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 司馬妧的話,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自歸京以來,她常常迷惘,不知道卸下西北兵權後,自己今後還能做點什麽。只是她習慣獨自承擔,絕不會将內心的茫然無措表露出來。
一場賞菊宴,令她更加确定自己與鎬京城中貴女貴婦的格格不入,她對衣裳、首飾、妝容以及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甚至各家的流短蜚長,都并無興趣。
早早告辭離去,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她看似十分平靜,實則心中更加茫然。她四周是一片迷霧,看不見方向,更沒有目标。
或許之前二十年拼命努力學的一身本事,此生都将再無用武之地麽?
這樣想的時候,年輕的大長公主竟感到了英雄遲暮的悲涼。
紀律松散、纨绔紮堆、仗勢欺人的南衙十六衛,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頭紮進了司馬妧的眼裏。
她豈有放過的道理?
于是,在賞菊宴的第二天,帝都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起因于明月公主府。司馬彤昨日被司馬妧畫了一臉“血暈妝”,在司馬妧走後她也匆匆離去,喚侍女拿鏡子來,結果望着鏡中自己誇張的妝容,她驚叫一聲,暈了過去。
這一暈是在宮中,高娴君急忙為她請來太醫,後又驚動了皇帝司馬誠。處理政務的繁忙之餘,他抽空過來一趟,愣愣盯着自己唯一的親妹妹一臉紅紅紫紫的吓人模樣,正不知做何反應,便聽她在耳邊哭訴司馬妧如何對她“用強”。
最近因為稅法改革和高延起了嫌隙的司馬誠心情不好,司馬彤的大嗓門令他有些煩躁,先瞪了一眼辦事不利的高娴君,随後又深覺這個妹妹被他寵壞了。
雖然如此,他也還是耐着性子安慰:“莫要傷心,為兄覺得其實這妝容頗為驚豔,并不難看。”
司馬誠昧着良心的一句誇贊,讓司馬彤的眼淚立即制住,她半信半疑地看着他:“真的?”
“真的。”司馬誠繼續昧着良心點了點頭。
司馬彤果然不哭了。
Advertisement
司馬誠松了口氣,卻忘了這裏除了司馬彤和高娴君,還站着幾個與明月公主關系不錯的女子,她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轉頭出去就傳了八卦。
結果,“皇帝最愛血暈妝”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短短一天時間,半個鎬京的上層貴女圈便都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在得知此消息的女子中,又有一半的人選擇在梳洗化妝時,嘗試了一下傳說中“血暈妝”。
一看隔壁家的誰誰誰畫了血暈妝,還在搖擺不定的一半貴女們立即緊趕潮流,也給自己畫上血暈妝。
這還只是第二天的情況而已。
再過上七八日,待這一半的女人都頂着血暈妝出門會友,另一半的貴女便也将知道這個消息。這些上層的小姐夫人們畫着這種妝容招搖過市,對流行最敏感的青樓女子們看在眼裏,一打聽,知道了緣由,也紛紛效仿。到了最後,眼見滿大街都是血暈妝,良民女子自然也會緊跟風尚、不落人後。
所謂時尚,就是這樣流行起來的。
司馬誠絕對料不到,他違心的一句稱贊,竟換來一個月後風靡鎬京的“血暈妝熱”。弄得男人皆不敢半夜歸家,生怕自家夫人女兒妝容未卸,被他看見,以為撞鬼。
而第二件事,則和司馬誠本人直接相關了。
早上小朝會的時候,司馬誠盯着案幾右上角擺着的一份奏折發呆。
那是他最頭疼的皇族中人,定國大長公主司馬妧的上疏。
上疏中她痛斥鎬京南衙十六衛的不遜行徑,陳述規整、訓誡禁軍的種種必要性和重要性,請求親自重整南衙十六衛。
“對于大長公主的這份奏折,諸位怎麽看?”司馬誠輕瞥了一眼站在下頭的尚書右丞鄭青陽:“鄭右丞,聽聞你的小兒子昨日當值期間,聚衆鬥毆,還攔了大長公主車駕?”
“回陛下,我那小兒子不成器,昨日老臣已經狠狠執行過家法,打得他一個月下不來床。”鄭青陽慶幸自己動作快,他得知這事後連夜打了鄭易板子,就為了萬一皇帝問起來,他有個交代。其實他打得不重,估計寶貝兒子在床上躺一個星期便又能活蹦亂跳了。
高延瞥了一眼誠惶誠恐狀的鄭青陽,心底冷笑一聲,暗道一句老狐貍。近來自己屢次因為稅法的改制問題和皇帝起沖突,鄭青陽非但不幫他,還在一邊充當老好人,甚至時常站在司馬誠那邊說話,使得司馬誠對他的信任有所增加。
稅法改制不是他領頭,觸及到的利益團體要怪也只會怪皇帝和執行的尚書令,他自然可以趁機讨好皇帝,抱緊皇上大腿。
真是翅膀硬了,想離了他,自己吃獨食?
