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故人
==============
寶珠跟個小弼馬溫一樣的, 靠着布谷,老三也可有眼裏勁兒了,一個字也不吭聲, 這個地方吧, 不熟悉, 下飛機來了之後,看到的跟香港那邊就不太一樣, 環境變了,熱鬧的很。
寶珠是個窩裏橫,老三更是個窩裏橫, 這個時候就不吭聲。
眼前人急急地過,民兵混合在一起, 熱火朝天的,門口有個壕溝,很深, 裏面有人跳出來,一身軍綠色格外的亮眼。
扶着帽沿兒擡眼, 一下就看見扶桑了, 匆匆走到跟前去,“扶桑——”
竟然是大柳。
當初柳先生出事,跟小柳慘死在北平南城門, 大柳趁亂跑了,再也沒有見過他, 街坊們只盼着他逃了。
他的确是跑出去了,日本人沒抓住他, 這些年來, 幾番周轉不能思量, 如今也回到了北平,跟許多戰友一起住在柳宅裏面。
榮家也是許多的人,大柳在前面引着,“你們家裏老太太在呢,好熱心的人,說住不開的,房間也都空着,便讓我的兵進去住着。”
裏面正做飯兒,一口大鍋在東牆跟上,翁荔英坐在走廊下面的椅子裏面,看着院子裏忙,院子裏面幹淨利索,眼睛不太好了,站起來,“找誰?”
大柳笑了笑,“您說呢?”
回頭看一眼扶桑,再看一眼宋旸谷,還有三個孩子,也笑了笑,往事如煙,這些年,他總是惦記着,惦記着許多。
胡同裏面就這麽一個靓麗的姑娘,年少時候也總是多看幾眼,後面大家身世浮萍一般,如今回想起來當初,也覺得暖心美好罷了。
青春歲月裏面的遐想跟美麗的蹉跎,都在心頭湧現許多。
“翁太太,您仔細看看,是扶桑——”
翁荔英認出來了,她高興極了,沒想到這個孩子還活着,從離開了北平,就沒信兒了,“前些年,你族叔是個好人,經常來看我,後來就不來了,回山東老家去了,日本人也走了,我們都當你不在了,山東老家那邊兒,你弟弟總來打聽,沒信兒呢。”
好好的人,日本人帶走了,就沒信兒了,說是拉着走了,但是拉哪兒去了呢,家裏親人哭都沒地方哭。
她有時候想想,要是還活着的話,不能不來找她,這宋家的人呢,有一個算一個,她看的清楚,能活着的都講信用,到底是誠信為本的生意人家,當初說養她老的,但凡活着一個,就總會回來找她的。
果真如此,她還是等着了,走之前給她留了這個小房子住着,外面再怎麽炮火連天,她只管閉着門戶,“街坊鄰居們都好,托了你師傅的福氣,我沒想到,還能受着榮師傅的恩情呢,如今想想,人生兜兜轉轉的,早前是我年輕不會做事的時候多。”
她是翁家的三小姐,是宋家的大太太,榮師傅是個賬房的總務罷了,她對榮師傅的話,後期多有苛責。
沒想到老年最安穩的這幾年,是榮師傅的屋頭庇佑了她,榮師傅生前人緣好,待人厚重又知道禮數,扶桑跟小榮又憐老惜弱,待人和善,榮師傅在世的時候就交待過了。
誰家紅白喜事幫忙的,人不到禮也要到,人能去就得去捧人場,不然到時候師兄弟倆,無長輩叔伯,也無親戚朋友,榮師傅怕他們混不出頭。
因此很注重人緣,沒想到翁荔英受教了。
黃桃斜街的街坊們,對她很是照顧,就是先前街面上的巡警,也很看顧,沒有欺負孤寡的事情在。
如今新政府了,大柳回來了,她年紀大了也琢磨出點事情了,便主動把家裏地方騰出來給借宿,沒想到大柳與榮家關系也好,“他們洗衣服打水,都是好子弟兵呢。”
她覺得社會是越來越好了,人心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話,她是賣過□□的人,以前老覺得這樣沒什麽不對的,現在想想,不是個好東西。
