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美食廣場
開業的時間嚴墨戟充分考慮過,選在了廟會當天的上午。
對于這種多攤位模式的什錦食運作, 嚴墨戟已經駕熟就輕, 狂轟濫炸般的廣告宣傳下, 不少人都對這間新鋪子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歲安街通往城隍廟的路上人流量一直不小,又碰上廟會,再加上嚴墨戟的宣傳,第一天好奇的客人們就在門口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之前在烤魚店時, 烤魚店每桌都會贈送一小碟煎餅, 如今也有不少人都知道這種薄如牛皮的主食,只是這次新來的什錦食裏,才真正讓他們看到那薄薄的煎餅是怎麽攤出來的。
一個圓圓的怪異鍋底, 一勺面糊,兩個小小的竹木工具,三下五除二一張噴香的煎餅就做出來了。
上面打蛋、抹一層醬、放上酥香的馃子、撒上醬菜丁……
或者将各種花樣的餡料炒熟,鋪在煎餅上一層一層, 做成柔軟的塌煎餅……
還有雞蛋灌餅,也引起了不少客人好奇的圍觀。明明只是一層面餅, 煎的時候卻鼓起了氣泡, 戳開之後倒一杯蛋液進去,快速翻過來煎熟,香酥的面餅裏面是柔嫩的雞蛋,咬一口下去,美味刺激着舌頭。
有不愛吃這種油煎的食物的,還有清淡又鮮美的什錦煮, 清澄澄的湯底中放着一串串的豆腐、蘿蔔、魚丸、肉丸……明明只是清湯,卻散發着誘人的鮮香味,但凡路過什錦煮攤位的,都要忍不住買上一兩根嘗嘗。
各種從沒見過的美味都讓來到什錦食的客人們大開眼界。
雖然鋪子不大,二樓的座位很少,但是因為大部分食物都可以打包帶着一路走一路吃,排隊的隊伍進度倒是很快。
只是辛苦了什錦食做小吃的夥計——如今已經算得上嚴墨戟的學徒——揮舞着廚具片刻不停,滿頭大汗都沒時間擦一下。
幸好嚴墨戟早就有所預料,除了對體力要求不高的飲品攤位和什錦煮攤位,其他基本每個攤位都安排了兩個人輪替,一個人做吃食的時候另一個人幫忙遞菜遞面,每隔一個時辰輪換一次。
當天廟會,忽然就出現了一個神奇的景象——
從歲安街過來的人,手裏大都捧着個吃食,一邊吃着一邊逛廟會,手裏吃食各種各樣,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帶着香濃的味道。
別說一起逛街的路人,就算是廟會上擺攤的小販攤主,聞着都覺得饞了。
有那膽子大的人主動上前,詢問一個拿着煎餅馃子吃得正香的漢子:“這位兄臺,敢問一句,不知這吃食是從何處買來的?怎地如此之香?”
那漢子正一邊吃一邊看得開心,被打擾微微有些不悅,不過看對方是個溫和有禮的書生,也就沒有多說什麽,只晃了晃手上的吃食:“喏,什錦食買來的。”
那書生看過去,發現漢子手裏的吃食外面包裹的油紙一角上竟然镂空出了一個像是面餅裹着一些食物的圖标,不由得有些疑惑,遲疑着道:“這什錦食可是歲安街那家?不是做鐵板燒的麽?”
那漢子詫異地看他一眼,起了賣弄之心,便笑道:“你這書生有所不知,什錦食今日開了新鋪子,就在歲安街另一條路上,專賣這些從未見過的吃食哩!”
書生得了答案,道過謝,轉身回了同伴身邊,頗有些興高采烈:“何兄,打聽清楚了,那吃食說是什錦食售賣的,就從前我們吃過的鐵板燒那家,我們去看看吧。”
那何兄有些無奈地看他一眼:“你非要逞這些口腹之欲,若撞見熟人,待回了書院,小心先生責罰。”
書生不以為然道:“書院裏清茶淡飯已然夠了,廟會之時先生也會網開一面的;就算被抓住,也不過是多抄幾遍書罷了;而且……”
書生臉上忽然閃過一絲憤慨:“苑青山那厮,屢屢炫耀他在家吃的那些美食,說得人腹內空空,粗茶淡飯也食不下咽,還嘲弄我們青州城偌大一個府城,連個魚面都吃不到!”
