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番外三
劉飏和仆人入京的時候, 心裏很是忐忑。
他雖素有才名,但宗族中有才名的不止他一人——畢竟皇帝陛下說要在宗室尋找繼承人, 許多人都盯着皇帝陛下的位置。
他當然是沒打算争奪那個位置。
争奪皇位得有天時地利人和。而皇帝陛下十分睿智, 普通伎倆根本不能打動他。
就像皇帝陛下自己所說的, 他們可以争這個位置, 但是別想奪,他會根據誰更有才華,更能為這個國家的人做實事, 來選擇繼承人。到時候, 他可能直接選擇能直接繼承他皇位的成年人。所以任何想要拉幫結派的人都只會被他厭棄。
劉飏現在入京, 是只是因為入京趕考。
科舉實行了這麽多年, 像他這種與皇室血緣很遠的宗室弟子, 也大多選擇科舉道路。
就算是宗室, 也不是有能耐直接做官。比起以前只能碌碌無為,過上連普通富戶無異, 甚至更差的生活, 他倒是能考自己的才華,趟出一條青雲路。
随着科舉的人越來越多,上榜的人的歲數也就也來越大。像劉飏這等雙十年華就進入會試的人少之又少。
不過劉飏并不因此自滿。
畢竟每年都有進入會試,然後遺憾落第之人。劉飏可不敢輕言自己是那個幸運的人。
他和許多學子一樣, 提前入京,就是為了提前熟悉京城的水土, 不要等考試的時候因為環境原因發揮失常。
劉飏家中小有薄産,本以為入京之後, 租一處小院子應該沒問題。誰曾知京城寸土寸金不說,明年二月會試,現在就人滿為患,幾乎沒有合适的院子出租。
他在客棧中住了一些時日,雖不是付不起錢,只是覺得客棧太嘈雜,無法靜心讀書。
劉飏心想,要不要選一個書院暫時當一陣子教書先生,或者投靠權貴去當一段時間他們孩子的啓蒙先生。
他需要一個清靜的住處。
前者他得找人寫推薦信,并且京城需要舉人的書院可能也已經滿了;後者,且不說別人要不要他這個啓蒙先生,就算要,他進了誰的府邸,就相當于站了誰的隊,會影響以後仕途。
劉飏舉棋不定,心煩意亂,決定上街走走。
他來京城之後,還沒有安靜逛過這裏。
據說若論城市繁華,京城現在終于慢慢趕上成都了。不過在路修好之後,皇帝陛下時不時就輕裝去成都住一陣子,所以成都還是一如既往的繁華。
成都的城市據說環境優美,是由司公親自設計,每一處都有其獨到的作用。皇帝陛下定都建業之後,因為建業原本就有許多世族,重新規劃不太好弄。
後來皇帝陛下嫌麻煩,決定回成都定都,或者換個比較好規劃的地方,世族們立刻捏着鼻子表示,随便改,他們出錢出力,別換都城。
誰都知道,天子腳下好辦事,作為世族,臉上都有光些。
誰知道皇帝陛下真是對帝王的臉面一點都不看重,一會兒不要後宮,一會兒不修宮殿,一會兒又要随便遷都……這皇帝到底是不是個正常人啊?!
劉荨:不是,略略略。
因此,建業漸漸拆了修,修了改,變得和其他城市完全不一樣。
至少,它的道路上不會有肮髒的污水,十分幹淨,路邊還有綠樹成蔭。
就連平民聚集的區域,也已經被罰得不敢亂丢垃圾,一個個門前三包,将衛生習慣融入了骨子裏。
雖然這之後,京城的人走出去自覺都要高人一等,但他們的确有高人一等的資格。
至少衛生習慣最好。
在這個方面,只有成都人能和其比一比。
據說現在各州都在大搞衛生,至少州府得幹幹淨淨,不說比得上京城和成都,好歹自己能看得下去。
劉飏走着走着,就去了集市。
京城的集市有不同功能的區域劃分,他所去的地方,叫小吃一條街。
至于為什麽叫小吃,據說那是因為正餐以外的吃食,所以就命名為“小”。
劉飏雖不是很喜愛口腹之欲,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總還是要嘗嘗當地的美食。而且,民以食為天,賣吃的地方,人總是最多的。他說不定能聽到些什麽有用的消息,好選擇到底選誰自薦。
他走着走着,被一聲響亮的叫賣聲拉回了注意力。
“紅薯!烤紅薯!玉米!烤玉米!土豆!烤土豆!香噴噴的烤紅薯烤玉米烤土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喲!喲喲!紅薯玉米土豆來一套!”
劉飏轉頭,看那烤紅薯玉米土豆的地方聚集了不少人。
雖然這三樣東西十分常見,但叫賣聲實在是太魔性,讓人不由自主聚集過去。
當聚集過去之後,反正東西也不貴,買一點來嘗嘗也不錯。
這一嘗之後,味道居然相當不錯。不知道這個長着猥瑣小胡子的男人究竟撒了些什麽佐料,真是香得讓人回味無窮。
他們知道這小販肯定不會拿出自己的秘方,只想多買幾個嘗嘗,但這小販傲氣的很,居然一個人只賣一串。
錢都不賺?
“對啊,你看我像缺錢的人嗎?”小販賊笑道。
他旁邊負責烤串的大胡子嘴角抽了抽,道:“還剩三根。”
小販笑眯眯道:“賣完走人……嗯,我餓了,只賣一根,剩下兩根我們自己吃。”
顧客們:“……”
這人是很嚣張了。
不過天子腳下,沒有人蠢到因為小販的嚣張就去踢攤子。
京城的護衛由司公親自掌管,誰不受管教,直接下獄,該坐牢坐牢,該賠錢賠錢,誰說情都沒用。
京城的纨绔都乖乖的,要想耍纨绔的威風,都是跑京外去耍。
最後一個人恰巧是劉飏,他要的是烤玉米——也只剩下烤玉米了。畢竟玉米不好啃,感覺不如其他劃算。
不過後來嘗了味道的人,可不嫌棄烤玉米,但小販不賣了。
劉飏平時不怎麽顧忌形象,他吹了吹玉米之後,就一口咬了上去。一咬,他就知道為什麽小販的燒烤這麽受歡迎了。
的确玉米、紅薯和土豆很常見,但小販刷上去的油是上好的菜籽油,放的鹽是上好的精鹽,撒上去的調料是金貴的孜然。根據個人口味不同,他還會撒上花椒粉辣椒粉,以及一些分辨不出來的調料。
只憑着調料,就不可能是普通小販。他說自己不靠這個賺錢,倒是真的。
“味道十分不錯。”劉飏道,“京城人傑地靈。”
小販一邊收拾攤子一邊笑道:“不過是個燒烤,就人傑地靈了,書生你可真會說話。見你這模樣,莫非是進京趕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