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當然這不正經的書信,半個渣都不能留。
笑娘看完後,想了想便将書信放在燈燭上燒得幹幹淨淨。然後便當此事過眼煙雲,也并無回信表示感謝世子爺一類的舉動。
笑娘覺得既然世子爺這般表示,便是決定暫時走一走好人路線。應該不至于臨時反悔,再揪了她小辮子一類的。
畢竟她的好心提醒,也讓他蕭家擺脫了謀害國儲的嫌疑。
和原著中一樣,謀害太子的事情,最後便是半和稀泥,不了了之了。
雖然元兇為二皇子,可是這位皇子卻是當今聖上最寵愛的芊惠貴婦所生。
這位芊惠貴妃其實是聖上的表妹,是老太後的嫡親侄女。萬歲爺與這位表妹是青梅竹馬,那種兩小無猜的感情,豈是旁人能及?
而芊惠貴妃又因為在二皇子年幼的時候,生病而死,萬歲痛失所愛,對二皇子也是頗多愛寵。
只是這愛寵雖多,二皇子卻并非王儲,時日久了,心內生出憤懑之情,加之又有先皇後的母族暗中支持,越發有恃無恐。
所以就算事後查出元兇,萬歲爺也不打算聲張,只是背後痛斥了二皇子的乖戾荒唐,将他遠遠打發到了風景宜人的滇西去做王爺了。
處理完王室的一地雞毛,萬歲爺也終于空閑下來,褒獎一下救助國儲的功臣了。
他那邊輕放了二兒子,大兒子卻還委屈着呢!為了體現慈父的仁愛,不可輕慢了國儲的救命恩人。
萬歲在封賞前詢問過卓将軍,關于這個校尉的品行,善于做人的卓将軍自覺褚慎乃是被他慧眼識英才一路保舉上來的,自然是算得他的嫡系,自然是大大誇贊了一番。
萬歲聽說此人武藝高強,為人忠信,且領兵有方後,朱筆一揮,擢升褚慎為禦林軍殿前副都指揮使,食四品俸祿,賞賜城東甲子胡同宅院一座。至于其他林林種種的恩賞不足一一細說。
當聖旨下達的那一天,卓将軍一早就派人給褚家送了信,還派去了懂禮的管事指點着褚家的婆子灑掃院子,又教了褚慎二人規矩,還要提早備下犒賞宮人的封包。
剛能下地的褚慎,在胡氏的攙扶下跪在鋪設的紅毯上接旨。從此褚校尉便一路扶搖,成了殿前副都指揮使。
Advertisement
一時間,軍中前來祝賀的同僚又是如流水一般,從早到晚不斷。褚慎便是半卧床榻,接受着同袍大小之情,不可厚此薄彼,叫人覺得他一朝升天,便不念舊友了。
因為萬歲賞賜了新的宅院,待得褚慎的傷養得半好時,倒沒有急着上任,而是帶着胡氏和兩個女兒去宅院逛了逛。
跟他先前買下的鬧市裏的小宅不同。這城東甲子胡同是朝中大員的聚居之地,環境清幽不說,非一般外省的官員能落腳的。
算起來,褚慎也算是這胡同裏官職最低的了。奈何他頂得是救國儲有功的名頭,是以萬歲親賞,應當應分。
只是這深宅大院可比褚家在鄉野時的還要大。從宅門到游廊,再至庭院正房,還有一個帶着亭臺樓閣的後花園子,看得胡氏眼睛發直,腳兒有些發軟。
褚慎轉了一圈,發現家裏只董婆子和寒煙兩個下人是遠遠不夠了。光是負責灑掃院子,修剪花枝兒的仆役,就要排出四五個了。
所以除了看看各處宅院需要改建增補之處外,最要緊的就是要找人牙子選買些仆役使女回來,才能将整個宅院調配起了。
胡氏雖然廚下針線都是一把好手,可是對于掌家理財,梳理仆役的事情,實在是抓得沒有頭緒。
褚慎如今也管不得庶務,雖然養傷暫時賦閑在家,可光是人情往來,就夠他應酬的了。
他也知道胡氏不擅長這些,便跟她說,笑娘也快要嫁人了,這些個庶務交給她料理正可練一練掌家的能力。晟哥兒還小,她照顧好孩子便可了。
胡氏聞聽此言,猛松了一口氣,只将宅院庫房的鑰匙一并交給了笑娘,她只管每日三餐給夫君和女兒炖煮補湯就是了。
說實在的,這一攤子事兒若是真落到個十六歲的小姑娘身上,真夠喝一壺的。
可是笑娘是吳笑笑,身為經濟公司的大老板,其實就是大小明星的總管老媽子。其實說到底,都是人事管理的那一套。
雖然笑娘對古代深宅大院的事務不通,卻好在褚宅時剛剛立府,并無什麽舊朝的元老一類的老仆盤踞作怪,她只是做好人事部的工作,選拔适合的仆役,召入府中再慢慢查看便好了。
卓将軍府上倒是推薦了幾個卓夫人用着好的老人。可是笑娘卻趁着卓紅珊小姐過來透話的功夫,只說老家有遠親要來投奔,怕是要給他們留下些位置,便婉言謝絕了卓府的好意。
如今爹爹乃禦前的指揮使,官職不大,位置卻極為重要。将來恐怕要探聽爹爹口風,側面打聽國家大事的不在少數,這時候不防範些,以後便要“千裏之堤毀于蟻穴”了。
是以別人官家府中的仆人,她不用。那些在侯門府宅裏油滑慣了,被轉了幾手出來的,她也不用。
待得人牙子帶人入府,給褚家大姑娘相看了一圈後,對于這個小姑娘的精明鎮定,也是頗有些印象。
官家的人牙可不同于市井拐賣孩童父女的人販子。那可都是帶着衙門文書,選買的奴仆都要梳理清楚出身來歷的。一般人若是這些官家人牙的手裏選買奴仆,還要看看夠不夠品階位分呢!