何兄嘆口氣:“苑兄不過是初入書院,受不得書院清苦,說些家鄉事聊以自慰罷了,你又何必跟他置氣。”
“我倒不是置氣。”書生憤憤,靠近同伴悄悄道,“我一次偶然瞧見他找人拿了些鹵味,聞起來可香!然則我去問他,他卻拒不承認,不肯分享我一塊,真是吝啬!”
何兄:“……”
“所以今日我們也去吃些美食,回去跟他也炫耀一番!”書生興沖沖地拉了拉何兄的手,“那什錦食新鋪子的位置我已打探清楚,我們這便過去吧!”
何兄無奈,只好被他拉着,逆着歲安街的人流穿了過去。
現在廟會已經開始許久,可等書生二人到了那新開的什錦食門口,還有老長的隊伍排在那裏,讓書生忍不住咋舌,感覺仿佛回到了當初鐵板燒的時候。
拉着同伴排着隊,進了什錦食,書生只覺得空氣中萦繞着各色的香味,混在一起刺激着他的鼻窦,讓他忍不住直接吞了一口口水。
——明明從另一條街到城隍廟的路上,已經吃過不少吃食了……
書生在這個熱鬧喧嚣的鋪子裏環視了一圈,最後咬咬牙,看向了自己的同伴:“何兄,你可帶足了銀兩?”
何兄:“?”
“我們每種都買一份吧!”
說是這麽說,其實每種吃食都買了一樣,也沒花多少錢。
什錦食的這些小吃一貫走的物美價廉、薄利多銷的大衆路線,兩個人最後抱了一滿懷食物出來,一邊走一邊吃,完全沒有一點文人的倜傥樣子。
書生把每種吃食都吃一口,再吃下一種,讓各種美味都在嘴裏迸發,直到肚子撐得再也吃不下了,才捂着肚皮滿足地嘆氣:“真是太好吃了!這些街頭巷尾的小吃,竟然比酒家飯菜還要美味些!”
他有些遺憾地聞了聞自己袖子上的油味,嘆氣道:“本想着這次廟會能不能邂逅到一位命定女子,如今看來,縱然有那小姐願意抛我青眼,也要被我這一身油膩氣味熏退了。”
嘴上這麽說,書生還是非常滿足,臉上甚至閃過了一絲得意:“待回了書院,我定要向苑青山那厮好好炫耀一番這什錦食的美食,管叫他嫉妒得流口水!”
何兄失笑,搖搖頭,從懷裏摸起一個被書生吃了一半的煎餅馃子,毫不在意地繼續吃起來。
…
不過是一些小吃,生意的火爆完全出乎大家的預料。
店裏不管是新雇的還是做了很久的夥計,都對嚴墨戟露出了看財神的神色;倒是錢平和馮問蘭,在鎮上就體驗過什錦食的人氣,反而正常一些。
嚴墨戟對這種人氣也毫不意外——火鍋店和甜品站積累的人氣,加上廣告和廟會的效應,新店開張自然是正常的情況。
要保住什錦食這塊牌子,還要看後續能不能堅持下去。
雖然開張這兩天的利潤嘩啦啦地進來,但嚴墨戟也沒有被沖昏頭腦,時刻緊盯着什錦食的各個環節,保證沒有疏漏;同時也拿出了幾款新的小吃,暫且預留給後面逐步推出。
作為什錦食第一個融資合夥夥伴,原來這家許記飯館的掌櫃,如今只在後廚做什錦煮的串串,但是頭幾天的利潤叫她驚訝地話都說不出來。
——老天爺,這兩天的利潤,頂的上過去飯館裏一個月的收入了!
——這什錦食的利潤竟然這麽火爆?
——如此看來,家裏銀子積攢多了,也可以為兒子置辦個小院兒,就算現在這門親事成不了,日後說親也有底氣許多!
喜得許氏趕緊去牙行,開始打聽有沒有什麽合适的宅子正在出售。
這樣紅火的生意,自然也引起了很多眼紅的人。
尤其是嚴墨戟之前上門尋求合作、結果拒之門外的那些旁邊店鋪的老板,心裏都在冒着酸水:原以為自己占據了這個好鋪子,日子過得足夠富足了,瞧瞧那許氏,跟那什錦食合作了才幾日,竟然開始打聽買宅子的事情了?
