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中狀元
程子陽聽着兄弟倆的對話,非常不厚道的笑了。他沒料到看起來嚴肅的蘭泰信竟然也能說出這等話來。然而他笑完,發覺蘭泰信正瞧着他,程子陽趕緊将笑斂去,老老實實的坐着。
蘭泰寧對自己兄長這話非常不滿,可他邊上還有一個會元坐着也不好說萬一他得個狀元啥的,便一個人扭過頭去不肯看蘭泰信了。
他如此程子陽卻有些無所适從了,一擡頭瞧見蘭泰信又合上眼睛,他微不可查的松了口氣,轉而掀開簾子瞧着外頭的情形。
這次丁延和曹戈過來了,一邊說這話一邊爬上馬車,哪知進了馬車發現蘭泰信坐在首位,當即閉了嘴。
程子陽忍住笑意也沒問他們考的如何一路往客棧去了。
藍家兄弟将他們送到客棧轉頭才一起回了侯府。路上蘭泰信問蘭泰寧道,“你覺得程子陽這人如何?”
蘭泰寧不明白他長兄為何會這麽問,但還是答道,“挺好的人。”他頓了頓,又道,“總覺得他與大哥有些相似的地方?”
蘭泰信眉頭一挑,示意他說下去。
“氣質……”蘭泰寧腦中回想起程子陽再看看大哥,猛然瞪大眼睛,開心道,“大哥,我瞧着他的眼睛與你可像了。”
蘭泰信的心突然漏了一拍,不可避免想到那個給強塞到他床上的女人,若是那一晚她懷了身孕,那他們的孩子是不是也就這般大了?想到那一晚,蘭泰信不免就想到李家,想到李家就不可避免的煩躁。
蘭泰寧還在興致勃勃的說着蘭泰信與程子陽相似之處,就聽蘭泰信道,“閉嘴。”
于是蘭泰寧閉嘴了。
程子陽等三人回到客棧第一件事先去跑茅房,出來後又有志一同的讓客棧給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因為他們三個一直住在這裏客棧覺得非常榮幸,知道他們剛考完殿試,不僅飯菜準備的精美豐盛,還送了一壺有些年頭的狀元紅。程子陽等人自然不好占人便宜,适當的給了一些銀兩,于是三人痛痛快快的喝了酒吃了肉,別提多暢快了。
入夜後程子陽和丁延曹戈一起說了白日的考試,相互說了下立意,覺得沒跑題便不管了,左右三兩日的功夫就能知曉結果了。
殿試考完中式舉子可以松快松快,閱卷官們卻要緊趕慢趕開始閱卷讀卷,再挑選出最優等卷子推舉給皇帝定出一二甲等出來。
因為李又鳴并未參加殿試,是以李侍郎也在閱卷官之中,他倒是有心想将程子陽往後挪上幾個位置,可殿試彌封考生的信息,而他根本辨認不出到底哪份是程子陽的。
Advertisement
等衆閱卷官挑選出十份最優等的卷子出來,一起呈給永安帝禦覽,永安帝看完,指了其中一份道,“這份不錯,就定為狀元吧。”
衆閱卷官一瞧,心裏也滿意這份,于是又将後頭的名次定了,然後在內閣大臣的主持下撰寫名次。
第二日一早,讀卷官與內閣孫閣老一同來到
養心殿,依次拆開一甲三名試卷,向永安帝面奏一甲三名的姓名和籍貫,得知狀元竟是寒家子弟時,永安帝還覺得好奇,拿起卷子重新讀了下,又瞧了眼被定為探花的蘭泰寧,猶豫道,“要不把探花和狀元換換?”
