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蓁險些驚訝的跳了起來——當然,他目前無法完成這樣的動作,只能在想象中嘗試一下。這綠色的進度條,毫無疑問,下面寫着三個字:屬性3。林蓁眼睜睜瞧着那光柱停在了接近最右端的地方,大概是7、8分的樣子。
還差一點到1級,他得努努力。于是,當林毅齋再次開始讀書的時候,林蓁認真的在心中跟着默讀了起來。
方才,他大概掃了一眼自己目前的總體狀況——他以為屬性1沒怎麽增長,但目前看來,似乎還是漲了一點,快到1級了。這意味着,自己很快就可以問一個和屬性1相關的問題。屬性2現在大概是3.5級,離下一次升級不知道還有多久。随着級別的升高,每升一級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第一級只需要十分,第二級就需要20分了。要不是自己的奶奶行動頻繁,他的屬性2就不會升的那麽快。現在,自己的爹回來了,估計他奶奶會收斂一些,自己還得找點別的升級方式。
他現在把精力集中在屬性3上。好在,林毅齋似乎憋了一股勁兒,一本《中庸》翻來覆去念個不停。雖然裏面的詞句林蓁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林毅齋嗓音清澈好聽,讀的又抑揚頓挫,林蓁跟讀的并不那麽痛苦,他甚至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打發時間的方式——他并不知道,古代的學童們都是這樣開蒙的。中國的古代經典的特點就是微言大義,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當孩子們慢慢長大的時候,從小深深刻在腦海裏的這些儒家經典早已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稍加灌溉就能長成參天大樹。
穿越前的林蓁,學習成績非常出色。這倒不是因為那時候“她”多麽聰明,而是因為,她出生在北方一個貧窮邊遠的村子裏,家裏除了她之外,還有一個小她三歲的弟弟,好好學習,離開那個山村,是她人生中唯一的希望。
雖說林蓁不怕學習新知識,但是穿越前為了能盡早找到工作,林蓁學的是最好就業的計算機,與此相比,他的文科知識實在是有些貧乏。他知道明朝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當過和尚,亡國之君崇祯是在一棵歪脖子樹上吊死的,但除此之外,他一時還真的想不起來什麽重大的歷史事件。好在,自己還有這個所謂的文曲星系統,會在他升級的時候給他提示,要不然,他可真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他的語文學得不錯,因為語文是高考必考的科目,但是這能對他日後學習四書五經有多少幫助?林蓁對此表示懷疑,至少林毅齋現在讀了半天,他都沒聽見什麽熟悉的句子。
看着這貧窮而簡陋的小屋還有眼前埋頭苦讀的爹,勞累了一天沉沉睡去的娘和面黃肌瘦的哥哥,想起林毅齋提到海陽縣那兩個中了舉人的本家族伯時羨慕的眼神,林蓁明白了林毅齋為什麽一心想要考科舉了。不僅如此,他知道,這也是自己唯一能走的路。
于是,林蓁收回心思,全神貫注的把精力集中在從林毅齋口中讀出的一句句聖賢之言上。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在林蓁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他終于重新聽到了滴滴的聲音。他的屬性3到1級了!
激動之餘,林蓁認真的思考着,這回他要問些什麽?他可得好好想想。其實他最想知道的,就是他有沒有得到文曲星學習的能力和對四書五經的記憶。但是至少目前為止,他還沒有發現自己記着什麽詩書文章之類的,至于記憶力,好像和自己穿越前也差不多,并沒什麽過耳不忘的本事。那麽,這個問題問了也是白問,還是問點實際的吧。
對着腦海中的系統,他問道:“呃……如果我将來要考科舉的話,我該從什麽書開始讀起?能不能給我列個順序?”
系統剛放完煙花,聽見林蓁的問題之後叮了一聲:“Goodquestion!——給你一張時間表,你自己看吧!”
林蓁趕緊盯着眼前出現的那一張紙,只見上面寫着:
Advertisement
“4-6歲:開蒙認字,讀三百千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
6-8歲:先《孝經》,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8歲:開讀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
這個時間表看得林蓁目瞪口呆,八歲是什麽概念,是小學二年級吧?古人在小學二年級就要開始讀五經了?
就在這時,屬性1那很久沒有動彈過的藍色的進度條,居然默默的前進了一步,終于到了1級!
自己又可以問一個問題了!但是林蓁一直都覺得這個屬性1特別神秘,自己該問什麽才能不浪費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
他想了想,大概是由于自己沒有偷懶的想法,而是打算認真踏實的開始學習,這屬性1才終于升了一級,那麽,屬性1應該是和自己息息相關吧。可不可以問一問自己未來的命運呢?既然自己的任務是改變文曲星不幸早逝的一生,那麽就要知道些具體的情況才好預防啊!