大家都是一條街上做生意的競争對手,誰還不知道誰?
許氏那館子手藝一般,生意也算不得多好,早些年許老板還在時,給家中獨子定了門娃娃親;如今眼看着年齡到了,只是許家已經敗落到只剩這麽一個小鋪子,人家嫌棄許家家窮,有了些反悔之意,可把許氏急壞了。
可誰叫許氏非要供養着獨子在青州書院念書呢?青州書院的束脩和筆墨紙硯,哪有那麽容易出!
單看這許氏多少日子都不帶換件新衣服,就知道她日子過得多麽清苦了。
可是眼看着,這許氏竟然開始打聽給獨子買起成親用的宅子來了,這什錦食到底有多賺錢?
這些老板酸得饅頭都咬不動了,只好安慰自己:哼,不過是新開張的人氣罷了,他們鋪子新開的時候不也客官滿座?且等幾日才會原形畢露呢。
什錦食新鋪面緊挨着的呂掌櫃便是這樣安慰自己,但看連續七八日,旁邊的鋪子門口的隊伍都沒有縮減的跡象,眼不見心不煩,幹脆回家陪伴一下嬌妻愛女,享享天倫之樂。
只是呂掌櫃回了家,便聞到一股熟悉的香味;再一看,妻子哄着小女兒一起吃的,可不就是這幾日自己日日聞夜夜聞的、旁邊鋪子熱賣的什錦煮?
——自己心裏正跟那什錦食叫着勁哩,回頭就發現家中妻女買了對手的吃食?
呂掌櫃臉色一冷,走上前去,皺眉呵斥道:“你怎地給囡囡買這種不幹不淨的東西吃?”
呂夫人可一點都不怕他,瞪了他一眼,拍拍被父親的話吸引的擡起頭來的小女兒,才轉頭道:“妾身去那什錦食看了,那地面和鍋碗可比你那鋪子幹淨多了。”
“你、你還去什錦食了?”呂掌櫃睜大眼睛,“沒被人認出來吧?”
呂夫人不高興了:“怎地,妾身這等拿不出門去,給老爺丢面兒了?”
“你這無知婦人唉……那什錦食是咱們家的競争對手。”呂掌櫃坐下來,看着桌上那一大桶什錦煮,鼻子裏聞着那誘人的香味,恨鐵不成鋼,“你去他的鋪子裏買吃食,要是被人認出來了,那可不是要被人笑話的嗎?”
——呂家夫人自己都“投敵”去了什錦食買吃食,那他哪還來底氣跟什錦食叫板兒?
呂夫人明白了,臉色稍稍好轉,寬慰了一下他:“老爺放心,妾身只是前兩天好奇進去了一趟,今天這些都是叫的‘飽餐一頓’。”
呂掌櫃一愣:“啥?”
“飽餐一頓啊。”呂夫人見呂掌櫃似乎不知情,來了興致,把女兒放在軟榻上讓她自個兒吃,自己坐到呂掌櫃身邊興致勃勃地解釋道,“是前些日子附近興起來的行當,找到街上穿着‘飽餐一頓’的衣裳的夥計,把想吃的鋪子和吃食告訴他們,不多時他們就能把吃食送上門哩!比遣下人去買還要快,送過來還都是熱的呢。”
“還有這等行當?我怎麽不知道?”呂掌櫃好奇起來,也暫且忘了什錦食的事。
呂夫人對丫鬟招了招手,一面笑道:“那‘飽餐一頓’還給了個單子哩,教我們怎麽找他們。”
丫鬟從櫃子裏裏翻出上次夫人拿回來的素紙呈了上來。呂夫人遞給呂掌櫃,嗔怪道:“這可是‘飽餐一頓’送來的,老爺可不必擔心了吧?”
呂掌櫃接了過來,臉上神情舒緩了幾分,剛想誇獎夫人幾句,眼神掃過這張印着素雅的正體字的紙張,忽然表情就凝固了。
這張紙張上文字整齊、表達簡潔,還配有簡單的圖畫,十分簡單易懂,一看就是認真設計過;但是就算如此,也不能忽視在最下面的那行清晰的字樣:
“‘飽餐一頓’是什錦食品牌旗下外賣團隊,如有疑問可至什錦食本店投訴,地址歲安街19號鋪。”
——什錦食!
