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同時展開
1950年12月30日,胡志明(前右)羅貴波(前左)李涵珍(中)離開胡志明駐地,胡志明站在水中攙扶李涵珍跨過溪流
陳赓奔赴朝鮮戰場
秋高氣爽時節,雁陣南飛。飛鴻聲裏,南國金秋五彩缤紛。
11月2日,身披征塵的陳赓夜宿廣西龍州海關大樓,與正在那裏治療胃疾的韋國清會面。邊界戰役後期,韋國清胃疾發作,身體虛弱,不得不回國治療,此時已經好多了。當夜,就援越抗法戰争走向,陳赓和韋國清作了一番長談,直到星鬥闌幹。
11月4日,陳赓回到南寧,受到張雲逸、李天佑、陳漫遠的迎接。這幾位邊界戰役的直接組織者和參與者談論起剛剛獲得的勝利都格外興奮。陳赓在南寧休息了兩天,然後折向廣州,向葉劍英通報了在越南戰鬥數月的情況,再轉道北歸。
1950年11月中旬,陳赓抵達北京,下榻北京飯店。正全神貫注于朝鮮戰場局勢的周恩來聞知陳赓到來,馬上派軍事秘書雷英夫前去探望。在北京飯店,陳赓簡述了越北戰況,雷英夫也向他介紹了毛澤東決心與美軍抗衡,派志願軍出兵朝鮮的經過。
與陳赓的這次會見,雷英夫印象很深,首先聯想到的是先陳赓而來的胡志明電報。那是11月2日,陳赓離開越南的第二天胡志明拍發的,電文說:“毛澤東、中共中央諸同志:你們派陳赓、韋國清同志到這裏來,他們給我們以莫大的幫助。這次勝利他們居功頗多。現在陳赓回去報告工作,我們有義務向你們致以誠摯的感謝,并建議給陳赓同志記一個特等大功。同時我們希望你們能再派陳赓同志來參加我們的重要工作。”雷英夫記得很清楚,胡志明這封電報在總參作戰部由幾位負責人傳閱,引發了一陣大笑。
很快,陳赓面見劉少奇、周恩來,彙報了在越南作戰的經過。陳赓指出越方也因勝利而增強了信心。陳赓還認為,以軍事顧問團的方式援助越南是可行的,越方将在這種方式支援下迅速壯大,最終把法軍徹底趕出印度支那。
聽取了陳赓的彙報後,中央政治局會商了越南問題,認為采取既定方針是可行的,即在北方以百萬志願軍進入朝鮮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在南線則以顧問團秘密援越,提供後勤保障,胡志明最終将會勝利,中共中央可集中精力于朝鮮戰争。[1]
随即,劉少奇又召見了已經趕回北京的羅貴波。
羅貴波比陳赓先一步回到北京,正準備重返越南。
邊界戰役即将發起之際,9月3日,羅貴波接到中共中央的電報,召他返回北京彙報工作。羅貴波馬上收拾行裝,向胡志明辭行。胡志明一再表示,希望羅貴波繼續留在越南工作,因為和中共中央的聯系工作實在離不開他。胡志明将羅貴波送出駐地,臨別之際叮咛再三:“希望我們不久之後就能見面,我已經向中共中央發了電報,提出把你留在越南繼續工作一段時間。因為我們合作得很不錯呀。”胡志明還提出,同樣歡迎羅貴波夫人也一起前來。
羅貴波颔首稱謝。對胡志明的盛情挽留,他确實感謝,但就內心而言,他還是希望回京彙報後出現轉機,奇跡般地留在國內。他已經知道中央打算要他繼續擔任駐越代表(實際上的大使),長期在越南工作,但他也一直記着,行前劉少奇說得清楚,他完成了聯絡代表的任務就可以回來,預計是三個月。
行軍途中,羅貴波曾遇法軍飛機轟炸,只好折入陳赓的指揮部住了兩天,于9月13日回到南寧。越軍士兵赤腳行軍作戰的現況給他的印象太深了,他一到南寧就和李天佑商量,請廣西軍區速向高平前線增撥軍鞋兩萬雙。
[1]1991年10月,作者在北京訪問原周恩來軍事秘書、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雷英夫。
羅貴波再赴越南
Advertisement
9月24日,羅貴波風塵仆仆回到北京,首都正全力以赴準備慶祝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新生的國家迅速醫治着戰争創傷,使戰地歸來的羅貴波興奮不已。
