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
。要是那方家女婿來了,也大方一些,不必扭捏。
天大亮,孫家來了不少幫廚的人,都是前後鄰裏,人人都說劉家人眼瞎了,舍棄了這麽好的閨女,娶個賣身奴。
“哎呦,老身可不懂什麽大戶婢女,但是知道大戶夫人身邊的大丫頭都是給老爺準備暖被窩的。這劉寡婦可別得了個敞口碗媳婦。”前屋的陳婆子挖苦道。
“可不就這個理!前個劉寡婦的大姑姐還和後巷的孫寡婦說,那劉乾坤已經和那大戶婢拜了堂。可真是神速啊。”
“好啦,這些個不說了那窩囊的劉寡婦了。說說新姑爺怎麽樣?”看着大家一個勁的說那劉寡婦壞話,徐梁氏趕緊的打斷他們。今個可是小姑子的好日子,少說那劉寡婦膈應人。
陳婆子一拍大腿說道“對啊,咱們這西鎮的還真是不知道東鎮的事情,只知道那方家,家大業大,方三爺是正頭娘子生的,其他的還真不知道呢。”
“哎呦,老嫂子你就不知道了吧?那方家兩個庶子這幾年都生了六七個丫頭了,據說正頭上生的也有三個了。還有啊,那李夫人是上京的貴人呢。”
“對頭,對頭,就是上京人士。那上京啊------”
人人都把話題移開了,孫梁氏松了一口去,心裏也暗恨劉家不地道,自家做了醜事還這樣說嘴。
------------------------------------------------------------------------------------------------
一早方奎就騎馬帶着家丁一輛牛車,一輛馬車還有四擡聘禮一路慢悠悠的往那鎮西走去。路過菜市,自有不少人打探着,那些小厮們也機靈,小聲的告訴着,到孫家下聘去。雖沒有多說,但是一個鎮多大啊?一上午的功夫該知道都知道了。
唐蓮鎮的人都說孫家姑娘有福的,那聘禮多了去的。又說那劉家果然不是有福,娶個賣身奴有啥好說的。又有人說方孫兩家才是天作之和,說親的那日竟有白雀搭橋,上上婚。
最後傳來傳去,成了方家三爺不娶孫家姑娘,天打五雷轟,孫家姑娘不嫁方家三爺,地動山搖。
方奎來到孫家,一下馬就被四個舅哥擁簇着進了門。門口的小厮們面面相觑,三少爺的岳家真是依仗多啊。
不一會,孫家老三成君出來安排好了,那聘禮擺整整一院子。四十八匹各色錦緞紅綢,一百零一鬥麥子,另有紅豆,綠豆,蠶豆,黃豆各十鬥,二十尾魚,十六盒點心,四頭豬,兩筐蘋果,另有兩個竹籃子和兩個首飾盒子送到了孫嫚子房裏。
看着擺着一院子的聘禮,幫廚的人都瞪着眼呆了,還真是方家人呢。這也太多了吧,一般下聘給幾尺布,幾斤肉,兩升麥子,家裏條件好的,在給個銀镯子,銀墜子。
相對前院人的眼熱,孫嫚子倒是平淡的打開了蓋着花布的竹籃子。
“櫻桃!”
小小的櫻珠紅豔欲滴,這櫻桃有六七年沒吃了。她小心翼翼的捏起兩顆,輕輕的放進嘴裏,那酸甜的滋味讓她熱淚盈眶。
秦書香家裏種着五六顆大櫻桃,都說櫻桃好吃,樹難栽,可她家的櫻桃樹每年都結不少果子。城市裏的小庭院,土并不是很好,每年老媽總是出城,到郊區麥地裏挖土回來換土。她總是規勸老人,買着吃多好。可是老媽總是固執的修理着那幾株櫻桃。
慢慢的她出門上學了,在公歷五月總能收到母親寄給一保鮮盒櫻桃,後來,她和他在一起了,母親就寄送兩盒。櫻桃載滿了母親對女兒的母愛。
這小櫻桃小的多,不是那嫁接品種,但是味道很好。
孫嫚子用帕子輕輕的按了按眼角的淚痕,又照了一下銅鏡,才平複了激動的心情。坐在了梳妝桌前,打開那兩個首飾盒子。
一個稍微大點的盒子裏裝着翡翠瑪瑙頭面各兩套,金銀頭面各一套。還有玉镯,金镯,銀镯子十幾個,更有一個百寶金鑲玉鎖,還有二十多個各種材料的戒子。
再打開小一點的盒子,露出幾張紙。伸開仔細看,原來是銀票!數了數八張,每張一千,合起來就是千金!她還真是吓了一跳!首飾什麽的在值錢,不如這銀票展現在眼前驚人!