呂老板眼前一黑,回過神之後指着那行字,瞪大了眼睛,聲音忍不住也放大了許多:“你這無知婦人!莫非是不識字?這最後一行字沒看到麽?!”
——這“飽餐一頓”本就是什錦食的産業!
——那他呂家買了競争對手的吃食的事,不是明明白白地擺出來給那什錦食嚴老板知曉了?
呂夫人還未回答,正吃着魚丸的小女兒被吓了一跳,害怕地看了爹爹一眼,一雙大眼睛頓時蓄起了水汽:“嗚……”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呂夫人慌忙把女兒抱在懷裏哄了半天,直到寶貝女兒不再抽泣,這才把她交給丫鬟,讓丫鬟帶她去院子裏玩。
小姑娘出去時手裏還緊緊握着兩根什錦煮的簽子,哭的時候都沒放開。
女兒出去了,呂夫人臉色冷了下來。從心肝寶貝哭起來開始便坐立難安的呂掌櫃頓時一個哆嗦。
旁邊侍奉的丫鬟見怪不怪地退了出去。
…
被夫人狠狠教訓過一頓之後,呂老板神色萎靡地靠在軟榻上。
呂夫人出了口氣,心情也舒緩了不少,看自家相公也順眼了,擡了擡下巴,示意桌上那碗有些冷了的什錦煮:“這是妾身給你留的,你還吃不吃?”
呂老板坐起來,鼻子嗅了嗅那從前幾天就勾得他饞蟲不斷冒頭的香味,咬咬牙,自暴自棄地道:“吃!”
一口什錦煮入口,呂掌櫃登時瞪大了眼睛。
…
什錦食生意的火爆作用下,之前拒絕他們的那些鋪子老板定然會轉換态度。這一點嚴墨戟原本就在預料之中。
不過他沒想到第一個找上門來的竟然是隔壁的呂掌櫃。
這呂掌櫃,嚴墨戟也打聽過他的脾性,知道他格外愛面子,與人相争,非要争到嘴裏那口氣散了去才肯罷休。
嚴墨戟之前被拒絕時就有些頭痛,還在考慮後面怎麽攻克這種好面子的釘子戶——因為呂記就在現在什錦食鋪子的隔壁,如果不能拉呂掌櫃入夥,什錦食打通一整排鋪子的發展模式就是鏡花水月。
沒想到呂掌櫃竟然是第一個找上門來的?
雖然之前拜訪呂掌櫃時,呂掌櫃說了些刁鑽的話趕人,不過在商言商,嚴墨戟也不會把不好的态度擺出來。
——頂多利潤點少給一點罷了。
其實呂掌櫃來找什錦食合作也猶豫了很久,一方面是面兒上抹不開,另一方面也是搞不清楚什錦食提供的那套複雜的利潤分配方式,生怕嚴墨戟給他挖坑。
不過看着隔壁那似乎根本沒有減少的人氣,又嘗了什錦食售賣的吃食,呂掌櫃摸着寶貝女兒的腦袋,還是決定來試一試。
——反正面子早就沒了,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裏去了。
嚴老板态度溫煦,讓有些別扭的呂掌櫃舒服不少;聽了他得來意和疑惑後,嚴老板也特意拿了契約出來,耐心地給他解釋起利潤分配的條款來。
呂掌櫃自己算是白手起家,自有一套生意經,什錦食的融資方案耐心聽下來,可獲利的地方還真不少,讓他眼神也亮了許多。
只是……
呂掌櫃皺了皺眉:“嚴老板,這份合約……似乎與之前您來我店裏的時候不大一樣?”
嚴墨戟點點頭,爽快地承認下來:“确實,頭一份合約用給了鄭夫人,這些日子下來,我發現我們什錦食略略吃虧,便修改了一部分條款,雖說鄭夫人那邊不會變動,可之後就按照新的合約來了。”
呂掌櫃懂了:此一時彼一時嘛,人家上門來的時候自己把他們趕出去了,現在是自己求着人合作,自然不會有這麽好的待遇。
呂掌櫃心裏還有些不太意思,忽然又聽嚴墨戟淡淡地補充了一句:“這第二份合約具體怎樣,也得施行過之後才知曉……後面可能還要修改的,呂掌櫃可要想好了。”
這話隐含的深意讓呂掌櫃精神一振。
——嚴老板這意思,是後面利潤可能還會繼續壓?
