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章節
就是問寫了多少字。
由于激情在,杜鵑能一天寫一萬字,再加上前期完成的內容,她弄好了五萬字。
李莎看了,越看越喜歡,催着杜鵑寫稿子。
白滿川回家,見李莎端飯菜出桌,“她呢?”
“進入興奮階段,進入小高潮,停不下來了。”
他走進書房,見杜鵑伏案寫作,“先吃飯好嗎?”
“好,你先吃。”
他吃完飯去找她,她還在那裏寫。
他進去拉起她的頭,“注意保護眼睛。”
白滿川拉她去吃飯,李莎進去整理稿子,順道把稿子看一遍。
飯後白滿川要拉她出去散步,李莎阻攔說稿子重要。
他指着李莎,“你這樣下去會影響我夫妻之間的和諧。警告你,不許跟上。”
李莎不願放棄,“早點回來啊,等着您啊!”
出了院門,白滿川拉她上車。
“不是去散步嗎?”
“散什麽步,辦事要緊。”
“什麽事這麽急?”
當然是急事,還是人生大事。
白滿川直接拉她到河邊,尋着隐秘的地方,在車裏就把她給法辦了。
杜鵑要寫的這本書,本身就已經弄好了發展大綱,算是個半成熟的故事。經過張荷、李莎的指點,故事趨向成熟,只需要杜鵑寫出來就好。
要不是白滿川從中使絆子,杜鵑半個月就能寫完了。
朝陽出版社的力量很大,半個月就能把書籍出版,他們通知杜鵑中秋節那天,《女人與鵝》會全線上市。
中秋節那天,杜鵑等啊等,熬過了中午十二點,去書店一問。
“沒有這本書,你去新華書店問問。”
新華書店:“沒有這本書,你去東方書城問問。”
東方書城說:“有是有,但不會鋪到這裏,總部有賣這本書。可以幫你調貨,不過需要你出運費。”
杜鵑喪氣了。
走出書店,跟車上的他說:“小城市沒有鋪貨。”
“再等兩天,他們會告訴你書的銷售量。上車吧。”
“哦。”
實體書杜鵑有啊,之所以出來,是因為她想知道自己的書放上書架,是什麽樣子的。
确定版的實體書,朝陽出版社寄給她了。她把封面贊了一遍,又把朝陽出版社贊了一遍,還把李莎贊了一遍。
“去哪啊?”
“辦事。”
聽到這兩個字,杜鵑警鈴大作,“辦事”已經是不好事的代名詞。
果真,白滿川直接帶她回坡平村,進入十萬大山裏,在他喜歡的地方把她給辦了。
不滿足他各種惡趣味,不許她出山林。
真是個可惡的人,也不怕*盡人亡。
…………
白滿川在書房裏裝了兩臺電腦,杜鵑正用電腦玩掃雷游戲。
他處理着郵箱裏的信件,看到了媽媽來的信件,他先看一眼杜鵑,再點開信件。
信件內容:滿川,重陽你不要回去。張荷。
白滿川回信件,就一個“好”字。
中秋節過後第三天,李莎的電話來了。
“杜鵑,是李莎。”
杜鵑奔跑出來,搶過話筒,“李莎嗎?怎麽樣?”
李莎高興道:“第一批書5千本賣出去了,社長決定追加2萬5千本。杜鵑,恭喜你,你正式踏上了作家的道路了。”
“謝謝,謝謝。”
五千本是多少?杜鵑不知道。
她只知道,自己的書賣出去了。書籍賣出去,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杜鵑激動得跳上白滿川身上,“啊啊”大叫。
幸好他手腳敏捷,接住了她。
朝陽出版社,不僅有自己的書城,還有自己的書店,以及合作夥伴。
他們把一本書全線鋪開,5000本是不夠的,但由于杜鵑是新人。沒有讀者,沒有市場基礎,才用最低數額印刷。
第一期的反應良好,得到各大書店的反饋,出版社才決定追加印刷。
要是這5000本書在十天內賣不出去,或是沒有回頭客,出版社就會把杜鵑拉入灰色名單。
進入灰色名單,就是進入慎重考慮範圍。不是特別好的書,出版社絕對不幫她出版。
一個月過去了,好消息不斷傳來,李莎叫杜鵑着手第二本書的寫作。
國慶節之前,杜鵑的第一筆書款到了。
《女人與鵝》售價19.8,賣出了5000本就是9萬9千,除去渠道費再三七分,杜鵑能拿到24000,這還是稅後。
再加上千字80的稿費,杜鵑的存折裏共有38000元。
72 該怎麽花
杜鵑拿着存折,轉了一個圈,又一個圈,“這筆錢該怎麽花?”
