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吳軒把謝師禮遞給王秀才,道:“多謝先生這段時間的教導。明天家裏開始建新房,我得去幫忙,以後就不來學堂了。”
“是你自己天資高,我并沒有教你什麽。”王秀才說完,又道:“你應該去縣城的致遠書院,潛心讀幾年書,考一個功名。”
吳軒點了點頭,功名是肯定要考的,但是書院,就不必去了。
王秀才很欣慰他聽勸,又叮囑了幾句讓他不要浪費天賦好好讀書。
吳軒一一點頭應下。
他最初來學堂的目的,只是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正大光明識字的理由。而且因為豆豆的事情,他對王秀才的初始印象并不好。
但這段時間接觸下來,他發現王秀才其實是一個很純粹的讀書人,也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師者。
王秀才說完了勸學的話,又道:“既然要蓋新房,那舊房子拆了以後,豆豆住哪兒?你身強體壯的随便找個地方就行,但豆豆身子不好,怕是不能湊合。我在學堂有一間小屋,偶爾不回家的時候住。要不我收拾一下借給豆豆?”
“不牢先生費心了。”虧他剛剛還覺得王秀才不錯,轉眼又來觊觎他的豆豆。
吳軒揖了一禮,轉身告辭。
——
農歷的十月份,已經是秋末冬初的時節了。
豆子已經收完,麥子也已經種上了,整個村子突然空閑了下來。
吳軒家也要蓋房子了。
他直接去縣城的窯廠買了青磚和瓦片,又靠着吳大成的面子,在村子裏收了一些好木材。然後請來了附近村子裏手藝最好的三個泥瓦匠,當然還是靠的吳大成的面子。
至于幫工,在村子裏就近找的,每人每天給十五文錢,村裏人都樂意得很。農閑時節,到處都找不到活幹,能有一份額外收入大家都搶着要來。
吳軒讓豆豆幫着挑了十幾個人。
等開始幹活的時候,吳軒發現其中有一個中年漢子,走路一瘸一拐的。
魏老大看吳軒盯着他瞧,道:“東家,你別看我這條腿不好使,但我幹活比他們還利索呢!”
這話吳軒倒是信,魏老大一個人拖着兩根大木頭,走得比旁邊人還快。他叮囑道:“不用這麽賣力,我已經娶上媳婦了,新房子不着急。”
“哈哈哈——”周圍人都善意地哄笑起來。
魏老大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跟着衆人一起笑。心裏感嘆東家仁義。
他剛來吳家村的時候,着實過了幾年苦日子。後來裏正把吳軒的十畝地租給他,他才順利在吳家村紮下根來。東家仁義,每年只收一季的五成糧食做租子,剩餘的都算他的。
比如這一季大豆,收下來多少全都歸他。去城裏賣了,換的錢足夠他一家三口過一個好年了。還有他家招娣,下個月就滿十五了,他媳婦特地去城裏買了銀簪子給姑娘戴。
他們夫妻倆沒有孩子,這個外甥女從小養在身邊,幾乎和他們的親閨女沒什麽差別。以前孩子跟着他們夫妻倆受苦,現在終于也能打扮打扮了。
——
錢給的多,活自然幹的也快。
十幾個壯勞力,只用了五天就把房子蓋好了。
古代的房子不用裝修,花一天時間挖個地基,再花兩三天時間壘幾間屋子,最後挑個好日子上梁,這房子就算蓋好了。
吳軒家一共蓋了五間坐北朝南的正屋,還有東西兩間廂房。
中間最大的一間是堂屋,旁邊兩間都是卧房。西邊的卧房緊挨着廚房,房間裏的火炕聯通了廚房的竈間,晚上做完飯,炕也就燒熱乎了。冬天住最合适不過。
東邊的卧房挨着書房,兩個房間窗子都做的很大,既敞亮又通風,夏天住肯定涼快。
吳軒很滿意自己的設計。
房子蓋好之後不能馬上住,要等它陰幹,或者自己點火堆熏屋子去濕氣。
為了能早點入住,吳軒準備了一堆柴火,又給新廚房買了一個大鐵鍋,請了隔壁田嬸子過來燒火做豆腐。
吳軒準備拆房子的時候,田嬸子就過來說了,讓吳軒和豆豆暫時住她家裏。吳軒本想着給點夥食費,但田嬸子執意不收,道:“就是随手多做兩碗飯的事,算不得什麽。”
吳軒兩人拗不過田嬸子的熱情,蹭吃蹭喝蹭住了好些天。
這次讓田嬸子過來燒火,也是為了幫她省點柴火。田嬸子家裏有兩個男人,但吳大田常年在城裏看鋪子很少回家,吳文壽每天早上去縣城送豆腐,下午又要去附近村子賣豆腐,兩人都沒什麽時間去山裏砍柴。所以經常看到田嬸子一個人,去山裏拾一些枯樹枝。
