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求之不得
國重組建初期,各種事情都需要蘇嬌楊來親力親為,尤其是行政方面的事情,各種各樣的表格和申請書填到手軟……蘇嬌楊苦不堪言。
好在那些跟着她做本科論文的學生已經全部上手,雖說數學功底還有些差,但蘇嬌楊對他們的規劃也不是純粹的理論數學研究,他們那點數學功底用來做應用數學還是可以的。
有了這些學生的加入,蘇嬌楊在國重發展初期确立下來的四個研究組總算步履蹒跚地站了起來。
————————————————
蘇嬌楊自個兒已經忙得腳打後腦勺了,沒想到國防科大還給她找了一個事兒。
經過建國三十年的積澱,華國積極融入國際世界,總算搭上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車,準備于來年六月前往‘靠小球轉動大球’的美國參賽。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已經開始了很多年,每年的競争都相當激烈,往小了說,這只是一群面向青年人的數學競賽,往大了說,這是涉及國.家榮譽的青年人一代的競賽。
少年強,則國強。
為了應對來年那次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華國自個兒先組建了一個國內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準備先在國內大規模地選拔優秀人才,于三月份到京城進行內部比賽。
經過內部比賽之後,再縮小選拔範圍,選出實際參賽人數的三倍來進行培訓。培訓進行到五月底,到時候國內還會再舉行一次選拔賽,以‘三比一’的比例确定最終參賽人員名單,由帶隊老師帶隊,前往美國進行為國争光的終極決賽。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所測驗的東西并不是那種難到令人發指的冷門、偏門數學知識,而是考核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故而大學生不一定會占便宜,高中生也不一定會吃虧。、
國防科大剛剛在國內數學界斬露了頭角,正處在‘一鼓作氣向上沖’的階段,陳潤之老先生思來想去,決定拿了套歷年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試題,讓數學系的所有學生都參與測驗,先在數學系內進行一次篩選。
當然,其它院系的學生想要參加,也是可以來數學系報名的,只不過數學系的學生都是經過系統數學訓練與學習的,邏輯思維都得到了有效的拔高,早已非一般的學生能比。
跟着蘇嬌楊做畢業論文的那些本科生尤其占便宜。
蘇嬌楊給她們定的論文題目都是應用數學,即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點與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不謀而合,故而跟着蘇嬌楊做畢業論文的那些學生看到試題後就笑了。
別人愁的撓頭啃筆,他們笑得輕松寫意,答題過程中偶有停頓,也能很快想出破題思路來。
Advertisement
校內測試結束後,陳潤之老先生組織了數學系的老師進行閱卷,将全校排名前兩百名學生都張榜公布出來,發布了一則公告。
“校內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測試排名前兩百的學生可以留校參加由數學系教師組織的寒假培訓,寒假結束後,校內會再行組織一次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預備組成員遴選,屆時排名前二十的選手将會被推薦到京城參加全國遴選。此次培訓不收取任何費用,同時,也不發放任何補助津貼,學生自願參加。”
單單是一個校內遴選,就将晉升比例提到了‘十比一’,殘酷程度可想而知。
蘇嬌楊一直都忙着國重的事情,當陳潤之老先生找上門來問她能不能擔任校內培訓老師時,蘇嬌楊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陳主任,不是我不想為學校效力,而是我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啊!我帶的那些學生都已經完成了論文的投稿工作,我得幫他們盯着期刊返回來的審稿意見,如果期刊編輯部要求審稿,我還得幫他們再想辦法潤色,這就足夠我忙一陣子了。”
“國重的主要研究項目我還沒申請下來呢,最近正在給鐵道部那邊寫項目申請書,估計忙完就得到開學了。石油工業部那邊委托了好幾個油田的項目過來,合同馬上就要簽了,我也得分出一部分精力來盯着。”
“還有鵬城那邊的發展規劃署,鵬城作為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窗口之一,發展規劃署相當重視鵬城的發展策略,我提出了那一套發展經濟學,所以鵬城發展規劃署讓我給鵬城提一套科學的發展規劃建議,包括城市集群分布,行業扶持優先級續等。”
“滬上和羊城那邊也有人過來接洽了,為的目的和鵬城大同小異,你看我臉上,是不是寫了一個大大的忙字?”
陳潤之老先生:“……”
“小蘇,你是真的幽默,你這臉白白淨淨的,哪有什麽字?剛剛唬得我差點把老花鏡都拿出來了。既然你這邊的項目忙,那你就先忙你的,我從咱系裏再找找人。對了,你說你帶的那些學生已經把論文投稿了,這是怎麽回事?”
