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刮目相看
白氏和薛氏對視一眼,無奈地道:“眼下只能雪姐兒去了,可是她年紀小,裏正會答應嗎?”楊雪拍了拍胸脯:“娘別擔心,女兒能說服他的。”
次日一大早,裏正就來叫人,楊雪搶到他跟前,噼裏啪啦說了自家的難處。
裏正看到白氏一瘸一瘸走路的樣子,看着這一家子大大小小是個女人以及十一歲的冬哥兒,摸着後腦勺想了一通最後終于點頭同意了。
楊雪太小,鋪蓋卷兒就有裏正幫着背上,楊雪自己拿裝衣服的包袱。薛氏愛憐地摸着楊雪的頭吩咐道:“好孩子,做飯雖說不要什麽力氣,可是切菜啊燒火啊什麽的都有危險,當心別叫熱湯燙到了,切菜看着些,別切到了手。那些大人的話要聽,別和人頂嘴,但也不能太老實,不然人家會欺負你。要真被人欺負了,告訴你爹。”
楊雪連連點頭:“祖母,我知道,您別擔心。”
白氏眼淚汪汪地拉着女兒的手:“都怪娘不好,偏偏在這時候扭傷了腳。雪姐兒你還這麽小,娘一想到你要去做大人的活計,心裏就難受。好孩子,你先忍着,等娘的腳好了,立馬去縣城接替你。”
楊雪拍了拍母親的手安慰道:“娘您有什麽好難受的,不過去幫着做飯而已,我平日裏在家裏也常做這些。您別擔心我,安心在家歇息,別逞強仔細腳上的傷勢加重。讓我二姐每天給您燒了藥水燙一燙,這樣淤血才散得快。”
安慰完白氏楊雪又轉頭對楊霜道:“二姐你一定要記得每天按時給娘燙腳。”
楊霜嗔怪道:“知道,管好你自己就行,年紀不大操心的事情還很多啊你。天氣越來越涼,記得早晚加衣,你在那裏受涼了可沒人給你熬姜湯。”
不過去縣城而已,看這一家人這千叮咛萬囑托地,裏正覺得有些好笑。不過看了看楊雪,确實還是個半大孩子,心裏不由又一軟,好心地勸慰道:
“別擔心,你們家雪姐兒我帶了去,自會請做飯的那些大人照顧着。聽你們楊家族學的米先生說過,這孩子識字;我還聽說她算賬似乎也厲害。我到了縣城,跟廚房管事的說說,看能不能讓她做采買的活計,那個可是很輕松的。”
楊家的三個女人聽到這話眼睛瞬間都亮了,薛氏感激涕零地道:“那勞煩裏正了。我們雪姐兒委實算賬厲害,比人家撥算盤珠子還算得快,那次算得衙門的人無話可說的事情你是肯定聽說了的。叫她去采買,準能做好。”
楊雪滿頭黑線,自己想低調,可家長卻往死裏誇自己,祖母,您這樣大喇喇地誇獎自家孩子真的好嗎?您就不怕人家說您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不就是某次跟着爹娘去交賦稅的時候,官府的人給她家算錯了賬目,她忍不住指出來,那人不服,然後她當場算給人家聽嘛。就一次,她就沖動了那一次,此後再沒顯露過算賬的天分了好不,怎麽這事就弄得人盡皆知了呢?
楊雪郁卒地低頭不語,家裏的幾個女人看到她這番模樣,不約而同地心酸起來:孩子就是孩子,即便再裝得歡天喜地活蹦亂跳,真的要離開家離開大人,還是難過起來了。
楊家塘這次和裏正一道去縣城的不光是楊雪,還有其他幾個人,不過人家都是男子,薛氏帶着楊霜楊冬一直将楊雪送到溪邊路口才回家。楊冬起先一直不做聲,這時候真的要分手了,終究忍不住大聲對楊雪道:“三姐,你到了縣城可要好好地,別生病,別叫人欺負了。”
楊雪笑着沖他揮了揮手:“知道。冬哥兒你在家要聽話,娘腿腳傷了,你要幫着祖母和二姐做事,不要偷懶。”楊冬點頭:“我知道。”
兒子不在家,孫子這陣子表現還不錯,薛氏大感欣慰。看着楊冬巴巴地望着楊雪的背影不願回家的樣子,她不由暗自感嘆:雖然二丫頭最護着冬哥兒,可也許是兩個人年紀接近些,冬哥兒平日裏卻最喜歡粘着三丫頭。
跟着裏正去縣城服勞役,這可算是出公差,所以不用走路。大家到了馬家集,就有官府的船統一接大家。其他地方也有女子去服勞役的,因為大家都是去做飯的,極有可能分到一起,所以幾個女人三兩句話就熟悉了。
八個女人當中除了楊雪還是個半大孩子外,其他的都是成了親的婦人。大家見楊雪這麽小就去服勞役,不免覺得奇怪,楊雪少不得解釋一番。大家見她年小卻玉雪可愛,言辭伶俐,都很喜歡她,這樣使得楊雪對自己的服勞役生涯不再那麽擔憂了。
