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東部山頭血戰
1954年3月30日至4月4日,越軍奠邊府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示意圖
反複争奪東部山頭
奠邊府又下起了細雨,從3月29日傍晚開始,淅淅瀝瀝,将戰場硝煙壓進了被鮮血染紅的土壤。30日白天,奠邊府完全籠罩在雨霧之中。
朗格萊狠狠地抽着煙,迎着雨簾走出自己的掩蔽部,眯縫着眼睛凝視起伏的東部高地。作為一個有經驗的軍人,他知道,丢失了興蘭高地的最直接後果就是将東部諸高地暴露在越軍的槍口前面了。濃厚的雨雲嚴重妨礙了空中補給,雖然越軍的防空武器也因雨雲作怪一架飛機也沒有打着,但是冒險飛來的幾架運輸機在高空投送糧彈,卻将不少寶貴的物資白白送到了越軍手裏。德卡斯特裏和朗格萊特別擔憂的是,3月29日下午和30日上午,奠邊府沒有得到兵力補充。
莫非是河內的“添油”意圖發生了動搖?朗格萊征得德卡斯特裏同意後,準備從河內喚來一架輕型救護飛機,将自己載到河內,向科尼當面彙報奠邊府局勢,求得兵力和糧彈支援,然後再跳傘返回奠邊府。
30日早晨以後有多種跡象表明,越軍将在這天傍晚發起大規模進攻,朗格萊改變了計劃,不再呼喚飛機,而是親自披挂,走上東部高地巡視了一番。
自興蘭高地和獨立高地失守後,東部的幾個高地就成了雙方争奪的焦點。所以,朗格萊增加了東部高地的兵力,将原先的兩個營增加為四個營,實行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歐洲籍士兵和法軍混編,以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士兵防守前沿陣地,歐洲籍士兵在中間,法國士兵作為預備隊放在最後邊的山谷裏。朗格萊最不放心的是處于東面突出部的D2高地,他将一個法國傘兵連放在山後,還在那裏配備了一個坦克排。朗格萊下令,一旦阿爾及利亞士兵潰敗,傘兵連的法國士兵可以向丢棄陣地者開槍。
朗格萊根據經驗判斷,越軍總是在黃昏後發起進攻,于是命令後勤炊事人員,趕在下午6時之前向東部陣地送上熱飯。[1]
偏偏是,這一回,越軍的進攻時間提前了。
1954年3月30日下午5時,越軍上百門大炮實施炮火準備,将奠邊府東部山頭打成一片火海。
約半小時後,早已隐身于塹壕中的越軍戰士跳将出來,随着延伸炮火發起沖鋒。擔任進攻多米尼克防區任務的是第312師,黎仲迅以兩個營進攻D1高地,另以精銳的第130營進攻D1高地東南面的D2高地。此外,以兩個連組成的突擊分隊從D1和D2高地之間穿插,力圖打到東部高地後面的楠雲河邊,再從背後打擊東部高地上的敵人。
越軍第316師攻擊緊挨在多米尼克南邊的艾蘭防區。
接戰不久,D1高地上的阿爾及利亞士兵就崩潰了,一個連法國士兵朝着敗退者舉槍射擊也無濟于事。
D2高地的抵抗很快被越軍第130營粉碎,越軍在這裏打開了進攻東部高地的缺口。
D1高地上的阿爾及利亞士兵節節後退,龜縮于陣地一角。晚上9時50分,法軍在這個高地上的無線電聯絡消失。至此,多米尼克的一半落到越軍手裏。
