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沖破羁絆的欲望之獸
1欲念:最複雜的表達方式
這是《山海經》中的最後一個主題了,也是我們民族集體潛意識深處最暗黑的欲念。
即使是最偉大的心理分析學家,面對着這由5000年之久所形成的黑色欲念也是束手無策,難以辨識。
欲念是這樣一種東西,它沖動、急切、狂妄,具有毀滅一切的秉性,有着毀滅一切的力量并主導着這種毀滅進程的行進。但它究竟是什麽,卻永遠沒人能夠說得清楚。
我們只知道,欲念具有一種排它的性質,所以它更多的時候表現為一種無以名狀的黑色烈火。
永遠也說不清楚的無名沖動,那就是它了。
又東四百裏,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
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翔。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
澤,其中多芘蠃。
——《山海經·南山經》
這裏是一座洵山,山中有一種怪物,外形像常見的羊卻沒有嘴巴,不吃東西也能活着而不死,名稱是翔。
這真是一種奇妙的物種,這怪物居然不需要從外界吸收能量,那它活着還有什麽意思?
這裏說的是生存下來的壓力,居于社會最底層的弱勢民衆的心态。
雖然是一個共同的稱呼,但卻不是一個團體,他們呈流動狀态組合,群體中的成員是不固定的,這就意味着群體并沒有共同的利益。一個人因為偶然的機會出現在街頭,恰好成為群體中的一員,可他過一會兒就要去看女朋友,所以這個群體中的任何利益,都不可能惠及他。
2瘋狂的沖動
東五百裏,曰禱過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鳥焉,其狀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鳴自號也。
Advertisement
——《山海經·南山經》
在這座禱過之山上,有一種怪鳥,白腦袋,三只腳,人的臉孔,喊叫自己的名字:“瞿如,瞿如……”
但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那只吃草的犀牛身上。說到犀牛,大家都知道,這種動物生活在非洲的草原之上,披着厚重的外衣,長着一只角,脾氣特別暴躁。但《山海經》中所提到的犀牛,卻并非那麽簡單。
本書中的犀牛,身子像水牛,頭像豬頭,蹄子好似象的蹄子,黑色皮毛,生有三只角,一只長在頭頂上,一只長在前額上,一只長在鼻子上。它生性愛吃荊棘,往往刺破嘴而口吐血沫,卻還是吃不夠。
可見,《山海經》中的犀牛,絕對是一種更為古久的原始猛獸。
原來古文化中的這只犀牛,不過是我們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性沖動而已。古人對這種沖動充滿了困惑與茫然,他們不知道是何道理,好端端的一個人,正意氣風發地向着文明人的方向進化,突然看到前面有個美女,頓時間,這老兄的智商迅速跳水,立即回歸到原始時代,比之于野獸的表現還要不堪……
為什麽會這樣呢?
性本能它就是這樣,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深處,表現為一種極端的非理性,無論如何你也擺脫不掉。最省心最省事的法子,就是把人類社會搞得盡可能複雜一些,太複雜了,這種原始沖動就湮沒于紛繁的塵嚣之中,這時候再回首我們曾有過的悲劇,就會産生一種宏大的美學效果。
沖動吧,無論有多麽地狂暴,等過去之後,就消停了。
3相互在尋找
有蟲狀如菟,胸以後者裸不見,青如猿狀。
——《山海經·大荒西經》
這裏是說有一種野獸,它的外形與常見的兔子相似,胸部以下部位全露着而又分不出來,這是因為它的皮毛青得像猿猴而把裸露的部分遮住了。
聽起來這好像是一只穿着晚禮服的兔子。
那麽它到底是什麽動物呢?
這裏說的應該是一支由清一色男性類人猿組成的探險隊,在原始森林中探險的時候,突然遭遇到一支完全是由女性原始人組成的隊伍,雙方一見,各自大大地吃了一驚。
那麽雄性類人猿,何以與雌性類人猿分開了呢?
