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吃喝[二更]
未央宮, 溫室殿。正值冬日,大雪紛紛,如玉花飛舞。若要出去行走時, 頃刻間盡衣白衫,兩鬓霜白。
這殿裏采光極佳, 明亮而開闊, 置身其中, 不會感覺到寒冷。
劉啓聽到阿嬌站起來行走的動靜,擡眸看去。只見阿嬌雙手叉腰,怪模怪樣的左轉兩圈,右轉兩圈, 活似年邁的老媪。他早就看習慣了!阿嬌總有很多的歪理, 比如不能久坐, 多活動身體能長壽。
一則,太醫附議;二則,劉啓早受她的影響, 習慣至多坐半個時辰便要活動一陣。下意識轉動微僵的頸部,劉啓略覺疲憊,放下刀筆站起來。不過, 他是不會學着阿嬌的樣子扭動身體的,有礙觀瞻。
劉啓來到外堂空曠處打拳,他少年習武,不僅拳法不錯, 更會舞劍。等身上出汗, 他停下來,一看時間快到午時,問站在一邊看他練拳兩眼發光的阿嬌問:“咱們午膳用什麽?”
阿嬌:“醬大骨、鍋包肉和春餅。”
劉啓:一個都沒聽過, 就醬大骨勉強能猜到成品的模樣。
兩個人說着話,不一會膳房派人來問:膳食備好,可以擺膳嗎?
劉啓忙碌時不覺得,一套拳打下已是饑腸辘辘:“讓他們送上來罷。”
兩個內侍擡來食案,面對面擺放。劉啓若留下臣子用膳,一般為表達親近之意,雙方的食案都擺得很近。面對阿嬌的話,純粹是方便說話。
漢朝是分餐制,碗碟袖珍,杯盞玲珑,一份菜往往量并不大。
成年男子拳頭大的醬大骨用的是豬的棒骨,一根骨敲成兩段。成品呈現出誘人的棗紅色,醬香四溢。
什麽都好,就是被碗碟襯得格外大塊。
阿嬌淨手之後,直接雙手拿起來就啃。
一口咬下大塊的肉,只覺軟爛入味,越嚼越香。
劉啓一臉不忍直視的表情,嘀咕一句:“有匕不會用,吃得滿臉都是像一只花貓,也不怕禦前失儀。”
Advertisement
阿嬌:我還小,聽不懂你在說什麽。
劉啓用一頭可切割的類似現代餐刀,一頭為勺的餐具切肉,幾次嘗試,發現直接把肉撕下來最方便。肉雖沒脫骨,但一扯就掉。他拿起一塊放入嘴中,吞下之後,高聲道:“拿我的酒來。”
阿嬌:“我陪舅舅飲。”
吃到好肉的時候配上好酒絕對是莫大滿足,可她年紀還小,身體正是發育的時候,不能喝酒。
劉啓心說,要是讓老娘知道我讓你喝酒……呵呵。正要拒絕,就見阿嬌對一旁的侍膳宮女道:“給我一盅奶。”
劉啓:“……”
骨頭啃完,鍋包肉正好送上來。
這輩子阿嬌把鐵鍋弄出來之後,鍋包肉是頭一個用上它的“炸”菜。端上來的時候,淡金色堆成小山狀的肉擺在乳白的玉盤中,很是漂亮。
阿嬌對鍋包肉的初印象是外酥裏嫩,酸甜不膩。剛吃過一大塊骨頭,覺得有點膩,不想再吃肉的她,瞬間不覺得自己的菜品安排有何失策之處了。
第一次感受“炸”之魅力的劉啓喜滋滋喝一口酒道:“好!”
阿嬌看他兩口一塊鍋包肉,十分羨慕。小孩子的飯量有限,她不敢使勁吃。吃壞肚子要看太醫,那就太丢人了!