蘇嬌楊道:“他們的本科畢業論文都是認真做的,成果雖然夠不到頂刊,但上一般的國際期刊是沒什麽問題的,我讓他們将論文中的創新點都凝練了一遍,全都給《應用數學》投過去了,應該都能錄用。不過陳主任您放心,投稿的論文和最終的畢業論文還是有所差距的,投稿的論文主要講的是一種應用數學領域的方法,畢業論文講的是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二者的重心不一樣。”
陳潤之老先生不确定地問,“你真是這麽認為的?據我所知,咱整個數學系,包括老宋那個團隊在內,發國際刊物的人都沒有多少吧,你這樣做,會不會讓別的老師感覺難堪?你帶的那些學生差不多都跟着別的老師上過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固然好,可也得想想藍的感受啊……”
“藍的感受歸藍想,和我有什麽關系?”蘇嬌楊笑得一臉不厚道,“他們發不了國際刊物,要麽是他們的學術水平不行,要麽是他們的英文水平不行,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的膽量不夠。問題都出在他們身上,為什麽要我考慮他們的感受?”
“我指導的那些本科畢業生将來都是要進國重的,手頭若是連一兩篇國際刊物都沒有,那怎麽好意思進國重?”
蘇嬌楊把話說到這個程度,陳潤之老先生便明白蘇嬌楊的目的了。
蘇嬌楊這是想用論文來給那些學生鋪路啊!
陳潤之老先生還能說話?
蘇嬌楊已經擁有自己的團隊了,雖說這個團隊現在還不算成熟,可聽聽蘇嬌楊之前說的話,有那麽多項目做,還愁找不到學生?
況且國重這個牌子也不是白挂的。
就算蘇嬌楊沒有拿到任何的項目,國.家每年給批下來的科研經費也足夠蘇嬌楊開展很多項研究工作了。
活了六十年,陳潤之老先生還是第一次出現‘眼熱’的情況。
————————————————
‘眼熱’蘇嬌楊的不僅陳潤之老先生一個,宋忠堂老教授也‘眼熱’。
宋忠堂教授之所以有底氣組建國內最大的應用數學課題組,浩浩蕩蕩四百人,主要就是因為他不缺課題做,所有加入他課題組的人都能分到項目。
可現在呢?
蘇嬌楊組建了一個‘數學理論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直接将他們的項目搶走了一大半,情況就變了。
蘇嬌楊那邊的課題多到做不完,宋忠堂教授課題組卻呈現出了‘狼多肉少’的情況。
宋忠堂教授知道這不能怪蘇嬌楊,要怪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可手下有四百人等着項目做,由不得宋忠堂教授不愁。
那該怎麽辦?
宋忠堂教授一咬牙,一狠心,厚着臉皮找上了蘇嬌楊的辦公室,“小蘇啊……”
不等宋忠堂教授提要求,蘇嬌楊就把一摞文件塞到了宋忠堂教授手裏,道:“宋教授,你來的正好,這些都是落在國重頭上的項目,我這邊人手嚴重不夠,你看能不能借你們課題組的一些人過來,幫我解解燃眉之急?你們課題組全都是做應用數學出身的,這些課題我都看過了,你們課題組的人應該都能解決,幫我個忙吧……”
宋忠堂教授愣住,“這……小蘇,你是說你要把項目給我們做?可你這國重新開,項目夠嗎?先養活了你自己的課題組再說。”心裏高興歸高興,但基本的客套還是會有的。
蘇嬌楊指着窗臺上摞着的一摞材料道:“那邊也都是項目書,自己找上門來的項目就有幾百萬,我還自己坑自己,從鐵道部申請了一個大項目,我這邊就二十來個人,哪能忙得開?您可千萬得替我把那些項目給扛下來,我一會兒還得去物理系那邊找研究工程力學的人來,鐵道部這個項目得需要做工程力學的人來幫忙,沒時間盯那些應用數學領域的項目。”
如果這項目是宋忠堂教授拉下臉皮來找蘇嬌楊要的,那就算要到了,宋忠堂教授心裏都會或多或少地有些不舒服。
可蘇嬌楊聰明,她知道宋忠堂教授課題組會面臨項目不夠的窘境,直接将項目塞給了宋忠堂教授,還是用的‘請幫忙’這種說法,給宋忠堂教授鋪的臺階都快鋪成登天路了,宋忠堂教授裏子面子都占全了,心裏怎麽會有芥蒂?
不僅沒有芥蒂,宋忠堂教授還主動問蘇嬌楊,“我們課題組的人太多了,國重項目多,要不接納一下我們的人?給我們課題組的人一個安身立命吃飽飯的地方?”
蘇嬌楊欣然答應,“求之不得。”
成年人的社交就是這樣,誰都不用把話說透,誰的面子也都能留住,事情同樣可以和和氣氣地辦了。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的更新是一萬一,回補昨天差的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