原因大概是由于冰川世紀的到來,使得類人猿們凍得哭爹喊娘,蜷縮于岩洞之中,天寒地凍,無以為食,最後剩下來的只有身體強壯的雄性類人猿了。
而另有一些雌性類人猿結夥成群在冰雪中存活了下來,所以這兩支隊伍遲早有一天會再次相遇,因為他們一直在尋找對方。無論有多少沖突,多少苦難,人類作為一個群體,終究是不棄不離的。
4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又東五十二裏,曰放臯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蒼玉。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山海經·中山經》
這裏說的是放臯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外形像蜜蜂,長着分叉的尾巴和倒轉的舌頭,喜歡呼叫,叫文文。
文文是《山海經》中比較有人氣的一種異獸,因為它可愛,而且不吃人。
這裏說的是,人類是如何成為一種以文化為消費品兼奢侈品的動物的。
故事說,文化是人類本性中的一種追求,只要環境寬松,任由人們縱情歌唱,那麽他們的歌聲與歡呼之聲,就會與大自然的節律形成共鳴,這種共鳴最初只是形式上的,但逐漸轉向人類精神與思想的深處。現在我們經常說:觸及人類的心靈……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就是人類文明與文化的發展規律,它所需要的是一種自由的環境,任何形式的引導與壓制,最終只能是對人類文化的扼殺。
文文這種可愛的異獸雖然已經絕跡了,但在民衆的心中,渴望自由、渴望回歸大自然的呼聲,卻一日也未曾停止過。
5大酋長的隐疾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颛顼死即複蘇。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颛顼死即複蘇。
——《山海經·大荒西經》
這裏說,有一種魚的身子半邊幹枯,名叫魚婦,是颛顼死後化成的。風從北方吹來,天于是湧出大水如泉,蛇于是變化成為魚,這便是所謂的魚婦。而死去的颛顼就是趁蛇魚變化未定之機托體魚軀并重新複蘇的。
必須承認,颛顼這位老祖宗真的夠能折磨人的,他死都死出花樣了,一碰到魚婦,就立即複活。而且這裏的蛇也夠邪門的,不過就是下了一場雨,蛇竟然化為了魚,這又是個什麽原理呢?
人死是不能複生的,不管是百姓,還是帝王,死了就是死了,再活過來繼續折騰的事情,歷史上從未發生過。
所以這裏邊說的,是上古時代大酋長颛顼的一段經歷。這位可憐的大酋長因為操勞過度,但也許是縱欲過度,患上了陽痿之症,這下子可把大酋長吓壞了,于是他滿山林亂鑽,到處去看小廣告,看看有沒有妙手回春的江湖游醫,幫助他解決這個人生的大難題。大酋長的運氣好,經過他訪貧問苦,不懈努力,終于打聽到在一個有着瀑布與甘泉的美麗地方,有一戶漁家,家裏的女主人被稱為魚婦,聽說這女人有幾手絕活。
于是大酋長匆匆趕去,登門求治,魚婦說:你丫這病真是太好治了,那什麽,從今天開始你不要再想女人,馬上給老娘脫光了衣服,跳到瀑布底下去……
這管用嗎?
大酋長表示嚴重懷疑。
雖然心裏不肯相信,但為了僥幸以得萬一,大酋長還是毅然決然地脫下衣服,跳入了瀑布之中。但見激泉噴湧,天地變色,飛流直下三千尺,澆得颛顼落九天……如此一番折騰過後,颛顼心中的邪念污穢,盡被這自然之水蕩滌一空,眼見得他的身體在冷水中竟然發生了變化……很有點死蛇化為活魚的意思,他的男性功能終于恢複了。
颛顼很是感激魚婦對他的幫助,于是說:以後誰也不許再提這事,萬一老百姓們聽說了,都跑來求治,一個個到時候比我還精神,那我還怎麽管他們?
