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章節
監督小組,有嚴格的審核、驗收小組,不怕偷工減料,不怕做假賬。你只需要開機儀式去一趟,開學儀式去一趟即可。
如果能湊夠十萬,就能申請,讓希望工程的考核員到坡平村來考核。”
希望工程不是随處去的,他們有規定的。同等情況下,露天教學點優先;同等情況下,西部偏遠山區教學點優先。
但要是捐資金額大,他們優先考慮金主的要求。
“十萬還是很多,湊湊未必有。”杜貴才說。
杜松說:“如果是我們家自己捐,是很難。但如果是整個村子一起來,就不一樣了。”
“這些年村子種藥材收入不少,每個人手裏都有閑錢,如果我們回去動員一下,或許能拿出十萬塊。”
杜松問杜鵑,“你願意把你的存款拿出來嗎?我說的是全部。”
杜鵑看白滿川,她的全部存款已經超過十萬。
她有兩個存折,一個是白滿川給她的,一個是她自己的。
白滿川給了她二十多萬,她用了十五萬,還有十多萬。她不敢動,生怕白滿川有急用。
“杜鵑的稿費三萬,再加上我的兩萬,就有五萬。爸那邊有三萬,再借一點湊十萬不是問題。”白滿川說。
杜松看向張雪,張雪說:“我們有一萬五,但只能出一萬。人宗還小,病起來就是費錢的事,留點出來應急是好的。”
杜松點頭,“還差一萬,我問問杜棠有沒有。”
張雪說:“我可以往我媽那邊借。”
“等我問了杜棠再說。”
杜松給杜棠打長途電話。
杜棠接到電話,又是驚喜又是窘迫。
在讀專業時計算機十分熱門,就業前景好。可是等他出來工作了,計算機就成了冷門,他現在已經有三個月沒發工資了。
老板到處走融資,還是沒人願意投錢進來。老板想賣公司,也沒人願意接手。
杜棠是白天上班,晚上上網吧幫修電腦,賺點房租、飯錢。
杜松聽杜棠不出聲,就知道那邊有困難。“需要我支援嗎?”
“不用吧。還能撐住。”
“爸爸開的超市很缺人,要是過不了就回來幫忙。”
“好。”
杜貴才看向大兒子,“杜棠那邊怎麽了?”
“他不願意說,應該是工作出了問題。”
73 出資建學
內陸工資普遍不高,手裏有閑錢的人不多,想要湊這一萬塊,得要借上二十個人。
可是這件事,他們又不想找太多人。
一致決定,再等一個月,等杜貴才雜貨鋪的利潤出來。
這一個月也不是白等的,杜松一邊幫爸爸賣貨,一邊寫申請遞交給希望工程。等着那邊的人來考察。
希望工程那邊一旦确定了,杜松這邊錢也就到位了。
杜鵑問白滿川,“要不我們多出一點吧?”
“沒必要。我們兩人已經占了一半資金,再多給就把杜松的風頭給搶了。杜松希望利用這件事來積攢名望,我們不能幫太多,讓他多走走。”
“而且他也不是沒有法子,等你爸這個月的流水賬出來,他們就不緊張了。還有可能會把我的份額擠壓出來。”
果真如此,但杜松見識到“9+2”雜貨鋪的威力之後,他把流水賬清一遍,把利潤拿出。
再跟白滿川商量,讓滿川這邊出少點,讓他那邊出多點。
這一次他們以杜貴才的名頭,去投資建學校。
這就為難杜貴才了,用他名頭去建立學校,他就需要想教學樓名字啊!
取名是世界第一難事,取學校名更是難上難。
他得空就拿字典翻翻,得空就去縣城裏的小學走走,看看有沒有借鑒的。
10月30號,杜鵑的第二批書籍賣完了。
李莎遠程祝賀杜鵑,把杜鵑吹上天了。
杜鵑飄飄然,癱在沙發上,“這輩子讓我死,我也不覺遺憾了。”
“瞧,你這點出息。才賣上三萬冊就這樣,我一天出貨十萬件也不說什麽。”
“不跟你這個富三代說話,富人不知窮人樂啊!”
白滿川已經習慣了杜鵑的怪言怪語。
“你大哥那邊怎麽樣?”
