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元妃致禮
賈母衆人正說笑着,忽然宮裏的太監傳旨,令賈政等人即可進宮,賈母聽了心裏膽戰心驚,一時大家沒了興趣,站在二門外焦急地等待着。到了午時,賴總管來報,大小姐賈元春才選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一時衆人高興不已,連忙道賀。賴總管又道,讓老太太衆人進宮謝恩,一時忙忙碌碌,穿诰命服,戴诰命鳳冠,大轎高馬風風光光進了宮謝恩。
自賈元春封妃,衆人都買王夫人的好,這日衆姑娘到王夫人房裏玩耍,只見王熙鳳腳不沾地地分配活計,忙着元妃省親的事。一時,林之孝家的來回:“太太,新買地十二個小戲子來了,不知将他們安排在何處?”王夫人道:“你薛姨媽不是搬東北院去了嗎?就讓他們住梨香院吧。”林之孝家的又問:“那栊翠庵?”王熙鳳忙道:“栊翠庵給妙玉留着。”王夫人聽了,不解:“妙玉?”林之孝家的解釋了,王夫人才笑道:“既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自然驕傲些,就下個帖子請吧。”
剛剛得了閑,鳳姐便來到衆姑娘面前,摟着黛玉和寶釵道:“姑娘們,皇上已經準咱們娘娘回家省親了。”衆姑娘聽了都歡喜不已,只有黛玉神色如常。為了元妃省親,賈家蓋省親別院,置辦各種物品,那銀子就像流水一樣出去了。因着元妃省親是大事,林泓明說什麽也躲不過去,只得向學裏請了三天假回了府裏。林家的宅子距賈母也就三四裏地,騎着馬半刻鐘就到了。賈母本想着讓林泓明住在賈家,被林泓明婉辭了,說什麽還有三月裏就要春闱了,實在不敢耽誤,再者離得近來回也便宜,不用費事。賈政想着元春進宮前最疼愛寶玉這個弟弟,因此着意讓寶玉題了園中題詞對聯,那寶玉雖然讀書不行,但詩詞上倒有些歪才,所題匾額倒也通順,賈政一向不喜之情去了三分。老太太聽了更是喜歡,晚上擺了好酒特意請了林泓明來吃飯。在大家的期盼中,元妃省親的日子終于到了,一大早,衆人便盛裝等候,一直到了晚上元妃的銮駕才到。從正門而入,先去游了園子,又來到正廳接受衆人的參拜。賈母等人滿目含笑地攙着元妃走向鳳坐,誰知那元妃竟哭了起來,說什麽見不得人的去處,一時衆人也跟着落淚。直到彩頻提醒歸坐,元妃才制止了哭強顏歡笑。過了片刻,賈政帶領賈府男丁前來拜見,元妃又說:“貧民百姓之家,雖說茅檐草舍,粗茶淡飯,眼下雖然富貴已極,卻骨肉分離,想想終無意趣。”賈政忙回了話,元春又着意叮囑了幾句便告退了。元春又問:“薛姨媽、寶釵、黛玉為何不見?”王夫人回了話,系外親無旨不敢擅入,随傳旨相見。之後又召見了寶玉,姐弟相聚好不歡喜,元春摟着寶玉又落下淚來。兩人說了會兒,元妃又問:“聽說姑父家有個弟弟甚是聰慧,今日為何不見?”賈母忙道:“外男無旨不能擅入。”元妃命太監傳了旨意,林泓明着裝觐見,元春見了,果然欣喜:“果然鐘靈毓秀。”
之後又令衆人做了詩,元妃誇贊了黛玉寶釵之作。那十二個女戲子在樓下等的不耐煩,一名太監來說:“做完了詩,快拿戲目出來!”賈薔急忙将錦冊呈上,并十二個花名單子。少時,太監出來,點了四出戲: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緣;第四出離魂。林泓明暗自嘆息,元妃進宮多年,終是參透不了政治,仍是初心尚存,從進賈府到點戲,一言一行皆充滿了委屈和不甘,若是傳到皇帝耳中,想必不甚歡喜。正想着,絲竹管弦之聲響起,一個個歌欺裂石之聲,舞有天魔之态。這時,執事太監啓道:“醜時三刻已到,請娘娘銮駕回宮。”元妃聽了,不由得滿眼滾下淚來,拉着賈母、王夫人的手再三叮咛:“不需挂念,好生自養。如今天恩浩蕩,一月許進內省視一次。”又言:“這園子萬不可再奢華靡費了!”賈母等人哭的哽咽難言,只是皇家規矩,違逆不得,只得上攆去了。
