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黛玉題名林海拒婚
這天林青筠正和黛玉欣賞《墨竹圖》,白鷺說陳叔求見,青筠立刻便知為着什麽事。過來,陳叔帶來了一張賬目單子,上頭羅列着書店采購物品清單以及各樣單價數目。
“大姑娘,這上頭的東西都得先交定錢,工匠都找齊了,得預支一部分工錢。另外咱們店裏的一應東西最多兩個月內便齊了,書卻還沒着落呢。”在京裏除了與各世交家年節送禮來往并無別事,陳叔等人很是空閑,便盡心忙着林青筠的書店。陳叔做事一貫穩妥,已打聽的清楚,說道:“若是現去刻坊買書定是難買,刻坊的書都是按數目出,便是真多了幾套也都入了各家書店,咱們只好抄出一張書籍名目,找家刻坊重新印制。”
林青筠聽他說的有道理,便問:“那刻坊有什麽講究?哪家好?”
陳叔笑道:“當下刻書有三種,官刻、家刻、坊刻。這其中官刻也分兩種,一是內務府出的刻本,俗稱內府本,另一種是官署出的刻本,也叫官本,比如咱們老爺在揚州除了監管鹽務,還管着揚州詩局呢,這詩局便是官詩局,所出的書與內府本便是當下刻印的最好的書了。家刻一般都是世家大族為族中子弟刻印家言家訓等物,除了贈送親友,餘者皆不外傳。坊刻質量上差些,偶爾也有些小失誤,卻是流傳最廣,京城中大小坊刻一百多家,也有幾家較為不錯。”
一直靜靜聽着的黛玉此時詫異出聲:“青筠姐姐,你要開書店?”
“嗯,正想和你說呢,一時混忘了。妹妹心思靈巧,一會兒也可以幫着我參詳參詳。”青筠這絕非客套,黛玉自幼書香中長大,文人雅士的喜好比她這個半吊子知道的多。
黛玉自然沒有不應的,見她為書犯愁,便說:“既是要開書店,自然得用好書,讀書人看了也喜歡。總歸姐姐這店還得一兩個月才開呢,倒不如寫封信給爹爹,請爹爹幫忙,直接用揚州詩局印刻一批書運到京城來,也耽擱不了時間。”
青筠聽得心動,可能的話她自然想要官本,只是一來二去的運費怕是不少,再加上還得動用揚州詩局……
“姐姐覺得不好?”黛玉見她面色猶豫。
“好是好,只是……”青筠将顧慮說了。
哪知黛玉卻蹙眉道:“那能花幾個錢?便是多花費也值得,又不是沒錢。”
青筠知道黛玉一貫大手大腳,不将銀錢放在心上,倒不是說奢侈靡費,只是世家大族的千金從沒有為一點錢去斤斤算計的,反倒失了身份。只是她們起情況不同,自然不能像黛玉這般豪氣。
青筠笑道:“若是別的倒罷了,只是如今我也是要做生意呢,既然是做生意,就得計較支出與收益,總不能做賠本買賣。揚州詩局的書是好,可單為這些書出一趟運費實在不劃算。”
“姐姐說的也有理。”黛玉并非不懂這個道理。
陳叔卻驀地開口:“大姑娘何須犯愁,京中書店不少,能有幾家裏頭的書全是官刻本?等往後有人從揚州過來,帶些揚州書局的書倒罷了,咱們遠在京城,還是該選一家坊刻做長久生意才是。”
“還是陳叔考慮周全,險些魔障了。”青筠拍拍腦門兒,繼而說道:“那便照陳叔的意思,找家刻的最好的,一會兒拿着書單,将上面的書按不同的數目印刻。務必要刻坊仔細,寧肯刻的慢些,校對謹慎,若出了差錯我可是不依的。”
“這個大姑娘放心,我必定辦的妥妥當當。”陳叔以前跟着林如海去過揚州書局,對裏頭的一些門道也了解一二。
“慢些!”黛玉叫住将要離去的陳叔,說:“咱們上京時帶了不少書,好些都是孤本珍品,敝帚自珍總歸沒多少趣兒,倒不如拿出來刻上幾本放在姐姐的書店裏,也讓人知道姐姐書店裏有難得的好書呢。”
青筠知道黛玉從不在這上面小氣,她是巴不得天下人都愛讀書,都知道讀書的好處,卻是感激她一番心意:“多謝妹妹。到底是林家歷代珍藏,別拿到刻坊去了,若是弄壞了一點兒豈不心疼。等得空咱們自己抄錄一份,屆時放在店裏,誰若喜歡便自己抄去,既能令人越加珍視又不失為一件雅事。”
“這樣好,到底是姐姐想的周全。”黛玉撫掌一笑,十分贊同。
待陳叔走後,黛玉便拉着青筠一起回房,将當初從揚州帶來的各類書籍都清點了一遍,列出一張書單。考慮到人力有限,再者物以稀為貴,商定每月抄出一本拿出去。
黛玉又走到書案前抽出信紙,一邊提筆蘸墨一邊說:“揚州書局的書也不是什麽時候要就能有,給爹爹寫信,讓爹爹替咱們留意着。再者,或許往年還有些遺留的書,不拘是什麽都好,等爹爹上京時帶了來。”
“妹妹也太興頭了些,說風就是雨。”青筠覺得好笑,黛玉這個樣子可是極為少見的。