于是這段歷史就記載成了這麽個樣子。
6巫醫的指導
又北三十裏,曰牛首之山。勞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潏水,是多飛魚,其狀如鲋魚,食之已痔衕。
——《山海經·中山經》
這裏是說牛首山,也就是牛頭山的意思。山上有勞水,水中有很多飛魚,外形像常見的鲫魚,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愈痔瘡和痢疾。
這已經是《山海經》中出現的第四種飛魚了,前三種飛魚各有各的奇妙之處,但唯獨這一種,最讓人驚訝。
這種飛魚,能夠治療人的痔瘡。
那到底是誰得了痔瘡?
這裏說的是,太古時代,人類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尤其是一般的老百姓,體力勞動的強度那是相當的大,很多可憐的祖宗們工作到半夜,累得癱軟如泥,躺在老婆身邊,乖乖,抱着熱乎乎的老婆,有心無力啊。
于是大家就悄悄去找巫醫:醫生啊,你看我這個樣子……這可咋整啊?
巫醫指點說:你這種情況,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了,不就是和自己老婆親熱親熱嗎,你那麽緊張幹什麽?放松,放松,你聽醫生的話沒錯,只要放松精神,你慢慢地就會恢複活力……
不得不承認,這巫醫的醫療水平真是太高了,就算是科技發展到了今天,患者去找醫生,得到的治療方案,也是這一套。
7天大的事
又南三百二十裏,曰東始之山,上多蒼玉。泚水出焉,而東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貝,多茈魚,其狀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食之不炥。
——《山海經·東山經》
這是一樁極端怪異的記載,這裏說,在東始山上,有一條泚水,泚水河裏,有一種茈魚,這種魚跟鲫魚長得沒什麽區別,就是一個腦袋,十個身子,它散發出來的味道,就像是蘼蕪草。如果誰有幸吃了這種魚的話,那麽就不會放屁。
不會放屁是什麽意思?
是這輩子不會放屁了,還是腸胃吃出了什麽怪毛病?
天曉得。
原來原始人的“放屁”,是特指說廢話的意思。
這裏說,早在原始社會,男人們就發現了,一旦男人有什麽打算,琢磨幹點什麽的時候,女人馬上跑來,喋喋不休,表示強烈地反對。很多男人就是在這種激烈的反對之下,退縮了,歇菜了,最終一事無成,遭到了女人的唾棄。
這種事情發生得多了,終于有聰明的男人回過味來了,等他再琢磨幹點什麽事情的時候,女人又呼哧呼哧地跑了來,開始叨叨咕咕,這老兄二話不說,上前一把抱住女人:我愛你,愛你愛你愛你就是愛你……鏡頭閃過,兒童不宜。
事後,等女人從地上爬起來,摘掉沾到頭發上的草根樹皮,用那雙充滿了柔情的美目,看着男人去幹他自己的事兒,再也不唠叨了……
故事說,女人之所以愛唠叨,是因為男人沒有盡到責任的緣故。這事,恰恰是絕大多數男人刻意回避的。
從現在起,大家不要再回避了,勇敢地面對現實吧。
8上古帝王大選秀
又東十裏,曰青要之山,實維帝之密都……魁武羅司之,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鐻,其鳴如鳴玉。是山也,宜女子。
——《山海經·中山經》
青要,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小蠻腰的意思。小蠻腰必然是大都市的美麗産品,在上古時代也不例外,所以這裏又是帝王所擁有的大都市,負責管理當地政務的,是一種奇怪的神,名字叫武羅。
武羅之神,外貌是人的面孔,渾身長着豹子一樣的斑紋,細小的腰身,潔白的牙齒,而且耳朵上穿挂着金銀環,發出的聲音像玉石碰擊作響。
這位武羅,擺明了是位女市長……所以後面說,青要山最适宜女子居住。
很顯然,我們已經發現了太古時代的女兒國。
這原來說的是上古帝王大選秀。
這裏說,太古時代的統治者,為自己選了美輪美奂的神秘宮殿,宮中關着不計其數的美女,外邊有武士嚴加看管,內設女官統一管理。這些女孩子每天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心巴望着能有機會,瞧瞧男人長的是什麽模樣。
可是帝王真的很忙啊,秘宮裏那麽多的美女,就他老兄一個男人,根本忙不過來。忙不過來怎麽辦呢?帝王想,要不,咱們再大搞選秀,把更多的美女都弄到我家裏來,反正是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美女多了,我就是天下當仁不讓首屆一指的大帥哥了……
所以帝王年紀越老,越是喜歡選秀。
因為帝王需要肯定。
9最愛是八卦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山海經·大荒西經》
史學家是這樣翻譯這一段文字的:有個女子正在替月亮洗澡。帝後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這才開始給月亮洗澡。
但很有可能,史學家們翻譯錯了,連生了十二個孩子,才想起來給孩子洗澡,這女人的腦子還正常嗎?其實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說,帝王美麗的妻子常羲,生了娃娃之後又過了十二個月,身上髒得不像話,于是她決定親自去澡堂洗個澡……
那麽到底哪一種翻譯,才是符合實際的呢?
