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洛陽驚|變(六)
這日李宸突然發現她養在鳳陽閣中的灰鹦鹉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幾句吉祥話,一時高興,便讓人帶着灰鹦鹉一起去清寧宮向武則天請安。
“福如東海!”
“壽比南山!”
平常至願意對着永昌公主說吉祥話的灰鹦鹉,破天荒地不用永昌公主逗弄,便獻寶似的在皇後殿下面前說着不要錢的吉祥話。
此情此景要是太平見了,定會十分無語。禽獸也會看人說話,反正這只所謂的小鹦在她面前就沒說話半句好話,通常都是歪着腦袋看她,那鳥樣好像是在鄙視她一樣。想要它說句好聽的,架子可大了,如果不是李宸在旁邊拿着幹果來引誘它,那是半天吐不出一句像樣的話來的。太平對此鳥早就氣得牙癢癢的,要不是看在它是自家阿妹養的份上,早該将這只大鳥送去尚食局炖湯了。
李宸笑着回頭,跟武則天說:“其實它還會說恭喜發財,今天不知為什麽不說。”說着,她伸出手來,灰鹦鹉輕車熟路地落在她的手筆上。
武則天其實也不是頭一回見灰鹦鹉,這鹦鹉會說第一句話的時候,那時候李宸才四五歲,小小的一個梳着丫髻,跑到清寧宮來讓灰鹦鹉說話給她聽。
武則天想起那時李宸歡呼着撲進她懷裏,開懷地笑着說阿娘阿娘,我的灰鹦鹉會說話了的場景,心裏頭就一陣柔軟。
轉眼之間,她都這麽大了。
武則天嘴角帶笑,問道:“這些話都是你教的?”
李宸一邊回答母親往桌面上放了幾粒幹果給灰鹦鹉,“這倒不是,我只是讓楊枝甘露她們幾人多在它跟前嘀咕幾句吉祥話,它便學會了。”
灰鹦鹉嘴裏銜着一粒幹果,歪着腦袋看了看主人身側的武則天,大概此鳥眼力非常好,知道站在主人身旁的人不是平凡人,于是将銜在嘴裏的那粒幹果放在武則天身邊,殷勤讨好之意十分明顯。
李宸見狀,忍不住笑了起來。
“阿娘,小鹦平常都可高傲了,如今竟然主動向你示好。”
武則天揚眉,伸出手去,灰鹦鹉猶豫了一下,後來居然也主動伸過鳥頭,纾尊降貴似的在武則天的手掌蹭了蹭。
武則天心中也覺得有些新鮮,也笑着拿起一粒幹果逗它,“再說句好聽的。”
灰鹦鹉這回看了她一眼,随即扭頭,不再看她。
武則天揚了揚眉,倒沒說什麽。轉頭看向李宸,只見她的小女兒彎着大眼睛望着她。
“怎麽了?”武則天問。
李宸笑:“我從未見阿娘逗弄過這些小東西,以為你并不喜歡。”
武則天笑了笑,“并不是不喜歡,是沒有時間去喜歡。”說着,她話鋒一轉,問李宸:“你最近老是往外跑,許久沒有練字了吧?”
李宸聞言,皺了皺鼻子,半真半假地跟母親埋怨:“阿娘如今都不疼愛永昌了,已經許久沒有陪永昌練字。”
李宸從小就練字,一手字已經寫得相當不錯了,後來李治為她找了個琴師之後,她有了新的消遣就開始移情別戀。她平常會跟着父親找來的琴師學琴,閑暇之時才會去練字。這兩年來李治身體不太好,時有力不從心之感,已經不像李宸小時候那樣經常陪着她練字,母親武則天的事情也越來越多,李宸已經很少在清寧宮裏練字了。而在鳳陽閣,她又不想提筆。
武則天則是笑着橫了她一眼,将她拉到跟前,滿眼的疼愛,柔聲說道:“母親又怎會不疼愛永昌?只是如今永昌也該要學着長大了。你可是大唐的公主,并沒有什麽事情是非要母親陪着才能做得好的。”
李宸撇了撇嘴,臉上神情怏怏不樂。
其實李宸心裏也明白,這幾年父親身體已經發出警告,太子阿兄的東宮在朝廷上的勢力也越來越成規模,與此同時,母親心中的權力欲望也在膨脹。這時候的武則天不可能有太多的心思來管着她,而且這幾年來,武則天對她和太平的态度一直都是寵愛信任中帶着約束,只要她和太平不添亂子,什麽都可以商量。
武則天笑着拍了拍她的小臉,又說了幾句話之後,就打發她回鳳陽閣了,因為武承嗣求見。
李宸走出清寧宮的時候看見了武承嗣,武承嗣笑着點頭哈腰:“公主,是來給皇後殿下請安嗎?”