就在D1、D2兩高地鏖戰之際,第312師的穿插分隊從這兩個高地之間突破了法軍的火力封鎖,向縱深疾進。法軍很快發現了他們,調集火力實施攔阻射擊。設置在前兩個高地側後D3高地上的法軍高射機槍平射發揮了火力,造成突擊越軍的嚴重傷亡。越軍不顧犧牲,頑強突前,受傷的戰士紛紛拒絕戰友救護,催促身邊戰友趕快突出法軍的火力封鎖區。付出了三分之一的傷亡後,越軍突擊連進至楠雲河附近,打得河邊的法軍摸不着頭腦,紛紛向芒清平原中心區逃竄。
Advertisement
法軍還守着D3高地,要是D3一失,楠雲河就暴露了。越軍乘勝前進,向D3高地發起攻擊。但是,沖鋒中的越軍戰士受到火焰噴射器的阻攔,被突然刮過來的火牆擋住了。緊接着,高射機槍子彈也像急雨一樣潑過來。被壓制在山坡上的越軍向低窪處轉移,沒料想,那裏正是一個新設的雷場。在地雷的轟響中,鮮血灑滿了山窪。越軍向D3高地的攻勢被遏制了。
越軍第316師分三路向艾蘭防區進攻。一開始時很順利,只用一個多小時就占領了緊挨多米尼克防區的小高地。更重要的是,第316師的戰士們打下了至關重要的A1高地東坡。
在東北方向的第308師也朝法軍機場防線進攻,經一番苦戰,奪取了機場西北的H7高地。
在當夜的戰鬥中,越軍達到了預期目的,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至31日淩晨,三個方向的戰鬥分別出現膠着狀态。
經過戰鬥,法軍總結出了經驗,就是反擊必須和前一波次的戰鬥跟得很緊,要在越軍能夠重新組織起力量前發起才有把握奏效。所以,越軍的攻勢稍一停頓,法軍的小規模戰術反擊就開始了。
法軍決心消滅穿插進來的越軍突擊分隊。在曙光東升之際,沖在前面的突擊連打到楠雲河邊的時候只剩下二十多名戰士了。本來,他們的任務是打到楠雲河邊後立即折回,從側後攻擊D2之敵。現在,他們的退路實際上已經被D3高地上的法軍封鎖,法軍的反擊分隊從三面圍了上來。
率領越軍突擊的是一位年輕的連長。在剛剛結束的肉搏戰中,他聽到了許多呼喊永別的聲音。在前一天的最後動員會上,師長黎仲迅親自來到突擊連鼓勵戰士們,使年輕的連長感動不已。而現在,他知道自己在穿插中追擊過遠,很難撤回了。他果斷地命令戰士退守到公路邊的一個小土包上,與漸漸逼近的法軍拼死血戰。
天色大亮,雨水變細了。稀疏的雨簾中傳來坦克的轟鳴,法軍由兩輛坦克領頭,拉開散兵線圍了上來。據守在山包上的越軍所剩彈藥有限,他們靜靜地趴着,一動也不動。
法軍眼看就要沖上小山包了。年輕的越軍連長手持沖鋒槍一躍而起,朝着撲到跟前的法軍就是一梭子。在他身後,二十多名帶傷或不帶傷的越軍戰士也踏着泥濘站起來,一片殺聲地沖進法軍中間。
一場白刃戰開始了。
法軍遠沒有身陷絕境的越軍戰士所具有的勇敢,紛紛逃下陣地。
山包上,剩下十多名越軍戰士還在戰鬥。法軍使出最後的殺手锏,兩輛坦克隆隆地沖上來碾壓受傷的越軍戰士,然後朝着陣地上仍在戰鬥的人沖來。
年輕的連長通過報話機與隔着一個山頭的營長訣別:“……我們目前還有一個班,彈盡糧絕,敵人在沖鋒,我們頑強抵抗……”
突然,受話器中傳出一聲爆炸,年輕連長的聲音消失了。[2]
[1]Bernard B.Fall,Hell in A Very Small Place,The Siege of Dien Bien Phu,Published by Da Capo Press,Inc.Originally published:Philadelphia:Lippincott 1967.p.195.