衆人一聽頓時皺眉,當即反駁,“皇上,名次已定怎好更改,況且這程子陽的文章的确要比蘭泰寧要好一些。”比起讓蘭家再多個狀元,他們寧願是這寒家子做這狀元。
永安帝皺眉,“可若是蘭泰寧也得了狀元,蘭家就是一門雙狀元,聽着也好聽的。”見幾位閣臣并不贊同,永安帝便宣蘭泰信進宮詢問此事。
而蘭泰信看了兩人文章道,“幼弟的文章的确不如這位程狀元。”
于是狀元之争有了定論。唯一憤憤不平的李侍郎也只能強笑着恭喜蘭泰信了。自打二十多年那樁事後蘭泰信對李家便沒了好臉色,而他也及時抱對大腿,否則蘭泰信對他們李家做出什麽事來還真不好說,尤其自打去年蘭泰信以三十來歲的年紀進了內閣,他才慌了神,怕的就是蘭泰信會記恨當年之事收拾他們李家。畢竟蘭泰信如今将近四十卻未娶妻,外面有人傳蘭泰信有毛病,可到底是為了什麽,他還真擔心是因為當年他們李家之事。所以他如今四處活動,趁着尚書将要告老還鄉扳倒左侍郎,直接進內閣。
李侍郎如何擔憂,蘭泰信并不理會而且他幼弟參與殿試,他理應回避,是以與永安帝說就幾句話便退下了。
一甲定下,二甲也已經定下。永安帝便下旨召諸中式舉人進奉天殿,當場宣讀殿試結果。
程子陽和丁延曹戈照例坐了宣威侯府的馬車一同前往,丁延和曹戈希望自己名次能夠靠前些不要掉到三甲去,而程子陽也在心裏希望自己能夠中狀元。
不過他也聽說過許多中了會元卻未能中狀元的事跡,只能告誡自己要平穩心态,畢竟貧家子弟能夠中進士已經足夠引以為傲了,能中狀元固然是好,即便中不了也不怎麽可惜。
幾人到了之前殿試的宮門外,到了時辰由太監領着他們進去到了奉天殿外,按照殿試時的順序站好沒一會兒,永安帝和朝臣
們便來了。
不同上一次,程子陽他們穿了統一的進士巾服,先朝永安帝叩拜行禮,這才垂手而立等候召喚。
永安帝一聲令下,司禮監官當場拆開一甲三名的試卷授予相關官員,讓其将三人的姓名籍貫寫于黃榜之上,待永安帝蓋上寶印,黃榜也就生效了。
然後,制敕房開始寫傳胪帖子,帖子寫完畢,內閣大臣捧榜而出到奉天殿,授禮部尚書,制敕房則将帖子授予鴻胪寺傳胪。
傳胪大典開始,程子陽雙手微微發抖,寒窗苦讀十餘年為的就是這一刻,即便之前他努力告訴自己要平靜,可到了這一刻的時候他仍舊緊張的雙手顫抖。
在所有人的緊張和期待中禮部官員開始傳唱,“山東直隸清河縣人士程子陽,一甲第一名,是為狀元,賜進士及第。”
聞言,程子陽心中先是一喜,接着便按照禮儀邁出兩步叩謝皇恩、永
安帝站在高臺上瞧着程子陽樂呵呵道,“這狀元郎也長的俊俏。”左右之人并不答話,只覺他們永安帝說話越發的沒了章程。
“江西同安人士黃衛華,一甲第二名,是為榜眼,賜進士及第。”
“京城人士蘭泰寧,一甲第三名,是為探花,賜進士及第。”
接着榜眼和探花也依次出列叩拜。
叩拜完成,禮部官員又開始傳唱二甲進士和三甲同進士。不過二甲和三甲只是傳,“二甲某等幾名罷了,”就地而跪并不出列。
這也是為什麽天下讀書人努力讀書想當狀元的原因,若僅僅中了進士,可能天子都不認識你是誰,若是你往後混的不好,可能真的一輩子見不到皇上。可一甲進士,卻可以在這一日被所有人認得。更何況一甲進士能殿試後能直接授官,而二甲即便是頭名也要參加庶吉士考核,過得了便在翰林院做個沒品級的庶吉士,沒過只能自尋門道從縣令開始做起。
由此程子陽也聽到曹戈二甲七十二名與會試結果無異,丁延則上提了十多名,是以他們三人同時赴京趕考,一人中狀元,兩人中二甲進士。可以說收獲滿滿!