高延冷笑。
“高卿家,你怎麽看此事?”眼見高延在一旁埋頭不語,司馬誠又點了他的名。
“臣以為,可。”
高延慢悠悠地投了贊成票,餘光瞥見鄭青陽的臉色微變,他心中不由得意,都知道鄭青陽最寶貝的小兒子鄭易在南衙十六衛裏橫行霸道、好不威風。現在就讓他瞧瞧,大長公主一旦去了,鄭易還能不能活着從十六衛裏頭出來?
“哦?為何?”司馬誠不動聲色地追問。
“身為天子禁軍,南衙十六衛中魚龍混雜,軍紀不嚴,京中百姓早有怨言。且對北門四軍的士氣影響不好,長此以往,京中恐怕防務空虛,”高延頓了頓,又補充道:“大長公主只要訓導權,并未要求管轄十六衛。”
司馬誠的眼睛一亮。
不得不說,雖然高延這段時間老和他做對,但是到了關鍵時刻,還是高延靠譜。
他說到了點子上,司馬妧要求的這件事情,吃力不讨好。她可能因此得罪那幫權貴子弟,卻并無統領半個京城禁軍的權力。
大靖是府兵制,天子禁軍除了負責京城防務,還有統轄天下府兵的權力,故而每衛皆設有将軍一職。北門四軍,以及南衙十六衛的十二衛皆有領軍府四十個到六十個的權力,不過他們不能直接調府兵,調兵還是要通過皇帝的命令。
大靖太平已久,對于南衙十六衛裏混日子的、鍍層金來的那些世家子弟,司馬誠早有耳聞。只是手下他最得力的武官哥舒那其被派去西北,現下無人可用,情況又并非十分緊急,故而睜只眼閉只眼算了。
他清楚,那些混日子的世家子弟背後所代表的是一股股勢力,不是誰都能壓住的。
如今司馬妧主動請纓,她的身份地位和資歷都絕對足夠碾壓這群人。且只是要訓導他們,并非統領南衙十六衛,故而司馬誠所最關注的——司馬妧通過十六衛的兵權逼宮之類的,不可能發生。
昨日賞菊宴的情況他有所耳聞,後來責怪了高娴君兩句,說她辦事不牢,氣得高娴君給他使小性子,不讓他進寝殿。其實他心裏清楚,司馬妧不是容易改造過來的人。
但是輕易把她到南衙十六衛去,他又覺得心裏毛毛的,不安心,還不甘心。
“若是朕駁了這折子呢?”司馬誠問。
鄭青陽立即道:“駁了便駁了,大長公主殿下自然會明白陛下苦心。”
苦心?是戒心才對吧。高延冷笑,姓鄭的想拍馬屁,可惜功夫還不到家。
“其實同意大長公主的要求,陛下并不損失什麽。而且微臣猜測,公主只是閑得有些無聊了罷?”
高延老狐貍一樣的精明目光和司馬誠的對上,司馬誠立即了解其意。
何止不損失,如果能通過這些世家子弟,把世家的仇恨都拉到司馬妧身上,讓他們少插手稅法改制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況且,駁了這折子,誰知道司馬妧提出的下一個請求是什麽?總不能次次都駁回吧?
想通了的司馬誠微笑颌首:“愛卿說得不錯。”
眼見這一君一臣達成了默契,旁邊的鄭青陽低了低頭,有些不甘。
此時公主府中,司馬妧剛剛結束今日的晨練,她蹲在那兒,注視在地面上躺平了的人肉團子,問他:“小白,你覺得皇帝會同意我的要求嗎?”
這份折子還是顧樂飛為她起草的,她只是照抄了一遍。
“會啊。這麽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你想幹,司馬誠巴不得你去幹。”顧樂飛有氣無力地回答。昨日他給司馬妧分析了半天利弊,無奈她就是堅持要做,他只好依了她的意思,可是晚上思慮此事半天,導致睡眠不足。現下又經過公主殿下一個早晨的磋磨,他滿身大汗,渾身癱軟,躺在地上形同殘廢。
“吃力不讨好?我倒不覺得,”司馬妧笑了笑,很開心的樣子,“我是教他們重新做人啊。”
沒來由的,驸馬爺突然覺得地上好涼,身上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