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就這樣一個郁結一個疑惑的進了京城,棄舟登岸時早有榮國公府的轎子和車馬等候黛玉和柳哥兒,林府在京城宅子留的人也派了馬車在後面等着接管家等人,兩家人把碼頭堵了個嚴實。
旁邊圍觀的人中,有個魁梧的儒生背着個包袱顯見是剛到京城的,問邊上人:“敢問小哥,這車馬不知是哪家的?好大的排場!”
旁邊那人伸長了脖子,啧啧贊嘆,“看見那馬車上的紋飾沒有,榮國府賈家!”
那儒生讷讷道:“原來是姓賈的麽!”
旁邊那人撇他一眼說:“可不是姓賈麽,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家!”随後也不理他若有所思,只伸長了脖子看熱鬧,看到柳哥兒時還小小歡呼一聲,“也不知是哪個小公子,看那渾身的氣度!”
上了轎子,黛玉摘了帏帽,想起賈敏所說加上在家時自己打聽的,對比将下船時見的幾個婆子丫頭,暗嘆賈家奢華果然不假。及進城,掀起轎子窗簾一角偷偷瞧上兩眼,京城依舊繁華,只再不是當初的那個京城而已,都叫京城,來來往往的人卻再沒有哪個閨閣千金嬉笑怒罵,自己也從昔日的騎馬射箭變成了今日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黛玉再沒了偷窺的興致,坐在轎子裏發呆。
後面的柳哥兒被陳嬷嬷抱在懷裏一起坐轎子,陳嬷嬷是沒到過京城的人,老聽說京裏富貴,這會兒到了地界再忍不住,使勁從紗窗裏往外瞧,恨不能跟粗使婆子一樣坐馬車打開窗子瞧才過瘾。柳哥兒間或往外面瞧上兩眼,卻沒有多少興致,不過是人多了點其他也就那樣,還不如江南的東西精致好看。
行了半日,有粗使婆子在轎子外提醒快要到了。黛玉透過紗窗看,正好經過正門,正門之上的匾上明晃晃五個大字“敕造榮國府”,繼續西行到了角門才拐彎進去。黛玉也不慌,重又坐端正了,知道還得一會兒才會下轎。
後面柳哥兒緊皺着眉頭,他還從沒有什麽時候走過角門,就算大戶人家不常開大門這是規矩,但偏門側門總有吧,角門實實是有些墜了身份。這種身份變換真是讓人無奈。心下發誓定得掙個爵位回來才好,行禮問安走角門這種待遇估計什麽時候也不會習慣。
等到兩人下轎,黛玉牽了柳哥兒的手扶着賈府跟上來的婆子的手緩緩前行。過了穿堂和小廳就是正房,黛玉和柳哥兒目不斜視。有丫頭迎上來,“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王嬷嬷替了婆子扶着黛玉,小丫頭們争着搶着或打簾或回話,“林姑娘和林大爺到了。”
方入房內,就見一位身着褐裳頭戴珠翠的老太太正被兩位翠綠衣裳的丫頭扶着迎上來,知道是他們外祖母,黛玉拉着柳哥兒拜見。老太太掉着眼淚拉起他們姐弟,一手牽着一個,“快給我看看!你們那狠心的娘一走就是這麽些年,從沒回來過一回,也不知道還有人挂念着她。”
黛玉勸慰說:“母親心中也是挂念外祖母和舅舅舅母們的,來之前還囑咐說要代她孝順外祖母。”
老太太笑罵:“還算她有良心。”
又指了在場諸人介紹:“這是你大舅母,這是你二舅母,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婦珠大嫂子。”黛玉領着柳哥兒一一見禮。
不一會兒又有三個穿着打扮一樣的姊妹進來,黛玉知是外祖家的三個姐妹,看身量便知哪個是哪個,珠大嫂子李纨正好也一一指給她,“這是你迎春姐姐,這是你探春妹妹,這是你惜春妹妹。”又問柳哥兒:“這些都是你姐姐,可記得住?”雖說姑娘們多,但老太太還活着,每年的節禮年禮都有姑娘小子們的份,還有生辰禮嫡出的孩子也都會有一份,斷不會就真的記不得年歲生辰,分不清楚姊妹大小。若真有王夫人詢問生辰年歲的事,也不過是故意為之罷了。
柳哥兒脆生生回答:“記得住的,珠大嫂子放心。”又跟着黛玉與衆姐妹見禮。黛玉暗笑,不可一世的淮安王爺也有今天!