[2]1993年9月27日,作者訪問董仁時提及此事,并引自他收藏的越南人民軍第312師師史稿。
犬牙交錯的A1高地
1954年3月31日早晨,德卡斯特裏、朗格萊、比雅爾通過電話會商決定,中午發起大規模反擊。德卡斯特裏立即向河內呼叫,請求緊急增援兵力。
上午,從奠邊府南部防區航站開出的坦克分隊未能突破當面越軍第304師的阻攔進入北部戰場。
中午,法軍集中三個營向東部高地反撲。比雅爾負責戰場指揮,朗格萊在艾蘭高地的一個反斜面上用望遠鏡觀察戰場變化。
D2高地是法軍反擊的重點,一個法軍傘兵連由上尉皮舍林帶領,在炮火掩護下,于下午14時30分沖上了D2高地。僅僅一夜工夫,D2高地面目全非,山頭上已經沒有完整的工事、鐵絲網,随處可見的是彈片和屍體。如果說皮舍林上尉還有什麽寬慰的話,就是他終于站在D2高地上了。
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法軍重占D2高地幾分鐘後,一顆子彈飛來,不偏不倚打倒了皮舍林。接着,越軍的一頓炮火劈頭蓋臉地傾瀉在高地上,炸得法軍四處躲閃。
另一路法軍在一番激戰後重新占領了艾蘭高地東南部的E2高地(越軍稱之為A1高地),并且迫使越軍後退。
法軍反擊得手,但沒有力量鞏固失而複得的陣地,因為陣地上再也沒有可以依托的工事。對于無工事依托的陣地,越軍在士氣正強的時候還可以一戰,法軍則是不行的。
被迫後退的越軍沒有走遠,他們重新組織起來,不等暮色降臨就投入反擊。還不到下午4時,越軍又向法軍山頭逼近了。
一名法軍士兵扛起交火中負傷的戰友
指揮作戰的比雅爾憂心忡忡。接連兩天,河內方向沒有給奠邊府以足夠的兵員補充,再這樣下去,法軍的反擊勢頭馬上就會停頓。所以,一看到越軍士兵沖上了高地,比雅爾就通過無線電問朗格萊:“我們還有沒有援兵?”
朗格萊告訴他:“河內方面一點消息也沒有。”
比雅爾沮喪至極,心裏說:“現在天氣正好,要是馬上向奠邊府空投兩個營下來,戰場局面就可以改觀了。”
在河內,憂心如焚的正是納瓦爾。
30日下午,得知越軍即将發起大規模進攻,納瓦爾遲疑片刻,決定親自飛到河內去了解情況。待他降落到嘉林機場,已經是31日淩晨将近2時了。在機場,納瓦爾受到科尼的參謀長巴斯提尼上校的迎接。上校向納瓦爾表示歉意說,連日來科尼睡得很少,疲憊不堪,不得已去睡覺了。
納瓦爾聽了,一言不發,鑽進汽車趕往科尼的司令部。司令部裏自然還是沒有科尼的影子,作戰參謀在地圖前向納瓦爾彙報了奠邊府當前的局勢。
聽完報告,已将近淩晨4時,納瓦爾派了一個軍官去叫醒科尼,讓他到司令部來。誰知道,派去的人被科尼的助手擋在了門外,說,遵照科尼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叫醒科尼。去的人只好悻悻而返。
得知科尼還在睡大覺的消息,納瓦爾沒有大發雷霆,而是像接管了科尼的指揮權似的,和參謀長巴斯提尼一起伏身地圖,拟制援助奠邊府的計劃。但是,納瓦爾沒有作出明确的表示,正在嘉林機場的一個營傘兵是否立即乘機升空。