傳胪大典結束後便是走馬游街了,程子陽頗為可惜他的小娘子今日未來,否則也能看看他當街騎馬游街的風姿,那是多麽的美妙。
不過也幸虧遲梅寧沒跟着他來,否則這一路上發生的事定會将她吓壞不可。
這邊程子陽騎馬游街的時候,遠在清河縣的遲梅寧正興高采烈的跟李秀娥道,“娘,昨夜我夢見子陽中了狀元。”
李秀娥笑的溫和,“做夢哪做的準了,能中就好,不拘三甲還是一甲,都是咱們家的福氣。”
聞言遲梅寧笑眯眯的應了也沒反駁。程子陽這種自帶男主光環的人又怎麽可能不中狀元呢,她只要等着做狀元娘子就好了。
算着時間要想知道結果恐怕還得等個半個多月,等京城那邊有人回來就能收到程子陽的信了。
而在京城的程子陽在游街後第二日便與衆新晉進士一起參加恩榮宴了,宴席在禮部舉行,主副考官連同各房考官都會參加。
恩榮宴後程子陽等進士又赴鴻胪寺練習上表的禮儀,第二日謝恩後永安帝授予程子陽冠帶朝服,其他進士就只能得了不值錢的寶鈔了。但因為是永安帝賞賜,就算有意見……也憋着吧。
之後狀元依照舊例要率諸進士拜谒國子監,拜谒仙師廟,以此進一步堅定以儒家思想的政治理念。
這之後程子陽便寫信回去,告知遲梅寧和他娘他中了狀元之事,又将客棧的地址寫了,托這邊落地的舉人一同帶回去。
那落地的舉人痛快的接了信,畢竟程子陽中了狀元,他日說不定也有用得着人的地方,自然不會在這時候得罪了程子陽。
信送出去了,程子陽和丁延等人開始清點錢財。來之前遲梅寧直接豪氣的給他塞了三千兩銀子,這一路他省吃儉用倒是沒用去多少。如今他中了狀元勢必要在京城待上三年,三年後是外出做官還是留在京城進
六部都要慢慢盤算,眼下他是要将妻子和他娘接來京城同住的。那麽買宅子就勢在必行。
其實這也是遲梅寧給他這麽多銀兩的原因,京城居不易,吃穿花用可以省,但院子卻省不得,總不能一家老小租個院子住着。而且他娘子說了。京城的房價只會高不會低,買了絕對不吃虧。
于是程子陽便對丁延和曹戈說了他的打算,又問二人的打算。
曹戈和丁延自然也要參加庶吉士考試的,但能不能考上不一定,兩人也商量過,若是考的過便去住專門賃給官員的公用房住着,若是不過便拖家帶口看看有沒有門路去個好一些的地方做縣令。
至于他們為何不願将家小接到京城其實程子陽也能理解。曹家和丁家都是人口興旺的人家,全家舉全家之力将他們供讀出來是不容易的。但京城物價高昂,他們農家子弟是負擔不起的,與其這樣,若中了倒不如先家人分別三年,等三年之後再做打算。當然外放做縣令也有各種的麻煩,可辦法總比困難多,離了京城一些小地方總能過下去的。
對別人的家世他也不便多說,若非因為他娘子有錢,恐怕他也不能這麽說大話要買宅子。由此他覺得萬分對不起遲梅寧,這成了親嫁了人,到底還是靠着她的嫁妝過活了。
丁延和曹戈倒是羨慕,“若我們也有這麽位有本事的娘子就好了。”
可惜他們的娘子都是普通村婦,縫縫補補收拾家裏是好手,拿筆寫字是不行的,話本子讓他們操筆都不一定能寫的出來,更何況她們了。
程子陽想到他的娘子,自然高興,也相當的自豪,語氣裏滿滿的炫耀,“其實我娘子也不是那麽完美了,那一手字就軟趴趴的,她自己還頗為自豪,覺得她賣的是話本子裏頭的故事,不是字。”
遲梅寧寫話本這事還是他說漏嘴說與兩人聽的,兩人都不是多嘴之人自然不會往外說了。
三人說了會兒話各自歇下,過了兩日禮部将程子陽的官袍送來,并告知了程子陽去翰林院點卯上值的日子。程子陽算了算日子統共有半個多月的假期,這麽短時間內還要買宅子,若是想回鄉也是不能了。
雖然不能回鄉接媳婦和娘有些遺憾和擔憂,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好在來之前他找過方琦,本來他只是打算拖方琦将婆媳倆送上船即可,可臨了方琦卻道方家在國子監弄了名額讓他進去讀,等三年後直接在京城參加鄉試!