Advertisement
這些人坐在一處,聊聊賈敏,聊聊來京途中所遇之事,時間過得也快。突然聽到外面一陣笑聲,接着掀簾子進來一位金碧輝煌神仙妃子似的人物,“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黛玉定神細看,暗暗點頭,“這滿屋子的人裏也就是她能撐得起這些衣裳首飾了。”柳哥兒暗地腹诽,“好生嚣張的媳婦!”兩人忙起身接見。
老太太笑言鳳辣子等語,王夫人邢夫人也是笑眯眯不見絲毫惱怒,迎春姐妹告訴他們說“這是琏二嫂子”,姐弟兩個才知是王熙鳳,行禮拜見。
王熙鳳拉起兩個人轉了好幾圈,“都說什麽金童玉女,我本以為是戲文上胡謅的,今兒見了妹妹和小兄弟才知道竟真真是有的,只怪我見識短沒見過。”又把兩個人送到老太太懷裏,“看看,偎在老太太身邊,不像是外孫外孫女兒,竟是嫡親的孫子孫女兒。”
又對兩姐弟說:“你們在這裏就跟家裏一樣,有什麽想吃的想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又問婆子:“姑娘和哥兒的行李東西可搬到頌竹軒了?帶來的人可安排妥當了?”
這時候易嬷嬷出來說話了,“給二奶奶見禮。多謝二奶奶費心安排,姑娘和哥兒年紀小,太太信任把這一應雜事都交代給老奴了。”
王熙鳳一愣怔,看黛玉姐弟不插話也知道真的是姑太太交代的,後又想起林姑老爺還專門送信來說明了,笑笑說:“既然姑太太都交代給嬷嬷了,那我也偷偷懶兒,嬷嬷等會子直接去找我身邊的平兒,看有什麽不齊全的直接說話不要客氣。”易嬷嬷答是。
一時無人說話,王夫人趁機問:“我觀外甥女兒似有不足之症,不知在吃什麽藥?”
一時間林家來的人都皺了眉,易嬷嬷暗道:這話是怎麽說的,女孩兒家家的身嬌體弱難道不是常事麽,私底下多少話問不得,怎麽能在這種場合說出來,傳出去病弱的名頭姑娘以後還要不要活了。
一直沒開口的李嬷嬷輕笑一聲,站出來沖王夫人彎腰回答,“回二舅太太的話,我們姑娘并無不足之症,不過看起來嬌弱一些罷了,在揚州時老爺看着擔心,找了回去頤養天年的太醫看了,說并無病症,只日常吃食多注意些就好了。說到這兒還得麻煩老太太應允,在姑娘住的院子裏起個小廚房。”話回完畢依舊回到原處站着。
老太太心裏頭有些不滿,敏兒這是做什麽,配了這樣厲害的嬷嬷過來是怕我虧待外孫女兒麽。就算老二家的話有些不對,到底是當家做主的管家太太,這樣子給她沒臉也太過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給娘家沒臉呢。扯扯嘴角,對黛玉說:“一個小廚房值個什麽,讓你鳳姐姐派人起一個就是了。只是身子可不是玩笑的,還是要從小調養着才好。不必怕麻煩,我這兒正配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話裏話外竟是一定要給她配藥丸子吃。
黛玉哭笑不得,只好拿了太醫的話來推脫,“在揚州時,母親開始也是這麽說,只太醫說恐虛不受補,所以并不敢吃藥丸子,只好拿了燕窩肉桂之類的炖了吃,只這些也并不敢多吃,一日淺淺半碗就夠了。”
老太太這才無話。
王夫人見老太太支持她,剛想說月例銀子衣裳之事,讓黛玉他們知道賈家的富貴,往後安分度日。這時候原來跟在易嬷嬷身邊的春草進來報說:“二門上管家已經把東西收拾好了,問姑娘是擡到哪裏去?”