嘗過兩片鍋包肉,她就放下筷子,指揮着侍膳宮女替她包春餅。
手太小,自己包不了。
春卷的配菜很多,有白煮蛋、酸溜土豆絲、炒雞蛋、拌綠豆芽、蔥絲、韭菜等等。每種一小碟,耐不住種類多。阿嬌覺得自己沒要幾樣,春餅就快包不下了。
第一個送給舅舅吃。
阿嬌道:“春餅薄、透、光,既柔軟又有勁道,能做到卷什麽都不會破皮,為上等。若還能做到透過皮看得到裏面紅的、白的、綠的,為特等。”
劉啓:“這就是特等?”
“這是特特等,”阿嬌小臉一擡,驕傲道:“裏頭卷的菜,每一樣都是精心制成,和春餅最配,保證美味。”
這是無可辯駁的。
因為真的很好吃,還很有趣,叫人吃得舒心,所以劉啓用膳時,并不吝啬誇她。吃完之後,食案剛撤下去,便嘆息道:“那本冊子裏真的只有食方嗎?要是有仙丹妙術多好,吃喝本不用講究,對付一口得了。”
阿嬌:“這就是外祖母曾講過的故事——過河拆橋,對吧?”
劉啓瞪她。
阿嬌會怕嗎?她哼哼一聲,随手把牛皮小冊翻開。
劉啓是真的很失望。
阿嬌縱然能在冊中看到把儉樸的食物做得美味的辦法……對的,他覺得午膳的一大桌很儉樸,食案幾乎擺不下的菜肴,一點都不奢靡。因為阿嬌不是要殺牛、宰羊,沒有用山珍、沒有吃海味,亦沒有價值千金的野物做羹湯。一餐所花,遠遠低于少府劃撥的皇帝膳食的份額,卻讓劉啓吃得比用滿桌珍味更舒坦。
……但他也是真願意用口腹之欲換更有用之物。
這就像他坐擁天下亦不會廣招美女進宮一個道理,個人享受,一定是在國家之後的。
“咦!”
阿嬌疑惑出聲,有些懵地翻動小冊。
劉啓:“怎麽啦?”
阿嬌一臉迷茫:“小冊上的內容變了……”
劉啓接過來一看,也微微發愣。他多次翻閱過冊子,雖然上面的字都不認識,但對文字的排列順序是有些印象的。特別是前幾頁,阿嬌特地念過,他翻得很熟。
真的,內容全變了。
劉啓問:“這些還是食方嗎?”
“不是,是農……”阿嬌本想說農經,想到自己沒看過農事方面的書籍,最後決定通俗一些進行描述:“好像是教種田的。”
劉啓沉默半晌道:“你想去甘泉宮玩耍嗎?”
那有什麽好玩的!!!避暑之地,又不能貓冬。
阿嬌:“……甘泉宮的雪更大吧。”
然而,劉啓已經決定了。他留下口信給窦太後,便帶着阿嬌前往甘泉宮。
神仙殿裏的人好像知道有客要來一樣,殿門大敞着。熱飲備好,敖神官帶着弟子,身穿單衣在殿外相迎。
雪太大,劉啓揮退左右,抱着阿嬌自長達百米的尾道逐步上行,走到敖神官面前。還沒說話,敖神官便道:“拿匣子來。”
小童打開手裏捧的匣子,裏面裝着一粒粒的種子。
“這些都是如今沒有之物,猶如土豆……”
土豆高産,劉啓眼睛一亮。
敖神官繼續道:“它們都是祖師留下來的。我等試過很多次,都不能令任何一枚種子發芽。翁主福澤深厚,或可一試。”
劉啓看向阿嬌。
阿嬌滿頭問號:我不會種地啊……再說,這都多少年前的種子啦?都風幹了吧。她嬰兒時期就想過,未來得漸漸展露出一些發明家的天賦。她依稀記得操縱靈活、節省畜力的先進工具曲轅犁的大致模樣,還知道取水灌田的筒車的結構。
這些生産工具對農業的發展有極高的價值,件件利國利民。若能辦得好,還愁婚事不能自主嗎?且一生受用,嫁給誰都不擔心受欺負。
敖神官橫插一杠……
往好處想,現在至少不用思考怎麽才能不引人懷疑的展露出不凡。
可往深處一想,她不免産生一種敖神官怕她演不像,有意配合她的奇妙感覺……假的吧?她的想法沒同任何人說過,就算敖神官能讀心,他們也只見過一面,讀得了多少?那就是未蔔先知。很有可能,畢竟牛皮小冊真的神異,以至于有過穿越經歷的阿嬌完全無法理解其中的原理。
劉啓問阿嬌:“你有什麽要對敖神官說的嗎?”