得知這消息,程子陽自然高興,非常信任的将家人拜托他代為照看。當然方琦進京必定拖家帶口倒也不必擔憂其他的了。
這日過後丁延和曹戈用功讀書為不久的館選做準備,而程子陽則拖着蘭泰寧找牙房找宅子。
對于程子陽一次能拿出來三千兩銀子,蘭泰寧是震驚的,據他所知程子陽是農家子,家境并不好,從這些日子以來程子陽的吃穿用度就能看得出來。
乍看見程子陽拿出來的銀票,蘭泰寧甚至懷疑程子陽是不是抛棄糟糠之妻被哪個大官榜下捉婿了。
聞言程子陽頗有些哭笑不得,
但還是解釋了,“這銀票其實是子陽的妻子掙得的,她與我們那邊書鋪有合作,所以有些陪嫁,來京城時她篤定我能中進士,便将銀錢給了子陽,讓子陽在京城買宅子。”
蘭泰寧驚訝,“看來弟妹對子陽頗為信任。”
說起媳婦,程子陽臉上的笑容就止不住了,“那是自然。”
蘭泰寧啧了一聲,“我倒是對弟妹有些好奇了。”
“我已托同鄉帶信回去,最多一兩個月我娘和我娘子便能進京城,自然要請蘭兄來喝酒的。”程子陽說着拖着他趕緊找院子去,若是媳婦來了還沒買好怎麽辦,還能讓媳婦和娘也跟着住客棧?那是不行的。
蘭泰寧帶他走了幾家牙房也聽他們說了幾處卻都不滿意,不是離着內城太遠就是環境不好,都被二人一一否決。
程子陽嘆息道,“總算明白為何京城居不易了。”
外城的一進小院子都要四五百兩,若非他有個有錢的媳婦恐怕連外城的都買不起了。
蘭泰寧跑的很累,索性問他,“你打算三千兩銀子都用來買院子還是買個小點的将就一下?”