大家到達工地找到官府的管事人員,聽他安排大家的去向。河堤加固加高工程是分段負責的,往往是這幾個村的一組負責某一段,那幾個村的一組負責某一段。
做飯的女人自然是跟自己村的男丁分到一起,負責給自己村所在那一組的人做飯。那管事拿出名冊依照地方區域安排人員去向。念到楊雪的時候,看到她分明還是個半大孩子,很不高興地質問裏正。
裏正陪着笑臉将楊家的難處說了一通,又說楊雪年紀雖小但很能幹,能識字會算賬,留下來可以做采買登記之類的活計。
鄉下丫頭,籮筐大的字兒識得七八個,就敢大言不慚地說什麽能識字,也不怕笑掉人的大牙。管事心裏鄙夷,面上卻不顯,将花名冊遞到楊雪手中,淡淡地道:“如此甚好,正巧我這兩日喉嚨有些不舒服,既然你這丫頭識字,那給我念剩下人員分派。”
裏正看出管事這是想考察楊雪,不由心裏一陣緊張。他只是聽說楊元本的小閨女會背書,認得字,可她到底認得多少卻不清楚。若是那名冊上的字她認不得幾個,自己豈不是當場下不來臺。
裏正背心淌汗,一雙眼珠子死死看着楊雪。楊雪卻滿不在乎地接過花名冊,接着管事方才念到的地方繼續往下念。豆蔻年華的小姑娘,聲音如黃鹂般清脆婉轉,和方才管事的破鑼嗓子比起來簡直就是仙樂。
那些年長一些的男丁也就罷了,年青一些的聽到自己的名字被這樣嬌脆的聲音喚出來,仿佛六月天喝了冰鎮綠豆湯一般熨帖。原本因為楊雪的美貌,他們就已經悄悄關注她了,這下更是帶着仰慕的眼神看她了。
其他村的人因為和楊雪不熟悉,只管對這小姑娘暗自贊賞好奇。楊家塘本村的人卻忍不住悄悄問楊雪:“你怎麽認得那麽多字?你家冬哥兒的書就那兩本啊。”
楊雪淡定地解釋:“我弟弟的書少,可我大姑家的書多,我就不興看我表兄的書學習啊。”那人恍然大悟:“難怪。你那麽聰明,只要有書,不會的地方問一問你表兄,自然就識得那些字了。”
見那人完全相信了自己的話,楊雪大松了一口氣,心道不枉自己一路苦思冥想,這理由能蒙住人就好。
楊雪念完人,員分派也清楚了,八個女人分成了三撥,楊雪和其中一個高壯的婦人分到了一起。那婦人是常家溝的人,楊家塘姜家灣正巧和常家溝桐木沖的成年男丁分到一起,楊元本和羅大安翁婿兩個每日裏搭夥做工,正方便羅大安照顧楊元本。
楊雪露了那一手之後,管事對她刮目相看,親自将她和常家溝那婦人帶到廚房,對廚房總管老張頭吩咐了幾句。裏正又請大家念在楊雪年小的份上對她多加照顧,大家看到管事對楊雪這般看重,小姑娘自己又模樣美麗可愛,齊齊點頭讓裏正放心。
裏正交代好要走了,楊雪感念人家對自己實心實意的幫助,少不得送一送他。送到路口,楊雪真誠地道:“裏正大叔,給您添麻煩了,多謝您了。”
裏正擺手道: “這丫頭,大家鄉裏鄉親的,說什麽添麻煩。”他說完又低聲囑咐楊雪:“雪姐兒,在這好好做,嘴巴乖一點,手腳勤快一點,人家就不會嫌棄你。看這樣子這堤壩得修到過年去了,你要是做得好,就不用家裏的大人來替換你了。你們家本來就缺勞力,這樣子對你們家最好。”
楊雪點頭表示明白。裏正又道:“你別急,晚飯時分就可以看到你爹了,還有你姐夫。”“嗯,我知道。大叔,這是我祖母昨日做的米粑,我帶得不多,給你一個嘗嘗。”楊雪翻出米粑遞了一個過去。
“哎呀,這米粑做得真好,你祖母有一雙巧手啊。”裏正笑着接過,揚手走了。
送走裏正,楊雪趕緊回廚房領工,老張頭分派她和另三個婦人一道洗菜。那三個婦人都是縣城北邊山區幾個村子的人,沒一個是姜家灣或者桐木沖的人,楊雪都不熟悉,不過老張頭這麽安排她只有聽從的份兒。
因為江邊堤壩在維修,靠岸的江水被弄得渾濁不堪,廚房被專門分派了一艘船,供洗菜的人劃到靠近江中心一點的地方去洗菜。
三個婦人都是膀大腰圓的健壯婦人,或挑或背或提将那些蔬菜通通裝上了船,楊雪搬了幾張凳子跟在她們身後上了船。一個婦人解開纜繩,竹篙輕點,小船就離了岸。船劃到了清水區域,婦人放下鐵鏈子套住的石頭防止船飄走,大家開始坐下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