只是對宋旸谷還是那樣,只看着這三個孩子,三個孩子規矩的話,就布谷好一點,拜大奶奶,寶珠跟老三根本就使喚不動,扶桑讓她喊人,寶珠就不動。
不是很給扶桑面子,宋旸谷就站在一邊開口,“喊人。”
寶珠就喊,她喊下面老三就有眼力勁,對着喊。
老三??x?比寶珠會示弱的多,他小時候,那是吃虧吃出來的,寶珠性格霸道,有什麽事情不對,對着老三是真的下手。
大姐大的氣派就很足,寶珠脾氣就很明豔。
小榮是主事兒的,扶桑嫁人了,這房子也合該是他的,跟翁荔英解釋,“您安心住在這裏就是,這院子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有個人也好做伴說說話,他們都忙,住着洋房習慣了,不住這四合院了,條件差。”
翁荔英笑了笑,她不住,宋旸谷沒回來,她住在這裏,宋旸谷要是回來的話,她得跟着宋家人一起住着。
她會扒拉東西,宋家的東西她看的很緊,“那邊的洋房,我有時候去看,糟踐的不行了,你們走了,日本人就挪用了,什麽髒的臭的都在裏面,再後來打仗,那片起火了,燒的不行了,只剩下四面牆柱子了。”
試探性的問,看看宋旸谷是不是回來打算久待的。
結果宋旸谷是真的不會久待的,“那邊房子便不要了,我們過些日子便回去了。”
“哦。”翁荔英有些失望。
“我來的時候父親交代我,你如果願意去香港的話,接你去香港那邊定居,如果不願意的話,也可以回山東老家,二嫂娘家那邊還有人,可以照應。”
但是北平的話,實在是沒有人了,“繼續在北平的話,扶桑會經常來這邊。”
以後就打算,扶桑定期來回跑的,宋旸谷的話,無意外不會經常回來的,他這次回香港,就是打算在香港那邊做事的,二老爺都安排好了。
翁荔英的話,就不可能離開北平的,在這邊許多年,胡同裏面的人都熟悉了,她就不搬走了,因此跟小榮說個準話兒,“那承蒙您不嫌棄我個老婆子,我就在這裏住下來了,原先我住北卧,如今你回來了,便搬過去住。”
小榮擺擺手,他總是帶着幾分謙卑的和氣,“我原本就不住在那裏,是原先我師傅住的,我還是住在我老地方的好,我跟扶桑,一個是東廂房,一個西廂房。”
她便又高興起來,“我如今知道為什麽大家夥兒總提起你們來了,榮師傅教的好徒弟啊,一等一的待人和氣。”
跟人相處起來,總是如沐春風一般的舒服。
布谷看着弟弟妹妹在院子裏玩,人家起鍋做飯,他們也跟着一起吃,當兵的總是待人親切,對住家戶很是和氣關懷,水缸裏面的水填滿,院子打掃的幹幹淨淨的,就是住宿也不會睡床的,院子裏或者客廳裏面打地鋪的,一點不擾人。
夥食自己帶的,走的時候多留給住家戶,不占人的便宜,扶桑從窗戶裏面看了,也覺得只有這樣的部隊,才能打勝仗,才能最後把日本人打走,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要挖防空洞,怕蘇聯人打過來空襲我們,咱們家裏沒有勞力,街道上原本想幫咱們的,沒想到他們知道了,便趁着沒事兒的時候,一上午的功夫就給挖了大半兒。”翁荔英還是舊式樣的衣服,大長衣襟帶着盤扣兒,扣子精致又費事。
寶珠是真的漂亮,她可愛,仿佛也知道自己可愛,對着窗戶喊,“吃飯了,吃飯了,你們要不要吃飯了啊,舒扶桑——”
學着大柳說話,說完可能覺得自己很可愛,有一點港臺強調,“哎呀,我這樣是不是很可愛?”
可愛。
可愛極了,這麽大的小孩子做什麽都可愛。
她沒有一點這個時代的女孩子的羞澀跟拘謹,沒有一點規矩的框架,大柳看着她的模樣,給她掰開一個大餅子,“吃的完嗎?”
