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耕種
正月前張普視察勞軍,帶去皇上賜婚旨意,馮恩也是再三叩謝皇恩。除三皇子子灏外,其餘邺城将士也按級別封了賞賜。如此一來,大家氣勢更盛,紛紛揚言要“重奪常山,振我朝綱”!
這個消息同樣傳到三百裏外的常山要塞。
某日,負責刺探敵情的将士回來,将四公主下嫁一事說與拓跋舒默聽。末了,那将士語帶羨慕地說了句:“聽說那個四公主是個大美人呢!”
承昭了然地說:“二堂兄,大秦皇帝這就是收買将士的心!”皇甫毅不其然地想到山越遇到的女孩,她應該也是大秦重臣家的女兒,以後大概也免不了被指婚的命運吧……
舒默不自覺地擰着眉,皇甫毅也沉思着不說話。承昭奇怪道:“你們倆怎麽都不說話?”
舒默感嘆:“李山甫有詩雲‘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處用将軍’。自古帝王家的女兒要麽和親,要麽用以收買人心,實在可悲!”那兩句詩承昭和皇甫毅都沒有聽過,卻也能明白其中意思。皇甫毅說道:“若國之根本要倚靠女子來維系,要我們這些男人幹什麽?”
承昭有些不以為意:“雖說我也不齒如此行事,但這是從古至今歷代君王都在用的辦法。”說着看向舒默,半開玩笑地說,“二堂兄,以你的身份,沒準大汗也會給你求娶個和親公主!”
舒默冷冷看向他,那樣冷冽的目光讓承昭有些不寒而栗,終于沒再繼續,找了個理由出去。
皇甫毅勸他:“公子不必動氣,承昭也是一時口快。”舒默緩口氣,無奈地說:“做君王的到如此地步,也真是可悲!”心中暗自決定:若他日我為可汗,必不讓自己女兒走到和親、安撫人心一步!
兩人默默良久,皇甫毅才開口:“公子,之前那些是小事。眼下倒是有一件事很要緊!”
“你是指大秦百姓紛紛逃難之事?”提起這個事,舒默很是頭痛。其實不論是烏桓還是大秦,軍中将士素有搶掠百姓之事。臨近冬日,軍中物資匮乏,烏桓将士每到一地,就對當地百姓大肆搶掠,并将女子抓回軍中取樂。百姓但凡不從,就将招致滅頂之災。舒默只得下令不得燒殺jianyin,對搶掠一事也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然而這戰争持續已有幾月,常山要塞到邺城之間三百餘裏的百姓紛紛背井離鄉,四處逃難。眼見三百餘裏土地卻無人耕種,這對烏桓的糧食補給來說,很是不利。
皇甫毅點頭:“是啊,那些百姓都逃難去了,地裏荒無人煙。在糧草上,烏桓不比大秦。這樣一來,我們是想搶也搶不了了!”
一句話點到重點:烏桓糧草不比大秦。自古行軍都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烏桓方面糧草供應不足,這場仗也就不戰而敗了!大秦方面雖說丢了常山要塞,如今駐守邺城的卻是老将馮恩,想要攻陷邺城實非易事。這樣長久下去,烏桓自是耗不起的。該如何讓大秦先提出和解呢?
再三思量,舒默有了主意:“阿毅,常山要塞至邺城一帶土地閑着無人耕種,許多麥苗荒着沒人打理。從明日起,将各軍營的将士輪流派去管理,其餘諸人繼續練武。”想了想又補充道,“自我起,任何人不得例外。”
皇甫毅嘴巴張開:“啊?您想讓大家都去種地?”
Advertisement
瞥他一眼,舒默問:“否則你準備吃什麽?”
“好吧。我去通知各個軍營。”皇甫毅轉身欲離開,突然想起了什麽,又問,“公子是準備和大秦這樣耗下去?”
舒默撫着下巴,道:“這場仗不知何時結束,我們還是有備無患的好!不過我另有想法。”
皇甫毅有了興趣,駐足下來,洗耳恭聽。
舒默将想法一一說來:“馮恩統兵有方,我們若強攻,必定傷亡慘重。不若派人四處騷擾,到時大秦疲于應對,我們也好伺機攻打邺城。”
一聽有仗打,皇甫毅雙眼放光。舒默接着說:“我馬上将此計劃報與父汗,請求斛律速将軍來駐守常山要塞。”
皇甫毅随後退下,将農耕一事傳令三軍。
衆人的牢騷是舒默意料之中的,烏桓本是游牧民族,雖然如今逐漸漢化,然而這些馬背上長大的騎士還是不屑如漢人般耕種的。尤其承昭反應最為激烈。
一聽消息,承昭就沖進中軍帳,對着舒默嚷嚷:“大将軍,我拓跋承昭是來殺敵的,不是來種地的!耕種這些事本該漢人和奴隸來做!”
他的反應本在舒默意料中,舒默看他那樣子,挑起眉,問:“那你欲如何?讓你阿爸将你家奴隸派來替你種?”
一句話噎住承昭,半晌他才憤憤表态:“總之我不去!我要去校場練騎射!”“軍令如山,承昭你該知道違抗軍令的下場!”舒默說得淡然。這些日子的接觸讓承昭了解舒默是個說一不二的人,但是讓他種地這個事,是不能妥協的。于是硬起脖子道:“我願領責罰!”
