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商隊被劫
葉含玉不要雅間,而是與衆人坐在大廳裏,那些護衛只好尋了地方落座。
點了一座子好菜,葉含玉吃得很開心,那邊的護衛也都放下心來。
吃過飯,葉含玉忽然捂着肚子起身,她左右看了看,問小二茅房的方向,護衛見狀,有三名護衛也相繼起身,跟着葉含玉去了。
到了茅房不遠處,葉含玉朝身後三名護衛看來一眼,他們三人只好退開一些。
半晌過後,三名護衛疑惑的朝茅房看去,還不見動靜,很有些擔憂起來,可是男女有別,護衛中沒有女護衛,不好上前查看,只好接着等。
又等了半晌,仍舊沒有動靜,護衛開始反應過來,也顧不上男女有別了,上前一腳踢開茅房的門,裏頭空空如也,哪還有公主的蹤影,再看到牆角的脫下的外衣與帷帽,三名護衛反應過來,公主是預謀而來的。
三名護衛立即回去叫上夥伴,開始到處尋找起來。
渡江碼頭前,葉含玉一身粗布男裝,臉上抹的有些髒,瞧着像個窮小子。
她來到那船管事面前,從皺巴巴的布巾裏拿出一塊銀子,那管事有些看不起,問道:“去哪兒?”
“去……我這銀子能到哪兒?”
那管事的将她上下看了一眼,這聲音怎麽有點女子的聲音,想必是聽錯了,那管事的開口說道:“船到楊州,你若是去楊州,那就正好了。”
“好,我去揚州。”
那管事的又将她看了一眼,準她上了船。
葉含玉回頭朝官道上看去一眼,那兒已經有一隊人馬過來了,她連忙垂下頭去,快步上了船。
碼頭上有數艘商船,一艘一艘的來搜,也沒有這麽快,何況也未必在上頭。
而這一艘去往楊州的商船卻已經開動了,葉含玉看向岸邊遠去,那上頭還有人在一個一個的察看,她松了口氣。
一個月後,楊州城廣陵郡,葉含玉上了岸,這一趟她很是低調,不愛說話,又身上髒髒的,別人也不樂意跟她說話。
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兒,但她前一世生活在廣州,她或許該去嶺南看看。
在廣陵郡休息幾日,有了時間打探當地的走商情況,最後得知有一商隊正要去廣州海夷道上做生意。
于是葉含玉費了銀兩,交給走商隊的管事做保護費,她卻仍舊一副少年郎的打扮,身上不太幹淨,衣裳也是粗布做成,看着既窮又醜。
随着商隊出發,她準備去往廣州去。
商隊去往嶺南,走的是陸路,平素不少走商都是這麽去的,倒也還算安生。
官道上,各大走商也都有打點,理應沒問題。
只是這一次卻有些不同了,商隊走了一個月的樣子,荒郊紮營,正在忙活時,官道上奔來一隊人馬,他們穿的是短衣襟小的衣裳,人看着也是極為兇惡,經過商隊時,原本已經走了過去的忽然又折身回來。
原來商隊裏拉的正是布匹,那些人許是眼尖看到了,對這布匹起了興趣,于是商隊遭了殃。
葉含玉裝成小子與商隊的苦力一起正在忙碌着,前頭商隊的護衛便與對方打了起來,有苦力大喊,“快逃,劫匪來了。”
要是劫匪,至少還蒙個臉,可是他們不但沒有,而且還很是嚣張,再說平素走商沿途有打點,不是初次為商,怎麽會被劫匪盯上。
不過随着這一句,不少苦力已經四處逃竄,葉含玉正在猶豫着,又聽到一位管事大聲喊道:“大家夥的別跑,如今外頭的世道亂了,你們若是離開商隊,可就沒有活路了。”
葉含玉正猶豫着,聽到管事的這話,腳步一頓,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于是躲在草從裏看形式。
前頭那一夥人只為布匹而來,并無心去殺人,也不想停留,将護衛隊給滅了後,就大搖大擺的将驢車全部趕走了,餘下的皆是一些管事和苦力。
有不少沒有逃的,從草從裏出來,總管事已經無顏面對東家,只好将人召集齊了,要将他們帶回楊州去。
葉含玉一聽,就不樂意了,她好不容易才來到這外頭,而且已經走了一個月,豈能半途而廢。
大部分人都是願意回去的,除了逃走的那小部分人,他們已經不知去向。
葉含玉本就不是他們的人,與她一樣尋求庇護而交了銀子的也有四五位,他們有的願意再回到楊州城去,卻也有一位不願意的,是一位老婦人,她姓秦,大家都叫她秦大娘。
秦大娘不打算回程,正好葉含玉也有此意,于是兩人結伴同行。