田嬸子來吳軒這裏煮豆腐,既可以幫吳軒的新房子除濕,也能省下她自家的柴火。
豆腐煮好後,裝進模具擡到家裏壓實切塊。兩家就隔着一面牆,方便得很。
因為建房子的事情,兩家人熟絡了起來,吳軒也終于見到了田嬸子的獨子——吳文壽。
算起來,吳文壽應該是他遠房堂弟,不過已經出五服了。據田嬸子說,他們家這一支數代單傳,所以吳文壽出生的時候,為了要個好的意頭,就用了“壽”這個名字。
吳文壽是個體格健壯的小夥子,常年趕車風吹日曬的,皮膚略黑了一些,一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他身量和吳軒差不多,兩大板子豆腐扛起來就走,都不用吳軒幫忙的。
田嬸子在旁邊笑:“你們哥倆倒是挺像。”吳軒幫她搬豆子,也是一下子扛兩袋。
——
半個月過去,廚房和臨近的這間卧房已經幹透了,其他的房間也差不多可以住了。吳軒定好的家具也運了過來。
這些家具都是常見的款式,木料也不算多好。但在村子裏,能有這麽一整套嶄新的,包括床榻箱櫃桌椅板凳等等所有東西的全套家具,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很多人家娶新媳婦都不會置辦得這麽齊全。
十月二十六日,宜入宅。
吳軒辦了一個簡單的家宴,賀喬遷新居。請了大伯一家和大田叔一家。
吳文韬在書院潛心苦讀備考縣試,不能回來。大田叔在縣城的鋪子離不開人,也不能回來。這兩個都在吳軒的意料之中。
但是,辦宴席當天。衙門裏突然來人把大伯叫走了,說有重要的事情各村的裏正都要去。吳文壽也突然接到了楊家村一個老員外的單子,讓他送一板豆腐過去。
所以,最後宴席上的客人只剩下了大伯母和田嬸子。
偏偏大伯母和田嬸子兩人因為早年鬧過一些矛盾,已經許久不來往了。這次坐一張桌子,兩人也都十分硬氣,誰也不和對方說話,但誰也不說走。
吳軒轉頭看豆豆,道:“這個肉末豆腐挺好吃的。”
“嗯,田嬸子家的豆腐做得好。”豆豆說完,看大伯母臉色一變,趕緊又加了一句,“大伯幫忙帶的肉也好。”
大伯母和田嬸子自顧自夾自己面前的菜,對肉末豆腐沒有任何興趣。
吳軒和豆豆又主動挑起了好幾個話題,但大伯母和田嬸子一句話都不接,氣氛越發尴尬起來。
吳軒低着頭用筷子戳碗裏的米飯。天吶,這飯怎麽繼續吃下去啊!快點來個人拯救他吧!吳文壽已經走了一個多時辰了,楊家村有那麽遠嗎,為什麽還不回來啊!
快點來個人!來個人啊!
可能是吳軒的願望太強烈了,上天終于聽到了他的請求。
當吳翠芬領着于大妞于耀祖大搖大擺推門而入的時候,吳軒第一次覺得這一家人是如此順眼。
但是這份順眼只維持了一秒鐘。
因為下一秒,吳翠芬直接劈頭蓋臉地質問豆豆:“擺宴席怎麽不請娘家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你娘家沒人了呢!”
最初聽到吳軒家蓋新房子的時候,吳翠芬以為只是随便蓋兩間小屋,花不了幾個錢。結果吳軒竟然買了青磚瓦片,足足蓋了七間大屋。這就罷了,畢竟吳家的舊房子确實太破。
但是昨天她又聽人說,吳軒竟然還買了全套的嶄新家具。她嫁到于家這麽多年,都一直用的于虎當年和于豆豆親娘成親時候置辦的那套家具。後來添置的一些也都是于虎自己做的,粗糙得很。
于豆豆這剛一嫁人,立馬就能用上她一輩子都沒用過的新家具?憑什麽?
“你怎麽不說話?心虛了是不是?”吳翠芬繼續罵道。
吳軒站起來擋在豆豆身前,想說這次請誰吃席是他決定的,和豆豆沒關系。豆豆伸手攔住了他,道:“放心。”
在于家這些年,他從來都是一個人對上繼母一家三口人,但也從來沒吵輸過。
“吳家的家宴只請了本家親戚,不打算請外人的。”豆豆着重強調了“外人”這個詞。吳翠芬和吳軒除了姓一樣以外,并沒有任何親戚關系。
“雖然我不是你親娘——”吳翠芬大聲反駁。
話剛出口就被豆豆打斷了,“不過來都來了,不招待一下也不合适。”
吳翠芬沒想到豆豆直接認了,本來要強行争辯的那些話只能咽了回去。幹巴巴道:“你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