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懷孕[二更]
不知道魚的名字, 只能拿現有的一條魚給太醫瞧一瞧。中常侍很清楚,專業的事情,最好交給專業的人士去做。他和陛下一樣, 只需要等待結果就行。
晚上用膳的時候,阿嬌拿着木制的小勺子,撈出湯裏雪白的魚丸,偏頭問大舅舅:“這是用漂亮魚做的嗎?”
“不是, ”劉啓一口喝掉耳杯中溫好的酒, 溫和地道:“這是鯉魚的肉。”
阿嬌:“那漂亮魚呢?”
劉啓:“孤把它放生了。”
阿嬌:敖神官不讓你吃,你還真不吃啦?想想對方還是借她的名頭,就很生氣好嘛!
她一方面覺得敖神官有真本事, 一方面又因為對方神神叨叨的有話不直說而惱怒。至于那本牛皮小冊子,她掃過一眼,心裏有數:一本中英夾雜寫成的食譜。
……有毛病啊!?
阿嬌不說話, 劉啓以為她沒得到魚不高興了。平時用膳時說個不停的黃鹂鳥, 忽然不出聲還叫人怪不習慣的。
劉啓自認并不是個寵溺孩子的人,但見阿嬌圓圓的臉鼓起來, 悶悶不樂的戳着魚丸。猶豫一瞬, 還是決定說清楚:“你別再想着養它。那魚不好抓, 河裏大概沒幾條。至于吃……”
阿嬌搖頭, “我不吃它。”
這形容完全是古代版瀕危保護動物嘛。吃着喪良心。
劉啓是想說魚有毒,不能吃。太醫确定, 此魚的确有毒。銀針試不出來,掌勺的庖人同樣嘗不出來, 吃個一兩條的不會有事——它的毒性實在是非常小。然而,此魚之毒是熱毒,碰上大暑時節, 別人吃沒事……劉啓心裏一嘆,他吃的話十有八九會引發舊疾。
那難忍的疼痛,他每每回憶起都覺手腳冰涼。
當然,不吃的話養着魚,只是觀賞倒也不錯。可他派人打撈此魚,并無收獲,周邊的人也說從來沒見過它,可見稀有。抓到的那條只剩下魚骨頭,找不出第二條。
這些要解釋給一個兩歲的孩子聽,太麻煩了。
Advertisement
敖神官說的那些話……什麽福澤深厚,靈慧非常之類的,若說的是一個他不認識的孩子,他一定會信十分。天下沒有誰比歷任的帝王更知道敖神官的神異之處,而敖神官的繼任一直以來,都是由上一任的神官挑選合适的孩子——可見的确有天生靈慧之人。
可阿嬌是他看着長大的,聰慧是有的,投生在長公主的肚子裏也稱得上是福澤深厚。可劉啓知道,敖神官話中有玄妙的深意。
阿嬌還小呢!再看看吧。
劉啓道:“那只不喜水,只在地上行走的貢龜,你不是很喜歡嗎?等回去,孤就把它送到長樂宮給你養着。”
阿嬌雙眼亮晶晶的,雖然覺得好處來得莫名其妙,但還是機靈的連連點頭。
“好哦,多謝大舅舅。”
劉啓:“你也差不多該啓蒙了。”他摸着下巴道:“要不你從明天開始跟孤念《蒼颉篇》?”
阿嬌搖頭拒絕,“我還太小了。”
劉啓:“……”不,我覺得就你這機靈勁,比四五歲的孩子強太多了。
窦太後一直沒說話,用一大一小的閑聊配飯,用得很香。這會已經吃得差不多了。她對阿嬌說:“你舅舅難得有閑暇時間,你就陪伴他玩耍一陣吧。”
既然是外祖母開口,阿嬌勉強同意:“行叭。”
不過,被迫早早上學,讓還想瘋玩幾年的阿嬌很不樂意,一臉嚴肅地看着劉啓道:“舅舅,你這麽大的年紀,閑暇時只能和外甥女玩耍。你沒有同齡的好友嗎?”
劉啓:“……我有的。”
以及……我怎麽就年紀大了。不過這個和只有兩歲的小娃娃沒法較真。
阿嬌:“那你去找他們玩啊?”