她不由得起身,心思不穩!這方家是咄咄逼人吧,逼着她不能退婚,不能反悔!
這個方奎,還是李夫人還真是想娶她啊。
孫嫚子把銀票折起來,放回首飾盒子裏,放的時候,發現還有一張紙,抽出來一看,只見那松勁的字體寫着“十年修得同船渡 百年修得共枕眠”
這句話?難道李夫人是那人?
午飯自然是二嫂子給送進孫嫚子的房中的,孫梁氏打趣她說“小妹,小妹夫一表人才呢。剛才對咱爹娘說要見你呢。”
孫嫚子低頭裝含羞樣。孫梁氏見她這樣子也不好說太過。不過提醒她,端午節可是要送給未來的婆婆公公相公荷包帕子什麽的,讓她早點開始做着。
孫梁氏要走的時候,孫嫚子低頭拉着她的衣襟說“嫂子,他來時你在麽?”
“在,在門口給你看着呢。你不用害怕,比你二哥長的好看着呢。”孫梁氏安慰着她。
其實孫嫚子聽了嫂子的話,差點笑了出來。
孫家的院子小,自然裝不下那麽多人吃吃喝喝,大家都看了熱鬧,幫好忙就走了。但是走的時候都得了孫家送的一碗菜或者一袋晶糖,說喜事大家都讨喜氣。
方家來人也就留下了方奎和跟班琴子,琴子自有孫家大娘招呼着,其實是打探那方女婿有了幾個通房和小婆了。
酒過三巡,那方奎本來不白的臉更是發紅,小眼更是眯的厲害。方奎喝的暢快,那琴子看的眼急啊,三爺,您悠着點,那三奶奶還沒見您面呢,要是在她面前再瞪不起眼來,可就落不了好。夫人出門還囑咐您來,先和三奶奶見面啊。您倒好先和舅爺們喝上了。
方奎也暗暗叫苦啊,輪着喝酒,他喝五杯人家才一人一杯。這些舅哥是不是想把他喝趴下不讓他見孫姑娘了?
其實方奎你多想了,今天他們肯定讓你去見孫姑娘,但是你們誰見誰還兩說。
最後那方奎喝的十二分醉才被舅哥們放過,又被三四舅哥摻着到了小妹的房裏,那孫梁氏就在門口看着。
看着坐在凳子上眯着眼的方奎,滿身的酒氣知道他醉的不輕,孫嫚子就仔細的打量起來。人長得魁梧些,不與時下的柔弱書生相通,幹活力氣是有的。頭發粗直有光澤,說明他很健康,還有臉盤子大,不妖孽。還成!就是眼看不出大小,醉的厲害了。她小心地量了量他的腳,這樣做鞋有數,又比量了他的身形,做衣服比比人多費布啊。
她更要上前看他的眉眼,只見他喘出一口酒氣,努力的睜眼看前面的人兒,嘴上嘟囔着“孫,孫姑,姑,給我繡個,繡個,包。”說完就倒在了桌子上。
☆、麥黃杏
作者有話要說:親們,寫好我就放草稿箱,有錯字将就着。有時間改啊。歡迎捉蟲,歡迎找茬。
琴子看着醉倒在馬車上的三爺,聽着馬蹄聲,懊惱的想着怎麽回府向夫人回話。想起那孫家二奶奶學給大奶奶那的話,他都覺自己的爺丢人。
“孫,姑姑,給我繡個包!”俺的娘來,三爺您能再輩分低點麽?還繡個包?包着包子給您吧。丢大人了!
回到方府,琴子和門上的小厮把三爺送回蘭苑,然後到芬芳苑回話。
等秦嬷嬷領他進去時,沒想到一般進不來園子的老爺也在,看他吃驚的樣子,那方老爺不由得咳嗽了一聲。
琴子覺得自己失禮了,趕緊的給老爺夫人磕頭。細細的說着今個在孫家發生的事情。
說到孫家四位舅爺,夫人臉色有了笑意,還輕聲問他“那大舅爺和二舅爺可向你端秀才架子?”