早晨7時,納瓦爾又派人去找科尼。這回,科尼起床了,他在7時45分來到了司令部,向納瓦爾彙報奠邊府的情況。科尼告訴納瓦爾的全是過了時的舊消息,在作戰室裏待了一夜的納瓦爾早就知道了。納瓦爾還知道此時的奠邊府法軍正在組織反擊,情況比午夜時分有所好轉。
終于輪到納瓦爾大發雷霆了,他直起嗓子,将科尼大罵了一頓。納瓦爾和科尼的矛盾被激化了,納瓦爾自來到印度支那,還從來沒有對另一個将軍發這麽大的火。事後他承認,他确實罵得很兇,而科尼也出人意料地回敬了他,罵了許多過去科尼背着他罵過的話。
在科尼的回罵中,有一句話實在傷了納瓦爾的自尊心:“如果你不是一位四星将軍的話,我真會煽你的耳光!”[1]
奠邊府戰局危如累卵,印度支那法軍兩位最高級軍官之間居然反目成仇,嚴重影響了對奠邊府局勢的判斷和戰役指揮。
受到了科尼的無禮頂撞,納瓦爾激怒在胸。他心裏盤算,要不要立即将科尼撤職?但是,不知道出于什麽考慮,納瓦爾忍住了。其實,對于納瓦爾來說,這本是一次機會,可以順理成章地撤換越北戰區司令,再作破釜沉舟之戰。偏偏是,納瓦爾患得患失,在此關鍵時刻生怕法國最高統帥部指責他指揮不了部下。這個私念将使他在日後付出沉重的代價。
科尼完全失去了納瓦爾的信任。
納瓦爾和科尼的對罵使彼此一度失去理智,至31日中午,河內沒有作出立即向奠邊府增援傘兵的決定。對整個印度支那法軍來說,最糟糕的是納瓦爾和科尼這兩個高級指揮官從此盡可能地互不對話,凡有所言,都通過文字傳達。奠邊府之圍越圍越緊了,法軍司令部先自亂了陣腳。
31日下午接近黃昏的時候,眼巴巴看着援兵無望的比雅爾向進攻勢頭低落的法軍發出命令:“如果确認不能固守,即刻撤出陣地。”
下午6時,已将部分失地收複的法軍紛紛撤退,前幾個小時的惡戰勞而無功。
看到法軍撤退,在艾蘭高地上的朗格萊心中充滿一種絕望的感覺。他覺得,在如此嚴重惡化的局勢下,法軍似應進一步收縮。天黑以後,他通過無線電和比雅爾商量,放棄E2高地,退向楠雲河防禦。
反擊中的法國士兵
比雅爾堅決地反對再退,他認為放棄東部制高點,後面就無險可守了。他激烈的聲調使朗格萊聽了感到吃驚。比雅爾說:“只要我還有一個人,就不能放棄艾蘭高地。要不然,奠邊府就完了!”
比雅爾的話打消了朗格萊的念頭。
夜色裏,戴着盔形帽的越軍重占E2高地。第316師調集兵力,向艾蘭的兩個高地發起進攻。
越軍的進攻兵力占絕對優勢,午夜以後,艾蘭高地上的法軍眼看堅持不住了。這時,山腰處突然轉出三輛坦克,從側面向越軍開火。越軍預有準備,反坦克手很快打出反坦克火箭彈。不過,在濃濃的夜色裏,有幾發火箭彈打飛了,有兩發命中,也未致要害。法軍坦克帶着輕傷沖進越軍進攻隊列,一待越軍的火箭彈打光就占了上風。
東部山頭上的戰鬥是慘烈的,在A1陣地攻堅戰中,越軍幾乎就要攻占整個山頭了,法軍再次頑強反擊,前沿陣地的越軍向師長黎廣波報告:“敵人攻上來了!”
在師指揮所,黎廣波在電話中呼叫:“把情況報告清楚!”
在他身邊的徐成功顧問說:“黎師長,立即實施反沖擊!”
也許是翻譯上出了什麽故障,黎廣波回頭問:“什麽叫反沖擊?”