李宸冷眼瞥了他一眼,并沒有搭理他,在一群宮女的擁簇下離去。
這時,上官婉兒出來,見到了武承嗣,臉上便露出了一個笑容:“國公爺來了,皇後殿下正等着呢。”
武承嗣臉上堆滿了笑,“某這就進去,麻煩上官才人了。”
上官婉兒笑了笑,讓女官領着武承嗣進去,她轉身面向李宸離去的方向,臉上的笑容緩緩褪去。
她從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在李宸身邊伺候,伺候了李宸将近八年。上官婉兒一向都覺得不論是李宸還是太平,她們的品性在衆多的小貴主當中,是少有的好。而她們又是當今聖人和皇後殿下所出,幾乎是被捧在整個大唐的掌心中的人,那就更是難得。
但凡是能進宮見皇後殿下的人,李宸遇見了,都不會那般冷臉相待。可李宸每次見到武家的人,幾乎都是冷着臉,并不喜歡。
即便是皇後殿下問起來,她也只會撒嬌似地說:“他們的父親從前對我的阿娘都不好,我為什麽要喜歡他們?阿娘照顧他們是顧及舊情,可我與他們從前又沒見過面,有什麽舊情?我就是不喜歡他們。”
一番話說得真假參半,反正上官婉兒覺得李宸是毫無理由地讨厭除了皇後殿下以外的所有武家人。
李宸在清寧宮見了武承嗣,心裏老大不爽,眼角眉梢都吊着閑人勿近四個字。灰鹦鹉見主人心情不好,十分有眼色地站在楊枝的肩膀上。
正在鳳陽閣裏的李妍熙見李宸冷着臉回來,愣了一下,“公主?”
這不是高高興興地離開的,怎麽就板着臉回來了?
甘露見狀,湊到李妍熙耳旁小聲說道:“公主在清寧宮見着了周國公。”
李妍熙恍然大悟狀,随即笑嘻嘻地跑去找李宸:“公主,不是說要去東宮找太子妃嗎?”
李宸:“沒心情,不去了。”
“可我聽說太子妃作了一副兩米長的畫像,準備過年的時候送給聖人和皇後殿下呢。”
李宸眼中一亮:“真的?”
李妍熙拉起李宸的手:“珍珠都沒這麽真,是大公主剛才過來跟我說的,她說她先過去看看,讓你回來之後直接去東宮找她。”
李宸聽到太平的名字,心中的郁悶才稍微褪去了一點,讓楊枝甘露幫她整理了一下衣裙頭發就去東宮了。
去到東宮的時候,太平正在和裴氏說話,太子李弘也在。
李弘的聲音帶着幾分溫文:“都說家和萬事興,太平你有時候也別太淘氣了。安陽既然被母親罰抄女則,又在宮中關了幾天,大概也知錯了。”
太平輕哼了一聲:“她知錯了就好,要是不知錯,以後我和阿妹還要跟母親告狀!”
太子哭笑不得:“你們就不怕三兄夾在你們中間左右為難?”
李宸撇了撇嘴,說:“三兄也不管管三嫂,任由她胡亂折騰,他還不怕我和阿姐被欺負呢,我和阿姐為什麽要怕他為難?”
一番話有理有據,竟然也讓李弘無法反駁。
裴氏見狀,笑着拍了拍太子的手,回頭跟李宸說道:“永昌過來了?”
李宸一直對這個阿嫂溫雅大方的阿嫂十分喜歡,笑吟吟地點頭:“我過來看阿嫂這陣子作的畫。”
李弘見狀,把空間留給這幾個姑嫂。前些日子狄仁傑接到一個彈劾蔣王李恽的折子,雖然解決了,但此事關乎皇室中人,李弘約了狄仁傑了解此事。而且父親打算下個月和母親一起去東都洛陽,他要在長安監國,也有事情前去向父親讨教。
李宸看着李弘離去的背影,心裏有些憂心。雖然母親和太子阿兄私下的時候什麽都不說,可朝堂之上兩人的分歧是越來越多,矛盾都在悄然激化。
母親前些日子跟父親提議說要修明堂,按理說太子阿兄是标準的儒家君子,應該會贊成的。誰知太子阿兄說明堂本來是怎樣的已經無從考究,到底如何設計建設也無法确定,如今劉左相尚在讨伐新羅,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原本就要花許多錢,而大唐的百姓也才從饑荒和洪澇的災害中緩過來,如今應該休養生息,不宜勞師動衆。
父親心中其實一直都想修建明堂,只是他一直提倡節儉,又覺得時候不對,因此只是想想而已。母親向來懂得讨父親的歡心,卻沒想到這次太子阿兄反駁,而父親也認為太子阿兄所言有理,将母親修建明堂的提議擱置一邊。
“永昌,不是說要去看我的畫嗎?”
裴氏的聲音讓李宸回過神來,李宸應了一聲,就跟裴氏離開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