“沒有,那家子四個舅爺都挺和藹的,孫家老夫人倒是話裏話外的打聽三爺有沒有通房和妾。奴才都實話實說了,那孫老夫人倒也滿意。”
“那孫小姐可對你家三爺滿意?”
“這個,小的還真是不知。倒是那孫二奶奶說了三爺個事,夫人,這可咋麽好啊!小的,小的沒有勸着少爺啊。”一邊說着,一邊猛磕頭。
李夫人急了,趕緊的讓秦嬷嬷扶起他,仔細的問着“可是阿土唐突了孫姑娘?”
琴子扭捏着不知道怎麽說好,最後方老爺發話了“有什麽都說了,我和夫人不怪罪你。”
“那,小的就說了。”琴子很沒臉的說起了“姑姑給我繡個包”的三爺糗事。
說完後,本來要等一頓訓斥的琴子卻聽到夫人的笑聲。
“哈哈,阿土真是可愛。沒事,不怪你。這事等三爺醒來,要是問你,你就如實的回答,沒有問就算了。”
李夫人笑時,神采飛揚,看的方老爺眼熱的慌。夫人多久沒有開心的笑了?
--------------------------------------------------------------------------------------------------
那日方家少爺來下了聘禮,晚上就一場及時雨下了下來。那雨下的平和,沒有風,沒有冰雹,正好滋潤了需要最後一場水的麥地。
孫家人都說這場雨的好運是方家姑爺帶來的。這親事結的好!
孫大娘覺得老天在真是睜眼了,送她一個好女婿。下聘那日,等方女婿走後,嫚子特地給她一個首飾盒子,裏面整整八千兩銀票。當真的千金下聘啊。
本來帶聘禮東西都讓鄰裏誇耀着,要是知道真有千金,那還不羨慕死?最後,這些個銀票她還是讓嫚子自己留着。她養兒養女不是為了什麽聘禮養的,再說了,她的兒子們可是要憑着自己的本事掙口飯吃,要是吃老子娘的,那不就是養了二流子了?
送的糧食歸了倉,豬是活的,也趕進圈裏。十六盒子點心,四個兒子每家兩盒,嫚子四盒,剩下的老兩口留着。二十尾魚,老大老二哥拿兩條,家裏留四條,其餘的也都放養在老大的魚塘裏。
兩筐子蘋果,個大紅潤,水分足。表面有着小小的細沙,原來用沙培來保鮮的。天氣熱了,這些也不好保留,所以也就分食了。
倒是那鮮美的櫻桃,嫚子抓了一碟子給爹娘,給了三哥二哥一人一小捧嘗嘗鮮,送給了大嫂二嫂各一碗,喜得孫梁氏說跟着小姑子沾光了。
剩下的,她放在了水井裏,留着給小侄子當零嘴。
------------------------------------------------------------------------------------------------------
晚上,那孫成君和孫小四溫書聽雨聲,孫小四嘟囔着“這小小的果子倒是好吃來。什麽名堂啊,我們也種吧?”
“應該是櫻珠吧,這東西在府城有,但也是上京才産的。”
“這樣啊,方奎也太不夠意思了,只送小妹,還送那麽小點。”
聽着弟弟的抱怨聲,孫成君撲哧笑了,上前拍着他的肩膀調侃道“還這麽點?估計我們兩個這一小捧可值幾分地價呢,你還嫌少?”
“啥,三哥你怎麽這麽不地道!這麽金貴的東西,你都告訴我一聲。害的我都吃了,還沒仔細品味一下。不行,你的讓我一半!”說罷就要搶。
孫成君一聽把書一扔趕緊的護着自己的櫻桃,喊道“我這是留給你三嫂的,你少打這個主意。”
孫小四上前拉着三哥的胳膊也喊道“三哥啊,可憐我些,均點給你四弟妹吧!”