“我是替姐姐高興呢。”黛玉深知青筠的想法感受,只因前幾年她在賈家也有類似經歷,到底青筠比她強,竟能想到開書店的主意來。黛玉對做生意并無熱忱,打理母親留下的鋪子乃是姑娘家必學的功課,她也知那些鋪子将來做什麽用的,思及青筠也有那一日,若臨時操辦也太倉促,可作為女孩兒家這類事情也不好張口跟父親說。
忽而想到一事,黛玉忙問:“姐姐手上的銀子怕是不夠用吧?光是刻書就得花費不少呢。”
“妹妹是買書貴吧?我與刻坊做長期生意本就有優惠,又是批量刻錄,價格自然比外面正式販售低好些的。再者初次開張,我不欲一次刻錄太多,所以銀錢還夠用,你不必擔心。若是哪一日真沒了錢,我必是要向你張口的。”嘴裏這般說,青筠卻是早有打算。等正式開張後,只要兩三個月走上正軌就能盈利,慢慢兒的再增加書籍種類。另一些預算她是要投在糕點茶水之上的。
提到茶水糕點,她已專門列了單子,将時下能制作出來的新鮮西洋小糕點羅列出來,茶水倒也不難,此時的各樣綠茶紅茶清茶種類繁多,至夏天時配幾樣解暑湯與各樣果汁盡夠了。
黛玉對此給出了不少意見,如喝水的茶器,雅間兒的布局擺設等等,到底是世家熏陶而出,青筠只短短一年根本追不上對方的內涵素養。經黛玉一指點,雅間兒頓時雅致大氣,墨香濃郁。
“不如妹妹給這家店起個名字吧。”青筠驀地說。
“姐姐真要我取?”黛玉倒沒有婉拒,反而躍躍欲試。不得不說,在某些方面黛玉很有些喜歡争強,非但不惹人讨厭,反而越發顯出嬌俏可愛來。
“妹妹一肚子詩書,還望賜名。”青筠如文人般像模像樣的彎腰做了一揖。
黛玉拿團扇擋了臉,撲哧笑彎了腰:“免禮免禮。既然‘青筠公子’都這般請求了,我便賜個名字給你。”說着略歪了頭,片刻張口道:“陶淵明有句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句詩倒與姐姐開的這家書店宗旨甚是相合,莫不如店名就叫做‘賞文樓’。”
賞文樓?
林青筠在口中念了兩遍,覺得很順,且雅俗共賞,頓時笑道:“多謝妹妹,若将來生意好了必有妹妹的功勞,那時我自然再酬謝妹妹。”
說的黛玉又笑了,白鷺紫鵑等人也笑個不停。
偏這時小丫頭桃香在門外說道:“兩位姑娘,前頭劉山家的讓人來說,賈家來人接姑娘了。”
黛玉斂了笑,眉尖輕輕攏起:“我才在家住了兩三日,哪裏那樣急。”說着點了紫鵑,吩咐道:“你代我去一趟,給外祖母賠罪,只說我要在家多住幾日,青筠姐姐總是一個人,家裏的大小事我也得照看着些。想來外祖母能夠體諒。”
林青筠并未勸說,她心裏也不樂意賈家催命似的接人,黛玉在自家住着還能委屈了不成?不過是賈母心中私念,妄想着讓黛玉與賈寶玉兩個自小培養感情。真不知說賈母聰明還是糊塗,便是兩人有了情又如何?沒正式定下名分,一切都不做事,便是将來生了變故,苦的也只黛玉一個姑娘家。
紫鵑去賈府回話時,王夫人與三春寶釵寶玉都在。
聽了紫鵑的話,別人尤可,獨寶玉鬧了起來:“林妹妹不回來了?我都好些時日沒見着林妹妹了,林妹妹為什麽不回來?老祖宗,再派人去接林妹妹。”
“寶玉!”王夫人輕喝一聲,寶玉瑟縮了一下不敢再鬧。“你林妹妹有自己家,家中還有姐姐在,怎能總來這裏住。你再胡鬧仔細告訴你父親。”
賈母不樂意了:“好好兒提他父親做什麽,寶玉本就膽小,何苦吓他。”說着摩挲着寶玉的發頂,口中安慰道:“你林妹妹是顧慮着家中姐姐沒人陪,所以才不好過來,等過幾天再打發人去接,你林妹妹必定來的。”
幾日後,賈母又派人去接黛玉,果然接來了。
月底,賈母接到揚州回信,看到林如海在心中婉拒了自己提議,不由得生氣。可賈母心裏也清楚,便是她看寶玉千般好萬般好,外人看來寶玉只是五品工部員外郎的嫡次子,實在難挑四角俱全的好親事,林如海到底是三品大員,不願意也屬常情。然而兩家到底是姻親,先前林如海本也有意,怎麽突然就改了主意?
思來想去,賈母覺得問題出在王氏身上,定是林如海聽說了什麽。
林如海在信中婉拒的理由便是兒女還小,又羅列了對女婿的挑選條件,還美其名曰請賈母幫着留心京中合适之人。賈母氣歸氣,卻覺得事情未嘗沒有轉機,只等将此事放一放,林如海的身體不定能支撐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