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六月初的時候,吳用的孫子吳威來到了程家,請程芳去莊子上,因為要插秧了。程芳準備一個人和高老頭去,高老頭則帶上自己兒子和兩個司農院的官員一起去到了莊子上。
莊子上的大部分農田都已經插好了秧苗,只剩下吳用的田還空着。插好的秧苗葉子漸漸的變得幹枯,程芳知道新葉馬上就會長出來了。這裏的稻谷雖然也插秧,但是明顯弄的并不規整,秧苗淩亂的在泥土裏,株與株之間的縫隙也是自己估摸着留的,不整齊,看着很淩亂!
吳用家的秧苗已經準備好了,程芳看着周圍那随意的插秧方式很是頭疼,但是在其他人看來卻是很正常。程芳向趙春蘭要了一大截線繩,是用碎布編制成的,然後讓吳民給自己找來兩根短木棍,将線繩的兩頭綁上,看得大家很不解。程芳現在也懶得解釋,直接将棍子固定在田埂的兩邊,然後田的中間就拉起了一根筆直的線。然後程芳将褲腳撿起來準備下田了。
吳用一看,立馬上前阻止道:“夫人,這事我們來就好了。”
程芳說道:“沒事,你們看着,我先示範一下,然後你們來。”
程芳拿起一小戳秧苗說道:“插秧的時候,每3-5株為一體,插到水面上就可以了。不要太深,這樣不利于根的生長。這根線繩是為了讓你們将秧苗一排一排的插的齊整,這樣子有一個好處,通風,風可以直接通過這些空隙,利于稻谷授粉。”
程芳說着,已經完成了一米的距離,說道:“第一排與第二排之間留約一個孩子的巴掌的距離。這個距離就自己估計了。這樣的兩排我講它叫做行。第一行與第二行之間的距離就要留的遠一點,是剛才的兩個倍。第一行插完的時候,第二行也要用繩子固定距離。就是這樣,一直插下去,看明白了沒有。”
雖然邊上請來插秧的都不大懂程芳的說法,但是程芳操作了一邊,他們就已經大概知道怎麽做了。
然後接二連三的就都下田站成一個橫排,手法熟練的操作起來,不一會就完成了一大截。
程芳看他們做的很好就不打擾他們了,轉頭問吳用:“哪塊田的地勢矮一點,面積大一點。”
吳用帶着程芳去看了一塊田,田是四方的,很大,也很規整,程芳說道:“這塊最後再弄,這要弄成其他的。”
司農院的幾個人正在一邊竊竊私語,見程芳走過來,高老頭說道:“丫頭,你這樣的方法很浪費土地啊,留那麽多的空隙,不覺得可惜嗎?”
程芳笑着說道:“高大人,稻谷這種東西本身很容易在根部長出其他的枝幹,也就是分叉,如果距離太近的話,它就不容易分叉。雖然産量可能沒有差異,但是種子的用量是不一樣的。還有,距離太近的話,生長出來的稻谷枝幹就會特別細,可能會在沒收獲之前倒掉。”
這事司農院的是知道的,如果秧苗之間的空隙過大的話,稻谷在結穗子的時候就會成片的倒掉,這也就是為什麽之後插秧會留有空隙,要知道,以前是不會留這些空隙的。
程芳見他們聽的認真說道:“這稻田容易生長稗子,要是不留下人行走的通道,就會在去除這些稗子的時候,踐踏到其他的秧苗。還有通風對于植物還說很重要的,通風意味着授粉的幾率增大,植物不容易得病。所以我才讓他們扯上繩子。還有什麽疑問嗎?”
見沒有人提問,程芳也不意外,要是這些人問一些小問題,她就要懷疑這些人是怎樣在司農院裏混日子了。
Advertisement
高老頭則湊上前來說道:“養魚的地選好了?”
程芳指了指之前看的田說道:“就那裏,先重點養一塊吧,我還在想要怎麽制作通道呢?”
高老頭眼睛直亮,跟着這丫頭果然有好處。
一天下來就完成了一大片秧苗的栽種,整片的秧苗就像列隊的士兵,迎着微風搖曳着,很是漂亮!按照程芳的方法,剩下了很多的秧苗。吳用看的很心疼,這些都是用稻谷培育出來的啊!連忙招呼自己的孫子将其送到秧苗不夠的農戶家裏。
第二天程芳一早就過來了,高老頭一行人也來了,這次,程芳沒有讓他們沿着田埂插秧,而是讓他們把邊上留下了距離田埂大約公分的地方,選擇在中間插秧,行與行的距離隔得更遠了。程芳向高老頭解釋道:“我想了一下,得讓那魚能到處游動,所以邊上就留了一個回路,中間也要留下更寬的距離才行,不然魚不好活動。”
高老頭問道:“那魚苗呢?你準備什麽時候投放?”
