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二)
? 小公子孫登的秘密,整個江東,也只有此刻這間屋子裏的人知道而已。
……
步開心去為大喬診脈的時候,周瑜把前一天孫權剛簽署的“神武大都督”授令輕輕扔到了他桌上。
“公瑾,你這是什麽意思?”——孫仲謀皺眉擡頭。
周瑜的臉上依舊是平靜的微笑:“二少爺,步夫人剛才出發去見大喬了。”
孫權站起身:“我知道啊,因為大喬從醫院回來說,可能懷孕了,請開心去為她診脈。但是這跟你不想當神武大都督有什麽關系?”
“二少爺,如今天下已漸三分,我東吳雖有實力,但也不足以傲視全校盟。請恕公瑾狂妄,放眼江東,可以輔佐您踞長江之勢、站穩根基、競奪天下的,除我之外,不作第二人選……二少爺,您覺得是不是?”
孫權臉上的怒意已經開始明顯:“周公瑾,不要考驗我的耐性!”
周瑜不為所動:“二少爺,公瑾想跟您打個賭,賭大喬肚子裏的這個孩子,會是個男孩……”——頓了頓他又強調:“孫家的,長子。”
右手“啪”地一聲拍上桌子,孫仲謀開口:“周瑜,有話直說,你不知道我最讨厭你的拐彎抹角麽!”
“那麽公瑾就有話直說。如果這個孩子果真是男孩,請二少爺将來登位時,立他為太子!——若此,公瑾願為二少爺鞠躬盡瘁、誓死效忠!”
沉默。
對峙的沉默。
……
孫權終于冷笑:“周公瑾,你果然從來都沒有信任過我。”
周瑜抱拳:“不,恰恰是因為公瑾相信二少爺有這個能力,所以才願把大少爺與自己的理想都托付給您。”
“怎麽說?”——孫仲謀不以為然。
“人民富足,天下無孤。”
——這是孫策與周瑜當年的約定。
盡管整個建邺都知道,孫笧其實就是大少爺孫伯符。但為了讓東吳書院、孫家政權在全校盟更名正言順,孫笧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一個不涉政事的普通人。
但周瑜一直沒有忘記,他願用生命去奮鬥的那八個字。
孫仲謀的野心究竟是只想得天下、實現安樂盛世,還是更多?——聰明如周公瑾,也不敢随便下論斷。助他崛起,将來是人民的福祉,還是更大的劫難?
如今他也只能賭上一賭。
“太子”,只是他為自己與孫策共同的那個理想,上的一把保險鎖罷了。
輔佐孫仲謀壯大東吳、但又以孫笧的長子牽制不令其獨權。是不是一個正确的選擇?周瑜自己也很期待這個問題的答案。
孫權定定地凝視周瑜很久,一字一字:“周公瑾,不要忘了,你一心想要全力維護的,不是可以讓天下無孤的孫伯符,他只不過是一個見不得光的時空流亡者罷了!”
周瑜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這是他不可否認的事實。但他臉上,笑容之下的線條依舊堅定。
孫權轉身,走到桌前拿起授令甩回他身上:“他終歸是我大哥,誰的兒子作将來的太子我無所謂,反正一樣是姓孫的。”
他的态度,周瑜并不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明了。但孫仲謀也是一言九鼎的人物,說話,是可以算話的。
他接過授令,再次作揖行禮:“神武都督周瑜謝過二少爺!”
周瑜走後很久,孫權都站在窗前,望着他離開的方向沒有動。
大喬與孫笧随後便搬進孫權府邸住了整整一年。同時深居簡出的,還有孫權的夫人步開心。盛夏的時候,步夫人“産”下一子,名孫登,字子高。此後再在兩家府邸中随意出入,在外人看來,便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孫子高,就這樣天衣無縫地,從大喬的肚子裏,呱呱墜地到步開心的襁褓中。
小公子孫登,江東的天之驕子,東吳的未來之星……
這會子正在他老爹孫笧老母大喬跟老媽步開心的集體目光關注中,剛被他老爸孫權訓完。昂着小腦袋站在廳堂中央,理智又氣壯。
看着竊喜的步開心與大喬、雀躍的小魯班、一臉天不怕地不怕的孫子高;以及,氣定神閑的周大都督。孫權緊咬牙根,伸出手指戳了戳孫登的額頭,拂袖而去。
孫笧牽着小魯班,巴在門欄上偷偷地看魯班爹孫仲謀的背景,漸漸遠去後大喬與小喬忍不住小聲歡呼出來,孫子高擡頭對周瑜狡黠地眨眨眼睛。
周公瑾微笑地看着他們,不經意間轉頭,瞥了一眼悄悄跟上孫權去的步開心,抿嘴一笑。
步開心的腳步很輕,但孫權還是敏銳地感覺到了,他刻意放慢了步伐,她加快幾步趕上來,挽着他的胳膊揶揄道:“孫仲謀,每次都唱白臉很好玩麽?”
孫權鬧着別扭:“不知道你在說什麽……”
“噗~”——步開心揪他的耳朵:“別裝啦,你明明也很舍不得登兒啊,裝什麽嚴厲呀……”
再也掩飾不了無奈的笑意,孫仲謀伸手摟過步開心:“舍不得歸舍不得,只是一想到這一回又讓周公瑾那家夥的詭計得逞,我就整個很不爽!”
“哎喲我說你們倆,究竟要拿孫子高小朋友博弈多久?不知道的人還當你們有多虐戀情深呢!”——手叉着腰,步開心裝出生氣的表情:“孫仲謀,我要吃醋喽!”
終于會心地笑出來,孫權突然擁抱住步開心,把頭埋在她頸窩中喃喃:“開心,其實……我跟周瑜,我們都在賭……”
孫子高是周瑜一手培養的。甚至連他身邊的護衛全琮、朱據,小武士張休、甘瑰,助教陸遜、周泰,伴讀諸葛恪、周循,都是他親自挑選出來的。
盡管他們現在都還很年輕,有些甚至只是孩子。但孫權的心裏很清楚,他們将來都必将是江東棟梁,東吳的中流砥柱。
孫權不否認,周瑜把孫登教得非常好:文武雙全、出類拔萃。
但是他不爽。
這個兒子雖然不是自己親生的,可是他自認給他的愛,也一點都不比孫笧這個親爹少。甚至因為其實已經認定了他就是将來的太子,孫仲謀覺得,這孩子明明應該照着自己的理念去長大才對。
他孫家的長子,就應該早早地上戰場、進政壇,眼見腥風血雨,歷經風霜雪打,帶着滿身傷痕與赫赫戰功去奪天下。
所以他要把他送到敵人的陣營裏去。
本來天下三分,互換質子是為了相互制衡,這個主意是孫權最先提出來的,曹操附議得非常積極,事實上,最不情願的,是勢力漸衰的劉備。
只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孫權居然要率先将長子孫登送往成都城。小公子孫登對江東的重要性,建邺人盡皆知。這個決定一出,魯肅張昭呂蒙諸葛瑾等一幹重臣皆都上書反對。唯獨只有都督周瑜,不發一言。
送小公子孫登上船的前一天,周瑜只對他說了一句話:“去當質子,做得好不會有獎勵,但是犯了錯,會被罰。”
(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