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兩眼模糊朦胧之間,忽然有人把一方手帕遞到他的眼前,輕聲笑着道:“林二毛,你瞧瞧你,都七八歲了還哭鼻子,你是不是個男孩兒啊?”
林蓁抓過帕子使勁在臉上擦了幾下,方才看清那是月兒,手中本來潔白的帕子已經黑乎乎的了,他心裏有點不好意思,便把帕子往懷裏一揣,道:“這……這個回頭我洗幹淨了還你。”
月兒笑嘻嘻的,對他說道:“來來來,我給你看樣好東西!”
林毅齋見林蓁心情不佳,便道:“去吧,你跟月兒去玩一會兒,下午再去社學好了。”
林蓁在月兒家裏看了半個時辰月兒養的蠶,心情好了許多,但他怕耽誤了功課,只能離開孫家,往學堂走去。一進學堂,葉桂文正坐在齋房門口看書,屋裏的孩子們都在握着毛筆練字。葉桂文把林蓁叫道齋房裏,對他說了這麽兩件事。
第一,今年林蓁已經八歲了,雖然他五經不曾通讀,但八股已經能夠成篇,因為當朝有舉神童的規矩,如果他想,自己可以把他的名字報到縣學裏,這樣一來,他就可以略過林毅齋為之奮鬥了大半輩子的縣試和府試,直接去考秀才。
第二,就是有關他選擇本經的事情。他們潮安縣的士子大多以《詩經》作為本經,葉桂文和林毅齋,還有林家那兩個考中舉人的族伯的本經也是《詩經》,如果林蓁沒有什麽別的想法,那麽葉桂文覺得,他也應該開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詩經》上。
林蓁乍一聽不用考縣試府試,好像挺有吸引力的,但是首先他感覺自己如今還沒太摸到做八股文的訣竅,其次,一般縣試府試會在道試的前一年舉行,林蓁覺得這是個很好的上場鍛煉心理素質,模拟一下道試的機會。尤其是縣試和府試的地點都是在海陽縣的貢院舉行,這更能幫助舉子們熟悉熟悉貢院長什麽樣。更何況,如果他連縣試和府試這麽簡單的初級考試都考不過,那就說明他學問還都還不到火候,那就徹底沒什麽必要去考道試了。
不過,這其中的利弊,他還是要好好權衡一下,葉桂文有幫自己争取這樣的機會的好意,他也不能簡單粗暴的上來就拒絕,所以,他客客氣氣的告訴葉桂文,舉神童的事情請葉桂文先不要上報,他要回家想想,再做決定。
至于五經,他其實沒有太多選擇,要知道五經和四書不同,四書本來篇幅就少,四書集注,各種程文都已經泛濫了,對于其中的內容,大家一般來說也沒什麽太多的争議,可是五經卻不一樣,沒有數代的積累,很難在本經上有什麽突破。所以,林蓁也沒想過要去挑戰這種極限,選擇一門周圍根本就沒人學,也沒人精通的經書做自己的本經……
再說,其實自己挺喜歡《詩經》的,穿越前他是只工科狗,可他也有一顆文藝的心呀。何況說到《詩經》,《論語·陽貨》裏有這麽一段:“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經》能得到孔子這麽高的評價,選它做本經應該錯不了吧。
林蓁對葉桂文一說,葉桂文也很高興,不管林蓁是不是會參加“舉神童”,在葉桂文心中他就是個神童,而神童的思維不一定和常人一樣,萬一林蓁堅持選個別的,那自己可就輔導不了他了,還得想辦法給他另請高明……還好,還好,林蓁并沒有想要劍走偏鋒的意思,這孩子啊,葉桂文越想,越覺得林蓁的前途不可限量。
林蓁在葉桂文那詭異的笑容中,有點不知所措的拿上書簍想回到座位上去看《詩經》,葉桂文卻又叫住了他,略有些激動的道:“哎呀!我險些把這事兒忘了!二毛啊,你可知道咱們這潮州府今年出了一位進士老爺的事麽?那位新科薛進士和我還是個舊識,他呀,就住在離這不遠的揭陽縣。我聽說他已向聖上請旨,不日就要回鄉省親,到時候,我一定要帶着你去見一見他。”
這對于林蓁來說是件天大的好事,他目前見着的學歷最高的就是林廷相——舉人。真正高中過的進士老爺,他還不曾見過一個呢!如果他能多向這位薛進士請教請教,說不定自己的八股文就能有新的進步呢?!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到了七月,那薛進士還未回鄉,葉桂文的老父親卻染了疾病,葉桂文只得暫時關了學館,回附近鄉裏去照顧父親,這一去,可就到了第二年的三月。
葉桂文走了之後,村裏的人們過完了臘月過新年,出了正月不久就到了該春耕的時候,一時之間還無人意識到村裏少了個教書先生的嚴重性。但轉眼春耕已經結束,社學再這麽大門緊閉,可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可是,鄉下地方,到哪裏再去找個先生呢?