“該怎麽花?”
依靠在書房門處的白滿川,問她:“杜鵑同志,你很窮嗎?”
她偏頭想了想,“很窮,窮到一逼。”
蹭蹭走到白滿川跟前,“白老板,支援點呗。”
“貪得無厭。”
“怎麽是貪?這是我的勞動所得。老公給老婆錢,是天經地義的。對了,你的工資卡呢?”
白滿川是沒有工資卡的,公司不會給他發工資,但會給他劃利潤收入。
到第二季度的時候,財務部會把第一季度的利潤算好,依照白滿川的吩咐,撥給多少回總部,再預留多少在公司賬號上。
剩餘部分再按照比例,一部分留着年底分紅,一部分撥給白滿川的私人賬號。
如果公司沒有利潤,或是利潤過低,白滿川就沒錢入袋,想買東西都要向杜鵑打報告。
“沒有工資卡,沒有錢。公司擴張,把分公司剪羊毛了,得要到年底才有錢發。
杜鵑女士,你以後就是家庭經濟支柱了。”
“誰用經濟大權,誰說了算。白滿川同志,去洗碗吃飯。”
“白同志,過來給我捶捶背,捏捏肩膀。”
“大膽,白同志,過分了啊。誰讓你脫衣服的?”
“不許使用美男計。”
這筆錢該怎麽花?
杜鵑一直沒想到好去處。
“為什麽非要花出去?”白滿川問。
杜鵑把錢不值錢,物價上漲,錢幣貶值的理論跟他說。
令白滿川對她刮目相看,贊她有經濟頭腦。
“你說買什麽好?買房子?買地皮,還是買珠寶?”
“捐一些出去。”白滿川說,“曾爺爺說白家有錢,大多數人沒錢,白家危險。白家有錢,大多數人也有錢,白家很安全。
為了留條後路,曾爺爺讓我們多做慈善。白家每年都會捐錢做慈善,這算是家裏不成文的家規。既然你成了家中一份子,你也要多做善事。”
“好!”杜鵑欣然答應。
“捐多少?往哪捐?”
“我見坡平村的學校不怎麽好,你可以跟你爸商量,以你家的名義,往學校捐贈點東西。”
“對啊,我們出自坡平村,該回報它一下。我明天去找大哥。”
…………
杜鵑把這事與大家說了之後,沒人反對。
“建新學校好,村裏的學校屬于D級危房,牆上都能長青苔了。而且捐錢建校,更有利于提高名望。”張雪說。
“建學校需要很多錢吧。”杜貴才拿不定主意。
“爸,你那邊的月入多少?存了多少錢?”
“挺好的,一個月有兩千多,貨品類型多了,地方加大了。她們都願意到我店來買東西。這個月應該有三四千,我打算再請兩個員工。”
杜貴才的雜貨鋪就要變成小超市了,從油鹽醬醋茶,到頭花手袖,到鏟子、螺絲釘。幾乎什麽都有。
杜鵑打算讓他弄成“9+2”模式,增加9塊錢和2塊錢的貨品,用便宜貨多來吸引顧客。
“你存款上有多少了?”
杜李氏連忙說:“那不能動,那是給杜棠的。”
“有兩三萬,但這也不夠建學校。”杜貴才說。
杜松說:“我去打聽一下建立一棟三個教室長,三層樓的學校要多少錢。如果能行我們就多拉些人來參與,要是不行就從別的入手。”
“好。”
杜松屬于內部人員,可以查看一些資料,很快就能得到一份詳細建校預算。
“這個是隆鎮的一處校址,去年建立的,它是三層樓四個教室,總共用了三十五萬。如果我們要建三個教室上的,需要二十五萬。”
“缺口大,我們從別的地方想吧。”杜鵑不敢想了。
建立一所村小學校,這算是便宜的了。要是縣城裏的小學,這三十五萬還是冰山一角。
“不,你們漏了一個,我們可以跟希望工程合作。”白滿川說。
杜松點頭,他也問了這一點。“這需要打申請,還不知他們的要求是怎麽樣,得要問過才能知道。”
白滿川說:“希望工程屬于公私合作,私人出一部分,公家出一部分。如果你捐款十萬,那麽這所學校中的某一棟教學樓,由你命名。如果你出總資金的三分之二,整所學校用你的名字命名。”
“同希望工程合作,省很多事。他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