這個故事,是畫在東漢馬王堆出土的帛畫中的,畫中真的有一個女子在給月亮洗澡,無論如何,這樣美麗的故事,都足以讓人興奮。
但人們之所以興奮,恰恰是因為這個故事隐含的內核過于激發人們的原始本能。事實上,這個故事在我們民族潛意識深處的原貌,卻是民衆的八卦願望。
“八卦”,也就是北方人最為鄙夷的“扯老婆舌頭”,也就是三姑六婆最喜歡幹的嚼舌根子,說東家長,道西家短,純粹是吃飽了撐的,閑極無聊。
故事說,上古時代,民衆最喜歡的八卦,就是讨論別人是否漂亮,別人的老婆是不是能夠配得上她老公,基本上來說評價是這樣的,那誰是絕對絕對的大帥哥——可是他的老婆呢,嗯,好像差了許多,應該換一個……
這種議論多了,終于傳到了人家的老婆耳朵裏,領導老婆大為光火:娘的,你們竟敢議論我,不就是看我好欺負嗎?可你們別忘了,老公手裏的權力,得我批準了才算數……
老婆一怒,領導發憷,掀起腥風血雨無數。于是後宮幹政的歷史,由此拉開了盛大的帷幕。
10深牢大獄自由花
有壽麻之國。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壽麻。壽麻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山海經·大荒西經》
這是一段讓人民群衆看了發蒙的記載,說是有個國家叫壽麻國。南岳娶了州山的女子為妻,她的名字叫女虔。女虔生了季格,季格生了壽麻。壽麻端端正正站在太陽下不見任何影子,高聲疾呼而四面八方沒有一點回響。這裏異常炎熱,人不可以前往。一個異常炎熱的地方,一個看不到影子的地方。這個地方,應該是居于赤道的正中吧。莫非這個故事是在說,自打上古以來,我們的老祖宗就已經征服了整個世界?
