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流産的對英作戰計劃(上)
拿破倫在确定英國就是組織反法同盟的罪魁禍手以後,就無時不刻的想要消滅這個心腹大患。他是一個野心非常大的人,一直想要征服歐洲乃至全世界,但現在卻離他的目标遙遙無期,要是沒有英國的阻撓的話想畢他早就可以将普魯士,奧地利解決掉了,然後在集中全力解決掉那頭貪婪的北極熊,最後在全面與英國開戰,到時以全歐洲之力還怕打不過小小的英國嗎?将那些虛僞的盎格魯—薩克遜人全部趕掉。但奈何那些國家都不是傻子,在英國的撺掇下,暫時放棄彼此之間的矛盾,全力和法國相抗衡,讓拿破倫惱怒不已。
為了打敗英國,将那些盎格魯—薩克遜人全部踩在腳下,拿破倫很早就開始制定渡海作戰計劃了,但奈何每次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
拿破侖的第一個入侵英國的計劃可能是最好的計劃:計劃由海軍上将特拉維裏率領由10艘軍艦組成的艦隊從土倫出發前往大西洋,和西班牙的艦隊會合,然後前往布倫集結。但是,由于1804年8月14日長期生病的拉圖什上将去世,計劃沒有實施。拿破侖自我寬慰地表示:“任何重大事件中變更總是難免的。”第一個作戰計劃流産了。
從那以後,接下來的計劃就越來越糟;也許是拿破侖忘記了兩點之間以直線為最短的定律,反而舍近求遠,而且主觀地考慮了過多的可能性。更糟的是,9月29日,他宣布第二個計劃時,委派維爾納夫接替拉圖什的職位——這可以使任何最好的計劃都最終成為泡影。因為維爾納夫絕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草包,只不過很會溜須拍馬,因此贏得了拿破倫的好感,才被拿破倫委以重任的。看來任何人都還是喜歡別人奉承自己的啊,連拿破倫這種一代天驕也不能幸免。而維爾納夫自己沒有能力不要緊,反而仗着拿破倫的寵幸對計劃指手劃腳。于是第二個作戰計劃也不能幸免的踏上了它的前輩的老路。
10月12日,維爾納夫按照拿破倫的命令,從土倫出發到加的斯收編西班牙軍艦歸他指揮;然後駛向南美和蘇裏南,登陸5,600人的部隊,然後繼續駛向馬提尼克島與從法國來的海軍少将米塞司的小艦隊會合。他沿途還要攻打一些英屬島嶼并登陸一些部隊。同時,從土倫将開出另外一支小型艦隊向南直駛非洲海岸,摧毀英國在那裏的貿易港口,最終目的是攻占南大西洋的一個名叫聖赫勒拿的熱帶小島。
“英國人将會發現自己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四處受敵,”拿破倫雄辯地論證道,“在他們全球商貿水道上的頻頻出擊将使他們感到腹背受敵、難以招架。”通過加勒比和非洲的海上掃蕩行動,他們“肯定會忘記這裏的防禦。這會很容易使他們驚慌……布倫的大軍……便可長驅直入攻占肯特”。
這毫無疑問是個大膽的計劃,按照計劃要在大西洋兩岸登陸19萬部隊。這無疑會給那些地區的人民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拿破倫至此仍然對維爾納夫的不可靠程度一無所知,而有才幹的特律古卻仍然待在布雷斯特原地不動,拿破侖盲目地對成功抱有樂觀的希望。但預想不到的事又一次發生了:10月8日拿破侖接到報告說英國人截獲了他的全套計劃。于是,整個作戰計劃宣布作廢。
随着新的一年的到來,1805年1月,維爾納夫艦隊仍然待在土倫港,躊躇不決。他對拿破倫的整個冒險計劃表示反對,并直言不諱地告訴德克裏斯他不想再在這種危險的指揮崗位上出頭露面了。可是,由于1804年10月的時候西班牙的3艘商船有兩艘被康沃利斯的英國艦隊截獲,其中一艘被擊沉,西班牙已經于1804年12月12日向英國宣戰。這兩個月中,拿破倫感到了沉重的壓力。結果,1805年1月4日,塔列朗和西班牙駐巴黎特使唐費德裏科·格拉維亞在巴黎簽訂了法國和西班牙防禦協定。西班牙派密使到巴黎向法國承諾将“盡其所有熱情”支持法國新盟友(西班牙人說到也做到了)。從此,西班牙艦隊跟随法國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對英作戰。
1月16日,拿破倫修改了整個作戰計劃:由米塞司的艦隊駛往加勒比海(實際上他已經按照第一個計劃到達那裏了),維爾納夫的土倫艦隊則運送部隊到馬提尼克島登陸進行增援,同時前去增援的還有布雷斯特和羅切伏特的艦隊和來自西班牙埃爾費羅爾的艦隊。他們的目的是對英國的殖民地進行“報複”,然後根據布倫的命令回到歐洲或是加納裏群島。
1月18日,維爾納夫終于率領由10艘運輸船和7艘三桅快帆船組成的艦隊,運載着6,000多部隊從土倫港出發了。可是,3天後,他的艦隊就返回了土倫:他的艦隊在海上遭到了風暴的襲擊,由于害怕英國人的兇猛攔截,他覺得除了逃命回來之外,別無出路。“如果當時遇到納爾遜的艦隊,”他對德克裏斯直言不諱道,“我們是絕對不可能逃脫的。”可是,當時海上并沒有一艘英國軍艦的影子。
這樣,拿破倫又廢止了1月16日的第四個計劃,以3月2日的新計劃取而代之:維爾納夫雖然還是土倫艦隊司令,但降級為副指揮官,他的老朋友岡托姆取代他成為司令指揮官。維爾納夫率艦隊前往馬提尼克,而岡托姆率領較大的布雷斯特艦隊前往埃爾費羅爾和那裏的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會合。最終目的仍然一樣,然而6月10日到7月10日之間,岡托姆要回到布倫,拿破倫将親自在那裏等候。
3月22日,正當維爾納夫準備8天後揚帆出發,變化莫測的拿破倫又推翻了自己在20天前才制定的第五個計劃:維爾納夫将不前往馬提尼克,而是直接駛向愛爾蘭然後回到布倫,而由岡托姆前往馬提尼克然後回來護送布倫的船隊。但是,這個第六次修改計劃在4月13日又進行了修改:拿破倫決定維爾納夫不僅要前往馬提尼克,而且在法國和西班牙的艦隊與米塞司和岡托姆的艦隊會合後,由維爾納夫擔任總司令,進行全面的指揮。
試想,在海軍通訊完全靠快帆船的那個年代,如此朝令夕改會導致怎樣的混亂是可想而知的:命令常常不能及時送到,即使是最好的海軍将領也會感到對巴黎的命令莫衷一是。譬如米塞司就只收到了第三道命令,他3月28日正按照命令從馬提尼克駛往法國的拉羅歇爾。兩天後,拿破倫的第五道命令,即命令他留在馬提尼克等待會合的命令,送到了馬提尼克空無一人的海港。同一日,維爾納夫出發前往西印度群島。“我走了,親愛的将軍,”維爾納夫在13日寫道,“我的命運女神在朝我微笑,因為我十分需要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