哥兩個聲音也大,正屋的老兩口聽了,笑的直不起腰來。這兩個活寶,看樣子要早早的娶了媳婦才能長大。
第二日裏,孫家的男人一早跑到地裏看麥田雨水下足了沒有,看到地都濕了三寸,下的足。
省了功夫,工錢來挑水了,所以孫大伯就對老大,老二說道“今年端午要收麥子呢,正是忙時,趁着這會有空,各自都掂量着早點走了岳家親戚。端午時候猛勁收麥子。還有那麥客也早早的定好了。咱們八十畝麥田是個大活計,找相熟的,口碑好的麥客。當然給的工錢也是頂高。”
又對兩個小兒子說道“你們兩個早上讀書,書院裏給你們農假,但不可慌了學業。趁着這功夫也到你們岳家走走,看看老人,算是走端午了。你娘給你準備好了禮品。”
安排好了活計和任務,各自去忙了。
孫徐氏看着小姑給了那碗櫻桃,從相公那裏知道了這東西金貴着呢,那裏還舍得吃雖然她嘗了一個,那滋味讓她這個懷着孩子的人恨不能全吃了。可想到娘家的爹媽那麽大歲數了還沒有吃過這等鮮果,心裏想着忍着,看着什麽時間回家捎給老人嘗嘗。
大牛二牛她倒是不擔心,小姑子從來就不斷了他們幾個小子的零嘴,肯定給他們留着呢。
想到回娘家,就聽相公說老爺子發話了,可以提前回,端午要收麥子,就不回了。說道這裏,她更是歸心似箭,怕着櫻桃不新鮮了,早早的送回家給老人嘗嘗。
孫成亮看着妻子欲言又止的樣子,笑了笑,開口說“要不今個就回?”
“真的?可以麽相公?爹可是剛發話的。”孫徐氏還是小心的問着。
“爹發話就是為了讓我們早點送東西回岳家,怕有的鮮果子舍不得吃壞了。收拾一下,我們去看岳父母吧。我去小妹那裏接回大牛和二牛。”
等孫徐氏收拾好衣裳,再往籃子裏收拾雞蛋的時候,相公兒子們回來了。她娘家在離鎮上八裏地遠的大屯莊,要快點走,要不在娘家說話的時候就短了。
大牛扯着弟弟進門來,只見兄弟兩個衣服整潔,臉上也幹幹淨淨的。知道小姑子幫忙收拾了孩子,讓她有時間打理東西。
大牛手裏還提着一盒點心交給孫徐氏說道“娘,小姑讓我給你的,說這盒子不用孝敬姥爺姥娘,給你吃着掂饑的。”
看着兒子手裏的那和子點心,孫徐氏的眼淚吧嗒的掉了下來,這個讨人疼的妮子。
自己相公雖然疼自己,但是小姑子更是貼心自己。以後自己一定更加倍孝敬婆婆公公,才不負小姑子幫襯自己的心意。
“怎麽?掉金豆子了?”套好牛車的孫成亮一進門就看到妻子掉眼淚,以為孩子惹她生氣了呢。
孫徐氏擦了眼淚,擺着手裏的盒子,笑着說“小妹又送了盒子點心給我,知道我肯定把昨天分的點心都帶回家。怕我吃不到,讓大牛拿了盒子給我。小妹,好東西從來都惦記着我。”
“說的倒是,從你嫁給我後,小妹惦記我的時候少多了,都幫襯你了啊。”孫成亮調節着氣氛調侃着娘子。
“好啦,好啦,剛才我看見二弟送二弟妹也回娘家了。來,大牛二牛我們坐車去哎。”
--------------------------------------------------------------------------------------------------------------
等劉寡婦家知道鎮東的方家與孫家嫚子定親的事情已是四五天後了。一開始她出門買菜買線總有人多看她兩眼,面子上倒也沒什麽,她還以為是兒子娶了大戶婢女,人們羨慕她呢。沒成想是因為她家不要了的小戶女竟被方員外家相中,還送了兩車四擡聘禮!
這怎麽可能?她家都不要的小戶女,大戶人家怎麽可能相中?
還有那孫嫚子,竟然一刻都不留念,水性楊花的一天就找了人家,呸,不要臉。
劉寡婦扯着菜籃子回到家中,坐在屋裏生悶氣,越想越覺得方家肯定被孫家騙了,不行,她得去方府告訴那方員外,孫嫚子是小戶女!
