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強将出馬
“我問你,廚房前兩日丢了一塊豬排,是不是你拿走的?”
“不是,我怎麽可能自己害自己?”
“……”
魚婆死不承認,女人沒有辦法,悻悻道:“我已經向二姨太彙報過,要扣你工錢的,哼,你別高興太早了。”
“随便。”魚婆輕飄飄丢下一句,轉身就往裏走。
“你往那邊去做什麽?賬房位置并不在那邊。”女人一愣。
魚婆底氣十足的聲音很快就飄過來:“你還不如我年紀大,就健忘成這樣,啧啧!估計在廚房也幹不了多久。不是剛和你說過,我是來做工的嗎?”
……
貝初夏安排給魚婆的差事就是擺攤,固定出攤太重要了。
她領着魚婆剛來到茗香樓前面,商販大叔遠遠看見已經笑嘻嘻開始打招呼:“夏丫頭,今天有幫手了?”
雖然她年齡小,但是嘴甜大方又懂事,附近的商販都喜歡。
貝初夏笑嘻嘻道:“這位是魚婆,日後就由她負責過來擺攤,初來乍到,還得麻煩衆位大叔大嬸們多多擔待、多多照顧。”
衆人倒吸一口涼氣,這才幾日功夫就到了招幫工的地步,這生意做得穩當啊。
“好說好說。”大家夥嘴上都應着,心裏各自都有一杆稱。
這丫頭不簡單,白手起家,能做到這個份上比他們強。說到底,自産自銷的生意,比他們這種批發之後再零售的,利潤要高很多。
但主要還是有手藝,做扇子這種事也不是随便一個人能做得來呀。他們只有羨慕和恭維的份兒。
Advertisement
魚婆大大方方和大家都打了個招呼,便在貝初夏的指點下把竹架裝好,把折扇一股腦都擺上。
貝初夏還要去買材料,便讓魚婆自己在這裏守着攤,價格之類的來之前就已經和她細細講過,魚婆已經全部記住。
結果還沒等貝初夏轉身離開,魚婆眼尖手快已經沖着過往的一位書生擺手了:“小夥子,快過來瞧瞧,看看有沒有喜歡的?”
一旁路過的年輕書生只是張望一眼,本沒有停下的意思,卻因為魚婆熱情的一句話,腳下步子一頓,身體不由自主停下。看了一眼,就被迷住了。
“阿婆,給我拿這把看看。”
“好嘞。”魚婆很爽快答應着,手腳麻利地把放在最上面一把折扇拿了下來。
這折扇上面畫着的,是漫天雪地中巍然聳立着一棵青松。雖然被厚厚的白雪覆蓋,但身姿卻依然挺拔。旁邊還有一首題詩《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書生把扇子拿在手裏,小聲念着上面的字,一邊念一邊點頭,“好詩,好詩……”
“阿婆,這把扇子多少錢?我買了。”
魚婆想了一下,說道:“這把扇子本來賣一貫錢,小夥子,看你這麽痛快,給九百文就好。”
“行!”書生很高興,痛快把錢掏出來遞到魚婆手裏,“可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緣分啊!我正好要趕去碼頭送別一位朋友,這位朋友最近有些不如意,這把扇子送給她,正好當作一份心意。”
看起來很腼腆的書生,因為高興開始侃侃而談,“這首詩寫的可真好,太适合逆境中的他了,我相信他看到,一定會受到啓發。請問阿婆,這首詩是何人所作?”
魚婆笑眯眯的,往旁邊一指。
貝初夏咳咳兩聲,“我也是從別處聽來的,覺得好就寫到了扇面上。”
其實這首詩,出自現代陳毅将軍筆下,是《冬夜雜詠》中的首篇。借物寫人,體現出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書生不以為意,抱了抱拳:“在下朱彥宸,小姐慧眼獨具,佩服!”
“咳咳……過獎了!”
她不過就是一個搬運工,把一些意境唯美,弘揚正能量的東西畫到扇面上而已。
魚婆接了錢,小心翼翼把折扇合起來,找了個錦袋裝着,遞到朱彥宸手裏。
朱彥宸接過來,又掃一眼其他扇子:“小姐多才多藝,在下十分佩服,今日趕時間要去送別朋友不得空閑,若有機會再與小姐探讨一二!”
貝初夏抿唇淺笑,沒有多說,目送他離開。談詩論賦她的确喜歡,不過也得有這個時間才行!
“夏姑娘,你覺得我怎麽樣?”等他一走,魚婆迫不及待問貝初夏。
貝初夏笑着點點頭:“不錯,靈活應變,天生是個生意人。”
魚婆知道主動出擊,也沒感覺抹不開面子,這已經很不錯,不愁東西賣不出去。而且她還懂得給客戶定位,能見機行事。
貝初夏已經觀察到,朱彥宸從穿戴和氣勢來看,不像窮人家出身。這把扇子她跟魚婆說得底價是八百五十文,魚婆見書生家境好又喜歡,反而多賣了五十文。
這五十文錢對朱彥宸來說只是毛毛雨,根本不在乎。她們現在是在做生意,不是做慈善,而且扇子本身要價也不貴,魚婆這種行為,完全沒毛病!
“行了,不用再試用了,你就安穩幹下去吧。若幹得好,月底還有獎勵。”
“好勒,夏姑娘,你就放心吧!。”
看着貝初夏走遠,其餘幾個小商販湊在一塊兒嘀嘀咕咕:這到底誰照顧誰呀?一出手就這麽彪悍。所有人對魚婆都刮目相看,果然強将手下無弱兵。
貝初夏去買了一堆材料拎着回了竹苑。
畫完幾個扇面,她便把木景焱給她的玉扣拿出來細細鑽研。現在時間充足了,她打算把折扇做得再精美一些,每把折扇都配上流蘇和玉飾。
慕長生不忙的時候,也湊過去和她商量探讨,很感興趣的樣子。玉雕和木雕,其實是一個原理,只不過雕刻材料的軟硬程度不同罷了。
時間過得很快,還沒到下午太陽落山,魚婆就拎着竹籃回來了。竹籃裏空無一物,二十把折扇賣個精光。
“累壞了吧?趕緊休息一下,喝點水。”貝初夏笑吟吟說道。
魚婆滿面春風,擺擺手:“不累,這才去了幾個時辰?想我早幾年賣魚的時候,淩晨寅時就要出攤兒,一直到傍晚掌燈時分,可比這累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