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章
? 王妃剛賜曾氏和岳夫人落座,就有丫鬟過來與曾氏母女道:“随丘夫人一并來的東西,奴婢已暫存廂房。丘夫人家去時,記得尋奴婢要回。”
其實進了王府曾氏便瞧見了,沒多少人是帶了禮的,就是有也不過随手就可散了的,沒有似他們家這樣大動幹戈的。
可這些東西到底是丘大師指明定要送來的,若再拿家去,還不知丘大師要如何不快的。
曾氏只得硬着頭皮道:“姑娘稍等,那些東西是我帶來給王妃賞玩的,勞煩姑娘且都拿來吧。”
也是堂中沒幾人,這裏曾氏與丫頭說的話王妃自然都聽見了。
王妃客氣道:“丘夫人怎麽還帶東西來,真不必的。我不過請各位夫人姑娘們來玩兒的,又不是什麽正經筵席。”
曾氏忙起身道:“也不是什麽金貴東西,不過都是些小玩意兒罷了,還請王妃笑納。”
少時,就見幾個仆婦擡來一座小巧的,只有人膝高的亭臺樓閣。
接着,又擡進一個八龍銜珠的銅釜。
最後是一個惟妙惟肖的木鳶。
王妃和在座的貴夫人們到底門第不同,也算是見識過不少奇巧的東西了,可一看這些三樣東西,一時竟也不知都是什麽東西,不禁都起身過去觀看。
王妃笑問曾氏道:“這都是什麽,我竟都不認得。”
曾氏上前福一福,指着那木鳶道:“此木鳶乃是魯班祖師爺所制,承一人飛起可三日不落地。”
貴夫人中有人驚訝道:“不能吧。這雖似真鳶,可到底也是與紙鳶并無不同,如何還能飛人了?”
曾氏回道:“不瞞夫人說,當年魯班祖師爺制木鳶,便是為了窺察敵情的,自然能飛人。這木鳶如今看似不起眼,若是放飛了翅展可達十丈。”(眉頭胡謅的。)
貴夫人不禁又都低低驚呼而起。
Advertisement
王妃道:“這倒不假。我記得《鴻書》中就有載,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今日我總算才見識什麽是木鳶了。”
罷了,王妃又指着那八龍銜珠的銅釜道:“這又是做什麽的?”
曾氏答道:“回王妃,這是據古籍所考制出的可窺察地動的銅釜,名曰地動釜。八龍所指便是八方,凡有地動都逃不過它去。”
王妃和貴夫人們又都驚呼道:“果真?”
這時岳夫人見縫插針道:“這我倒是知道的,這個還是小的。工部正準備做個大,送進宮裏。”
王妃道:“這可真是不得了的東西。”
那裏曾氏耐心十分地給各位貴夫人一一作答。
王妃則早看着那小小巧巧的亭臺樓閣喜歡得不得了了,“要說先頭那兩樣雖好,我喜歡也有限,到底不是咱們婦人能懂用得上的。只這個了,可真精巧。我瞧着就喜歡。”
曾氏道:“這小庭院一概是按着真庭院做的,與真的并無不同。王妃和各位夫人不妨打開那門窗,往裏看的。”
王妃和貴夫人們又不禁歡喜道:“這麽小的門兒,竟還能開。哎喲,你們快來瞧,還真能開的。屋子裏頭竟然還有桌椅擺件兒呢。”
說着,衆人都湊過去看,越看越覺着有趣。
曾氏過去也不知按了那個機括,就把屋頂給取了下來。
衆人從上往裏瞧,只見小屋子裏不但有桌椅,還有床榻腳踏,花瓶宮燈等,每一樣皆是木刻木雕的。
貴夫人們都贊嘆道:“巧,真巧,說是巧奪天工也不為過的。”
王妃道:“可不是,若真有這麽小個的人,進去都能住得了。”
曾氏聽衆人誇獎丈夫的手藝,和女兒都是與有榮焉的,讓一旁的岳婦人羨慕不已。
王妃一高興喜歡拉着曾氏母女就不放手了,只同她說話的。
在座的誰不說,曾氏母女是入了王妃的眼了。
因着高興,王妃又喚來丫頭,笑道:“既然今日我得了丘夫人這般好的東西,也不能吝啬了。你去把我前兒個才從宮裏得的好茶取來,好好沏上幾盅給幾位夫人吃了。後來的就罷了,誰讓她們遲了的。”
衆人大笑。
這時就鄭國公世子夫人道:“可是前兒個太後賞你的那個茶?看來今兒我們也要有口福了。”
曾氏對茶不甚了解,但既然是貢茶想來也不差,且王妃又不是只賞她一人吃的,便不計較推脫了。