“已經打申請過去了,那邊的人過幾天過來考察,大哥全程陪同,不用我們擔心。”
“行。”
11月4號,杜鵑拿到了她的第二筆版權費,總共五萬六千元。
見過大世面,經歷多一世的杜鵑,已經對數字淡化了。不過還是因為稿費開心,跟大哥說了。
杜松羨慕說:“知道寫書這麽賺錢,我也去寫一本書好了。”
五萬塊對白滿川來說,不是大錢。對杜鵑來說,不是大錢。對杜松來說,是筆大錢。
白滿川是富三代,打小不知窮滋味;杜鵑接觸過的錢數多,見識過比五萬更多的錢。兩人都不在乎。
可是杜松不同了,他是2000年裏底層的小員工,窮了整個青春年代,十塊錢對他來說都是大錢。
現在存折裏存的那些錢,都是媳婦娘家資助的。
他那點工資都用來做日用了,要不是爸爸弄的雜貨鋪賺錢,他還得要再窮三五年。
杜鵑的收入,讓杜松萌生了寫書的念頭,只是他想寫的不是小說,而是有關于教育教學的教輔、教參。
“希望工程的文件批下來了,只要走通縣城裏的機構,并跟鎮上的組織說一聲,就能動工拆除舊樓,挖地基建新樓了!”杜松興奮地說。
白滿川說:“現在需要把十萬塊打入希望工程的賬號上,讓他們做好第一工期的安排。”
希望工程的第一工期用的錢,是民間捐獻的錢,因為官面上的資金還沒到賬。
三個工期做下來再加上等資金下撥,從開始動工到結束,至少要兩年。
杜鵑跟大哥說:“我明日把錢轉入你的賬戶。”
“好。”
杜貴才的雜貨鋪越做越大,家裏也不差錢了!
杜松才入職兩年,就給自己的村子,弄了這個便利,很多人認識了杜松,開始賣他面子。
…………
朝陽出版社與新華書店就《女人與鵝》一書達成了協議,新華書店開始全國鋪貨。
杜鵑的書越賣越火,她能在福泉縣的新華書店找到自己的書。
但也能在地攤上找到自己的書,越是好賣的書,出的盜版越快。
盜版書與正版書相差很大,紙質上、字體上盜版的都比不上正版的。
買不起正版的人們,或是蹲在地攤一邊警惕攤主趕人,一邊争分奪秒地看。口袋寬裕一點的,才考慮買一本盜版的回去。
杜鵑窩在白滿川身邊,“我的書賣了五萬本,你說婆婆認識我了沒?”
“不會。”白滿川斬釘截鐵地說。
“為什麽?”
“第一,數量太少。一位有點名氣的作家,一年出一本書,一本書能賣上十幾萬冊,還不帶盜版。”
杜鵑咽口水,她兩個月才賣五萬本,什麽時候才到十幾萬冊?
“這還是有點名氣的,要是那些大作家,一年能賣幾百萬冊。跟他們比,你排得上號嗎?”
杜鵑搖頭。
“第二,朝陽出版社有三百多簽約作家,有三萬多編外作家。你是資質最好的?還是資歷最老的?”
她繼續搖頭,“都不是。”
“第三,你婆婆貴人事多,她連自己兒子都記不起,能記起你?”
“上次,她不是讓人送東西來了嗎?”杜鵑沒底氣地反駁。
“是啊,送東西來了。那是結婚的禮物,過了個把月再讓人送來,沒有誠意。”
杜鵑先是洩了氣,随即打起精神,“我去把第二本書弄出來,雖然我不是最有天賦的,但我是最勤奮的。”
“總有一天,她會看到我。”
“加油。”
李莎春風滿臉地走進杜鵑家,白滿川對于這個人充滿了敵視。
白滿川:“什麽風把你吹來了?”
李莎:“東風。”
“我把《女人與鵝》放在《讀音》上連載,你知道發生了什麽嗎?”
白滿川給她一杯水,坐下去等着她的下文。
“因為這一篇文章,一個月售賣幾千份的《讀音》,在這個月突破了一萬份,讀者的信紛至沓來,要求我們把月刊改成周刊。”
李莎靠近白滿川,低聲說:“老板對她的簡歷,多看了兩眼。”
就這兩眼,讓整個出版社的人知道老板對杜鵑起了培養之心。杜鵑有可能是下一棵搖錢樹。
李莎慶幸老板把杜鵑分給她負責,剛開始她還有些不忿,現在全沒了。恨不得把杜鵑給供起來。
“第二本書怎麽樣了?”
“進入了尾聲。我覺得有個地方需要修改一下。”
一個小時後,李莎咆哮,“白滿川,不許你再靠近稿子。你修改的地方,簡直就是白粥裏的老鼠屎。”
杜鵑:“沒那麽誇張吧,我覺得挺好的。”
“在你眼裏,他身上還有哪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