劉寡婦像一頭蒼蠅一樣亂竄,幾步出門要到方府去,連迎頭而來喊她的大姑姐都沒聽見。
那劉大姑姐看弟妹沒理她,心裏也不高興着呢。這個兄弟媳婦一點本事也無,讓她幫着定了那孫家嫚子給彭春,竟然都說不成。
劉寡婦急乎乎的去了方府門口,見那高門大戶,門口的獅子威武,那朱漆大門厚重,透過大門縫可以看見裏門花團錦繡的一片好風光。
她猶豫着要不要去拍門?沒想到裏面傳出一陣說話聲,吓得她趕緊的躲在石頭獅子後面。
昨天方老爺在二姨娘屋裏歇着,早上出門去拜訪一個老友,這會二姨娘送他出門。只見她穿着百蝶嫩綠腰裙,黃色點綴珍珠網兜襯着白色儒衣,頭戴金絲掐尖芍藥簪,一看就是那大戶人家的妾打扮。妖妖嬈嬈的一走三搖,嬌滴滴的。
方老爺對她出了垂花門,又送到大門口很是反感,不由說道“行了,你趕緊的回去吧。在門口想什麽話?”
這時後面也遷出了馬車,方老爺坐車走了。
二姨娘還望着馬車的背影遠去,才要回門。這時那快,劉寡婦趕緊的上前抓住她的胳膊,大聲說道“李夫人啊,您家可不能娶那小戶女啊!小戶女沒見識哎,不識字,不懂禮啊。”
二姨娘突然被拉住了,身子不穩一下子撞在了門檻上,差點跌個大馬趴,頭上的簪子早上為了好看,攢的松松的,這會掉到了地上,還被自己踩了一腳!
“那裏來的瘋婆子,快快,把她拉開打出去。”
二姨娘吓得趕緊喊人。
身後的兩個小丫鬟上前去拉那劉寡婦。
劉寡婦個農婦平時下地幹活,有的是力氣,那是兩個嬌養的小丫頭能拉的動的?
這時門口有個機靈的小厮跑的蘭苑去報信。
劉寡婦還在那裏抱着二姨娘說着那小戶女不懂規矩,不知道守節,不長情啊,說的那個情深意重為你們好的樣子。
方奎摻着李夫人,身後跟着秦嬷嬷帶着四個管事嬷嬷和十幾個丫頭看着她念唱作打。
李夫人就知道這個劉寡婦肯定能鬧出點什麽,還以她能暗暗中傷孫姑娘,沒想到這麽沒腦子跑到自己家,教她怎麽選媳婦。
笑話!她堂堂國公府的嫡長女還不會選媳婦?
她對秦嬷嬷使了一個眼神,只見秦嬷嬷上前,擡手給了二姨娘兩個巴掌!
二姨娘被秦嬷嬷打醒了,又見夫人和三爺站在門內看着她,她吓得也不顧臉疼,也不顧那個拉扯她的劉寡婦,趕緊跪下磕頭。
“夫人,饒命啊,夫人饒命啊!是她拉扯着奴婢,不讓奴婢進門的!”
“啥你不是夫人?”劉寡婦看着送方老爺“夫人”一邊磕頭一邊說奴婢。
劉寡婦送了手,看着門內一個美婦人,身上穿着金絲銀線的宮裝,手拿玉指團扇,頭戴五鳳簪,這是個有品級的婦人?戲文裏都說了頭戴幾只鳳凰也是有講究的。比如皇後娘娘肯定是九只,這帶五只的是什麽品級?
吓得她也跪地磕頭,說道“見過夫人,見過夫人。”
秦嬷嬷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說“起來吧。二姨娘,按照方家的規矩,姨娘不出二門,您今個可是跑到大門外了。趕緊的回去給抄寫三遍《觀音經》算是二少爺求個兒子,成不?”
二姨娘感激的又磕了三個頭,說“謝謝夫人,謝謝夫人。”
這才被兩個小丫頭摻着起身走了。
秦嬷嬷又對趴在地上不敢擡頭的劉寡婦說道“劉家娘子,您今個上門說這通話什麽意思?叫我們夫人怎麽選媳婦?”
“不敢,不敢,民婦豬油蒙心了。但是民婦卻是為方三爺好。”說的那個大義凜然啊。
方奎氣的想上前去,替她兩腳,但是被李夫人拉住了。
“是嗎,按照劉娘子的說辭,那奴隸比士農工商的農戶還高貴些?”李夫人悠悠的說道。
這聲音真好聽啊,劉寡婦微微的擡頭,看向那夫人。
“民婦不是這樣說的,我的意思是,是那小戶女不如大戶婢女懂規矩。”
“可是大戶婢女是奴隸啊,您怎麽說自己不如個奴隸懂得多?再說了,您不懂規矩,總不能說別人也不懂吧?”李夫人很不客氣的說。
“民婦,不是這樣的,是-------”
“不用說了,秦嬷嬷拿着我的名帖送這位劉家娘子到縣衙韋大人那裏喝茶吧。”
李夫人雲淡風輕的吩咐着。
“是,夫人。”
“哎呦,那個夫人,民婦不認是縣衙的大人啊,怎麽能去喝茶?”看着夫人走了,劉寡婦急了,她真的不認識什麽大人,為什麽送她去啊?