出乎意料的是舒默并未多說,點頭同意:“好,你先下去吧!你不用随大家一起去耕種了!”說着讓他出去,并喚進皇甫毅,細細交代一番。皇甫毅聽了笑逐顏開,連忙将消息傳給各軍營的将軍。
舒默态度的轉變讓承昭有些摸不着頭腦,但想到不用種地還是在心中偷樂:定是二堂兄見自己态度堅決,所以妥協了!
承昭回去後将這一好消息告訴給諸人,也有将士聽了心動的,覺得大将軍賞罰有失偏頗。而原本最不滿的那幾個将軍卻出人意料的表示願意聽從大将軍的,這樣一來那些将士們也不好再堅持。
看着大家紛紛妥協,承昭撇撇嘴,心中暗道:這些人素日被二堂兄管慣了,半點主見也無。
然而這樣的得意并未持續太久。到了第二天晌午,第一批耕種之人回軍營,承昭也從校場習武歸來。
該用膳了,承昭看着衆人面前的大餅、腌肉和粥吃得正香,而自己面前就一塊餅和一碗粥。這哪裏夠吃?
抓過一個火頭軍,怒問:“怎麽給我這點東西?”
面對承昭,那小将士有些膽怯,說:“承昭校尉,這是大将軍吩咐的,說您不服從軍令,只能吃這麽點。”
承昭啞然,再看衆将士面上隐忍的笑意,火冒三丈:這個拓跋舒默也太陰了!不給吃飽,自己拿什麽氣力去練武?還不容一通軍棍,噼裏啪啦的倒還爽快!這樣就想讓自己投降?門兒都沒有!
然而幾日下來,每頓承昭都餓着肚子。他本是長身體的年紀,又是習武之人,飯量自然大,如今頓頓就一塊餅、一碗粥,連肉也不給吃。別說是習武了,承昭只覺得自己連騎馬的力量也沒有了。逼不得已,終于妥協。
軍中将士原本不服的人,見此情景也不敢再說。加之舒默也和大家一起耕種,衆人自是沒有了怨言。
這事傳回平城,拓跋乞顏大笑着對拓跋嚴宇說:“大兄,你素日常說承昭這小子性子倔,我看他跟着舒默到改了不少。”
拓跋嚴宇心中對舒默也有幾分欣賞,以往每每自己與承昭意見相左,最後妥協的都是自己。那小子性子太倔,認準的事誰也勸不動。沒想到在舒默那倒碰了個軟釘子。也好,也該有個人好好磨練他一下!
拓跋乞顏看了舒默的密信,覺得可行。幾日後斛律速到了常山要塞。
斛律速可以算是舒默的師傅了,舒默最早打仗就是跟着斛律速,兩人關系亦父亦師。如今斛律速已年過半百,然勇猛不減當年。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徒弟如今也成威震一方的大将軍了,斛律速心生驕傲。
幾人見面後迅速商定了作戰方案:由斛律速坐鎮常山要塞,舒默、皇甫毅和承昭三人各領騎兵五千四處騷擾邺城周邊城鎮。同時舒默再去奏折,請求父汗将國中奴隸派往常山要塞,以替換士兵耕種。
四月初,大公主紫陌平安為宰相府誕下小公子,這個孩子也算是雍熙帝膝下第一個孫子輩的男孩。雍熙帝欽賜一名:劉喆。喆者,賢明智慧之意。由此可見雍熙帝對這個孩子給予了厚望。洗三那日,皇後親臨宰相府,一時間,朝野上下人人俱知宰相府風頭正盛。
四月底,如煙出嫁。因着上次的深談,舞惜很是喜歡這個姐姐,于是也用心備了一份大禮給她。
對于雍熙帝來說,添孫、嫁女之喜也并不能緩解前朝帶給他的煩擾。
年前馮恩就過折子,說常山要塞至邺城中間三百餘裏土地上的百姓因打仗弄得背井離鄉,流離失所。
這些百姓四處逃難,居無定所。雍熙帝深知流民多則國易生亂,于是下令到各地府衙,令其妥善安置。
年後張普回朝,帶回消息,稱常山要塞至邺城中間三百餘裏土地上原本耕種的麥苗大多被烏桓圈置起來,拓跋舒默令其手下将士分批前去管理。這樣一來,大大緩解了烏桓的糧草問題。
二月起,馮恩再上奏折,稱邺城周邊多座城鎮被烏桓騎兵騷擾,弄得人心惶惶,只得四處派兵駐守。如此一來,邺城兵力吃緊,請求朝廷派兵支援。雍熙帝一方面命兵部征兵戍邊,另一方面也加緊在全國征糧,用以支援前線。
這些消息同樣在後宮傳播。讓雍熙帝頭疼的同時,舞惜倒覺得烏桓将領頗為聰明。
人人皆道烏桓乃蠻夷之邦,只懂行軍打仗,而這個叫拓跋舒默的人卻懂得養兵之道。只是四處騷擾無辜百姓,實非君子所為!思及此,舞惜嗤笑:君子?這些人多半都是目不識丁的莽夫吧?和他們談什麽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