茶獻上,曾氏不懂如何品嘗,只是随意嘗了口,可只是這一口就讓她這不懂茶的人都覺着好了。
就聽安昌候夫人道:“古人雲‘春茶苦,夏茶澀,要好喝,秋白露。’誠不欺我。”
那裏又聽鄭國公世子夫人道:“都說秋茶還數鐵觀音,依我看鐵觀音中也就數這茶是最好了的。”
衆夫人皆連聲稱是。
正說話,就見楊大奶奶領着丫頭婆子進來福身與各位夫人見禮後,回道:“回母妃,瑞芯大長公主、淑和長公主……”楊大奶奶回了一大串貴客。
可還不待楊大奶奶說完,就聽外頭有人脆生生地笑道:“好呀,你們先吃了獨食。”
曾氏聽聞盡都是些貴人,又不曾見過這樣的陣仗,不禁又拘束了起來。
王妃拉着曾氏輕聲道:“不必緊張,一會子你就跟着我,沒你的大錯。”
曾氏十分感激。
王妃果然攜着曾氏母女招呼來客。
曾氏母女得王妃如此看重,且又是個面生的,賓客相互問起竟也是不認得的多。
便有人讓自家閨女找丘可清說話,欲趁機帶丘可清出來,以便探明她們的來歷。
可丘可清早得了丘大師和曾氏的囑咐,不敢擅離曾氏半步的,那些人一時也就無法了。
王妃見客人來得也差不多了,便将人都往後頭越發寬敞的花廳請去了。
來至花廳,只見花廳四周百花綻放,淡粉的茶梅、金黃金茶花、嬌豔的朱頂紅,淡雅的鳳眼蓮等等,讓人不禁以為又是萬物複蘇,花光柳影,鬥草簪花的季節。
待衆人一一歸座,王妃與衆人客氣了幾句,便将此番秋花會的主角命人都搬了上來。
不說那些愛花的,就是那些只是外行看熱鬧的,亦知道這些花的名貴了。
就聽有人不住輕呼道:“這是墨牡丹。這是朱砂紅霜。這是瑤臺玉鳳……”
多少人是只聽說過這些的花名貴,從未親眼見過的,此時都不禁細細觀賞了。
自然也有功利俗氣的從這些花中看出了王府的富貴,一時間奉承阿谀之聲不絕。
王妃見曾氏母女不自在,便讓她們自行去觀賞花卉。
只是曾氏母女才離了王妃,便有人圍了過來攀談搭讪。
當得知曾氏母女不過是小小的員外郎家眷,一時間輕視的有之,嫉妒的也有之。
少時,方才還親親熱熱圍過來的人,就去了一半。
自然也有有城府的,面上不露,還圍着曾氏母女說話賞花。
也是人多雜亂的緣故,曾氏母女一時不察,丘可清手裏便多了一朵花。
這些花曾氏母女雖都不知價值幾何,可也知道是價值不菲的。
可現下如此名貴的花竟被生生掐了一枝下來,還被她們拿在了手上,曾氏母女自然一驚不小。
只是還不待曾氏母女想出對策來,就有人高聲道:“真是罪過。丘姑娘這花可撷不得。”
還有人驚呼道:“你怎敢如此辣手摧花?”
聞聲,衆人皆往曾氏母女處看去,只見丘可清手上正拿一支香山雛鳳。
一時間,方才還各自言笑晏晏的花廳內外,頓時沒了人聲。
曾氏母女有口難辯的。
王妃見了,站起身來幾步過去攜起丘可清的手,笑道:“什麽香山雛風不香山雛鳳的,還不是一朵花的。那個姑娘不愛花的。來,我給你戴上。”說着就把花戴丘可清頭上了。
曾氏母女早被唬得不知所措了,就聽王妃又道:“沒事兒,不值什麽的。”
說罷,王妃轉身回頭掃了一眼方才在丘可清身邊的幾個姑娘,略收了笑意,道:“今兒來者皆是客,我是主人無不歡迎。可若有人以為如此便能大行小人行徑的,那就怪不得我不留情面了。”
王妃一句話就說明了曾氏母女的清白,又教訓了別有用心的。
後,王妃又讓曾氏母女随她歸座去。
許是到底受了驚吓的緣故,丘可清失手打翻了茶碗,濕了衣裙。
這下讓丘可清越發驚惶了。
王妃讓楊大奶奶暫且周全來客,便忙忙将曾氏母女帶出花廳,還安撫道:“不相幹的,換件兒衣裳就好了。”
可曾氏母女頭回見識這樣的場合,那裏知道還要預備一身衣裳,以便事發不測可更換的。
王妃知道後,道:“若如此,只怕要委屈丘姑娘穿我女兒的衣裳了。”
曾氏對王妃連聲道感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