---------------------------------------------------------------------------------------------
“那個賤婦真是不知所謂!”方奎坐在母親的榻上,狠狠地喝了一口茶,罵道!
“好啦,好啦,我的乖阿土。娘知道你心裏為什麽惱呢!可不就是沒要到孫姑姑的包吧?”說完李夫人笑的那個開心啊。
“娘,您都笑了十回八回了,還惦記着呢。”方奎的耳後一片大紅。
李夫人收了笑容,安慰兒子說“不用擔心,你去送端午節禮時,就會收到了。到時候可別再叫人家姑姑。”
“娘!”
“好了,不笑你了。今年的麥收都是在端午節,估計孫家那幾日會很忙,四月二十六日你去送吧。還有小心那劉家人中傷孫姑娘和你。要是他們說話打臉,不用客氣讓他們更沒臉!”
“謝謝娘的支持。我也替孫姑娘謝謝您。”
“這麽快就一體啦,還沒過門呢。快去尋思送什麽給你媳婦吧,別在我眼前怵得慌。”
李夫人假裝嫌棄的送兒子出門了。
不到晌午秦嬷嬷回來到芬芳苑回話。說了那韋大人會關那劉寡婦兩天,師出有名:犯口舌、掌嘴二十!
“小姐,奴家還警告她如果在聽見什麽大戶婢,小戶女什麽的,還請她來縣衙喝茶。”
“打得輕了,以後再犯加倍!”李夫人很是氣惱。
秦嬷嬷趕緊的說“奴家知道了。”
-------------------------------------------------------------------------------
四月底的唐蓮鎮處處透着麥穗的香甜,家家戶戶都準好了收割的鐮刀,牛車,還有碾子,好的吃食,為了搶收麥子作準備。
孫家定了二十七開鐮,加上雇用得麥客也要半個月收割完,收了還要碾出來,差不多要忙到五月底。要是碰上陰雨天,那時間更長,麥子也要糟蹋些。
孫嫚子還是和往年一樣給兩個嫂子看着孩子,忙活着一大家子的吃食。孫大娘則是帶着兩個媳婦在麥場上翻騰從地裏用牛車拉回來的麥子,讓日頭能好好的曬着麥穗,争取早點碾了幹了入倉。
孫家的四個兒子都要下地搶收,孫大伯倒是輪番用牛車來回往麥場裏馱麥子。這些活計枯燥,勞累,伴随着豐收的麥子倒也能幹的起勁。
二十六日早上,孫家人都在老爺子屋裏磨鐮刀,收拾牛車什麽的,也算計着從哪塊地先收,這些個都是老爺子決定,但是都可以提意見。
老爺子還沒有發話的功夫,方奎騎着馬,身後跟着一輛馬車來了。
“岳父大人,大舅哥,二舅哥,三舅哥,四舅哥。”
“方女婿來啦,快進堂屋。”
大家在堂屋坐下了,那方奎又正經的給老丈人磕了頭,說道“小婿知道嫚姑娘今年滿十二了,家母讓我來送端午。請老岳父安。”
“好,好,趕緊的起了吧。”孫大伯有點手腳不知道該怎麽放了。
原來唐蓮鎮規矩是女子不論多大年紀訂了親,也要過了十二才和夫家走動起來。送針線,送吃食,還有和未婚夫見面說說也成。這不方奎巴巴來送禮了。
孫大娘知道女婿來了,對還在廚房蒸馍的孫嫚子說“趕緊的,回去換身衣衫,還有打扮一下。收拾一下給女婿,翁婆的帕子,襪子。”
孫嫚子也趕緊的往屋裏走,一邊走一邊想真是搗亂啊,這會兒正是忙的時候呢。
孫徐氏和孫梁氏趕緊的來到婆婆家收拾吃的,今天中午方妹夫肯定要在家吃飯的。
方奎喝了兩杯茶後,才被大舅哥送到未婚妻的門口。
方奎看着小小的庭院,透農家的溫馨,雖然整個孫家未必有他的蘭苑大,可是他就覺得什麽都好,是因為她在這裏吧。
伸出手敲了敲門,不一會只見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給他打了房門。
孫嫚子看着門口那魁梧的身材還有那方臉上盯着那細長的眯眯眼。心裏想“這眼也太細了吧?”