程芳說道:“現在暫時還不能投放,得等待新葉長出來,秧苗長的壯實一點,現在秧苗還沒有成活,放魚進去的話,魚會沒有吃的,它們會把秧苗當作食物吃掉的。還有現在的水質也不适合養魚,這水需要澄清一點才行。”
高老頭抓住其中的話語問道:“你說魚的食物,是什麽?”
程芳回道:“就是那些那些快要枯死的老葉子,秧苗的葉子在不斷的生長,靠近水面的葉子和其中生長的雜草都可以用作魚的食物。還有水中生長的雜草,其實相對而言,魚更喜歡雜草”
高大人一聽只說妙!
插好秧後,程芳又直到吳家一行人将外圍留下的通道的淤泥清除了一些,這部分的地勢就顯得更加的低了,水量也比較足!
所有的事情完成之後,程芳叮囑吳用一家按照平時的管理方法照顧這些秧苗,有事來找自己,然後就離開了!而司農院的兩人被高老頭留了下來!
吳用看着那五畝稀疏的秧苗,嘆了一口氣。夫人這是胡鬧啊!
回到程家村,程芳就讓人帶信去給王祥讓他幫忙找魚苗了,這個時代養魚的人不多。大家吃魚也就是去河裏撈。但是這樣很難統一魚的種類,還是得去找專門的人購買才行!竹鎮之前就派人去打聽過了,沒有專門賣這個的,就只能希望于桐城了!
程芳現在徹底閑下來了,作坊那邊,張管事派來學習技術的人是由柳元時在接待。番薯育苗的事情,那幾個官員也在跟進,幾乎就沒有自己的事情了。于是,程芳就竄到後面的學堂去客串講師了。
說起這個學堂,現在可算是辦的很好了,學生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中,現在已經從以前的一個班,變成了兩個班,前段時間還到竹鎮裏面又請了一個年過六旬的老頭過來執教,陳秀才才算是輕松了不少。而學堂的教育方式仍然是按照之前程芳制定的那個,因為大家都覺得很好,而之前畢業的那批學生,有兩個去了十裏香,其他的也幾乎是留在了程芳的作坊裏面。可以說,程芳這對人才實施的是自産自銷的模式。
七月的時候,程芳整個人都不好了,心情很是煩躁。好像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能讓她生氣,明明什麽都進行的很順利的。番薯苗也已經完成的扡插,連魚苗都找到了,也已經送去田裏面了。
說起這個,吳用見到程芳帶去放在田裏的魚苗那時的心情是有那麽一點崩潰的,心裏直罵程芳敗家。雖然田裏的秧苗開始郁郁蔥蔥起來,自己有了幾分安慰,這才消停了幾天,又弄這出,他真是有點接受不了啊!這不是用秧苗來喂魚嗎,哪有人這麽奢侈的!不過,看着自家的東家那麽堅持,還有那群大人亮晶晶的眼神,吳用實在是沒有辦法說出拒絕的話來!只能安慰自己,好在只用了一畝,要是再多點,自己不得心疼死啊!
程芳很難受,最近好像吃什麽都沒有什麽胃口,老是覺得困!心情也不好!這天小桃看她實在沒有精神,就給她弄了一碗涼面,吃的程芳胃口大開啊,然後一發不可收拾!什麽酸吃什麽,什麽辣吃什麽,真是!!!!!
連高老頭都看不下去了,那酸的倒牙的野楊梅,吃的那叫一個歡,看的自己牙倒。高老頭試探的說道:“丫頭,你吃這個就沒覺得酸嗎?”
程芳說道:“是有點酸!不過很好吃啊!你要不要來點。”
高老頭在想,難道是自己不會挑,其實那丫頭挑的都是甜的,于是将程芳将要送進口中的楊梅搶了過來。一下就抛進了嘴裏,頓時就打了一個哆嗦。
高老頭語音不明的說道:‘丫頭,你不會是有了吧!”
程芳反射性的就回道:“你才有呢,你全家都有了。”
高大人囧囧的看着程芳不語,不知道她怎麽炸毛了!
程芳一愣,是啊!自己親戚有段時間沒有造訪了啊!于是叫道:“小喜,去,去請三爺爺過來,就說我暈倒了!”
小喜不解的看着吃的正歡的夫人,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程芳急道:“去啊,還愣着幹什麽。”
小喜這才奔了出去!
三爺爺很快就來了,看見程芳好好的,吹胡子瞪眼睛的一通說教後,這才開始診脈。結果果然是有喜了!已經兩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