劉啓還想着教阿嬌認字,或能解讀出牛皮小冊的內容呢。
自然只能沉默以對。
阿嬌用一雙落滿星辰的大眼睛真誠地看着舅舅,嘀咕道:“大人總愛撒謊……有就有,沒有就沒有,誠實地說出來不行嗎?我們做小孩的,又不會嘲笑你。”
盡管阿嬌限于身體的原因,說太長的一段話吐字不清帶着小奶音,常和她相處的劉啓還是聽懂了。
故而,劉啓:“……”
旁人不敢笑。
窦太後不懼皇帝的威儀,笑得快岔氣了。
直到阿嬌三歲半,才剛讀完《蒼颉篇》。這部書為識字課本,內有五十五篇,足以涵蓋大部分的常用字。這進度看着挺慢,實則足夠快了。要知道,小皇子們一般是虛歲八歲時,才會進學。
那之前,皇子的母親們或多或少都會想辦法給孩子啓蒙。進學的時候,也不過是剛讀完《蒼颉篇》罷了。
學裏還會教一遍《蒼颉篇》。
哪個階段該學什麽,阿嬌知道得很清楚。
這個歲數學完《蒼颉篇》,絕對是早教、或者早早教的範疇了。
這個歲數,阿嬌終于不用只吃清淡、原生态的宮廷版“嬰兒輔食”,只要不過量,什麽都可以吃一點。
大舅舅再讓阿嬌看牛皮冊子,她就開口說說:上面的字,我認識了。
劉啓很激動啊,問阿嬌:你念給我聽。
天知道他百忙之中抽出空給外甥女啓蒙,有多麽的耗時耗力。阿嬌很聰明沒錯,可小孩子學東西是要和玩耍相結合的,他跟一個兩歲的孩子講什麽“天下皇帝最大,你要聽話”,也要小孩子聽得懂啊。
這導致劉啓和外甥女的感情越來越深——付出太多了!而且阿嬌的确是又聰明又孝順還伶俐可愛。他偶爾暗暗想着:合該是他的女兒,怎麽是外甥女呢?
阿嬌磕磕巴巴,念出一篇腌菜的食譜。以蕪菁為原料,也就是現代俗稱的大頭菜。采收之後,洗淨切成粗細均勻的長條狀,加入幹花椒、适量的鹽腌制一整天,再倒掉澀口的水,碼放放在竹籃中壓上重物。
兩日左右,水分瀝幹,取出晾曬一日,放進密封的甕中存放。
随時想吃,取出一點就行,可以保存很久。
劉啓:……
阿嬌:“上面說,同半肥半瘦的豕肉合炒最佳。”
劉啓看着外甥女不住咽口水的模樣,很懷疑宮裏是不是虐待她了。
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還是好東西見得太少……沒出息。
“午膳給你羊肉吃,比豕肉更美味。”
阿嬌不稀罕,漢朝建立才多少年?還是休養生息的時候呢!大舅舅劉啓身為皇帝,崇尚節儉,并不好奢靡。二十多年後,宮裏享樂之風盛行,烹饪技藝依舊匮乏,更別提現在。再好的原料,處理手法稀爛也不會太好吃。
清炖的羊肉切成細絲,她已經吃膩了。
要知道她之前可是把炒鍋弄出來,炒、煎、炸、燴,焖,燒樣樣俱全,統統沒了。
阿嬌:“我想吃烤的雞肉丸子。”
“有羊肉不吃,吃雞肉。”
劉啓一臉無奈地看着她,評價:“你還小,不會吃啊……”
阿嬌不跟他計較,見他背着手往外走。
“舅舅,書……”
你的牛皮冊子忘拿了。
劉啓:“這冊書送給你了!好好保管知道嗎?”
阿嬌:“……”
這本來就是敖神官給我的。
阿嬌身邊的人代替她應諾。
用過午膳,小憩一會。劉啓一般會把阿嬌送回長樂宮,下午的時光,她不用讀書,可以自由玩耍。
可阿嬌登上車,卻發現走的不是去長樂宮的路。
這是要去後宮。
大舅舅劉啓的後宮滿打滿算十來個姬妾,大多都是他做太子的時候,就跟他身邊伺候的。
皇後薄氏不讨他的喜歡,并無所出。其餘的妃子或多或少都有生育,且一生就是好幾個。足以見得大舅舅是個較為專情的人……據阿嬌的了解,他是真的不愛美色。
長公主覺得弟弟後宮色彩太單調,不是沒送過美人。
大舅舅礙于情面收下來,卻也不見多麽寵愛,日常還是更愛找伺候他多年的嫔妃們說話,真正貫徹一點: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舅舅,我們去哪?”
劉啓:“掖庭宮,王娘娘肚子裏懷着弟弟。孤帶你去找他玩!”
作者有話要說: 最有牌面的男主,二世初登場在媽媽的肚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