大亂,那是因為前面有張居正打下的根基,後面有張四維,申時行這一幫能臣幹吏在支撐着,而他大哥又為什麽能夠整天躲在深宮裏面安心做木匠活,那也是因為有東林黨中左光鬥等一些大臣做事,才能夠維持天下的穩定。
而他呢,雖然登基之後,快速的消滅了魏忠賢一黨,手中卻沒有一個能臣幹吏,無論是有名的溫體仁還是周延儒等人,也只是按部就班的中庸之人,面對重大事情之時,根本就毫無辦法。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朝廷處事越來越低下,到了現在,面對流寇的步步緊逼,居然毫無反抗之力,連一直能夠抵擋流寇的軍隊都沒有,這不得不說是崇祯的悲哀。
“如果能夠早看到這一良策,朕有豈能讓時局敗壞如斯。”看完了手中拿短短的策論之後,崇祯一臉失落的想到。
看到一臉失落的崇祯,朱薇媞就知道,自己的父皇已經變相的認同了石磊的建議,要不然憑借他那剛烈的性子,早就怒火沖天了。
“父皇是否也感覺這是一副良策。”朱薇媞幹脆的直接問道。
“不錯,這是一副良策,只是,哎,可惜了……”聽完朱薇媞的話,崇祯嘆息了說了這麽一句,正當朱薇媞還想在問話的時候,就看到崇祯對着他擺了擺手,說道:“好了,你想說什麽父皇都知道了,天色也晚了,你快回去休息吧!”
Advertisement
看着緩緩離開的女兒,崇祯的心中除了感嘆世事無常之外,就是記下了一個名字,石磊,而對于目睹了這一切的王承恩來說,他也不會忘了這個叫做石磊的人的。
……
“陛下,所有新科進士都已經交卷了,您看是不是該開始閱卷了。”王承恩的一番話,讓陷入回憶中的崇祯恢複了過來。
“啊,哦,讓諸位主考都開始閱卷吧,另外,你跟他們說,這次不是考試賦,所以,不用向以前一樣,只選十個最好的,這次讓他們将那些感到言之有物的都呈上來,朕要親自過目。”崇祯想了想說道。
就在前面各個大臣跟崇祯皇帝都在閱讀進士們的卷子的時候,靠在大門口的石磊跟賈漢卿兩人卻在低聲說着話。
“呼,石老弟,你可真是厲害,殿試居然都能夠睡着,剛才真是吓死我了,那可是陛下呀,看到你睡覺,居然沒有處罰你,真是一位聖君呀。”交了卷子的賈漢儒現在終于有些輕松的說道。
“哎,賈大哥就不要笑話小弟了,我怎麽能夠想到居然就那麽睡過去了,還被陛下給抓住了,要不是我的命大,說不定現在我已經都被‘咔嚓’了,你說也怪了,皇上怎麽會就這麽放過我了。”一邊說着,石磊的心中也是疑惑不解。
正當兩人在後面小聲議論的時候,突然一陣尖細的太監聲音從前面傳了過來,除了熟悉的前奏之外,就是幾個名字,對于這些,石磊是毫不在意的,可是,突然當“石磊”這個名字進入他的耳朵裏面之後,他頓時就愣住了。
“石老弟,還在楞什麽,快點上前去吧,你的機會到了,皇上親自相招肯定是看上你寫的策論了。”正當石磊在發傻的時候,突然耳邊傳來賈漢儒焦急的聲音。
清醒過來的石磊,果然看到在太監念完名字之後,有幾個人就從人群裏面走了出來,快步向龍椅處走去,看到這種情況,石磊也沒有想太多,跟着那些人就往前面走去。
因為,石磊原本的位置就靠後,當他來到前面之時,別的進士早就已經跪在地上行禮了,無奈之下,石磊又只得站在最後面了,也幸好,這次被崇祯給招出來的進士也就只有七個而已。
“好,很好,你們的策論朕剛才都看了,不僅內容新穎,方法都還非常獨特,讓朕張了不少眼界,也證明你們這一科确實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你們也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希望你們以後入朝為官之後,能夠多多為朕,為朝廷多多分憂,如此方不負朕跟朝廷對你們的期望。”看到站在眼前的幾個進士,崇祯臉上忍不住漏出了久違的笑容。
聽到皇帝那褒獎的話語,除了石磊之外剩下的進士頓時心情激動起來,有的熱血沸騰的,恨不得現在就馬上拎着刀上戰場去,有的激動的甚至哭泣起來,讓站在後面的石磊心中詫異不已,想不到皇帝的一番誇獎,作用居然這麽大,難怪許多時候領導要身先士卒了。
果然,崇祯皇帝看到下面幾個進士的表現,心中也暗自滿意,心中滿意了,就覺得要賞賜這些人一些什麽,而一個新科進士最想要的是什麽,當然就是官職了。
有了這個打算之後,崇祯就開口說道:“此次殿試,因為情況特殊,所考并非你等擅長的試賦,而是需要經驗的時政策論,你們不僅沒有不适應,反倒做出的策論比一下久經官場的官員做的還要好,因此,朕絕對你們幾人,不必在等吏部選官了,朕将直接授予你們官職,現在你們都說說,希望到哪裏為官。”
崇祯的話一說出口,不僅這幾個新科進士有些蒙了,就連滿朝的文武大臣都一時間驚呆了一般,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原本古板守舊的崇祯皇帝,今天到底是吃錯什麽藥了,先是不按程序的将試賦換成了策論,如此也就算了,畢竟不是什麽大事,而現在,居然又鬧出了一個不經過吏部,直接給新科進士授官的一幕,難道真的是國之将亡,必出怪異嗎?
可是,無論別人怎麽看,崇祯卻還是做出了決定,畢竟崇祯原本就打算在這次的進士中挑選一些俊才,來作為将來自己的胯骨之臣,如果現在不多給一些好處,怎麽能夠讓這些人記得自己的好呢?
“李文思,你的策論寫的不錯,雖然還是有些疏漏,可你畢竟還沒有經過磨練,能夠寫成這樣,已經不錯了,說說,你想要到何處任職。”心中有了決定的崇祯開口說道。
聽到皇帝向自己詢問,站在最前面的李文思當即驚喜的說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無論到哪裏任職都是陛下對小臣的恩典,小臣只有謝恩領命,豈敢挑三揀四。”果然不愧是官宦世家出身的人,一番話說得即擡高了自己,又拍了皇帝的馬匹,一舉兩得。
“好好好,你有如此一番報國之心,朕心甚慰,既如此,那麽你就先到戶部做一個主事吧,做得好了,朕另有重用。”崇祯果然開心的說道,甚至就連官職也給的有些高了。
要知道,按照慣例,每次科舉的前三甲,才會授予七品的翰林院編修,剩下的進士不是八品就是九品,而崇祯這次一下子就授予了李文思一個正六品的實權主事,可見他的心情是多麽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