林蓁打算試試,大不了浪費這次機會。于是,他大着膽子,問道:“上一世,我……我是說這位林二毛,他……他具體是怎麽死的?”
系統并沒有馬上消失,而是開始發出叮的一聲,要知道結果的林蓁馬上緊張起來,他屏住呼吸,很快就等來了系統冰冷的聲音:“因母喪哀恸過度而死。”
這回,系統再沒了聲響,而林蓁的心卻亂了起來——自從自己出生的那一瞬間,程氏就一直對自己關愛有加,想到日後她可能會被害死,現在林蓁就已經很“哀恸”了。可是,怎麽一步步的阻止悲劇上演,他現在還全然沒有頭緒……
轉眼間天氣轉冷,眼看就是秋收時節。林蓁來到這裏已經十個月了。不過按照當時、當地的習慣,他出生那年,也就是去年,就算一歲,現在已經接近兩歲。兩歲的林蓁所能做的,就是站起來,扶着東西走上兩步。除此之外,由于他一直努力的嘗試者和林毅齋溝通,讓他給自己讀點基礎的開蒙讀物,他已經能說幾個簡單的字詞,這可喜壞了林毅齋,程氏,還有林老太太。不用他說,林毅齋就自覺自願的翻出了已經有些破舊的三字經,一邊讀,一邊指着上面的字給他看。
林蓁認為,自己看東西還有點早,他穿越前由于整天熬夜讀書,眼睛近視的厲害。想到這個時代還不知道有沒有眼鏡,他覺得自己必須好好保護眼睛,更何況,字他還是認識的,雖然是繁體,但是也不難猜。他偶爾看看,伸手指指,就已經讓林毅齋欣喜若狂,認定自己生出了一個天才。
他的活動能力提高之後,他和自己的哥哥林大毛玩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他發覺,這個哥哥并不是對外界一點也沒有反應,他特別喜歡程氏用來做繡花的那些紙樣,有時自己就用手指比着劃來劃去,雖然比自己年長兩歲的他還不怎麽開口說話,但聽自己叫阿母,阿爹,他也能學着叫上幾聲。而且,由于自己整日和他待在一起,他對自己說話的聲音有時候越來越敏感,有時候還會搬來些小石子擺給自己看,逗自己玩。
原本一個家庭如此安安穩穩的過着,生活雖然清貧,但還能繼續下去,然而秋收開始之後,林蓁卻發現,林毅齋的臉色一天比一天沉重。
這晚,林毅齋對程氏道:“玉娘,今年雨水不夠,咱們那幾畝地收成很差。若是往年,或許還能挨一挨,可今年……我聽村裏總甲說,今年秋稅漲了,從前收一石,現在收到了一石半……咱家這地收的糧食,不知道還夠不夠交秋稅的……”
程氏不懂這種地的事,但見自己丈夫愁眉苦臉,她也跟着憂心起來,兩人又拿出床頭木板下那個盒子一瞧,裏面只剩下了數枚銅板,銀子連影兒都不見一個。
林蓁不知道發生了何事,只見兩人對坐着,不停嘆氣。原來林毅齋不但不會種地,也不善經營,他四月間趕考就花了些錢,回來後誤了春耕,八月份交不上夏稅,也不想出力差,那就只能出“銀差”,一家五口吃穿用度,半年過去,程氏原本就沒剩下多少的私房錢就這麽漸漸折騰沒了。
程氏皺起眉頭,嘆息道:“早知添了二毛花銷如此之大,當日我就不該提起給我二弟那些銀子。”
林毅齋知道這和林二毛沒什麽關系,程氏不過是在安慰自己,于是便反過來勸她:“罷了罷了,若是不給,他們怎會放你回來?”
日子還是得過,林蓁郁悶的想,一家五口人,只有林毅齋一個勞力,他大部分時間還都在讀書,田地裏的事情也不上心,家裏的條件能好的了嗎?程氏做的刺繡雖然精致好看,但鄉下人哪裏用得了那麽好的東西,沒有需求就沒有銷路,沒有銷路就沒有利潤吶!
現在林蓁已經可以在家裏自由移動了,于是他摸摸索索的走到了程氏平時做繡工活兒的那個角落——糧食的問題是他解決不了的,因為穿越前就生活在農村的他心裏明白,農時耽誤了,神仙也沒有辦法變出糧食來。等他稍微在長大一點之後,他會去試着研究研究怎麽讓自己家那幾畝地提高産量,可是現在顯然為時已晚,倒是他娘一直在忙活的這些刺繡,不知道有沒有辦法能多變出些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