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兄弟
兩個多月後,陳曦才得償所願,公司不得已正式下達調任函,去往W城,但職位下降一級成為高管,理由是為了更好地适應當地的風土人情和行為處事方式。其實,下達調函之前,人資高經找過陳曦兩次談話,并極力挽留,告知倘若呆在A城不走,很快可以上升一級成為高經。
這沒辦法,戴盆望天,事不兩施。男人事業固然重要,可對于年近三十的陳曦而言,婚姻一樣重要,尤其是父母那顆向平之願的心一日切過一日,絕不能坐視不理。況且,在那兩個多月裏,陳曦與張茜談得甚好,濃情蜜意,彼此都有種堪托生死、心向往之的感覺,最難得的是,張茜親口答應以身相許。
一拍即合,那還等什麽?
在A城,除了刎頸交的張碩,陳曦還有不少肝膽相照的朋友,其中一位叫做劉向淳。之所以提到他,是因為劉向淳好讀書,與陳曦專喜小說不同。自古有言多文為富,所以劉向淳對世事洞達,條分縷析擘肌分理之能尤為突出。
當得知陳曦将要離開A城時,劉向淳表現得異常冷靜,既沒有像張碩那般熱情慫恿,也沒有像其他一些朋友那樣好言挽留以示惋惜之情。為此事,兩人還特地做了一席長談。
“兄弟,你在A城呆了多少年?”那次劉向淳看似不經意地問。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總共六年。”
“你中途在其他城市或國外生活過嗎?”
陳曦沒有去過國外,但因公司,曾經調去D城半年,S市、H市各出差學習考察過一段時間,其他一些城市皆未涉足。劉向淳突然問及,陳曦不知何意,只好如實回答。
“兄弟,這麽跟你說吧,A城是一座大都市,生活十分便捷,在此生活久了,若去別個城市,你會發現很不習慣。這不僅僅是‘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的理兒。”劉向淳字斟句酌,語氣輕緩有度,如有隐憂。
“大哥的意思是,我這次的決定草率而欠妥嗎?”陳曦一向敬重劉向淳,所以一言一行皆待之以禮。
“不是,不是,哥不是這個意思。從A城至W城,可謂自上而下,這是個不争的事實。但凡城市的發展,與人文素養皆有莫大的關聯,幾乎成正比。一個城市越發達,市民素養越高。這就是為什麽有人宣稱看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或看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看它的公共廁所就差不多了。”劉向淳說到這兒,陳曦尚不明白他到底想要表達什麽,只好洗耳傾聽。
劉向淳續道:“所以,不同素養的市民,造就了不同的城市;相反,發展程度不同的城市,也會鍛煉出不一樣性格的市民。人可以鑄造環境,而環境卻決定人。就像生活在美國的人,肯定與生活在中國的人不同,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處事方式。這個你認同吧?”
陳曦點了點頭,雖然不知道劉向淳最終要論證什麽,但“環境決定人”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論裏頭講的,已被許多哲學家和人類學家認可了。其實早馬克思一千多年,《貞觀政要》就有“立身成敗,在于所染。蘭芝鮑魚,與之俱化。慎乎所習,不可不思”的經典論斷。
“好,既然你認同,哥今天就來說說你的性格。若不是将你視為心腹之交貼心小弟,我不會對說這些心裏話兒。你這個人呢,什麽都好,就是過于耿直,有為有守,不喜歡看人眼色行事,更別提什麽阿谀奉承、拍馬屁之類的了,平靜時如同不系之舟,狂烈時猶似泛駕之馬。發展水平高的城市都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市民比較務實、上進,浮誇的成分少。所以,你在A城能夠立足,但若換了W城,是否有點翠綸桂餌之嫌呢?”
