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章
? 可見這位定就是太妃了,葉勝男不由得越發端正了舉止。
葉勝男的規矩,就是宮裏最嚴苛的宮正都挑不出錯來的。
所以這會子葉勝男将規矩一端起,氣度上便大不同了,引得太妃身邊的幾個丫鬟,頻頻向她看來。
太妃坐在暖閣裏,低着頭,一手拾串佛珠,一手捧着佛經,口中念念有詞。
也是稍近前來葉勝男才聽清了,原來太妃在念的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彼時,太妃正念至,“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太妃正專心致志,忽聞有人道萬福,這才打住,擡頭來對封嬷嬷笑道:“快起身吧。”
葉勝男也這才将太妃的模樣瞧清楚。
這位太妃,葉勝男見過,正是如今襄郡王的嫡母。
葉勝男能一眼便将人認出,也是因當初太後會不時宣這位太妃進宮閑話家常,葉勝男曾有幸得見數面的緣故。
而這位太妃的來歷故事,更是精彩,在宮裏時葉勝男就聽過不少。
其中以仙去的老王爺如何寵妾滅這位太妃,這位太妃的嫡子又是如何英年早逝的,最甚。
傳聞,老王爺乃先帝庶出的兄弟,因生母出身卑微,故而為皇子時,地位也就不顯了,早早便出宮來開衙建府。
直到先帝奪嫡事成,先帝的兄弟姊妹就只剩下老王爺一個了。
正因如此,老王爺才能在先帝登基後得封為親王。
而太妃則出身勳貴世家鄭國公府,且還是嫡出。
Advertisement
以出身、才情論,太妃班配得上老王爺的,只是不知為何,老王爺卻對太妃生不出敬愛來,反偏寵起妾室來。
當年得老王爺寵愛的妾室也有幾房,可最為得寵還是魏夫人。
這魏夫人的肚皮也争氣,竟比太妃先得了身孕,還撺掇老王爺,若得長子,就記太妃名下,作嫡子養。
老王爺也不知被什麽蒙了心眼,道是太妃無出的,便答應。
可見當時老王爺對這位魏夫人的寵愛。
只是恰巧那時太妃傳來喜訊,老王爺才不得不作罷。
只是魏夫人還不死心,找來太醫說她懷的男胎,而太妃坐的只是女胎。
一時老王爺的心思,又被勾起來了,與太妃道,長子庶出,王府臉面難堪,還是讓長子記太妃名下作嫡子,只要日後太妃生下嫡子,世子之位還歸太妃子。
話說得好聽,可一旦改庶為嫡了,還是嫡長,這世子之位還能不能歸太妃子就兩說了。
那時太妃也是個年輕的,性子也孤傲,如何受得了如此被人算計,自然不會答應,可知同老王爺鬧到了何等田地。
後來,傳言太妃被老王爺氣得動了胎氣,提早臨盆了。
太妃整整痛了兩天兩夜,生下嫡長子薛浩,使太妃反敗為勝。
只是因為薛浩月份不足,禀賦偏弱,病痛不斷。
于是便又有蜚語流傳,當年太妃是用了藥,才比魏夫人先生下嫡長子薛浩。
而魏夫人則足月生下了康健的薛浚。
一弱一壯,如此分明的兩個兒子,老王爺的偏愛就愈發了,成日家鬧得嫡庶不分,尊卑不顧,雞飛狗跳的。
之後太妃雖也有再得過一回身孕,只是瓜熟蒂落的卻是如今的馨和郡主——薛清。
老王爺如此寵妾滅妻,禦史自然不會放過的。
老王爺幾番遭禦史彈劾,得先帝戒饬,迫使老王爺不得不及早給嫡長子薛浩請封世子,朝中這才消停了。
可這番請封到底非老王爺自己願意的,令老王爺對太妃越發水火不容了。
王府中的妻妾之争越發不能停止了。
太妃為穩固世子之位,讓薛浩娶了先帝的實權勳貴衡陽候的嫡女——呂氏。
只可惜世子薛浩身子過于羸弱,呂氏數年只得一女,名,薛雲兒。
而魏夫人所出的薛浚,因魏夫人的私心讓兒子娶了她娘家的侄女魏氏。
說來也奇,薛浩因禀賦偏弱,生不出子嗣來也是情理之中,可這薛浚身體強健,卻也數年無出,連個女兒也沒有。
也虧得薛浚無出,襄王府成了詭異的相持局面。
這樣詭異的局面,直到世子薛浩的忽然病故,才被打破。
太妃卻在這時忽然發難了,以鄭國公府歸附當時還是七皇子的當今聖上為條件,七皇子出面按了薛浚一個不輕不重的罪名,暫且調離了京城,讓老王爺一時無暇顧及後院。