元妃省親後,賈母衆人終于松了一口氣,一個個輕松起來,今日鬥酒,明日宴請,張狂奢靡之風比之往日更甚。林泓明規勸不得,又想着春闱将至,于是閉門讀書,概不詢問。這日,宮中傳下一道懿旨,讓寶玉、黛玉、寶釵等衆姐妹住進院子裏,一起讀書寫字。又令林泓明住進去,挨着寶玉,兩人一起讀書。林泓明心裏不喜,暗嘆元春不會安排事宜,寶玉是男子,本該挨着賈政夫婦,好有人管教,寶玉本就喜歡和姐妹們一起玩笑,若是住進去了,更不知上進。而自己是外人怎好和諸姐妹住在園子裏,這不是平白招惹是非嗎?然而旨意難為,只得托詞春闱将至,若眼前搬進去未免麻煩,待春闱一畢便即可進園子。賈政等人深覺有理,便作罷了,只把怡紅院附近的蓼風軒留給了林泓明,而寶玉住進了怡紅院,黛玉住進了潇湘館,寶釵住進了蘅蕪苑,李纨住進了稻香村,迎春住進了紫菱洲,探春住進了秋爽齋,惜春住進了藕香榭。
轉眼便是大比之年,這日是全國舉子考試的日子,京都貢院的大門早已圍的水洩不通。林如海因職不能前來陪考,着書信給內兄賈政托為照料,賈政自是上心,雖說林泓明是林家人,卻是賈府及親眷中唯一科考出身的人,再者,林泓明不過十四,自是難得可貴,于是派了賈琏陪同料理。一連三場下來,林泓明自是狼狽不已,雖說準備了換洗的衣服卻也不得周全,今兒終于考完了也算松了一口氣。剛出考場,只見岩三爺跑上前來詢問:“泓明哥哥今日可是大顯身手?”林泓明道“不過是經試考場,天下舉子千萬,有才有德者萬千,我算不得什麽。”岩三爺笑道:“泓明哥哥太謙虛了!”正說着,北靜王爺家的小厮來傳:“我家王爺請二公子後日賞花。”林泓明知曉再難躲開,只好應下。岩三爺笑道:“泓明哥哥何時與溶叔叔好上了?我爺爺說,請你去聽戲呢?”林泓明道:“哪裏談得上好上,太折煞泓明了,不過是賴着舅舅家情誼,照拂一二。”岩三爺又道:“我爺爺輕易不請人的,你可想好了。”林泓明無奈道:“泓明不過草莽之輩,哪裏敢辭,不過北靜王爺盛情,我言微力輕亦不敢辭,還望岩弟弟見諒。不如這樣,我先去賈府請安,明日去府上拜會王爺,後日去北靜王府,岩弟弟若是體諒,便是泓明的福氣了。”岩三爺見此怎好為難,只得一一應下。
回到賈府,衆人自是一派慰問,林泓明去蓼風軒梳洗了,換了衣服來到賈母處請安。賈母拉着林泓明細細詢問:“可怎麽樣?貢院裏可冷?這幾天有沒有受罪?”林泓明回道:“外孫不敢托大,算是發揮正常。貢院雖然清苦卻也安靜,外孫一切都好。勞外祖母挂心了!”賈母笑道:“那就好,連考了幾天,眼見都瘦了。”說着吩咐鳳姐:“晚上預備好席,給明小子接風洗塵。”鳳姐一臉笑意:“老祖宗放心吧,我早就預備下了。”賈母又道:“辛苦三年,總算考完了,接下來在園子裏好好住兩天,可不能再找借口了。”林泓明道:“便是老祖宗趕着也不走了。”一句話惹得賈母哈哈大笑起來。這時,寶釵走進屋來,笑道:“遠遠地就聽到老太太的笑聲,想着定是明兄弟回來了。進屋一瞧,果然不錯。”見了寶釵,賈母問道:“聽鳳丫頭說,過幾天便是你十五歲的生日了?”寶釵面微羞澀,俯首稱是。賈母道:“寶丫頭來這些日子,可是好的,十五歲将笄之年,也算是個大日子,我親自給你辦。”寶釵忙道:“那敢情好,我就讨老太太的好酒了。”黛玉聽了,面色微微一變,稍有不悅。