徐成功着急了,一把将黎廣波拉到觀察窗口,指着A1陣地上的法軍身影說:“你看,法軍不是上來了嗎。你要立即進行炮火攔阻。二是把預備隊拉上來,靠近陣地。你先用炮火打,把法軍增援部隊擋住,然後使用步兵沖擊,把敵人壓下去。”黎廣波聽明白了,他立即抓起電話,要陣地報告法軍的準确位置,并且命令炮火攔截。但是,越軍步兵的行動遲緩,法軍死死守住靠拼命反擊得來的陣地,與越軍扭殺在一起。
徐成功對黎廣波說:“你下死命令,要部隊一定得頂住,至少要占住半邊山。”
最後,越法雙方各占一個山頭,再次形成對峙。[2]
1954年4月1日清早,奠邊府大霧彌漫,然後逐漸放晴。
在E2高地,法軍從清早開始反擊。由于山地戰場狹小,比雅爾不得不命令一個班一個班地向陣地補充。他還當場提拔了一個作戰勇敢的士兵為軍士。
這天上午9時,科尼在河內主持軍事會議,讨論是否對奠邊府進行大規模空降支援。
負責空中運輸的尼科上校堅決反對,他指出,即使抛開法軍的飛機運送能力不談,由于越軍收縮了奠邊府包圍圈,那裏的空降場太狹小了,大規模空投将導致對法軍飛機的大規模“屠殺”。
德紹空軍準将支持尼科的意見,指出一旦運輸飛機在空中被越軍防空炮火擊中,人員的損失将非常驚人,而且得不到補充。所以,在奠邊府一次空降兩個營已變得非常困難,或是代價太高了。
尼科和德紹的考慮頗有道理,科尼放棄了最初的念頭,決定繼續在奠邊府實施“添油戰術”。科尼決定,除非在奠邊府敵後空降進行攻擊作戰,或是奠邊府的空降場有根本的改善,向奠邊府補充兵員時不得不縮小機群規模,而且主要改在夜間空投。他要求參謀人員再次考慮,在紅河三角洲地區集中3萬兵力向越北中央根據地進攻,以調動奠邊府越軍主力。
另一方面,科尼下達命令,今晚不惜一切代價,必須向奠邊府空投增援一個營的兵力。
在奠邊府,韋國清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彙報兩天來的作戰情況,他知道此時的胡志明已在北京,遂請中共中央軍委将彙報內容轉告胡志明:
1.3月30日17時,我開始向奠邊府東北的四個據點發動第二階段進攻。至18時30分解決兩個據點。
19時30分又解決一個據點;剩下的第四個據點,我攻入縱深,敵損失甚重。但敵仍頑抗,并調換了一個外籍傘兵營。我軍因力疲暫停攻擊,進行整頓。
31日18時30分我再次發動進攻,結果未詳。
在奠邊府我擊落敵運輸機兩架,另一C-119型運輸機被打傷。
2.31 日越聯全國常設委員會開會讨論我對日內瓦會議的立場問題。結果容後報告。
韋國清
1954年4月1日
4月1日晚8時30分,夜色完全籠罩了奠邊府,夜空中傳來運輸機馬達的轟鳴,這似乎是兩天來久違的聲音。不知道為什麽,奠邊府周圍的槍炮聲一下子都停頓了。就在運輸機群來到奠邊府上空的時候,越軍的高射炮猛烈開火,吓得法軍運輸機四處亂飛。
這時,奠邊府機場上飛機殘骸狼藉,高低不平,空降區直徑不過500米寬窄,法機一架一架地空投傘兵,把一個營投完至少半個小時。結果,飛機在夜色中投下了一個連百餘人,待到落地已有七人陣亡。餘下的傘兵只好飛回河內。
法軍對奠邊府戰場的“添油”傘降