這裏說的是位于南方的一個部落,在他們老大的帶領下,氣勢洶洶地殺向了州山,山下一戰,州山部落的男性原始人統統被殺光,于是南方部落興奮地向州山部落的女子們發動了進攻。
但是有一個女子,她苦苦懇求這些侵略者放過她,她不喜歡、不樂意,她想追求自由的愛情……這下子可把侵略者給惹火了,就把她丢進了牢獄中。
這個女孩子身陷囹圄,每天只能看着牢房泥地下的一株可憐植物,當這株終日見不到陽光的植物萎蔫的時候,女孩子也死去了。
這個不幸的女子的故事,就這樣流傳開了。
直到今天,當我們聽到這個“正立無景、疾呼無響”的絕望故事的時候,還不由得心生酸楚。
11混沌的秘密
又西三百五十裏,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山海經·西山經》
這裏說,天山裏住着一個神,外貌像黃色口袋,發出的精光紅如火,長着六只腳和四只翅膀,混混沌沌沒有面目,他卻知道唱歌跳舞,原本是帝江。
帝江這個混沌神,真的好可憐。據《列子》記載說,有兩個神人閑極無聊,看到帝江沒有七竅,就跑來替他開鑿七竅,結果七竅是鑿出來了,可是帝江也因此死掉了。有的人,是不能讓他開竅的。
這裏說的是,什麽樣子的人,才能夠成為領導。
首先,你不能太聰明外露,糊塗一點更讓大家放心。
其次,你必須要讓人害怕,所以壞脾氣絕對不可以沒有。
再次,你還得手腳勤快,最關鍵的是你必須壓根不懂得怎樣管理政務,以免遭到忌妒,這樣才有機會。
最後一點,你必須要喜歡飲酒作樂,在娛樂場所如魚得水。
如果你具備以上幾個特點,那麽恭喜你,你遲早有一天會時來運轉,當上領導的。但如果你缺乏或是條件不夠,最好不要琢磨這事了。
12求偶季節的歌舞
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鳥東南,其為人長頰。
——《山海經·海外南經》
在這段文字的前面,說的是一只滅蒙鳥,而羽民國在滅蒙鳥的東南面,那裏的人都長着長長的腦袋,全身生滿羽毛。另一種說法認為羽民國在比翼鳥的東南面,那裏的人都長着一副長長的臉頰。
總而言之,羽民國的國民是一堆鳥人,這是肯定的了。
說來繞去,就是說的這樣一件事,在原始社會啊,原始人比較淳樸,沒有那麽多的衣料可供選擇,所以呢,一些原始人就別出心裁,精心收集了大量的鳥羽毛,連綴起來,披在身上。
但是并沒有誰披着羽毛模仿鳥兒,從懸崖上跳下去,相反,這種美麗的羽衣,是原始人們用來求偶的。他們披着羽衣跑到女原始人面前,笨拙地兜着圈子,突然一轉身,讓自己的男性特征來一個華麗的亮相,場景倒是蠻刺激的,只是這麽個玩法,肯定不可能持久。
鳥類的羽毛可不是那麽好收集的,所以這種快樂事,也就只能成為一小部分人的福利了。
13險惡的圈套
又有成山,甘水窮焉。有季禺之國,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國,其民皆生毛羽。有卵民之國,其民皆生卵。
——《山海經·大荒南經》
這裏又有一座成山,甘水最終流到這座山。有個國家叫季禺國,他們是颛顼的子孫後代,吃黃米飯。還有個國家叫羽民國,這裏的人都長着羽毛。又有個國家叫卵民國,這裏的人都産卵而又從卵中孵化生出。
這一段故事是對羽民國鳥人的進一步肯定,讓我們确信老祖宗們确曾這麽玩過。但同時,這裏又為我們提供了幾個新的玩法。
這裏說的是上古時代的利益分配體制,當時部落裏的人過着集體的生活,同吃同住同勞動,每當完成一個大項目,都面臨着利益分配的問題,所以部落裏四大酋長當即拍板決定,這一次,利益就這麽分了:
首先,部落四大酋長拿大頭;其次,由酋長們的子女家屬分配其餘的;再次,有些老百姓也是可以給點甜頭的;最後,更多的老百姓們,再給他們一個更宏偉、更遠大的目标,讓他們繼續去奮鬥,奮鬥完了,還是這麽個分配法。
可是這麽一個分法,老百姓們樂意嗎?
答案是:樂意。
不可能吧?
