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臨行置産遇計
山塘街最繁華的路段上,兩家綢緞莊、三家脂粉鋪招牌都是金漆黑底大字,左下角落款處有小小一個“林”字。
這便是林家在姑蘇商鋪的統一招牌。
說起來,林如海因為身居要職,不宜過于招搖,并未過多置産,只是綢緞、脂粉、文玩器物舶來品……最掙錢的幾個行業都有涉獵。就拿在山塘街的鋪面來說,每日流水盈利不說以一當百,以一抵十絕對足夠。
林如海卸任消息在金陵已小範圍傳開,接任的人已經在衙門開始辦公。賈雨村才得信,巴巴趕來林府,想從林如海這裏打探底細。被林如海若無其事幾句關于近來富紳抱怨日子艱難的诘問堵回去,灰溜溜離開。
賈雨村離開後,黛玉來到林如海身邊,将薛蟠殺人奪妻後安然無恙徑直進京的事告訴了林如海。還特意提起香菱兒時元宵節看燈被拐子抱走輾轉賣掉最終淪為薛蟠妾室的經歷。
林如海早有耳聞賈雨村進身之階頗不光明,今日又從黛玉口中得知詳情,十分不齒,愈發在禦史本本上記了賈雨村一筆。
“玉兒,爹爹要進京,這姑蘇的産業你看如何處理得宜?”林如海問道。
黛玉掌家已非一兩月,不僅後宅安寧,林如海那兩三個姨娘半點閑話不敢有,就連外頭管事們每月來彙報、請示,黛玉亦處理得井井有條,量入為出作得十分到位。
林如海很好奇,專門詢問黛玉如何知曉這些。黛玉委婉将榮國府鋪張浪費強撐門面的情形說了,林如海沉思良久,至此家務徹底放手,甚至漸漸引導黛玉學習開源之道。
黛玉從善如流,每日除了跟楊毅讀書習舞,還跟着管事、賬房等人學習認賬、盤賬,也定期到各大鋪面查看。
這日,林如海正忙着在衙裏與繼任交接,楊毅光明正大和孫姑娘游湖去了,剩下黛玉帶着李媽媽和雪雁去山塘街鋪面巡視。
黛玉在綢緞莊內堂坐了。
這綢緞莊內堂設計別有洞天。黛玉在此處坐了,外面櫃上布匹并來往客人情形全一目了然。但外面的人卻看她不着。
黛玉很滿意,請掌櫃的在下首坐下,看着外頭摩肩擦踵盛況,含笑道:“秀叔辛苦了!玉兒聽說了,整個姑蘇最好的綢緞在咱們鋪子裏都能買到,且價格公道。”
林府鋪面不多,掌櫃的都是家生子,一律姓林,故而黛玉以名呼之。
林秀受寵若驚,起身不敢受。
Advertisement
黛玉佯嗔道:“秀叔,玉兒也不是頭回來了。你怎麽還這般客套!你替父親把家業照管得這般好,應得起我一聲叔。”
林秀這才又欠着身坐下。
黛玉見狀,越發高興。知恩圖報進退有度不驕不躁,林秀不愧是父親親自挑的大掌櫃。
“秀叔,父親和我明年開春便要上京。父親讓我來問問你,你是要跟去京城還是就在這裏?”黛玉問道。
林秀又站起身,恭敬答道:“老奴願留在姑蘇,代老爺、姑娘看着這些鋪面。”
“哦?京城最是繁華,寸土寸金,那裏的人非富即貴。就拿綢緞、脂粉來說,不知比咱這兒要多出起幾許錢財,秀叔為何不願去?”黛玉端起茶盞,潤潤嗓子,又問,“且咱們多年後再次回去,人生地不熟,一切重來,父親與我都正是用人時候,秀叔能者多勞,何故拒絕?”
林秀卻擡起頭來,望着黛玉道:“不瞞姑娘,自打老爺放出話要回京,老奴便在思量此事。老奴年紀大了,守成有餘,沖勁不足。但是老奴有個徒弟,現下是古玩街鋪面的掌櫃林淼。他三十出頭,做事沉穩細致,面面俱到,最适宜跟着老爺姑娘進京置産。且老奴在姑蘇呆了大半輩子,自忖對此處風土、人情都甚熟悉,留下守成,哪怕不能使産業連年遞增,至少每年三成利可以保證。”
三成利,可不是小數。且林秀不貪權,主動引薦人才,而他引薦的人也是近來林如海和黛玉考究後心儀的開疆人選。
“秀叔赤膽忠心,玉兒與父親斷不會忘。”黛玉鄭重道。
林秀拜謝下去。
大局便定。
此時,黛玉方問起一些閑話,正說到自家繡娘,忽然看見一位故人風度翩翩從門外走進。
黛玉不由瞪圓了眼。
來人正是永玙。
永玙今日一副纨绔公子打扮,腰間寶劍早消失無蹤,取而代之兩枚壓衣裳的玉佩。玉佩這東西,不似寶劍,出鞘方知其鋒利;玉佩,但凡懂行的人打眼一看便知好壞。永玙今日身上佩戴的這兩枚玉佩,玉質溫潤透亮,隔着老遠看去也知不是凡品。
且他手裏搖着的泥金銷骨折扇,單單扇骨便價值千金。而扇面上的題字——
黛玉眯眼細看,怎麽那麽像先生義弟趙煦的手筆呢?想起那日碼頭上,永玙曾出言點醒于她,想必他定也伸手援助了趙煦。黛玉心底對永玙好感又多了三分。
只是,他看去不似游手好閑之徒,怎會青天白日來逛這女子們最常來的綢緞莊呢?黛玉疑惑,點頭示意林秀和李媽媽一起出去招呼永玙。
她想着,反正永玙也不認識李媽媽,這裏人多嘈雜,言語聽不大清,不如幹脆讓李媽媽在場。
林秀和李媽媽轉出去,親自招待永玙。
永玙如暴發戶般将櫃上所有綢緞一氣兒買下,還說庫裏有多少他要多少。
林秀與李媽媽對視,汗顏婉拒道:“這這這,這位公子您一氣兒把小店搬空了,小店還要開張,怕是不成。不如您先下訂,您需要什麽咱們現在就去調貨,保證三日內給您配齊。”
永玙敲着櫃臺大聲道:“人都說你這裏是整個姑蘇最大的綢緞鋪子,應有盡有且童叟無欺。小爺我大老遠慕名而來,原來最大的鋪子也不過如此。既然你做不得主,就請你們店裏真正能管事的人出來,爺與她說。”
林秀便是林家大管事,林如海對他信任有加。平常生意往來,他都能一言而決,金陵地界的商人都是知道的。
這位公子貴氣逼人儀表堂堂,也不像是來找茬的,但是聽他話語又分明別有所指。偏偏今日黛玉正好在內堂。任憑林秀沉穩老練,額頭也已見汗。
“孟公子,既然點名道姓要見鋪子背後主人,那就煩請內堂一敘。”黛玉清冷的語聲遙遙傳來。
文竹在永玙身旁低聲恭喜道:“爺,大功告成。”
永玙卻耳不聞,忍不住低聲喃喃道:“她記得我姓孟,她記得我!”
文竹:孟是國姓,您這相貌,那般張揚求見,記不得才不正常吧?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看中秋晚會,看到了李雪健老師那版水浒傳的演員們一起上臺唱好漢歌,真真都是回憶!
不知不覺我都老了。
但是,祝福看到這裏的所有“客官”,花好月圓人月兩圓,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青春永駐,永遠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