這個程子陽與遲梅寧商議過,“我們家人少,買個房間多一些的一進或者二進的小院就足夠了。”
他的要求不高,蘭泰寧表示了然,一家三口就算再采買上幾個下人也就夠了。
蘭泰寧道,“你且等兩日,我給你打聽打聽。”
如此程子陽便應了下來,回客棧幫助曹戈和丁延溫習功課,順便等待蘭泰寧的消息。
過了五日,蘭泰寧來了,“院子已經找好了,離着翰林院倒是不怎麽遠,附近住的多是翰林官,環境也清靜,就是價格貴了些。”
程子陽心中一喜,連忙央蘭泰寧過去瞧瞧。
兩人坐了蘭家的馬車走了許久,終于進了一清幽的胡同時蘭泰寧才說到了。
此處是棉花胡同,裏頭住着的多是翰林院的官員,不過他們住的這院子來處蘭泰寧卻沒說,只到房主急需錢周轉便打算賣了。
蘭泰寧過去敲門,便有門房過來開門,進去一瞧程子陽便覺得好。
從外頭瞧見倒座房的時候程子陽便覺得這院子起碼兩進,進去後更印證了他的猜測,從大門進入正對着影壁,轉過影壁便到了垂花門垂花門兩側連着抄手游廊,再從垂花門而入則是庭院。而且令他驚訝的是庭院并不小,正對着的正房打眼看去就有五間房兩側還各帶一間耳房,左右各有三間廂房。別說他們一家三口住,就是再有個七八口人也能住的下了。
見他目露滿意,蘭泰寧道,“後頭還有一拍後罩房,多是放雜物或者下人居住。你再仔細瞧瞧,若是有不滿意的地方我再去找找。”
程子陽也沒急着答複,裏裏外外又看了一遍,而他越看越滿意,當即就道,“就要這了。”
雖然這座院子要花一千五百兩,可這裏地界兒好,房子又寬敞,一千五百兩委實不高了。
蘭泰寧也道,“要不是房主急着用錢,其實兩千
兩也能賣的,
對方聽聞買院子的是個狀元郎,當即就表示便宜賣也可以了。”
聽聞這話程子陽也沒多想,當即讓他約房主去衙門辦理過戶手續。
因為程子陽催促,第二日程子陽便與蘭泰寧及房主去辦理過戶手續,從此程子陽便是有房一族了。
因為還有假期,所以程子陽便才了一些工具親自去打掃院子了,因為門房如今已經有五十來歲,在這住着年歲也久了,程子陽問過他的意願後花了十兩銀子将他的賣身契讨了回來,主仆兩個忙碌了,五六日才将院子收拾出來,想到娘子他們過來許多東西都要添置,他便先撿着緊要的東西買了些,這時候也到了新狀元去報道的時候了。
程子陽作為從六品翰林院修撰,其實在京城并不起眼。畢竟京城當官的多,三年出一個狀元,是以狀元并不稀奇。從六品的小官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程子陽去上值的時候除了被贊一聲年輕有為以外也沒什麽特別的了。
程子陽上值的這日,落第的那位舉人也不負所托将程子陽的信送到了方琦手裏,方琦拆了程子陽給他的信,看到程子陽中了狀元,又從落地舉子口中得知當時的盛況,當即高興的讓人備了馬直奔清河縣去了。
等方琦到了清河縣的時候已經到了第二日,他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騎馬騎的大腿都破了,可架不住他心裏高興,即便腿上疼的厲害,他也沒想停下來,他只想将這消息盡早告知程子陽的家人。
而此時清河縣縣衙也通過朝廷邸報得知清河縣出了狀元之事,縣太爺趕緊着急手下收拾厚禮準備走一趟狀元的家。
幸好方琦撐着一口氣,緊趕慢趕終于在縣令之前到了程家,下了馬他便敲門揚聲喊道,“嬸子,弟妹,子陽中了狀元了!”
作者有話要說:我一下子更了這麽多,你們是不是該誇誇我,順便給我收一下預收文?
《俞貴妃的六零好時光》預收
勵志做一代妖妃的俞向好雄心壯志尚未達成便被人聯手弄死
一睜眼穿到吃不好穿不好的六零年代,
穿成了懦弱無能被爹娘壓榨到上吊的可憐姑娘
俞貴妃不高興了
本宮頭上撒野的人還沒出生呢
俞貴妃罵了渣爹,怼了渣娘,收拾了渣弟,
搖身一變成了村裏有名的不孝女、大潑婦
…
好吃懶做的陳豐年年過二十娶不上媳婦,
直到他聽說他娘給他定的媳婦不願意嫁他
陳豐年不滿意了,打算親自上門會會傳說中的潑婦
不想被收拾的哭爹喊娘,自此發誓一輩子遠離這潑婦,
然而最後他還是娶了這潑婦,不僅娶了還疼到了骨子裏,
人不懶了,也不饞了,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勤勞勇敢正直善良的五好青年。
陳豐年哭唧唧:救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