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還好在這個時代, 讀書人的腦袋還沒有被忽悠瘸。雖然他們仍舊秉承着黃天之下我最厲害的一點點天朝上國的自傲, 但也不會天真到真以為別人地盤上什麽好東西都沒有。
再說了, 現在所謂別人的地盤,有多少是漢末失地?
他們聽着劉荨口若懸河,從一開始的驚訝,到後面覺得皇帝陛下言之有理。
雖然皇帝陛下斤斤計較,但是皇帝陛下說出那句, “國家利益無小事, 寸土必争,锱铢必較”的時候, 他們居然感覺到了一陣熱血沸騰。
劉荨好似很有演講(煽動)天賦, 除了司俊之外的人很容易被他的情緒感染。這大概是領導天賦的一種?
本來之前那幾個被許和選中的有文采但獻策不怎麽靠譜的人還在悶悶不樂,覺得皇帝陛下不給他們面子, 現在被皇帝陛下所描繪的內容吸引,也就忘記心中不快了。
只是要達成皇帝陛下口中願景,他們就得去腳踏實地,做那些凡夫俗子做的工作,沒了喝酒逛花樓的時間,也不能和三四好友彈琴下棋,寫詩作畫。
好吧,他們其實也知道, 當官之後,肯定沒那麽潇灑了。但皇帝陛下将這個“不潇灑”一點一點的掰碎了給他們聽的時候,他們才明白, 自己之前一直在掩耳盜鈴,自動忽視了當官之後的不自在。
首先淩晨剛睡下不久,就要爬起來,跑去上朝什麽,這他們就不一定能忍得住。
這些風流才子們個個好那一口杜康,喝得醉醺醺,第二天那能那麽容易起床。
看着這群人糾結的樣子,劉荨心裏閃過一絲失望。
他突然想起了蕭小賤口中奉旨填詞的柳三變。
柳永其實是個悲劇。他因為私生活太過浪蕩,真宗不喜他那太過婉約的詩詞,特意下了他的名額。
之後,真宗自己不可能推翻自己的評價,繼任的皇帝也要考慮先帝的臉面,柳永屢試不第,在暮年好不容易改了名字,在仁宗親征後特開的恩科中得中進士,但因為他被真宗評價的名聲在那裏,升遷艱難。
柳永其實出生于官宦世家,為官很有一套。在考中科舉,外放當地方官的九年中,柳永政績斐然,深受百姓愛戴。可就因為真宗曾經對他詩詞和私生活的評價,他不能更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華,實在是令人嘆息。
劉荨心想,自己當皇帝,一定不能帶偏見看人,也不要輕易吐出貶低人的評語。就算說了,他也要補充一句,希望你改,改了之後,官場還是為你敞開。
Advertisement
畢竟,人是會變的。年輕時候可能閱歷不夠,當不了一個靠譜的人。但随着經歷增加,或許遭遇什麽事觸動了他的心弦,讓一個平庸或者浪蕩的人,變成國之棟梁。
劉荨覺得,不能因為一時的看法,毀了這個人一生。
畢竟現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坑,身居高位的人無心之語,都能折騰人家一輩子。
劉荨心裏不高興,很失望,但口上還是留了情。
他只說這群人現在還沒有腳踏實地,沒有吃苦耐勞精神。他将給這些人準備足夠的磨砺機會,希望他們能像寶石原石一樣,被磨砺之後,發出璀璨的光輝。
劉荨苦口婆心,看得連對他很有“偏見”的許和和羅朗,都忍不住心酸鼻酸。
皇帝陛下雖然經常胡鬧,但真的是個大好人,是個明君、仁君,甚至有些柔軟的過分了。
以他們的看法,這群人自恃才高,但對俗務一點都不了解,那就不适合做官。不适合做官,那就不讓他們做官便是。
天下有才有德有志又願意腳踏實地的人那麽多,随便挑挑選選,都能用。何必去顧着這些人?
可劉荨總覺得,換位思考,他如果是這些人,肯定還是希望在想要報銷祖國的時候,有人給自己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