林海派來的這個管家也是個有趣的,主子做準備他也沒閑着,早派了人在京城打聽,今天下船就聽到彙報說賈家最是富貴傲氣連下人也是那樣,生怕小主子們被小瞧了,直接跟着賈家的車把準備安頓下來再送的東西拉到了二門上,又派安和小子通過春草給易嬷嬷通了信。
黛玉不知道春草說的是什麽,不過想來也是易嬷嬷安排好的,直接說:“嬷嬷看着辦吧。”又對老太太說:“易嬷嬷是母親身邊親近的,她辦事母親都是放心的。”
易嬷嬷看老太太點頭,回說:“太太惦記老太太老爺們和各位主子,特特裝了幾車子土儀過來,管家擔心老宅子那邊收拾的不利索怕壞了東西,直接就随着姑娘和哥兒的行禮給送到這邊來了,還得請示二奶奶是個什麽章程。”
王熙鳳一拍手,“哎吆吆,怪不得老太太想着姑太太,姑太太就是貼心,心裏時時都念着老太太,連我們都跟着沾光。這麽着吧,頌竹軒那邊正忙亂着,直接就占占老太太的院子,就地分了吧!”說完又是大笑。
迎春姐妹掩嘴笑,“鳳姐姐就是愛說笑,你以為是戲文嗎,還能就地分了,這都成山大王了。”
老太太也笑,“敏兒不是旁人,一切便宜行事吧。既然敏兒把事情交代給嬷嬷,那嬷嬷你就多費些心思,正好小廳那裏有地方。”
這時候正好有人過來撤茶果,黛玉說:“外祖母,這邊我也幫不上忙,還未見過二位舅舅,不如現在就過去。”
老太太點頭,“也好。”看邢氏安坐不動,又說:“老大媳婦,你領着他姐弟過去吧。”邢氏只得領命。
黛玉辭別王夫人并嫂子姐妹,攜了柳哥兒一道随邢夫人坐車去大房住的花園子。下了車就有幾個容貌豔麗美衣華裳媳婦打扮的在那裏等着,看到黛玉和柳哥兒熱情的迎上來,“禀太太,老爺正等着呢。”
邢夫人遂領了黛玉姐弟到書房,柳哥兒擡眼細觀這個傳說中胸無大志貪戀美色的大舅舅。只見他此刻手中還抓着一塊古璧,一身書生打扮,目光略虛浮,眉眼有些像老太太,全身上下沒點精氣神,果然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模樣。
兩人依禮拜見,賈赦問了些你父親怎樣母親怎樣之類的話,兩人答說好,又囑咐“在這裏不要生分,多跟姐妹們一處玩,有什麽事情盡管去找你二嫂子。”
話畢又要留飯,黛玉推說還沒見二舅舅辭了,又領了柳哥兒上車去二房那邊。
在車上,柳哥兒趴在黛玉身上跟她咬耳朵,“姐姐你說,為何是二舅舅家住正房,反而讓大舅舅住花園子呢?這是個什麽道理?”
黛玉反手堵住他的嘴,“別亂說話,小心有人聽見!”心裏不屑,我知道的不比你多,還用得着你來提醒?!
說話間兩人下了車,看着匾上鬥大的榮禧堂三個字柳哥兒啧啧聲不斷,黛玉知道他是最看不慣不尊嫡庶長幼之事的(雖然他自己也沒好到哪裏去),趁人不注意低頭警告他,“乖乖的,不許作怪!”
到門口,有老嬷嬷把他們姐弟引進房內,王夫人卻不在,兩人只好坐在下手座位上吃茶等待。過了好一會子王夫人才來,“你們舅舅今日齋戒去了,再見罷。”
聽黛玉答是,又說:“你幾個姐妹都是好的,大姑娘盡可以與她們一處念書識字做針線,或是玩笑游戲。只一件,我有個禍胎孽根,最是頑皮,大姑娘和哥兒盡可不理他。你珠大嫂子家的蘭哥兒跟柳哥兒年紀相仿,雖不同輩分也盡可玩在一處。”
黛玉知道她說的是那個傳說中的寶玉,笑笑說:“兄弟們都是別院另居的,平日裏我自是見不到的。”
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老太太最是嬌慣他的,自小就與姐妹們養在一處,你只別搭理他。”
黛玉和柳哥兒心裏都是很不自在,以前還好,都是至親骨肉,在內院就是嬌慣些也沒什麽,如今早知道有外客會來,七八歲的外男怎還不搬出去呢?但到底沒有讓主人遷就客人的道理,不好說讓寶玉搬出去,只心裏默想一定要少出門,也要讓嬷嬷謹守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