至此,陳曦總算明白劉向淳想說什麽。選擇一個陌生的城市,的确意味着不可預料的風險。任何一所城市,都會在潛移默化中磨砺一個人的性格,而性格一旦刻板成見,突然換一個城市,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Advertisement
“你為了一份愛情,毅然決定去W城,首先哥為你這份勇氣點贊,如果我是女孩兒,也會感動。但你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W城或許比A城落後十幾年,市民素質低一兩個檔次,生活沒有如此得心應手,剛開始去沒有知心朋友,工作上不會那麽稱心如意,甚至心情經常會莫名的失落……還有,與女朋友交深處久了,也許你會發現遠遠沒有你想象中的好,等等,這些你都得要作最壞的打算,屆時你要忍受很多世道澆漓的折磨,對你這種木強少文的人而言,是一種極大的考驗。”劉向淳費舌勞唇,說得意味深長。
這些陳曦當然清楚,路是自己選的,為了愛情,為了父母,無論如何都得走下去。陳曦由衷地感謝劉向淳大哥的肺腑之言,提前打了預防針;但也相信“易地則皆然”的道理,樹挪死人挪活嘛,未知既然是一種風險與挑戰,那自然也意味着新的機遇與選擇。
“你會不會覺得哥過甚其辭?”劉向淳見陳曦正襟危坐,笑了笑問道。
“沒有,沒有,哥的話微言大義,小弟定會銘記五內。”這是真心話。若不是掏心掏肺的朋友,如今社會誰都那麽忙,并且習慣于人前說好話背後說鬼話,哪有閑工夫陪你鑒往知來?
“那就好,哥絕非危言聳聽,只是在A城呆的歲月較之你們長久,從我眼皮子底下,因為各種原因離開A城的朋友不止你一個,所以深有感觸罷了。但話說回來,每個人應對适應環境的能力不一樣,并且語言終究左右不了一個人的思維和行動。”
在陳曦眼中,劉向淳和張碩其實都很現實,皆能與世俯仰從俗浮沉,只不過一個是立身處世的高手,一個是翻雲覆雨的翹楚。雖然兩個現實的人表現出了不一樣的态度,但追根究底都是朋友為朋友出謀劃策,認為陳曦值得交,所以不遺餘力去關心他。
劉向淳是擔心陳曦因為陌生的環境與他性格不相吻合,從而産生心理落差;而張碩則是擔心陳曦這個大情癡好不容易捕捉到一份愛情,趕緊完婚以防像上次那樣節外生枝。
朋友,很多時候比父母、情人要體貼周到寬容得多。
不過勸歸勸,最終決定還得靠自己,路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地走,走路留下的痕跡和後果也只能自己承擔。這一點,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幫你。
悲莫悲兮生別離。
陳曦告別A城前夕,諸位好友前來送行。
劉向淳說了一句溫馨的話:“兄弟,如果過去受了委屈,記得給我們打個電話,如果覺得不堪忍受,随時歡迎你回來。合則留,不合則去。一個像你那般聰明的人總是昂首向前,可也要懂得偶爾回眸,看看背後的靓麗風景。A城有很多像我一樣對你好的哥們兒。”
最後,劉向淳還開玩笑地說:“不就是為了一個媳婦兒嗎?多大的事兒,哥幾個湊錢給你買一個去。操,如今這世道,有錢讓姑娘們站着就站着,讓她們躺下就躺下。”
張碩單獨與陳曦告別,別看平時談情說愛時滔滔不絕,可離別那次他表現得異常的安靜,不像陳曦認識的張碩。
五月的驕陽已灼熱似火。
陳曦将家當全部都送給張碩,只留下幾百本小說和書籍。
與朋友的感情再好,也好不過書吧?書可謂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你善待她幾分,她便對你好幾分,絕不會傲睨自若,也不會下氣怡聲,允執厥中。
離開A城,陳曦雖有許多不舍,因為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有許多值得留戀的地方,可他的态度明确而決然,因為遠方有情有夢。天下本沒有不散的宴席,分分合合是人類的常态,也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于此,人類總歸幸運幸福。
調工作換城市的決定,陳曦事前曾向爸媽提及過。王文娟倒不覺得什麽,認為兒子結婚才是急中之務,“成家立業”這個成語說的就是成家在前,立業在後。
可陳天帥則不以為然,認為兒子從A城至W城,未免有點兒女情長英雄氣短,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男兒當有四方之志,以事業為重,何必為了一個女子斷送自己的美好前景,一切又要重新開始呢?難道在A城連這麽一個沒上過大學的普通女孩兒都找不到嗎?
戀愛如同□□,主要靠感覺。這對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輩人而言,或許很難理解,因為他們多數結婚前并沒有多少感情。可奇怪的是,他們組成的家庭穩定,很少離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