寶珠點點頭,她很能吃。
布谷不願意,他知道內地糧食金貴,“吃不完,一點點,不夠了再拿。”
他們跟着院子裏的人一起吃,大柳看他一眼,覺得有些眼熟,匆匆就起來了,給他們三個端着一碗白菜粉條湯,“你們吃着,看着弟弟妹妹哈,我得忙去了。”
布谷就很有禮貌,很懂事,看寶珠一眼,寶珠也把筷子放下來,跟人家再見。
然後擠在一個條凳子上吃東西,一海碗的白菜粉條,沒有肉。
沒吃過這種吃法,吃的很香,布谷就撈菜大口大口吃。
寶珠用勺子,連湯帶水的,一起吃。
老三筷子不行,勺子也不順手,拿着大餅子沾湯吃,吃的都很埋汰人。
小榮看不下去,就想比給孩子吃了,“我單出去買些去,吃不慣。”
扶桑就不給,“有什麽吃不慣的,吃的很香,別管他們,吃飽了就行。”
帶孩子就很随意,只要別讓我帶,只要別忙活我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的,孩子們,你吃什麽樣子,喝什麽樣子,衣服埋汰什麽樣子,都是你們的事兒,你們随意。
養孩子,哪裏那麽嬌貴的呢,要仔細起來,天天圍着轉都不夠操心的。
等着一會出去,一個洗臉盆,布谷先洗,後面的再洗,到老三的時候,臉跟手得一起洗,那盆水就髒的啊,扶桑都想洗洗盆子,單獨拽着老三出來,拿着舀子澆水,“你下次可以吃文明一點嗎?”
老三點點頭,可以。
但是他說了不算,“很好吃。”
然後還夾雜英文。
大概是美味,扶桑沒聽清,老三詞彙量很少,有時候中文達不到,就用英文,有時候英文不行,就帶中文。
他不管吃沒吃多少,反正不餓肚子就行,在院子裏玩。
瘋玩。
一會兒就挨寶珠一頓蹭,也不管,脾氣好的很,就笑笑,自己一點不覺得尴尬。
寶珠是上下都欺負人,她不覺得自己欺負人,家裏第一個孩子,就養的很慣着。
跟布谷不一個待遇,布谷那是時候顧不上,家裏天天事情多,又是個男孩子,從小聽話懂事,跟寶珠不一樣。
還問扶桑吃不吃飯的,扶桑不吃,她得吃好的是不是?
帶着家裏人一起出去吃的,先顧着說話,一點多才去吃。
問布谷去不去?
布谷也想笑,他吃飽了剛才,不去了。
寶珠也不去,小三也不去,貪玩。
扶桑就真的沒帶孩子自己去,宋旸谷囑咐布谷,“看着弟弟妹妹,別亂跑,有拐子帶人走了。”
又說寶珠,“聽哥哥的話,看好弟弟,別給弟弟出胡同裏面,知道了嗎?”
孩子能聽什麽話啊,不帶聽得,院子裏有兵聽着,“你們只管去,我給看着呢。”
寶珠抱着個白菜在洗呢,晚上還吃白菜的,她手都通紅的。
扶桑給挽着袖子,“那你乖。”
寶珠不服氣,也囑咐她們,“你們——你們出門,不要亂走哦——”
“叔叔說,說——有大狼,吃人!”
那是早前北平戰亂,打的很慘,城裏打的很空了,城郊裏面有狼,狼直接就進城吃死屍了。
給小榮稀罕的啊,他就想帶孩子一起去,吃口也行啊,不然大人吃了小孩子不吃,老覺得跟沒吃一樣,剛才就不給吃就行了,吃那一碗菜,他們出去吃的多好啊。
結果扶桑會勸人,冒出來一句,“咱們吃一口少一口了,他們吃的日子還在後面呢,也沒少吃了,再說了白菜粉條多好,大家都吃就他們不能吃,他們以後是要吃瓊林宴啊?”
給小榮笑的,恨不得錘她,這人回來了,怎麽就這樣利索的嘴皮子呢,跟小時候一樣。
十二三歲的時候會頂嘴了,就經常繞着嘴皮子問榮師傅要吃的零花錢,一個大子兒也好,榮師傅三五天總給一回點心吃吃,有些出門買的,有些府裏前院兒給的,扶桑會說,她吃的多,總是偏心給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