我的疑問,都不能當着您的面問。比如,她欲問,此生還得劉徹為帝王嗎?
這不能問。
阿嬌搖頭。
敖神官帶着弟子沖兩人略一颔首,便操控着輪椅離去。
阿嬌:“我們不回去嗎?舅舅,有點冷。”
“回,現在就回。”
劉啓直到看不見敖神官的背影,才收回目光,脫下身上的大氅包裹住阿嬌,再把她抱起來:“小心些!匣子別掉地上。等回到未央宮,舅舅給你一塊田玩一玩,怎麽樣?”
阿嬌:“……”
另一邊,一歲半的劉彘鬧着要找阿嬌姐姐玩。他會說話了!吐字較為清晰,遠比旁的孩子開口早,能說的長句子更多。
王娡道:“娘派人去長樂宮問過。你父皇帶着姐姐出宮去了!咱們明天再尋她,好不好?”
劉彘嘟囔:“阿嬌姐姐總是很忙。”
明明彘兒只是想和阿嬌姐姐待在一起。不吵不鬧不用她陪着,只要和宮女、內侍們玩耍的時候,能看到阿嬌姐姐就行……
天黑的時候,阿嬌才回到長樂宮。方氏趕緊讓人帶着她去洗漱更衣。外面太冷,洗個熱水澡能暖和起來。
阿嬌在泡澡的時睡着,醒來天已經亮了。她一路小跑着進外祖母的寝殿,就見長公主歪在小榻上,面前放着一盤松子,她一邊剝,一邊跟窦太後說話。
“我聽說,太子劉榮下月選定妃嫔,年後便擇日成婚。娘,咱們阿嬌可為太子妃。”
阿嬌高聲道:“我不要做太子妃。”
長公主大樂,“你知道什麽是太子妃嗎?”
“知道,”阿嬌撩起裙擺,端坐在長公主對面:“舅舅教我過什麽是男婚女嫁,結兩姓之好。娘,我翻過年才六歲,太小。劉榮哥哥十八歲,太老。”
長公主看到眼珠一轉,“那有什麽。你的确還小,不知道做太子妃的好處。你要是嫁給外面的人,總有一天得離開宮裏。可嫁給劉榮哥哥就不一樣!等你長大,還能日日見着舅舅和外祖母。”
“長大好遙遠,我才五歲還好小。大不了,我不嫁人。”
長公主板着臉:“這事由不得你。”
阿嬌拉長聲音:“外祖母,我不樂意……”
窦太後輕咳一聲,出言勸阻:“阿嬌不喜歡,你別逼她。”
長公主:“娘……”
窦太後:“歲數相差太大,的确不合适。再者,栗姬未必願意與你結親。”
長公主:“我不信,我的阿嬌誰都配得!”
窦太後:“你大可一試。”
作者有話要說: 我們阿嬌是有成算的……
上一輩子,阿嬌自己樂意嫁給劉徹,才能成事。要是她不樂意,長公主想要逼她特別難。以阿嬌的性格,一定鬧得全家不得安寧,最後妥協的絕對是長公主(只針對本文的人物關系)。
這輩子更不用說。窦太後能理解阿嬌,大舅舅出于各種原因,也不會逼她的。
阿嬌和劉徹走得近是沒辦法的,畢竟有作者控制的【神秘力量】存在……嘿嘿。
不過,這對她的婚姻沒影響,她這一世會另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