太妃在背後以雷轟電掣之勢,将魏夫人處以罪名,送到寺廟中幽禁。
至此,太妃與老王爺早已支離破碎的情分,徹底丢開了。
老王爺自然是不能看着愛妾受難的,只是薛浚還在外,禍福難料。老王爺一時難以兩頭兼顧,更別說找太妃的麻煩了。
也是不知道到底是人禍還是病災的緣故,魏夫人突發急病了。
這下老王爺再顧不得別的了,一心就撲在魏夫人身上了。
可憑老王爺遍請名醫,魏夫人終究沒能救回來。
再待老王爺回過神來,想起愛子時,薛浚接到魏夫人病危的消息,竟敢無诏回京了,只是途中馬兒受驚,薛浚堕馬,人生生被馬蹄踩死了。
噩耗接連,痛失愛妾和愛子的老王爺那裏還支持得住,病勢排山倒海而來。
病重之時,老王爺還想要休妻,可那裏還由得了他,王府下上全由太妃一手掌控了起來。
沒出半年,老王爺便殁了。
王爵之位就似天上掉餡餅一般,砸到了現今襄郡王薛沅的頭上。
只是太祖有訓,制曰:“非嫡出者不可襲封品爵;無嫡出,庶出者襲爵必降一等襲,襲降襲爵封,則再降一等襲之。”
所以不論王、公、侯、伯,其後人非嫡子不能請封襲爵。無嫡子只能由庶子繼承的,必須降等級襲爵。
若品爵為降襲的,庶子請封則還要再降一等承襲。
薛沅毋庸置疑是庶出的,所以降一等襲封後,為襄郡王,而非襄親王。
當年薛沅受封郡王時,倒是已成親,娶的是娘家名不見經傳的柳氏。
柳氏也是個争氣,早找便為襄郡王生下長子薛雲起,和次子薛雲來。
就是襄郡王的庶出長女薛雲裳,那時候也在小妾丁氏腹中揣着了。
那時,誰人不道柳氏是有福氣的,一朝為王妃,尊貴非常了。
可誰曾想,沒出半年,柳氏就一病死了。
一年後,襄郡王就娶了太妃娘家鄭國公之女——小周氏。
這小周氏也就是現今的襄王妃了。
王妃不出一年又給襄郡王添了第三位嫡子,名為薛雲上。
之後,王妃還給襄郡王生了嫡女薛雲蓉。
都言襄王妃性子柔順,品行端方,至今膝下不以嫡庶論,已有五子四女了。
而太妃在女兒馨和郡主和兒子遺下的女兒薛雲兒出嫁後,便開始誠心禮佛,再不管庶務了。
除了初一十五,兒孫們來請安,餘下的都一概免了。
都說太妃這是心灰意冷。
這些往事前情說起來平淡,可那些的驚險,到底非身臨其境不能體會。
但太妃的果敢,還是令葉勝男敬服的。
神思回想不過須臾的功夫,回過神來,封嬷嬷讓攜葉勝男上前給太妃磕頭請安。
太妃瞧着葉勝男淡淡地笑了笑,擡手虛扶地上的葉勝男,對封嬷嬷道:“罷了,罷了,趕緊讓這丫頭起來吧。地上涼,她身子才見好,沒得這麽折騰她的。”
葉勝男謝了恩,這才起身。
太妃早放下佛經,拿眼打量起葉勝男來,“你擡起頭來,我瞧瞧。”
葉勝男略擡起頭來,但眉眼依舊低垂恭順,并未因太妃的話而擅自連眼都擡起,貿然對上太妃去。
這規矩雖在細微,但有心人都瞧在眼裏了。
太妃點了點頭,對封嬷嬷道:“沒想到這丫頭的規矩倒是好得很,可見平日沒少費心思。定是你逼的她。以後日子還長着呢,沒你這麽緊着逼孩子學規矩的。”
封嬷嬷也沒想到葉勝男的言行舉止這般規矩,自然也有些意外,只是嘴上卻道:“這是她該懂的規矩。”
太妃搖頭笑道:“你這老貨,若不是知道你是愛惜她的,就你這嘴臉,沒得讓孩子忌諱了,離你遠遠的。”
封嬷嬷半生未嫁,一直在太妃跟前服侍,故而無兒無女,這些葉勝男也是前番才知道的。
也是未生養過兒女的緣故吧,封嬷嬷雖有心愛惜葉勝男,卻常不得其法,讓人誤會她是個無情的。
于是葉勝男道:“姨媽的好不在面上,在心裏,只要有心便能知道。”
“說得好。好孩子,你過來。”太妃拉過葉勝男的手,又瞧了葉勝男一會子,道:“想她爹娘在時,也是個嬌生慣養的,如今竟被磋磨成這樣。要她爹娘泉下有知,豈不心疼。”
封嬷嬷一時又紅了眼,“那他們家子遲早有報應的。”
太妃喟嘆了一聲,對葉勝男道:“日後你只管安心在我這。”說着,又對封嬷嬷道:“我瞧這孩子的規矩就不差,只當粗使沒得是小用了她,就讓她跟着慈心她們幾個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