大管事心地還算好,于是告訴她們,此處正是龍水郡地界,如果可以,先入城再想辦法租馬車。
如今商隊的驢車與馬車所剩下沒有幾輛,皆是不運貨的,自然也不可能給葉含玉和秦大娘一輛,如此一來,兩人只能徒步而行了。
與商隊分開,葉含玉和秦大娘接着朝前走。
路上,葉含玉得知秦大娘是去廣州尋兒子,原來她兒子半年前運送一批繡品去海夷道上,卻是至今未歸,而且音信全無。
原本是母子二人做了個小作坊,秦大娘會雙面繡,繡品在楊州城裏那可是出了名的好。
有一日她兒子聽到外地商人說海夷道上賺錢,只要他敢出一趟遠門,那都是商機,于是她兒子不聽勸,就押送了一批繡品去了,後來就沒有了下文。
這一次千裏尋子,秦大娘不尋到兒子絕不回去。
葉含玉聽着也是動容,在這個時代她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不便,音訊難以傳達,耗時耗力。
兩人既然結伴而行,自然得相互照顧,秦大娘決定在人前時認葉含玉為兒子,兩人是母子二人,去往廣州探親。
先前她們受商隊庇護,還是有驢車坐的,雖然颠簸,可是不用自己走路,也至少快上一些,可是現在一步一步都得靠人來走,走了半日,葉含玉就受不了。
兩人響午尋了一處不顯眼的荒郊坐下來吃些幹糧,對前頭的路,兩人有些迷茫,葉含玉吃着幹硬的餅子,不由得想起了江臨城,不知他發現自己不見了,會不會生氣,會不會找她。
但葉含玉又自嘲一笑,他怎麽可能來找她,人海茫茫,去哪兒找,想必也不能耽擱了他的大事才是,她只要沒有回京城,他的計劃便不會再變。
所以要是她的話,只要派人将京城官道上盯緊,其他的就不必操心了。
葉含玉越是這麽想着越是心頭難受的很,她以為身邊的兩丫鬟很單純,她以為江家只是不喜歡她而傲慢,她以為江臨城是她的本命,沒想一切都是她自做多情。
秦大娘忽然開口說道:“葉姑娘,咱們也該走了,不然天黑了,也擔心這山地裏有野獸。”
有野獸?三個字将葉含玉拉回神來,她還沒有想過這山中的野獸呢,可是以前在走商隊裏有護衛守着,很是安生。
于是兩人接着朝前走,天黑時,卻仍舊沒能走到龍水郡,只好尋了一處荒郊休息,可是兩人這一夜都不敢睡着,睜眼到了天亮,終于又開始起程,這一次可不管腳痛不痛,只管往前去。
一路上走下來,居然官道上不曾碰到半個人影,山地兩邊也不見村莊,好在還有兩人結伴而行的。
走了四日的路,終于看到了城池,上面寫着龍水郡,兩人松了一口氣,然而在入城門的時候,就見城外長長的隊伍,不少百姓入城,從四面八方而來。
兩人排好隊,心想着今個兒晚上能睡一個好覺了,誰知卻在此時,官道上來了一隊人馬,他們背上背着大刀,一看就不是好惹事的,沒想城門上的守城兵得見,立即下令關城門。
可是大部分百姓都還沒有入城,怎麽忽然要關城門了?而且他們若是夜晚來臨前不能入城,就得住在外頭的荒郊,如今世道不好,能活下來就不容易。
而那邊官道上匆匆而來的人,一看就不好惹,為了保命,城門處的百姓一股腦的往城門內跑,守城兵沒法,手中長矛直接下殺手,那些想沖入城中的百姓血濺當場,後頭的人不敢往前沖了,就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城門被關上。
而後頭來的一隊人馬已經沖上來了,百姓們四處逃竄,秦大娘拉着葉含玉往旁邊閃躲,避開了前頭沖鋒軍的鋒茫,只見城牆上的守城兵已經架上弓劍開戰了。
葉含玉躲在草從中,她第一次看到這個時代打仗,沒有歷史上記載的起戰鼓,也沒有什麽攻城車,他們就這麽動起了手。
葉含玉此時聽到旁邊有百姓驚恐的說道:“化外之地,長年戰亂,皇上也不曾派兵增援,苦的正是咱們這些百姓。”
旁邊有人問道:“這又是誰在造反?”
那先前發話的人卻是噓了一口,他小聲說道:“莫再猜測了,今個兒姓張的起義,明個兒姓李的滅了姓張的,後個兒姓劉的又起義,總歸一句話,化外之地,知州與地方知縣都不作為,百姓日子過不下去,自然就有了反心,他們不過只是為了求得一口飽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