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探口風
坐在田氏身邊的柳氏輕哼了一聲說道:“這兩個孩子年紀小,況且随我在江州粗野慣了,規矩不好,大姑奶奶可莫要往心裏去。”
姜流螢精致的面龐飛快的閃過一抹懊惱,竟然忘記與柳氏見禮了,她連忙陪笑道:“三嬸嬸說的哪裏話,都是一家子姐妹,只是有些日子沒見了,有些生分而已,一陣咱們姊妹幾個好好說說話,也就熟絡了。”
她從自己的頭上拔下來一根簪子,又解下一枚玉佩,随手塞給身邊侍女,示意遞給流光姐弟,笑吟吟的說道:“幾年沒見了,這是姐姐的一點心意,可千萬莫要推辭才好。”
東西自然是上好的,姜流光也不會當着這麽多人的面給她沒臉,淡淡一笑,“謝謝大姐姐。”
阿遂接過玉佩,也跟着道了謝。
柳氏冷哼一聲,心道不就是做了兩年的侯夫人嗎?還是一如既往地輕狂!
送弟妹的禮物高傲的就跟賞賜下人一樣。
若非周圍這麽多人,自己又是占着長輩的身份,肯定就要狠狠刺她幾句!
這其中的緣由,田氏自然是知道的。
自從南安侯府是尤氏長家以後,女兒在姜家就過得甚是艱難。
這位靖遠侯的夫人雖是女兒的小輩,可她那母親白氏可不是個省油的燈。
日日跟在尤氏的身邊,自家女兒在這些人的眼皮子底下沒少受氣。
今日也就是看在是老爺壽誕的份上,來者都是客,不與這些人計較罷了。
田氏笑着對姜流螢說道:“你們姊妹雖然分開了幾年有些生分,但你三叔聽說很快便要回京述職,只怕這次就要長留京中了,以後你們有的是機會相處。”
姜流螢微怔了一下,三叔竟然要留京了?
如此說來,三房一家就要常住在京中家裏了......
Advertisement
這真不知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啊!
她含笑說道:“三叔要回京了?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從此以後咱們姐妹都在京中,就能常見了,真正讓人高興!”
正說着話,姜流蝶和姜流瑤一前一後又進了花廳。
一見到姜流螢來了,姜流蝶立刻雙眼亮了亮,高聲叫道:“大姐,你也來了!”
姜流螢微微皺了皺眉頭,對這個上不得臺面的庶妹很是反感,有些敷衍的點點頭:“這是在別人家裏,大呼小叫的做什麽?”
姜流蝶碰了一鼻子灰,有些讪讪的,小步挪到姜流螢的身邊吶吶的說道:“是,我知道了。”
姜流瑤看上去要大方一些,沖着姜流螢行了一個家禮,頗有些不卑不亢的模樣。
姜流螢暗暗嘆了口氣,別看五丫頭的娘親只是一個商人之女,光只看這通身的氣派,就不是姜流蝶這個小門小戶出身的庶女能比的。
更別提去跟嫡出的姜流光姐弟比了,一眼望過去,高低立判。
姜流螢心頭郁郁,只是今天她是過來賀壽的,臉上也不好露出太多表情,只得與衆位夫人們不斷說笑着。
姜流光聽得好生無趣。
這些勳貴夫人們誇了幾句她們這些小輩後,便開始無休無止的談論起衣裳首飾、胭脂水粉。
她身邊的阿遂已經百無聊賴的打了好幾個哈欠,小聲對柳氏說道:“娘,真的好無聊啊,我還不如去跟大表哥在前面迎賓呢!”
柳氏也不太願意讓兒子站在一堆婦人裏頭。
這麽多的女人裏就他一個男孩子本就難堪,更何況已經有好幾個勳貴夫人對阿遂開始品頭論足了。
若非阿遂今年不過十歲,只怕連媳婦都能給他說上幾個了。
她小聲對阿遂說道:“那你就去找表哥吧!過一陣前廳開宴,你就不必過來了,等到宴席散了再過來就是。”
阿遂頓時滿臉欣喜的說道:“好,那我便去了!”
他年紀雖小,倒頗有穩重之風,并沒有猴急的轉身跑走,而是不慌不忙的先與田氏請辭,只說擔心表哥在前院分身乏術,要去前院幫着表哥迎賓。
得到了田氏誇贊首肯後,又與母親和衆位勳貴夫人們告辭,這才不緊不慢的轉身告退。
頓時又得到了一片交口稱贊,連帶着柳氏的臉上也多了幾分得意的笑容。
卻不成想這些勳貴夫人話音一轉,有那揣着神秘笑容的就在跟柳氏探口風:“柳夫人,姜大人這次若要留京,只怕就要升官了吧?”
柳氏臉帶得意之色的說道:“我家老爺來信是這麽說的,不過也說不準,天家的意思誰敢妄加揣測呢!”
不過衆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柳氏臉上的得意與肯定,心裏哪裏還會不清楚。
如今姜彥宏已是正五品的同知,回京就算平調毫無升遷那也是未來的清貴大臣。
他嫡妻又是懷遠侯家的嫡女,如今膝下還有一雙如雪兒女,這正是最好的親家人選啊!
此刻許多勳貴夫人的雙眼已經亮了起來,注意力也完全落在了姜流光的身上。
姜流光的臉頰不禁一紅,這些婦人的眼神,也太直白了吧!
這時先前說話的那位夫人已經掩口一笑,直言不諱的問道:“柳夫人,小姐就快要及笄了吧?不知道有沒有訂下人家?若是沒有的話,我倒是想給我家那小子探探您的口風呢!就不知道咱們家有沒有那個福氣了!”
柳氏笑着說道:“李夫人真是太客氣了,誰不知道您的公子年紀輕輕就已經中了舉人,等明年開春的春闱,必定是榜上有名的。”
那位李夫人笑的雙眼都眯成了一條縫,正要說話,卻聽身邊的廣恩伯夫人在一邊笑着插口道:“柳夫人,我家的念兒您也是見過的,比令媛也只堪堪大兩歲而已,今年十六同樣也是舉人,今春書院大考可是書院第一名呢!就連書院的山長都說了,明年的春闱,我家念兒必中前三元!”
姜流光眸光冷了冷。
宋念的确是很會讀書,也的确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幾乎是本朝近五十年來,最年輕的狀元郎。
只是可惜,宋念也只剩下會讀書這一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