劉少奇在幾天後召見羅貴波,告訴他,中央已經收到了印支共中央要求羅貴波留在越南的電報,中央研究後同意了。中央已經派出了軍事顧問團,還正式決定成立派往越南的政治顧問團。幾經考慮,現在任命你為駐越南總顧問,擔任政治顧問團團長。你要挑選一些人組成政治顧問團班子,盡快地回越南工作。
羅貴波表示服從中央的決定,心中暗自驚詫胡志明與中央領導人相互關系的密切。
劉少奇對羅貴波說,毛主席要親自聽取你的彙報。說罷,他和羅貴波一起驅車去頤年堂見毛澤東。到達時,羅貴波看到周恩來和朱德也坐在毛澤東的身邊。
劉少奇簡要轉述了羅貴波的彙報。毛澤東聽後,從沙發上站起來說:“越共中央長征同志來電報,催你盡快返回越南工作,胡志明希望你當他的總顧問,你要做好在越南長期工作的思想準備。”
劉少奇這時插話說:“原定你在越南工作三個月,現在看來不行了,作長期打算吧。”
周恩來告訴羅貴波:“中央已經內定你是将來中國駐越南的首任大使。”
毛澤東接着說:“我們中越兩黨聯系的任務由你來繼續完成。你是我黨派出的第一位聯絡代表,也許還是唯一的聯絡代表。”
接下來,周恩來和朱德分別就中央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的經過,以及目前朝鮮的軍事狀況作了簡要介紹,要羅貴波将此情況轉告胡志明。
1950年代的羅貴波、李涵珍夫婦
毛澤東對羅貴波說,我們根據朝鮮的情況決定抗美援朝,公開派志願軍赴朝參戰,同朝鮮軍民并肩戰鬥;我們又根據越南的情況決定繼續援越抗法,秘密向越南提供軍事援助、財經援助,還派去顧問幫助越南作戰和工作。不論是抗美援朝還是援越抗法,都是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意義同樣重大、同樣光榮,只是援助的方法各有不同。
說到這裏,毛澤東把話題一轉,問起羅貴波夫人的情況。
羅貴波說,我的愛人李涵珍是1933年參加紅軍的長征幹部。
毛澤東很高興,說:“哦,這麽說她是經過戰争考驗的老同志,很好嘛。她幹過什麽工作?”
羅貴波回答:“她幹過機要工作、組織工作、幹部工作……”
毛澤東立即接過話頭說:“好!讓她也到越南工作,做你的助手。胡志明向我提議過,帶你們的愛人到越南去,合适的我同意帶去。”
劉少奇補充說:“當前越南迫切需要解決經濟問題,特別是糧食問題和貨幣問題,所以我們挑選了幾位搞財經工作、銀行工作、糧食工作的幹部到越南擔任顧問。他們同你一起先行一步,以後還要選其他方面的顧問組成幫助越南黨政工作的政治顧問團,你是總顧問,又是政治顧問團團長。”
毛澤東聽到劉少奇說“總顧問”一詞時,插話道:“當總顧問不能照搬蘇聯的一套,而越南也不是中國,你不能照搬中國的一套。一切要從越南的實際出發,在人家面前要老實、誠懇,我們革命成功的經驗要介紹,失敗的經驗也要講。”[1]
從中南海回到家裏,羅貴波對夫人李涵珍說:“我還要去越南。”
李涵珍問:“原先不是說好了去三個月嗎?”
羅貴波說:“越南發來了電報,要我回去,中央也同意了。今天毛主席、少奇同志都找我談過話了。這回,不僅是我去,胡志明主席還要你也去呢。毛主席、少奇同志都問起你的情況,我向他們介紹了,主席和少奇同志要你和我一起去越南呢!”
這段時間,李涵珍身體不好,正在治療中。聽羅貴波說這番話,她說,連毛主席和少奇同志都說要我去,我當然去越南,這樣也好照顧你。
羅貴波和李涵珍都是老紅軍,他們在戰火中結為夫妻,現在剛剛進入和平建設時期,又要一同走向新的戰場了。
李涵珍,1919年生于四川達縣一個窮苦人家,還沒有記事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改嫁,爺爺奶奶拉扯苦命的女孩過活。家裏窮得連鹽都吃不上,實在過不下去的時候,女孩只好跟着奶奶讨飯。
1932年,紅軍來過又走了。1933年下半年,紅軍又從湖北那邊來了。這時爺爺奶奶都已去世,流落街頭的女孩找到了前來召集兒童團開會的紅軍。她說,我也要當紅軍。
紅軍說:“你為什麽要當紅軍?”