心裏怎麽想的那倒是臉上不顯。她側身一讓對方奎輕聲說“進來吧。”
聲音柔柔的,讓方奎的心跟着多跳了幾下子。
方奎在椅子坐定,才仔細看着未婚妻的房間。
整潔,溫暖還有書香。
孫嫚子坐在他旁邊,輕聲問道“那日我見了句話,才知道以前一起論道的道友是婆婆。”
“其實,我也見過你幾回。你都沒正眼看我。”方奎順着她的話說着。
孫嫚子滿臉黑線:這是埋怨我眼神不好,還是三爺您太大衆了?
見未婚妻低頭不出聲,方奎趕緊的解釋“我認的你,你不認得我,當然不正眼看我了。”
“那你說說,在哪裏見過我?”
方奎有不好意思的說道“前年春,是清明節我送母親去青風觀聽老神仙說道,我下山時,半路上見過你。那天一早還下着小雨,山路打滑,我摔了一跤,身後的琴子都笑了,你卻遞給我一根松枝,還說,還說------”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位叔叔,可要小心看路啊。”孫嫚子想起來,就給他接過話來。
原來,那時已相見!
“那時我才是十五,顯得老是以為我穿的那件夾衣是母親給舅公做的。那天母親不小心搞錯了,把我的送給了舅公,舅公的給了我。我不是很老的。”
一邊解釋着,一邊觀察嫚子的臉色。
孫嫚子也從善如流的說“是我不好了,應該叫哥哥才對。”
“叫奎哥就成。”這個稱呼等了兩年多了。
“奎哥。”
“哎!”
守在未婚妻跟前的方奎,那裏還有什麽心思計謀?唯有傻傻的讨她歡心的男人而已。
“第二次,是千年端午節,我與母親看龍舟碰到你,我在馬車上沒下來,但是看到你和母親說話,還送了母親兩個粽子和四個雞蛋。那雞蛋你怎麽煮的?味道很好吃呦,回去以後我也叫廚房煮了,怎麽也沒那個味道。”
“那是和粽子一起煮的,有粽葉的清香。”孫嫚子在桌子上放了茶碗,碗裏是菊花茶伴着晶糖。
只見那雙白嫩的小手行雲流水般給他着了一碗茶,就着飄在碗裏的菊花,煞是好看。
方奎沒有端茶,倒是大膽的一下捉住了那雙手!
孫嫚子吓了一跳,想抽回卻被捉到更緊了。
“別怕,我只是,我只是想和你親近。”方奎趕緊的小聲的,讨好的說。
孫嫚子趕緊的裝害羞的低下頭。
方奎用自己的大手緊握那雙小手,又說道“其實,那天我更在意的是,你為母親系在手腕上的五彩絲線。回到馬車上,母親緊握着手腕上的絲線,深情的說最後一次給她系絲線是姥姥,都是二十幾年前的是了。”
她給婆婆系了嗎?難為他記得那麽清楚。
“母親又說,如果這輩子能娶到你,是我的福氣。說你有靈氣,有福氣,還有親愛家人的心思。”方奎不吝啬的誇着未婚妻。
孫嫚子又掙了一下手,還是掙不脫。趕緊的說“奎哥,你趕緊的放手。我給你縫了荷包還有鞋。給母親也縫了帕子。”
方奎戀戀不舍的放開她的手。
孫嫚子把兩個包袱遞給方奎小聲的說道“給你做了一雙鞋,兩個荷包,在這小的包袱裏,給母親做的鞋和帕子在大一些的包袱裏。父親那裏---我不知道尺寸就做了一個松鶴長壽的荷包。”
方奎接過包袱,放在桌子上,倒是沒有在握她的手。而是細細的品嘗那菊花茶。
“這茶很特別啊。與我些,送與母親。”
“好的。”
兩個人你看我,我看你,一個滿心歡喜,一個等着她二嫂在門口咳嗽。
果不其然,孫梁氏一會就在門口喊了一聲“小妹,婆婆讓你到廚房呢。”
孫嫚子也趕緊的回聲“知道了。”
方奎知道這是讓他走了,他真的舍不得挪腿,不由得說“等過了麥收,我來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