——想想也是,雖然自己如今比不得許氏,可也是第一家來尋求合作的鋪子,其他鋪子的掌櫃還都在觀望呢!等那些掌櫃們回過神來,恐怕拿到的合約要更苛刻!
——做不了第一,做第二也比第三強!
呂掌櫃當即下了決心,又跟嚴墨戟磨了許久,為自己多争取了兩個利潤點,才拍板簽下契約。
嚴墨戟與呂掌櫃達成協議,立刻就開始準備起擴展鋪子來。
什錦食這種綜合多個小攤的美食廣場模式,其實地盤越大、食物種類越多,越能夠做得紅火。
畢竟十種食物裏客人可能沒有喜歡的,但是一百種裏總會有讓人想嘗嘗的;嘗了一種,再搭另一種,再來杯飲料,最後再吃個甜點……
所以越早擴大鋪子越好。
為了不影響現在什錦食的發展,嚴墨戟先動了隔壁呂掌櫃的鋪子,等那邊裝修完成後,再挑了個深夜把兩家之間的牆壁打通,做出兩道大門來,把兩間鋪子合并成同一家。
呂掌櫃合并到什錦食中不過五六天,就收到了其他幾家當初拒絕了嚴墨戟的掌櫃們的問候。
呂掌櫃原以為他們會來譏諷自己,沒想到那些掌櫃竟然沒有說什麽難聽的話,反倒是明裏暗裏開始打聽呂掌櫃傍上什錦食之後賺得如何。
——嘿,這些老夥計,都不是傻子啊?
——看來嚴老板的什錦食的人氣,早就叫他們眼紅不已了吧?
商人逐利,見有更大的利益可圖,這些掌櫃像是失憶了一般,完全把之前對什錦食的排斥丢在了一旁,紛紛來到呂掌櫃這裏打探情況。
認清了其實其他幾家掌櫃的目的,呂掌櫃原本因為率先“投敵”而産生的些微不爽,瞬間變成了搶占先機的優越感。
他也不說話,露出左手手指上新買的玉扳指,慢慢喝茶。
隔壁鋪子的掌櫃看了一眼,眼神登時直了——這玉扳指是姓呂的去年就在玉器行相中的好物,只是嫌貴一直沒買,傍上什錦食這才幾天,就把玉扳指買回家了?
——什錦食這鋪子竟然有這麽賺錢?
來打探的掌櫃心裏有了譜,又閑扯幾句之後,轉頭告辭回去了。
呂掌櫃望着他離去的背影,嘿嘿一笑,小心翼翼地把玉扳指摘下來,放回了家中的珍品櫃中。
——雖然什錦食的生意确實比他從前賺得多了不少,可也不至于叫他飄飄然到買個好玉四處宣揚的程度。
——買下這玉扳指刻意炫耀給那些掌櫃們看,還是要給什錦食拉人。
與嚴老板化敵為友之後,呂掌櫃跟他交流過不少生意經,最後驚訝地發現,這位年紀輕輕的嚴老板,在吃食生意上竟然頗有見地,言談間很容易切中要害,偶爾幾句評價,過後細細琢磨,竟然能咀嚼出不少東西來,連他這種做了二十多年生意的老江湖,都感覺收獲頗豐。
這讓呂掌櫃對什錦食更高看了一眼。
有這樣的領頭人,再看如今什錦食門口排起的長隊,呂掌櫃哪裏還會不明白自己應該怎麽選擇?