法軍空降時,機場西北方向槍聲大作,第308師又向H7高地進攻了。第308師還以一支兵力進攻機場跑道北端頂點外的H6高地。越軍若能占領這兩個高地,再從西北方向進占機場就沒有什麽地形上的障礙了。蜂群一樣的越軍從早已挖好的塹壕裏接連不斷地冒出來,團團圍住了H6高地。
槍聲徹夜不停,血,徹夜傾灑在奠邊府沃野上。
由于傷亡嚴重,東部高地和機場西北防區的法軍不得不進行戰地縮編,由每個營轄四個連縮小到三個連,甚至兩個連。
4月2日上午8時許,掂量了戰場局勢以後,朗格萊命令放棄H7高地,并向河內呼喚,法軍炮手遭受大量殺傷,必須進行緊急補充。
在白天戰鬥相對平靜的時候,奠邊府法軍作了一個統計,從3月30日戰至4月2日黃昏,越軍開始“第二階段作戰”以來,法軍傷亡了2093人。
越軍決心使朗格萊的傷亡繼續增加。4月2日傍晚6時,第308師又向H6高地大舉進攻。朗格萊命令,必須死守H6高地。在這個高地後面的機場跑道上,從下午開始,法軍的推土機冒着炮火填平彈坑,推走飛機殘骸,以保障夜間空降的安全。
晚上,H6高地法軍拼死頂住越軍攻擊的時候,法軍進行了一次說得上成功的空降,有106名法軍落到機場及附近地區,但是其中12名越南籍士兵不知道跳到哪裏去了,以後再也沒有得到過關于他們的消息。[3]
H6高地一度岌岌可危,這時剛剛落下的法軍還沒有收攏,朗格萊手裏只剩下一個連的預備隊了。他一咬牙,命令三輛坦克打先鋒,把這個連用到了H6高地上。戰至3
日清晨,總算擋住了越軍的進攻。
4月3日白天,雨水又鋪天蓋地而來。在雨中,一小隊越軍緊張地挖掘塹壕,直逼H6高地。一到晚上,越軍向H6高地的進攻又開始了。
危急時刻,朗格萊僅有的一個連預備隊發揮了作用,将越軍打退。有了H6高地,越軍的步兵武器就無法直接幹擾機場。當晚趕來的法軍運輸機向機場和楠雲河谷空投了305人,對激戰中的法軍來說,真算得上是一場及時雨。
[1]Phillip B.Davidson,Vietnam at War,the History,1946~1975,published:Novato,Calif.:Presidio,1988.pp.248~249.
[2]1990年5月8日,作者在成都訪問徐成功。
[3]Hell in A Very Small Place,p.215.
H6高地血腥拼殺
1954年4月4日早上,雨住了,天色漸漸放晴,遠方的大山頂端戴上了雲帽子。上午時分,太陽也露臉了,奠邊府盆地四周頓時蒸蒸騰騰地熱了起來。
由于連日苦戰,E2高地西部山頭上的法軍大都抱着槍睡着了,而且一睡就睡到了中午。待到中午醒來,他們得到一個好消息,說是越軍從E2高地的東部山頭撤走了。
越軍确實從E2高地東部山頭上撤下來了。下午,一支法軍偵察小分隊摸上東部山頭,只見山頭上越法兩軍屍橫遍野,在烈日曝曬下臭氣沖天,讓摸上山頭的法國偵察兵難以忍受。原先,法軍還有重占E2東部山頭的意思,聽了偵察兵的現場報告,正在那裏坐鎮指揮的比雅爾馬上就明白,E2高地就是重占了也無法固守。他只得命令高地西部山頭的士兵們專心守好現有陣地再說。
當日白天無重大戰事,南部防區伊莎貝爾的法軍坦克拼命向北突擊,力圖進入奠邊府中心區。但是法軍坦克被第304師的反坦克炮火擋住了。
夜晚,機場北部頂端的H6高地再度成為主要戰場。