第二日,林泓明一早就去賈母處請了安,用了早飯,回禀了事宜,變換了衣裳去了忠順王府。水岩早早的便在西門外等候了,見着林泓明立刻走上去,說:“可算到了,一早我就候着了,就怕你不來。”林泓明道:“君子言而有信,既答應了岩兄弟定會準時赴約。”兩人說着相攜進了府門,一路而去,但見廊腰缦回,檐壓高啄,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林泓明暗想,本以為賈府已是窮奢至極,誰知這忠順王府更是金堆玉砌。水岩一路引着到了花亭,遠瞧霧氣沼沼,掩映山石,走近飄逸靈秀,如入仙境,真是巧奪天工。屆時,忠順王爺正和幾位幕僚在暢談,見了水岩和林泓明笑道:“貴客到了!”林泓明忙屈身行禮:“學生林泓明參見王爺!”忠順王爺虛擡手,笑道:“快起來!”一時又向林泓明介紹了幾位幕僚,林泓明一一行了禮放落座。見面無非一些客套話和提醒語,言語間皆是拉攏之意。林泓明不卑不亢地一一應對了,既不顯得谄媚又不過于清高,于此,聊了一個多時辰,忠順王爺見他既無投靠之意,也無疏離之态,只當他謹小慎微沒有立場,便放了出來。林泓明松了一口氣,退出了王府,水岩自然不依,硬要強留,林泓明只得說道:“若是王爺放心,三爺不嫌棄,不如挑個晴好的日子一起去賽馬,聽說京都西郊野草青青,最是寬敞舒心,我們賽上一場,也好散散心。”忠順王爺聽了,神情稍松,說道:“即如此便去吧,聽說明賢侄的馬術一流,也好請教一二。”水岩聽了自是高興不已。
午飯回了賈府,賈政來請,詢問忠順王爺之事:“我家與忠順王府從無來往,外甥何以相交?”林泓明回道:“不過是太學讀書時,與他家三公子相識了,算不得什麽,不過是小孩家的游戲。舅舅請放寬心。”賈政又道:“寧榮二府自來便和北靜王府交好,我兒切要記住。”林泓明想了想說:“舅舅提醒的是。不過外甥也有幾句話想要告訴舅舅,不知當說不當說?”賈政令其講來。林泓明說道:“雖然我們與四王八公相交甚密,眼下也算鼎盛之期,各府同心同力,只是世事變遷,風雲詭谲,我們還是狡兔三窟為妙,其他王府勢力就算不結交,也要保全基本的顏面,莫要一心孤舟。”賈政想了想,搖了搖頭:“事主貴在忠心不二,四王八公結盟已是百年,若是我府貿然相投其他,怕是引來憤恨,到那時便是棄子一枚了。”林泓明繼續勸道:“我從未想過讓舅舅投靠他們,不過是走個過場,逢年過節,喪喜添禮,便是一村子不相幹之人,也是走個臉,免得以後記恨。就是四王八公也說不出什麽,現下府裏興盛,保不準那一天風雲變幻,我們也好留些餘地。”賈政聽了雖沒有采納,卻也記在了心裏,每逢忠順王府有添丁納福喪祭之禮,也略備薄禮相送,只是每每被打了回來,時間長了,忠順王府也不好一意拒絕,三五次倒收下一次,雖然不算親近,但也平淡相處。
卻說林泓明去了北靜王府更是如此,伎倆重施,雖然不算高明,倒也中庸之道。賈政探起心意,直說年紀還小,不想過多參與朝政,還需歷練才是。林泓明畢竟不是賈府之人,雖是嫡妹家人,卻不是親生,也不好勉強,只是從此後疏遠些了,再不複以往親近之态,更不再引領相見一些門客相公。林泓明也不在意,只在園子裏住着,早晚攻讀,累了和衆姐妹玩笑一會兒,日子還算快樂。預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