女孩說:“紅軍不打人罵人。”
紅軍說:“紅軍要窮人的子弟,你是窮人的孩子嗎?”
女孩說:“是呀,我就是窮人呀。”
紅軍說:“你怎麽長得這樣白呀?”
女孩說:“那我不知道,你可以看看我的手。”她伸出整天勞作的手說,“你看我手上的繭子多厚呀。”
這下子把紅軍說服了。他問:“你叫什麽名字?”
女孩說:“我姓李,沒有名字,爺爺奶奶從小叫我丫頭。”
紅軍說,沒有名字不能登記注冊,你就叫李涵珍吧。
從此,女孩有了自己的名字,被編入紅軍達縣婦女獨立營。時為1933年10月,李涵珍14歲。
作為紅四方面軍戰士,李涵珍經歷了最殘酷的戰争,走完了二萬五千裏長征,先後當過運輸隊員和醫院的看護。第二、四方面軍在長征中會師後,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要四方面軍支援護理人員,張國焘把李涵珍所在醫療隊給了二方面軍,這使李涵珍沒有編入西路軍西征河西走廊,避免了慘痛的結局。
1937年春天,李涵珍離開醫院來到紅軍教導師宣傳隊。這年她18歲,在戰争風雲中長大了,高挑個子,歌喉動人。這時的教導師裏共有20來名女戰士,大都先後結婚,還沒有對象的僅兩人,李涵珍即是其中之一。身邊,把目光投向她們的人不少,其中就包括師政治部主任羅貴波。李涵珍全都不予回應,她覺得自己年紀還小,應該一心工作。
不過,到了這時候,有些事就由不得李涵珍了。師供給處處長張令彬不斷來找李涵珍,介紹羅貴波如何如何,聽得李涵珍心煩意亂,一個勁說,我反對談戀愛。張令彬也不着急,只是反反複複地向姑娘說羅貴波的好話。
春天是月下老人最忙碌的季節。沒多久,李涵珍在路上與羅貴波迎面相遇。他們之間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羅貴波沉得住氣,打招呼說:“李涵珍,吃過飯了沒有?”李涵珍早已慌了神,說了一聲“吃過了!”掉頭就跑。
張令彬和妻子李玉蘭很快把李涵珍叫到他們家裏。張令彬開門見山地問:“你對羅貴波主任有什麽意見嗎?”
這一問又讓李涵珍慌了神,她對從來沒有交談過的師首長有什麽意見呢,就說:“我沒有意見呀。”
“這就行了,你回去吧。”張令彬等的就是這句話。
若幹天以後,張令彬通知李涵珍到羅貴波那裏去一趟。李涵珍心裏沒有底,約了一位女友同行。
羅貴波一見面就告訴李涵珍,知道你已經同意,我就向上級打了結婚報告,“現在組織上已經批準,我們過幾天結婚吧”。
李涵珍完全愣住了,不過到了這個時候,“組織上”都已經批準了,自己還說什麽呢?回想起來,“吃過了”就是她在走入洞房前和羅貴波說過的唯一一句話。
就這樣,從知道有羅貴波此人才幾個月,只對他說了“吃過了”三個字,18歲的李涵珍和30歲的羅貴波于1937年7月24日在甘肅慶陽結婚。這時,抗日戰争全面爆發,不久,羅貴波前往山西前線,李涵珍進入延安抗大學習,一年後也到晉北與羅貴波相會。
讓兩位老紅軍備感幸運的是,雖說一句話定了終生,他們的婚姻卻是完美的。後來,李涵珍多次向張令彬夫婦致謝,而後來擔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的張令彬總是笑答:“我是奉命行事,打定了主意的是羅貴波。”[2]
戰争中的風風雨雨,李涵珍都是和羅貴波在一起度過的。現在羅貴波要她也去越南,還有領袖的指示,李涵珍馬上整理行裝。為了儀表整齊,她生平第一次為自己買了一雙皮鞋。
10月裏,除了向幾位領袖彙報之外,羅貴波還就軍事、後勤和財政援助等問題向聶榮臻代總參謀長、楊立三總後勤部部長等作了專題彙報。這些彙報都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安排。