受嚴墨戟點撥之後,對什錦食的“大型綜合美食廣場”的發展路線無比贊同的呂掌櫃,開始主動琢磨起如何把旁邊幾間鋪子的掌櫃們都拉下水。
這才忍痛去買了玉扳指,故意在他們面前炫耀一番。
…
嚴墨戟很快就收到了其他幾家掌櫃的邀請,又談判了幾場之後,用比呂掌櫃那邊更苛刻的合約簽下了其他幾家鋪子。
這下一整排二層小樓,全都挂上了什錦食的牌子。
鋪子擴大之後,多出來許多攤位,分給其他掌櫃的攤位自然是讓他們自己決定,什錦食占據的攤位,嚴墨戟除了又拿出兩種美食之外,還找了一些在外頭擺攤的第三方小吃。
這些小吃就像當初嚴墨戟自己的攤煎餅小攤一樣,一輛推車,一個炭爐,一雙巧手,做出各種看似普通實則美味的食物。
有些小吃一出攤就要被搶個精光,有些則因為位置、廣告、賣相等原因無人問津。
嚴墨戟對經過他考察、覺得質量足夠達标的美食發出了邀請,請他們在什錦食內部售賣,什錦食可以提供廚房、炊具甚至原料供應,他們只需要專心做手藝即可。
而與當初鎮上的什錦食一樣,只需要他們交一點根本算不上錢的攤位費。
什錦食的新鋪子開張也十幾天了,爆滿的人氣令所有人驚訝的同時,也讓人羨慕不已。能夠加入什錦食來售賣,對大部分小吃攤子來說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何況什錦食還願意提供各種方便。
因此被嚴墨戟邀請的小吃攤子,大部分人都爽快地同意了下來;少部分拒絕了的,嚴墨戟也沒有勉強,只要大部分魚都網到了就行。
這些街頭小吃的加入對什錦食來說也是好事,除了讓什錦食的商品品種更加多樣化之外,也帶來了那些已經積累了一定人氣的攤位本身的客流量。
循着各種原因來到什錦食的客人,驚訝地發現,這家什錦食的鋪面竟然囊括了街道一側完整的一長排酒樓;走進去看,鋪子內部兩側是整整齊齊的攤位,中間是一排簡單的座椅,已經坐滿了人。
那些攤位中大多數周圍都繞着人,各種香味萦繞在半空,讓人忍不住就腹內空空。
從什錦食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每種吃食看起來都極為精致,讓人忍不住就想買來嘗嘗;等反應過來時,懷裏已經抱了一堆小吃了。
為了不浪費,更多看上去就很誘人的美食只能忍痛放棄,并決定下次再來,最好還帶上幾個友人一同分享。
——時間久了,每天晚上都來什錦食消遣的人竟然越來越多,常有傍晚時分、結束一天勞作的人互相招呼:“去什錦食?”
什錦食的美食廣場開了近一個月,已經成為這一片街區男女老幼人人都津津樂道的消遣去處。
銀錢自然也賺得盆滿缽滿,幾個抓緊時間傍上什錦食的酒樓掌櫃都笑得合不攏嘴。
收入最多的嚴墨戟,把一部分銀錢重新投入什錦食的升級中後,也終于騰出閑錢,打算買一套宅子了。
之前和武哥一起住在火鍋店的後院裏,雖然也不錯,但是畢竟那時候他們人手少,住哪裏都無所謂。
現在已經四月多了,估計鎮上的李四他們也要動身了。
嚴墨戟年初離開鎮上的時候,就已經跟當時什錦食的骨幹們交流過,看有哪些人願意去青州城發展。
從當時的情況看,李四是明确表示要到青州城來的;
紀父紀母當時只說要考慮,但是看武哥現在的說法,他們兩位可能不打算過來,那可能也不會放心明文小丫頭一個人過來;
張大娘當時說會跟着兒子走,張三郎當時也說要考慮,不知會不會跟李四一起過來;
負責外賣的周洋說是可能要來、會冰寒功夫的吳娘子說可能不來……
嚴墨戟心裏盤算了一下,可能要來的人還真不算少。
這些人到了青州城,自己肯定要提前把他們的住處都安頓好。
火鍋店和甜品站的後院都有廂房,可以作為他們的住處,只是他和武哥最好還是搬出去,單獨住起來。
一方面,嚴墨戟本身還是受現代影響,更傾向于獨門獨戶自家人的生活,兩人單獨住也省得許多麻煩;
另一方面,他也有自知之明,雖然平日裏他對什錦食的員工們沒什麽架子,但是畢竟是老板,工作時間相處就罷了,生活中就不必在他們面前晃悠了。
因此嚴墨戟開始物色起了他和紀明武的新宅子。
經過幾番挑選,嚴墨戟最後相中了一個帶小院的小房子,比在鎮上時住的紀家要小不少,但是對兩個人住來說已經足夠了,還能留出一個空房間給可能需要來住的人。
宅子置辦好之後,嚴墨戟與紀明武搬過去,興高采烈地感慨:“現在我也是在一線城市有房的人了。”
紀明武有時候還是不太懂自己這個男媳婦的思維方式。
他現在日常還是在火鍋店殺魚,偶爾會幫忙做些木工。
馮問蘭對于這樣的“一心劍”已經看得麻木了,內心甚至有些恍惚:眼前這個帶着魚腥味兒、一天的生活就是單調的殺魚和木工的男人,真的是那個兩年前讓上三宗之一、背靠朝廷的錦繡門聞風喪膽的“一心劍”嗎?
