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禦湖相遇
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涼,昨兒晚上下了一夜的雨,淅淅瀝瀝的打着窗外的芭蕉。次早起來,雖然是個晴天,但風吹過來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絲絲涼意。
姜清婉原就是個怕冷的人。後來在浣衣局的時候,數九寒天還要在冷水裏洗衣裳,跳禦湖而死的時候也是個下雪的天,湖水冷冰冰的。
她只覺得那一刻寒意簡直就要侵入骨髓一般,無論如何都不會忘記。所以現在她就格外的怕冷。
看了看窗外被風吹的搖晃個不停的木芙蓉花,她叫綠羅拿了一件半臂來給她穿在襦裙外面。
待梳洗好,她就去正殿對姜惠妃請安問好。
二公主竟然也在。不過大病初愈的人,看着臉色還是蒼白的,沒有血色。
問過安,同二公主和三公主也行了禮,姜惠妃叫她坐下一起說話。
言語間說起昨兒皇上遣了個內監過來,說起皇上已經下旨封二公主為寶慶公主,下嫁西寧侯世子的事。
二公主比姜清婉大一歲,現年已經十五歲了,正到了說親事的年紀。姜惠妃原本是想要她嫁在京城,這樣二公主也能經常回宮看望她。但沒有想到皇上竟然會将她下嫁給西寧侯世子。
西寧侯世代鎮守雲南,二公主嫁過去,只怕這輩子回京城的次數都屈指可數了,母女兩個這輩子也不知道還能見幾次面。
是以現在姜惠妃和二公主都很傷感。三公主年歲要小一些,還不能完全理解這離別的滋味,所以只顧喝自己的蓮子羹。
姜清婉少不得安慰了姜惠妃和二公主一番。
因為婚期就定在明年春日,所以現在二公主便不進學了,要跟着嬷嬷學習如何為人媳,為人妻,以及諸于掌中饋之類的事。也自然就用不着陪讀了。而三公主身邊的陪讀一直都在,難道要将她的那個陪讀攆走,換了姜清婉不曾?那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待用完早膳,姜惠妃就委婉的說了明日要送姜清婉回永昌伯府的話。
姜清婉覺得這樣沒什麽不好的,甚至心裏還有幾分高興。
她在宮裏雖然得薛太後青眼,衆人對她也另眼看待,但她也一直過的小心翼翼,就擔心一個行差踏錯,那可是連性命都要丢了,哪裏有在永昌伯府的時候好呢?
姜惠妃見她溫婉順從的點頭,贊了她兩句。心中難免又覺得有點惋惜。
連姜清萱都能做太子良媛,但如姜清婉這般的人物卻是進宮陪讀了一回依舊要回永昌伯府。
就算她有心想要給姜清婉指一門好親事,但自己女兒的親事她尚且都做不得半點主,哪裏還有能力管姜清婉呢?
不由的就有點傷感起來。
為了散心,同時也為了彌補,她想了想,就笑着說道:“說起來清婉進宮這麽些日子,我還從沒有見你去過一趟禦花園呢。既然明兒你要離宮,不如今兒我們幾個都去禦花園走一走,如何?往後想再這樣的相聚,可就難了。”
說着,又傷感起來。
姜清婉自進宮之後确實沒有去過一趟禦花園。因為禦湖就在禦花園裏面。
沒有人會想去看自己上輩子的葬身之地,心裏多多少少的都會覺得有點抵觸的。
不過現在既然姜惠妃這般提起,姜清婉确實也不好拒絕。而且想着明兒她就要離宮了,就算去一次也沒什麽。
而且上輩子的事,總要試着都放下,這輩子她才能真的過的寧靜平和。
就恭順的開口應承了。
叫了宮女跟随,幾個人出了宮門,沿着夾道一邊說話一邊往禦花園的方向走。路上的宮女和內監看到她們,紛紛行禮。
雖然是秋日,但還沒有到深秋,所以禦花園裏的樹木依然青翠。還能看到路旁擺放了許多盆顏色姿态各異的菊花。
幾個人一面賞菊,一面說話。忽然看到前方假山旁邊有一株茶花。
是一株滇山茶。高大的植株,墨綠色的葉片。每年春天開花的時候,花朵碩大優美。
茶花原就是一種瑞花嘉木,而且葉片四季長青,許多人家都有種植在庭院中。原也是極尋常的一件事。但姜惠妃是個心思細膩,又容易傷春悲秋的人,這會兒看到這株茶花,知道這是從雲南那裏進貢來的,就說起雲南是如何的偏遠,瘴氣也多,二公主這樣身子嬌弱的人,如何受得了?
說着就落下淚來。
二公主原就因為這門親事郁郁寡歡,這會兒見姜惠妃哭了,她便拉着她的手安慰。但最後她也哭了起來。
姜清婉見狀,也只能上前安慰。好一會兒才讓她們兩個人止住了眼淚水。
見她們母女還是面對面的手拉手的坐在涼亭裏,知道她們母女兩個肯定有許多話要說,想了想,就輕聲的問三公主要不要去抓蛐蛐?
三公主生性活潑,年歲也還小,才九歲,正是最愛玩的時候。一聽她的這個提議,當即就跳起來,拉着她的手要往涼亭外面走。
姜清婉回頭請示姜惠妃。
姜惠妃正哭的雙眼紅紅的,在拿錦帕擦臉頰上的淚。聽到姜清婉輕聲細語的問話,就對她點點頭,和善的說道:“你們去玩吧。看到蛐蛐兒了也別自己抓,叫內監宮女去抓。”
姜清婉和三公主兩個人都應了聲是,随後才帶着宮女和內監往外走。
蛐蛐多息在磚石草叢間,也有在土穴裏的,三公主就專往假山,或是水邊茂密的草叢邊找。姜清婉擔心她出事,只能跟着。
結果就在禦湖邊看到一個也雙眼紅紅的人。
是崔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