Advertisement
村裏總甲叫來村裏有頭有臉的人一起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暫時請那位新中秀才的林先浩來暫時擔任這社學先生一職,可他沒想到,林先浩仗如今戴上了方巾,就十分瞧不上這個差事,以縣中有人約他去開學館而屢屢推辭,最後林老爹急了,說了句:“若是林秀才你實在沒空,我便去找咱們族裏林二毛他阿爹了,我聽葉先生說他的學問原本也很不錯,只是差了些運氣……更何況他那兒子是個神童,說不定就是他教的好呢?”
那林秀才不聽別的便罷,一聽這個就不幹了,他比林毅齋小個幾歲,早早中了秀才,卻沒有林毅齋那麽讨人喜歡。林毅齋長得斯文俊秀,平日又待人大方和善,在族裏人緣比林先浩好多了。
自打林毅齋去年願意教孩子們開蒙之後,鎮上也有些有錢的本家親戚前來請他,反正就是教教認字、寫字,童生也夠用了。林毅齋脾氣好,對小孩耐心,整天笑眯眯的,孩子們都挺喜歡他,一來二去,這找林先浩教書、寫東西的人就少了許多。
況且,林秀才還有個和林二毛年紀相仿的孩子,卻開竅開的晚,到現在《大學》、《中庸》背不了幾句,還背的磕磕巴巴的,氣的這林秀才一天到晚舉着戒尺要揍他。如今林老爹一句話戳中他兩個痛點,他怎能不惱?于是,他急急把林老爹喊住,裝模作樣的咳嗽一聲,道:“為了咱鄉裏的那幾個孩子,也罷,我就将縣裏的事推一推好了。只是從前那葉先生不過是個老童生,我可是學道大人親自點中,進了學的,那束脩錢……可要翻倍!”
林老爹無奈,只得回去與衆人商議。村裏鄉親們雖然不滿,但想着林先浩确實是有個秀才的名頭,說不定學問真的好些,再說,他不過是暫時代替葉桂文,可能也就三、五個月,也多交不了幾吊錢,于是便紛紛點頭同意,讓林老爹将林先浩請來了社學教書。
一開始,林蓁覺得社學終于恢複了,又聽說教書的是個秀才,心裏自然高興,第二日早早就上學去了。結果不到幾日他便發現,這林先浩也不知是為何,看着這一幫孩子橫豎都不順眼。動辄就說他們一個個“蠢的似豬”。這還算是輕的,若是有人背書時錯了幾個字,或敢頂撞他兩句,他必定張口就罵,然後就是舉着戒尺一頓亂揍。
這天上午,林先浩先是極敷衍的講了兩篇《論語》,就讓孩子們接着背誦。《論語》大部分學童都已經背的熟了,孩子們紛紛道:“先生,葉先生在時,《孟子》都講完了,給我們講講五經吧!”
林先浩把那卷《論語》往胳膊底下一夾,斜着眼瞥了那領頭的學生兩眼,冷笑道:“好呀!一個個都以為自己很有本事,竟然不屑于讀四書了?!葉桂文教過你們,那又怎樣?我每次問你們時,你們不是照樣屁都放不出來一個?你們想要學那五經,實在是‘雲裏頭挂帳子’——差得遠呢!”
林蓁見林先浩黃瘦的臉上,兩道又粗又短的眉毛一挑一挑的,滿是譏諷之意,暗暗在心裏嘆了口氣,不知道總甲林老爹怎麽找了這麽個貨來教課。到了下午,林先浩更是借口家中有事,講了半個時辰就趕他們回家自己看書去了,弄的孩子們一個個敢怒不敢言,聚在院中商議對策。
林蓁年紀雖小,來的又晚,卻不但自己學的好,還不斷向葉桂文提出各種各樣新奇好用的“招數”幫助衆人一起學習,讓大家的水平在這過去的幾年裏突飛猛進,因此,大家都對他言聽計從。這時候紛紛問他道:“二毛,你說咱們可怎麽辦吶?!今年咱們社學好不容易有兩個過了縣試的,如今快府試了,這林先浩不願意教我們也就罷了,他倒是讓出這位子,讓你爹來教呀!”