他們經常出入王侯之家,一來二去,褚家大小姐掌家的消息倒是漸漸傳揚開來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褚慎一路高走,連他家當初被随風撿來的看門狗看上去,血統都名貴了許多,壓根看不出曾經流落街頭的痕跡。
如今,巴結着褚家的人大有人在,哪裏還管得哪個是褚慎的親閨女,哪個又是繼女啊!
劉氏如今可是在京城裏有臉面了。
雖然兒子還未出仕,可是誰都知道,她未來的兒媳婦可是禦前副指揮使的千金。
而且為人能幹,在娘家掌管着那麽的府宅子。可見人品甚好,才得了父母的重視。劉家是褚家的姻親,兒子又是個能讀書的,以後的前程準錯不了。
一來二去,連盛軒妹妹盛妍雪的婚事都水漲船高,原先看中的,劉氏也反悔了,覺得女兒還可以再高嫁些許。
不過兒子的婚事卻要抓緊了。這些日子,劉氏可聽到不少的風傳,說是那笑娘被許多侯門夫人誇贊,直說這位姑娘的婚事定早了。
劉氏可不想煮熟的肥鴨子跑了。就算兒子還沒有省試,可是笑娘早些嫁過來,也正好伺候盛軒的起居飲食。只是到時候不準他們夫妻圓房,免得盛軒分心就是了……
這麽打定了主意,劉氏只待褚慎傷好,褚家搬遷完畢就提迎親的事情。
而等笑娘将府裏的人事梳理清楚,內院管事和外院管事職責明晰起來時,已經兩個月過去了。
爹爹褚慎的傷勢好了大半,雖然不可騎馬射箭,但是也能去宮中交接差事,熟悉下同僚部下了。
申陽郡主家倒是會選時候,眼看着胡氏清閑了下來,便邀了她帶着兩位女兒來參加茶會。
雖然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但正是梅開得正好的時候。
是以此番茶會的主題便是插梅映趣。因為恰逢外省的官員進京述職,也來了不少外省的官眷,一時間有不少臉兒生的夫人小姐。
笑娘的插花一道,在經歷了幾次茶會,又加之卓紅珊小姐的捧場,已經芳名在外。
現在看褚家的管事姑娘總算清閑出來見人了,申陽郡主便笑着邀約笑娘來插梅開局。
笑娘倒也沒有退卻,只問郡主府的廚下可有腌肉的熱湯?
等派去人問了說有後,她便邀了一盆,撇去了上面的浮油後,用漏鬥倒入花瓶裏,再命仆役端到廊下,不一會,那肉湯凝結凍在端入窩內。
笑娘便就着凝結的白油将梅枝插入進去。
她在現代便學過西式插花,而回到古代後,又受了中式插花的熏陶,倒是中西合璧,疏密有致,梅枝延展,便有種說不出的孤高韻味。
而代替花泥的凝油雪白,其中的鹽分既有封住插枝創口延緩腐敗之效,再放上幾枚扁石,又有了踏雪尋梅的意境。
申陽郡一向喜愛插花,她看了笑娘玉手調弄的這瓶,頓時喜歡得不得了,只說:“快!誰也莫跟我搶,将這瓶放在我書房的案幾上,看着就叫人心裏舒坦,我描畫累了,擡頭看一眼,倒是可以歇一歇元神。”
就在這時,一旁的蕭月柔倒是輕哼了一聲道:“不過是當年端王府的王妃用剩下的把戲,雖則意境好了些,倒也沒有什麽稀奇的。今日的賓客裏,可是卧虎藏龍,尚有高手呢,母親你可莫早早點了狀元,錯過了璞玉啊!”
申陽郡主知道自家女兒心高氣傲的性子,只笑了笑問:“哦,還有哪位是高手,何不來展示一番?”
蕭月柔指了指一直安靜坐在她身邊的一位小姑娘,道:“這位莫迎岚小姐,乃是淮山知府的侄女,也是我結交的一位小友,她的插花技藝也甚有意境呢……”
聽聞這話時,胡氏手裏的茶盞蓋子一個沒有捧住,發出咔嚓的一聲。
笑娘正坐回到胡氏身邊,伸手便将那茶蓋子接住,并将胡氏的茶盞也接了過來。
難怪胡氏失态,這位莫迎岚小姐比笑娘大了一歲,也是笑娘同父異母的姐姐。
她的父親,就是淮山莫家的二爺莫致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