——苌雁山一戰,對他的打擊真的有這麽大嗎?
馮問蘭私下詢問過紀明武,是否需要自己再幫他診療一下,卻被紀明武拒絕了。
她原以為“一心劍”已經失去了對武學的追求,灰心喪氣打算過普通人的生活;但是紀明武震懾蔣老頭時的氣勢、和那偶爾鋒銳的視線,都證明了這柄寶劍如今只是歸鞘、并未染鏽。
——難道“一心劍”真的是為了東家才甘願隐姓埋名的?
馮問蘭頗覺得費解。她承認東家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只是東家的世界應當是普通百姓的生意擴張,吸引的也該是重視安穩和財帛的尋常人家;紀絕言這種劍客,不該是心中只有劍的嗎?
紀明武看出了馮問蘭的不解,但确定馮問蘭足夠聰明,不會做多餘的事之後,他也懶得多解釋什麽。
…
就這樣,什錦食的生意穩步提升着,嚴墨戟和紀明武也過上了除了某些事情不得滿足之外一切都很平穩的生活。
很快,四月就過去了,天氣逐漸變熱,已經能夠嗅到夏天的味道時,李四他們就從小鎮來到了青州城。
載着一車人的馬車停在了什錦食後院門口,得了消息的嚴墨戟剛踏出後門門檻,一個低矮的身影就沖了出來,一頭鑽進了他的懷裏:“墨戟哥!”
“明文?”嚴墨戟下意識抱住她,驚訝地道,“你怎麽來了,爹娘呢?”
幾個月不見,紀明文竟然長高了不少,擡起頭來露出大大的笑容:“爹娘還在鎮上,我磨了好久他們才同意我過來呢!”
嚴墨戟确實沒有想到,紀父紀母會讓紀明文一個小丫頭單獨來青州城,不過看小丫頭一臉激動之色,他也沒有多說,只拍拍她的腦袋:“辛苦啦,等會墨跡哥給你做好吃的。”
紀明文眼前一亮:“好!”
跟在紀明文後面的是許久不見的李四。李四倒是跟之前區別不大,笑着走過來行禮:“東家許久不見。”
後面跟着的一大票人都下了車,嚴墨戟一眼看過去,看到了張三郎、張大娘夫婦、周洋、吳娘子、還有幾個眼熟的江湖人,都是他親手招聘來的。
來的人還真不少!
能見到這麽多熟人,嚴墨戟心裏升騰起不少親切感,連忙招呼大家進門:“快進來,已經給大家準備了飯菜。”
這時也不拘什麽東家夥計了,大家其樂融融的圍着一張大桌子,桌上都是嚴墨戟親手做的各色美食,還開了一壇好酒。
嚴墨戟把青州城的新骨幹們和鎮上到來的故人們介紹互相認識,大家在酒桌上一邊吃着美味的酒菜,一邊開心地聊了起來。
紀明武吃了一會兒,忽然神色微微一變,旋即恢複正常,若無其事地又喝了兩杯酒,握着拐杖站起身出去了。
嚴墨戟只當武哥喝了酒要上廁所,也沒在意。
紀明武走到一個角落,站了一會兒,李四也從屋裏出來,看看四下無人,走了過來。
紀明武皺了皺眉:“何事?”
李四沒有賣關子,幹脆地和盤托出:“鎮上喬家一家人,連同已經出嫁的喬大妮全部失蹤,王二被殺。”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依舊是大肥章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