此時的毛澤東,同時關注着朝鮮和越南兩個戰場,更偏重于朝鮮戰場。彭德懷擔任司令員的中國志願軍出奇制勝,從1950年10月25日開始,實施第一次戰役,激戰13晝夜,重創敵軍,将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清川江以南,初步穩住了朝鮮北部戰局。
毛澤東知道,朝鮮局勢還沒有根本扭轉,在第一次戰役中美軍主力并沒有受到重創,規模巨大的志願軍入朝作戰剛剛開了一個頭,關鍵還要看第二仗怎麽打。
美軍司令麥克阿瑟決定繼續北進,再一次打到鴨綠江邊。
彭德懷決心組織第二次戰役,再度重創敵人。11月24日,美軍在東西兩線發起全面進攻。25日,彭德懷指揮的第二次戰役開始。
密切注視朝鮮戰局的時刻,從越南戰場傳來的每一個信息對毛澤東來說都是重要的。毛澤東對世界軍事格局有自己的判斷。他認為,美國要馬上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是不可能的,但美國會不斷地發動一個又一個局部戰争,在局部戰争中奪取優勢,進而稱霸全球。毛澤東的對策是針鋒相對,把局部戰争一個又一個地打下去,逐個擊破,争取在這種局部戰争中占上風。這樣,在越南的戰争就被毛澤東視為僅次于朝鮮戰争的第二戰場了。他把穩定和扭轉越南戰局的任務交給了羅貴波和韋國清,既要把法國勢力逐出印度支那,又要避免使新中國在兩個戰場上同時投入重兵。由于同時關注兩個戰場,1950年秋至1951年夏天,57歲的毛澤東工作得特別緊張,經常通宵達旦,席不暇暖。
1950年11月28日,羅貴波向中央提出,政治顧問團已經準備完畢,可以前往越南。經批準,羅貴波一行28人于12月10日乘火車離開北京南下。和第一次入越時的小隊相比,這次去越南的人馬要多出不少,除了幹部,還有幾位勤務人員,其中甚至有一對父子:小竈炊事員沈德品和羅貴波的司機沈玉錄。
沈玉錄1947年參軍,從攻占太原起就為羅貴波開車,這次随羅貴波去越南,他是有所準備的。四十年後,他操着一口純正的北京腔回憶說:
1950年初首長去越南可是真保密了,他走了,我們一點沒察覺,過了好久才知道他已經在越南了。我繼續留在北京。到後來朝鮮戰争眼看要大打了,我和留在北京的首長勤務員馬有來商量,我們報名去朝鮮打仗吧。最後我們還是說定,等首長回來再說。結果,沒過多久,首長突然就回來了。劉秘書很快就問我,組織上決定你跟着首長去越南,你有什麽困難沒有?我當然說去。要說困難,就是我一家子都在北京,兩個女兒還小。但那也得自己克服呀。我很快就把一家人都送回了愛人的山西老家。
首長要去越南,要一輛新車,我心想,要是有一輛越野車就好了。可是當時沒有,中央軍委辦公廳給買了一輛小吉普。可是小吉普太小了,裝不下幾個人。辦公廳的人靈機一動,又買了一個小車挂鬥,可以專門放行李,問題就算解決了。以後在越南的那幾年。我開的都是這輛車。[3]
1950年12月中旬,羅貴波回到越南中央根據地,迎面撲來的,是越軍總部準備反攻,實施新戰役的熱潮。
1950年12月30日,胡志明(前右)羅貴波(前左)李涵珍(中)離開胡志明駐地,胡志明站在水中攙扶李涵珍跨過溪流
見羅貴波果真回到了越南,還帶來了自己的夫人及多位顧問,胡志明非常高興,在自己的住處請羅貴波、李涵珍吃了一頓飯。
李涵珍頭一次赴“國宴”,小心翼翼地穿上了特地從北京帶來的皮鞋。那天的主菜是已經泛黃的空心菜(那是從游擊區買到後背進根據地的),還有在河邊生長的帶苦味的野菜,以及一只幹瘦的小雞。吃完飯就要轉移了,胡志明親自将羅貴波、李涵珍送回住地。李涵珍腳穿新皮鞋,在山地裏走得歪歪扭扭。途經一條小溪,流水正激,水中有幾個石塊作蹬子。見李涵珍穿皮鞋走得別扭,胡志明卷起褲腿涉水下溪,将李涵珍扶過溪流。這一幕使李涵珍終生難忘。[4]