入夜以後,豪雨又至。德卡斯特裏困坐掩蔽部,收到一份科尼發來的令人沮喪的電報。電報說,主要由于天氣原因,原本在今夜向奠邊府空投的212名士兵還要再過24小時才能執行空投任務。
德卡斯特裏的懊惱還沒有過去,越軍對H6高地的進攻重新卷起了波瀾。随着炮火,越軍戰士分多路向高地沖鋒,對高地形成三面包圍。這時,H6高地上共有90名法軍守衛。他們無法阻擋越軍的兇猛勢頭,不得不且戰且退,至5日淩晨3時退到高地南端據守。
越軍的沖鋒潮頭一浪接着一浪,即使沖進法軍的地雷陣裏也在所不辭。眼看H6高地的激戰到了最後關頭,朗格萊命令手中新添的一個連預備隊在兩輛坦克配合下投入戰鬥。
裝備不足的越軍對坦克似乎有一種天然的恐懼,但這一回他們預有準備。重型炮火在炮兵前線觀察員的指揮下在坦克的前進通道上設置了火網,反坦克火箭也一枚枚飛過來迎接法軍坦克。結果,一轉上山坡,法軍的一輛坦克壓上了地雷,車長負傷,坦克失去戰鬥力。另一輛坦克被一枚反坦克火箭擊中,坦克受到輕度損傷,無法挪動。失去了坦克的有力掩護,法軍的反擊勢頭一下子就低沉了。朗格萊遂命奠邊府中心區的法軍大炮集中火力向H6高地前沿轟擊,壓制越軍的沖擊勢頭。
朗格萊已把自己的指揮位置移到了機場南端的一個掩蔽部裏,見到反擊受阻,不由地感到心慌意亂。如果丢了H6高地,法軍将失去空降場的一半,要把奠邊府守下去就難上加難了。朗格萊破釜沉舟,從關鍵的E2高地上抽下人來增援H6高地。
法軍上尉克利迪克奉命率一個連從E2馳援H6高地。這個連隊是一天前剛剛空投到奠邊府的,已在E2高地打了一仗,消耗還不大。克利迪克指揮很果斷,率領全連從空曠的飛機場穿過,直撲H6高地。
4月5日清晨4時20分,新到的傘兵連投入H6高地的戰鬥。在H6高地上打了一夜的越軍此時筋疲力盡,經不住生力軍的沖擊,被迫後撤。克利迪克終于沖上山頭的時候,那裏的法國守軍只剩下20個人了。
傘兵預備隊在H6高地激戰之時,朗格萊還不放心,用無線電對講機從東部防線召來了比雅爾,命令他立即拟訂一個向H6高地反擊的計劃。比雅爾來了,趴在地圖上策劃了反擊計劃:抽調兩個連跟在克利迪克後面向H6高地反擊。朗格萊馬上批準了比雅爾的方案,立即向河內呼叫,請求空軍在天明後派出轟炸機配合作戰。
兩個連傘兵調過來了,加在一起還不到160人。天亮以後,幾架法軍轟炸機按計劃趕到。這時,正有一支越軍朝着H6高地調動。法軍飛行員發現了運動中的越軍,一陣狂轟濫炸,使之蒙受重大損失。乘這個機會,得到了增援的H6高地上的法軍實施反擊,終于把越軍又趕下了H6高地。
雨後天晴,又複烏雲密布,雷聲滾滾。H6高地上屍橫遍野,在這輪高地争奪戰中,越法雙方都遭受了重大傷亡。戰場上留下了數百具越軍屍體,21名越軍戰士被俘;法軍方面則有200餘人傷亡。天亮以後,德卡斯特裏的電臺破譯了一份武元甲司令部發往後方的電報,電報說越軍傷亡很大,要求後方迅速向
法軍骁将比雅爾在奠邊府戰場上
奠邊府前線增補新兵,彌補各師的傷亡。
作為進攻的一方,越軍遭受傷亡後可以得到補充。作為防禦的一方,奠邊府法軍遭受傷亡後只能通過飛機空投進行有限補充。奠邊府戰役勝負的天平,一加上這個砝碼就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