(今天有番外哦,不要忘記看作話。)
作者有話要說: 阿蓁和月兒(3)
林蓁仍想着林大毛的事,還沒說什麽,就被月兒拉着走了。到了孫家院子裏,月兒讓下人捧出幾個寬寬大大的竹編的簸箕樣的東西,上面鋪着厚厚一層綠葉,再細細一瞧,原來上面養着一只只胖乎乎的白色的蠶寶寶,正在綠葉上爬來爬去,開心地享受着它們的早餐。林蓁看了,心中好奇,送走林大毛的郁悶也減輕了大半。他們家今年魚塘邊的桑樹還沒長大,不能養桑種蠶,但那桑苗長勢不錯,魚塘裏的魚苗也漸漸長起來,比那河裏撈的小魚強得多了,估計今年确實能增添一筆收入。想到這個,他興趣來了,和月兒一起開始觀察那些蠶。月兒得意的對他講着這些蠶寶寶的生活習性,林蓁則認真聽着,時不時問她幾個問題。過了一會兒,月兒又走進屋去,回來的時候手上拿着本書,林蓁一看,原來是《詩經》,月兒道:“哼,上次你說的那什麽桃之夭夭,不就是這裏面的嗎,這是你們考科舉要考的四書五經,我如今也都讀了,沒什麽稀奇。”
林蓁跟她打趣道:“怎麽,你也想去考試,考個女狀元?”
月兒睨了他一眼,道:“我要是個男的,可不一定就比你差。對了,你既然已經開始讀五經,那你選了本經了嗎?”
林蓁一聽,這月兒知道的還挺多的,沒錯,雖說科舉要通讀四書五經,但其實每個人可以選擇五經中的一經來深入學習,考試的時候考官五經各出一題,考生們只需做自己本經那道題,不用全做。
這一下子就提醒了林蓁,前段時間春耕忙碌,他的功課落下了些,本來現在該開始選一門本經的,這兩天他又惦記着大毛,沒怎麽用心去琢磨這事。
想到這兒,他站起身來,對月兒道:“月兒,我不陪你了,這兩天先生要和我們商量選學本經的事,我還沒想好呢,五經中一旦選定本經,就不好再改,我現在打算回社學去,跟先生好好商量商量。”
月兒一聽,落落寡歡的道:“唉,你才來這麽一會兒就要走啦,真無聊!”
林蓁忽然想起了什麽,問道:“我上次送你的小鴨子呢?”
月兒懶懶的往後面喊了幾聲“林二毛”,一只碩大的鴨子搖搖擺擺的從後面走了出來,月兒起身抓了把稻谷灑在它的面前,對林蓁道:“瞧,過了一個冬天,已經長這麽大啦。”
鴨子好像知道他們在談論自己,扭着脖子歪頭看看月兒,又看看林蓁,最後決定還是食物吸引力大,低下頭啄食去了,林蓁雖然對鴨子和自己同名很不滿意,但看着它那滑稽的模樣仍是不覺莞爾一笑,道:“好好養着吧。”又道:“對了,最近我可能沒什麽時間陪你玩,不過我家剛添了阿妹,你要是在這兒無聊,可以到我家裏去去看看瑩兒。”
瑩兒是林毅齋給自己的小女兒起的名字。月兒一聽馬上又來了興致,道:“我現在就去!”說罷,她拉着林蓁一路蹦蹦跳跳的走向村裏社學,那只肥大的鴨子探頭探腦的跟在後頭,林蓁跟月兒說了一會兒送林大毛去學畫的事情,月兒仔細聽着,最後到了社學門口,小大人兒似的在林蓁面前站定了,拍拍他的肩頭,道:“別擔心你阿兄啦,他肯定會學成個大畫師,回來……嗯……賺好多銀子……”
林蓁又被她的模樣逗的笑了,搖搖頭,自己進了社學,而月兒則高興地帶着那只大鴨子,繼續往林家的方向走去。
阿蓁和月兒的番外可能暫時就到這裏,後面的番外是和阿蓁其他一些經歷有關的。至于是什麽經歷呢,大家往後看就知道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