[1]1989年2月24日,1990年4月18日,作者在北京訪問羅貴波。另據羅貴波:《無産階級國際主義的光輝典範——憶毛澤東和援越抗法》,見《緬懷毛澤東》第288~290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7月版。
[2]1998年5月28日,作者在北京訪問李涵珍。
[3]1990年3月21日,作者在北京訪問沈玉錄。
[4]1998年5月28日,作者在北京訪問李涵珍。
一波三折的閱兵式
邊界戰役的巨大勝利實在使越南黨和軍隊的領導人歡欣鼓舞。4號公路上的硝煙還沒有飄散盡淨,武元甲即下令于10月24日在高平舉行閱兵式。
對閱兵式,當時還在越南的陳赓有不同意見,勸武元甲說,越軍還缺乏隊列訓練,着裝也不夠整齊,而且容易受到法軍的空襲報複。他建議把精力集中到總結會議上去。武元甲則認為,此時閱兵,對越南軍民的抗戰士氣鼓舞極大。而且,舉行閱兵式不僅僅是越軍總部的意見,印支共中央也同意了。
陳赓不再堅持,但他吩咐中國軍事顧問不參加高平閱兵式,另行集中學習。
高平閱兵式在傍晚舉行。閱兵式開始前,第308師顧問王硯泉叫過田大邦和周耀華,要他們到閱兵現場去看一看。
田大邦和周耀華立即騎上自行車前往。他們幾乎是和數架低掠而來的法軍轟炸機同時接近閱兵場的。法軍顯然獲得了越軍舉行閱兵式的情報,幾架呼嘯低飛的轟炸機從西邊的山頭上沖出後,直奔閱兵場猛烈轟炸,造成了越軍70餘人的傷亡。爆炸聲傳得很遠,在20公裏外的南山住宿的陳赓當晚于日記中寫道:“黃昏聞劇烈的爆炸聲,地為之動,連續達20分鐘。”
越軍總部的閱兵決心沒有動搖,轟炸機飛走後,他們迅速清理現場,在暮色裏完成了閱兵式。越軍總部對閱兵式如此重視,使田大邦和周耀華吃了一驚。[1]
陳赓走後,越軍總部繼續在南山舉行邊界戰役總結會議。越南黨中央總書記長征到會講話,闡述邊界戰役意義的時候,他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他說,在一個短時間裏,敵人在一個不太寬廣的戰場上被消滅大量有生力量,被迫放棄大片土地,這是法國殖民者在侵略戰争史上一次空前的失敗。
長征說:“高平-諒山戰役(即邊界戰役)使我們看清了我國軍民的巨大力量。我軍已經迅速成長起來,不久前還是小小的游擊隊,而今已經能集中上萬兵力,按正規的方法打仗了。”
胡志明也到會講話,他說:“我們打了兩個勝仗:第一個勝仗是我們消滅了敵人,并解放了高平、東溪和七溪;第二個勝仗是我們已經看清了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胡志明說:“我們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主觀、輕敵,我們必須記住:在整個長期抗戰中,這一勝利只是第一步,我們還要進行許多次更加激烈的戰鬥,取得更大的勝利,才能贏得最後勝利。”
1950年代初,胡志明在辦公
胡志明指出,法軍之所以在戰役中失敗,一個重要原因,是“敵人主觀、輕敵,沒有想到我們是這樣強大以及進步這樣快,因此他們疏忽,不慎重提防”。
胡志明告誡越軍将領:“不要輕敵。敵人不是蜷縮茍安,而是蜷縮後準備跳将出來。敵人正在極力争取時間,準備報複。”[2]
[1]1988年7月24日,作者在昆明訪問昆明軍區原副參謀長田大邦。
[2]胡志明:《在第二次黎洪峰戰役總結會議上的講話》,引自《胡志明選集》第2卷 第142頁,越南外文出版社196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