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清炒白菜
一晃半個月過去。陳須的田地已經開墾出來,正在老農的指導下施肥整土。不過此時種秋葵已經來不及了,他或許得種點別的蔬菜——這個悲傷的消息還沒人告知他。阿嬌冷眼瞧着,哥哥原本虛浮浪蕩被酒色掏空的身子頗有些回春的勢頭,別的不說,至少走路的時候邁步更穩健了。
他也聰明,眼見阿嬌鐵石心腸不可撼動,悄悄寫信向窦太主求情。
可惜窦太主溺愛兒子,但更怵閨女。她甚至不敢直接給兒子回信,還特慫的在寫閨女的信裏把兒子賣掉,以撇清關系。
在信中,她詢問紅糖的方子。紅糖在宮外的價格沒有麗媛說的那麽高,因為能得到紅糖的人家,絕不會把它拿出來售賣,所以紅糖屬于有價無市的頂級奢侈品。
外面的紅糖大多數是皇帝賞的,窦太主知曉女婿拿女兒的智慧結晶收攏人心,還能坐得住?當即表示,這事我也能做。
阿嬌不在乎一張紅糖的方子,她覺得外頭的人遲早能通過紅糖的原料是甘蔗汁複刻出紅糖,乃至冰糖。再者母親想要,她不會不給。
沒過多久,窦太主又送來一封信。問她能不能直接送一批紅糖到公主府,要是外包裝能和當初阿嬌獻給王太後和太皇太後的一模一樣就更好了。
阿嬌:為什麽呀???
還是周希光解惑,阿嬌才知曉其中的緣故。
人人都知道紅糖是皇後制成,王太後蓋戳的養顏聖品。皇帝賞的紅糖也很好,但缺一味只有皇後才知道的秘方,外面都在傳中宮制成的紅糖最真、最有效。
又出現新的謠言?
阿嬌至少知道上一個謠言——紅糖被傳為養顏聖品,到底是怎麽回事了。
窦太主難得有所求,阿嬌答應下來。
這是一件小事,周希光回宮就能辦。
他來甘泉宮有三件事。
第一件,阿嬌讓他尋一處合适的地方,大量種植甘蔗。他辦成了。本來也不難,皇後有湯沐邑的稅賦收入,不缺錢。阿嬌自己也有不少田地,大多為成親時家中給她的嫁妝。
Advertisement
第二件,女官體系的推行遇到一些麻煩,大部分中宮官都能處理。畢竟服務于皇後的中宮官是按照朝廷的模式直接複刻的一個小朝廷,內官們的能力不弱。不過一些指導性的決定,還得皇後點頭才能着手辦。正好宮裏亂七八糟的事情挺多,需請出阿嬌的皇後大印一一加蓋玺绶。
第三件,汝陰候請平陽公主做中間人向皇帝求情。他就算嗅覺再不敏銳,宮中任用女官的大事也該知道一點,再一打聽麗媛現在是太皇太後親封的尚宮,他能不慌?
阿嬌記得平陽公主第一任丈夫病逝之後,嫁的第二任丈夫便是汝陰侯世子。
可能兩家的關系本就不錯。
這事求皇帝沒用。
周希光:“陛下知道此事,大怒,要革除他的官爵。汝陰候願意罰金贖罪。”
“為保住爵位,汝陰候多少錢都肯給。我記得你說過宮人們……特別是家人犯錯、連坐進宮的官奴婢住矮房,睡破席,整日勞作辛苦,冬日卻無取暖之被。正好這筆錢可以用來修繕宮人居住的屋子,每季多添一件新衣。我要錢,越多越好。”
周希光:“喏,下官知道該怎麽做了。”
阿嬌面前放着一只陶碗,長案上擱着圓滾滾的小火爐,炭火燃燒,耳杯中牛奶冒出白煙。她一邊說着話,一邊去拿耳杯。周希光下意識伸出手:“您小心——有些燙。”
“沒事,”阿嬌把杯中的牛奶倒進陶碗中,蓋上蓋子。
周希光動作自然地收回手,“主子該把這些事交給身邊的人做。”
“我胡亂想的主意,随便玩的……你陪我下一盤棋怎麽樣?”阿嬌說着,讓青君找出跳棋,在周希光好奇地摩挲棋子時,一一講解規則。
一刻鐘不到,兩人便下完一局。
自然是阿嬌贏,老手輸給新人會自閉的。
“這幾年倒是很少見你身上有鮮活氣,喜歡跳棋就給你了。還有這個……成了!”阿嬌掀開耳杯的蓋子,裏面的牛奶已經凝固。
他身上的鮮活氣……周希光一時有些回不過神,思緒凝滞話卻不打磕巴的繼續:“這是酸奶嗎?”
