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2母親
五十而知天命,因為我的姥姥,姑媽,母親都是過了五十的人,而又任命的人。所以,我可以以她們為鑒,說道說道,想想我的過往,好下不為例。
不過,我不是只記得健在的,過去的,有時候也分析。比如我的奶奶,是乳腺癌去世的,這就讓我平時心情不好的時候,很注意,很是怕生氣過度,一氣,三天身體才修複過來;或是怕接連生氣,我就要走奶奶的老路。畢竟,這是很有可能的。據說,有些似乎是遺傳的疾病,可能很多與基因或是遺傳無關,和相同的生活習慣,性格有很多的關系。照這樣分析下去,我就更危險了。再說了,若是按遺傳角度分析,我也是危機重重,因為人很多東西是交叉遺傳。那麽,這樣一來,我父親的來自于我奶奶的比較多,我來自于我父親的自然比較多。這樣分析下去,自然不寒而栗!
自然,這套理論也适合我的母親,她與我的姥爺就很相似。姥爺是肺部疾病去世的,母親到了五十幾歲,肺部就開始弱了,雖然儀器給的數據還沒有太大問題,症狀已經出現了。所以說沒有太大問題,不是證明沒有問題。從事過護理事業的我,還是知道人體的疾病很多不是惡化到百分之七十,有些儀器可能是檢測不出理想的效果的。所以,她咳嗽了多年,去醫院檢查結果不是很嚴重,她很開心,我只是表面上開心,為了她的開心,我開始對素不相識的人,盡自己所能的随緣地開始布施了。
聽人說,人的身體是一,人生的其他都是這一後面的零。沒有了一,再多的零似乎都沒有了價值。可是,人總喜歡向好的方面去想,執迷不悟,醉生夢死。我的母親就屬于這一類。不過,母親倒是傻得很開心!心情很重要,我也不忍心去揭穿她了。
她的身體,似乎已經發展到出現了疾病的症狀,最起碼已經影響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她還是為所欲為,像從前一樣對別人。這和剛入社會的我,是多麽的相似。只等着別人對自己好,總是不敢輕易地對別人好。似乎總是在等,而不知道等待中的人,哪怕有時會占得一點便宜,失去的會更多。更不幸的是,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雖很少過河拆橋,但也差不多。總抱怨別人對自己不夠好,而不想自己是否是對別人自夠好。凡事都跟着,而不是和別人并肩齊驅。也許,她太小聰明不斷,大聰明沒有,所以,一生也就沒有突破出一個大的世界來。在我們村是明列前茅,出了我們的村,也沒有什麽大作為。
也許,人偉大不偉大,不看他得到多少,要看他付出多少。而付出多少,才能成就多少。我是在母親身上看明白了。母親作為生意人,也能賺個小錢小利,再大,她胸懷不夠,眼光不行,好朋友沒有,只靠自己一個人拼搏,也就很快遇到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碰到了自己人生的天花板了。再野心勃勃,胸懷壯志,盛氣淩人,也不得不像王熙鳳一樣,過了人生的“一從二令”後,再有脾氣也不得不面臨“三人木”。雖然母親沒有面對“三人木”,那不是她僥幸,而是因為他們那一代,習慣遇到事--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可是,我母親對待衣服有着瘋狂的熱愛,很少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雖然有些舊衣服,她也縫,她也補,那也分是什麽。外套的話,她可能很少這麽做,而且是時常換新的。更有甚的是,她總是喜歡買褲子。無法理解,無法明白,她為什麽總是像一個饑餓的人一樣,整天拼盡所有,只是為了那口飯,尤其是那件衣服。誰說生就是樂,死就是悲啊。誰又說得就是享受,失去就是遭罪啊。有些人,得到了是另一種得到奔波勞累的開始,而沒有真正享受過。這到底是悲哀啊,還是自找的!當局者永遠不清,旁觀者永遠無奈!
我老是這麽說,有點像是一味地抱怨自己親人的缺點,有人可能會覺得我太刻薄了。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算我追求完美,也不能老是這樣。若是這樣一味地下去,不就成了--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而沒有機會--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若是有人這樣想,可能就誤會我了,人只有在觀察到問題所在,才會注意,若是發現不了別人身上,和自己一樣犯過的錯,那麽,又怎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畢竟,我錯了三十年,可能沒有錯五十年的人嚴重吧。而且,我看自己的親人,一生都在堅持一些錯誤的嚴重性,自己也該有些自知之明了。如果有和我遇到類似觸動內心感受的,自此以後,可能也會“三思而後行”了吧!不過,要是別人非笑我是—五十步笑百步,我也沒辦法。畢竟,這樣說,也可以說得通!