“它的名字叫姜撞奶,”阿嬌說:“陶碗裏原有一勺姜汁。”
程安走進來。
“主子,該去正殿陪太皇太後用午膳了。”
阿嬌放下耳杯,起身對周希光說:“周詹事要是不嫌棄就嘗一嘗姜撞奶。”
“喏……主子,還有一事。近日,朝中的局勢有些緊張。昨天夜裏,陛下前往田蚡府中,不久之後,有人看到趙绾、王臧先後從小門離開。”
阿嬌從不小看周希光的本事,“我知道了。”
目送皇後離去,周希光一只手放在棋盤上,靜靜地坐着。殿中無人,早在他與皇後說話時便全避出去了。他看着陶碗,許久之後才慢慢地、珍惜地把姜撞奶吃光了。
……
正殿裏已備好膳食,太皇太後逗着鳥兒等待阿嬌。
這些日子阿嬌每頓飯幾乎都是和太皇太後一起用的,由她制定膳食。阿嬌特地找來太醫,詢問太皇太後能不能吃一些藥膳保養身子。其實食官裏有專司研究保健食方之人,相當于現代的營養師,但限于漢朝受生産力的限制,沒什麽科學技術可言。
甚至連他們的基礎理念,大部分都是錯誤的。
阿嬌只能尋求更專業的太醫的意見。
太醫認為,太皇太後年紀大了,只要能吃肯吃不暴飲暴食本身就是一種身體好的表現。阿嬌用各種新鮮的食物引得老太太頓頓吃得香、吃得好,難得不苦夏,精神十足,已經是讓太醫摸着胡子稱贊的一大奇跡。
總之,太皇太後沒什麽不能吃的。
唯一建議:老太太可以多走動,适量的運動對身體好。
阿嬌只能把她覺得好的食物換着方讓太皇太後多吃,比如芹菜,可以降血壓、清腸、通便外加補血來着。不過,這種蔬菜用炒的烹饪方式更美味。
跳棋都能做出來,一口鐵鍋對工匠來說不要太容易。
兩人的膳桌上漸漸開始出現炒菜,但都比較初級,比較粗糙。比如今日的膳桌上就有一道清爽的炒白菜,太皇太後面前的一碟子炒得軟、不費牙,阿嬌面前的入口脆、嫩。火候不同,出自同一人之手,正是阿嬌帶來的兩名庖廚之一——元石。
太皇太後的主食永遠是蒸餅。
阿嬌每頓都不一樣,此時面前擺的是一碗大米飯。她咀嚼着炖得軟爛的肉丸,思索着周希光剛剛的話。
趙绾、王臧是窦嬰和田蚡一同舉薦的,兩人的共同特點是好儒學,還曾公然貶斥黃老學說。劉徹很看重兩人,支持他們在朝堂上做過不少實事。
幾人避開人私下見面肯定有密謀……丸子裏有蘿蔔泥,非常解膩。好吃哎!這道菜不是阿嬌點的,可見膳房也會根據四時的不同調整菜單。
老太太愛吃蒸餅,她是不是把包子也弄出來?什麽醬肉包、鮮肉包、麻婆豆腐包、牛肉粉條包等等,萬物皆可做包子。
等思緒收回來的時候,一碗米飯已經吃完。阿嬌漱口淨手,正準備站起來消消食,便見一名內侍小步疾跑進殿,同方姑姑耳語幾句。接着,他被帶到老太太跟前說話。
阿嬌沒聽到內侍說了什麽,但卻瞧見老太太的臉瞬間黑透了。
“立刻啓程,”老太太猛地站起來:“咱們回宮。”
作者有話要說: 回老家了。
大家放假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