我還想說的是,我的母親,我的姑媽,我的姥姥,沒有三思而後行,是她們一輩子都在忙,而且一根筋地認為不忙着掙錢就是錯。如此,她們沒有時間思考,我作為後來者,怎麽能再像她們一樣,而不把她們該思量的思量了,然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突圍啊。說到這,有些人,可能就要哀嘆了。哎……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可是,如果我們只是這樣哀嘆,那怎麽還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勝舊人;或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怎麽死,可能有不得自己決定,有時候不得不順從于因果報應。而不管怎麽活,我們總要比舊人超前一些,意識到舊人的問題,并創新。也許,我們的上輩也是這樣,我們的後輩也是這樣。所以,我們才應當不怕說,敢做。
但我敢做,而不是像上一輩一樣,明明知道自己父母的問題所在,抱怨過後,就不了了之。雖然這世間的事,尤其是市井的事,往往如此!但我想做一個孝順的人,可能需要知己知彼。但不孝有三,我也不能只堅持—無後為大啊!畢竟,有三還包括其他兩項—敘人之事,繼人之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是真的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注定是一個才女,沒有子女。但我相信做自己喜歡的事,總是要有所作為,而不能任何時候不敢表白自己,不敢把自己老祖宗缺失的東西展現出來。畢竟,潘基文剛在聯合國大會上說過--人要自由表達!我為何,要再一味地、有所保留啊!
我相信我母親的缺失,也是我的缺失。我母親的一些過錯,正是我重生的起點。就像她特別愛衣服,我卻意識到人沒有必要為了自己的物質需要,整天拼命,沒日沒夜。畢竟,得到物質的喜悅是短暫的。而精神的享受,似乎要比物質的享受要好許多,不光省力、省時、省事,還能愉悅身心。這豈不很好,凡事有比較,才容易見真知。原諒,我這個思考問題的方式吧,如果這樣,不對某些人的胃口!
這是我對我的白馬王子說的話,還好他給我回了一句—和我一樣。看來,他現在是喜歡上了飛鴿傳信,畢竟,來的快,去的也快。我有時候都覺得,我們像是QQ聊天了,而不是身在信息不發達的古代。因為很多時候,我這邊放飛鴿子,一轉身就又能收到他傳來的鴿子。這樣來來回回間,似乎沖淡了我們對自己母親給自己帶來的傷痕。從心裏發出的愛也好,怨也罷,似乎漸漸都随風去了,随雲飄了!也許,這證明我們長大了。
也許,還因為我們彼此有了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心情一輕松,就開闊了,對于過往的種種不愉快,似乎也就不以為然了!希望,我那現代的母親,對于我姥姥也是這樣。雖然說“血濃于水”不是總是對的,但是,在一個靠子女養老的社會裏,我們總不能因為抱怨而不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盡自己應盡的義務。否則,又讓自己的子女情何以堪!
就算有時候,子女替我們盡了我們應盡的義務,那麽,我們的心靈世界又怎麽能過去該過的檻!有些路,只能自己一個人走,有些檻,只能一個人過。哪怕有時候,我們覺得孤獨才是我們終生的伴侶。但也有否極泰來的時候,比如說一個人走了鳥屎運或是狗屎運,那麽,接下來,可能要發跡變泰、遇難成祥了!
這麽,勸自己,也這麽勸慰我的白馬王子。因為畢竟,一個人的出生自己不可以選擇,未來走什麽路,自己還是可以抉擇的。又比如一個人通過學習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最起碼,能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方式!
相信一個人只要不任命,命運就可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母親那一輩人,五十了,以為是知天命。抱怨自己記憶力不行了,實際上,是他們自己找的煩惱太多,又時常不用腦,記憶力怎麽能好啊?!我們懂得了這個道理,也就為自己不放棄當前的生活,努力向前,也就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驗證了真理,增強了自己的信心!
這是《弟子規》交給我的,我還記得。沒想到來到這個世界,還用得着。看來,人生在世,我們真正要修的是心态,而不是成功。只不過,愈來愈多的人用反了,急功近利地競争着,看着別人是小鼻子、小眼睛,卻忘了心生萬物,一切不過是自己的心,這面鏡子,幻化出來的而已。
那般的得不償失,不如追求《弟子規》中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贻親憂;德有傷,贻親羞—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這樣一回顧,頓時覺得自己開闊,再想上一輩的一些錯誤,尤其,是母親犯下的過失,可能也有自己的過錯。比如,母親多數的時候,是像讓我們尊敬她,而我們只是習慣責備她。結果,她才去買衣服,去滿足她自己自尊的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