這完全是可能的,因為,每逢到利益分配的時候,正是部落裏摩拳擦掌,緊張萬分的時候,這時候人們心裏的緊張有兩個:一個是怕自己得到的少了,另一個是怕別人得到的多了。而酋長們正是巧妙地利用了人們的第二種心理,不管他把利益分配給部落中的哪一個人,都會有許多人提出反對意見。
比如說大家獵到一頭鹿,酋長說:把這頭鹿給東家吧,西家肯定不樂意。那麽把這頭鹿給南邊那家吧,北邊那家肯定要玩命,所以折騰到最後,部落居民的第一種心理就已經不複存在了,剩下來的,只有第二種心理。
第二種心理就是:我得不到,也不能讓別人得到。
于是大家統統得不到,所有的利益,只好讓酋長們一家吃光了,這樣大家也就收了心。而從此後,酋長們的特權,就構建在這種極端心理之下,慢慢形成了。這種分配體制,我們是絕不陌生的。
14酋長特權的形成
有鹽長之國。有人焉鳥首,名曰鳥民。——《山海經·海內經》
又有個鹽長國,這裏的人長着鳥一樣的腦袋,稱作鳥民。很清楚的一件事情是,鹽長國的居民和羽民國的人完全不一樣。羽民國的人是人頭鳥身子,鹽長國的居民卻恰好颠倒過來,是鳥頭人身子。
可不管怎麽說,這仍然是一些鳥人,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裏是在說,雖然我們的部落是一個酋長擁有高度特權的怪地方,但是其他的部落裏,卻和我們不一樣。
其他的部落,酋長是沒有特權的,部落裏的官員們,只是一些負責具體政務的工作人員,他們既不能多吃多占,也不能狂吃海塞,民衆對酋長們擁有監督權,這種部落管理體制,明顯地優于我們。
但是,故事裏邊最後說:你不能光看着人家的部落好,而要考慮到自己的部落情況。人家的部落裏,百姓都是些有思想的人,都清楚人性的善惡,具有理性的選擇能力,可是咱們的部落……還是要堅持酋長特權制的好,酋長不搞特權,咱們的部落裏就會亂了……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15小王子的傳奇故事
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頭,驩頭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山海經·大荒北經》
在西北方的海外,黑水的北岸,有一種人長着翅膀,名叫苗民。颛顼生了驩頭,驩頭生了苗民,苗民人姓厘,吃的是肉類食物。還有一座山名叫章山。
這個故事,又是在說帝王颛顼的血統傳承,但是颛顼的家裏,這樣怪異的家譜已經有好幾份了,我們真的弄不清楚哪一份才是真的。
這個故事,說的是一位流落于民間的王子的美麗傳說。這位王子出生在馬棚裏的食槽子旁——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馴服馬,确切地說,這位王子出生在一匹馬經常出沒的灌木叢中,他被丢在地上哇哇大哭,哭就哭吧,別人才懶得管他。
此後,這位生長在灌木叢中的孩子,不知用了什麽辦法,自己艱難地長大了,他吃百家飯,穿百家樹皮(當時原始人只有樹皮穿),每天在街頭流浪,很是凄慘。正在凄慘之間,忽然之間大酋長颛顼找來了,問他:小兔崽子,你是不是生在灌木叢中的那個孩子?孩子,我就是你親爹,快點叫爸爸……
小王子詫異地眨眨眼睛,問道:你真是我親爹?那你當時怎麽抛棄了我呢?大酋長颛顼答道:你看你這話問的,你爹我不是工作繁忙嗎?再者說了,我的女朋友那麽多,誰曉得哪一個哪天會生下個娃娃?不管怎麽說,咱們父子相逢,老爹我要好好補償補償你,就讓你當個酋長吧……
于是這位小乞丐,一夜之間,就成為了部落中的酋長。部落中的人激動地奔走相告:聽說了嗎?你說人家的運氣多好,我怎麽就碰不到這種好事呢?要怪都怪我媽,他當年怎麽就不說把我給生在灌木叢裏呢……
就有好事者急忙将這件事寫成歌詞,譜成曲,跑到王宮附近載歌載舞,歌頌大酋長的豐功偉績。大酋長颛顼聽了後,激動地說:多好的群衆啊,我們怎麽能……不再多吃一點呢?
16家族的政治鬥争
有關讙頭這個怪異的國家,多半确實存在過,《山海經》中,對這個國家進行了不厭其煩的描述:
讙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山海經·海外南經》
這是《山海經·海外南經》中的描述,是說讙頭國在南面,那裏的人都是人的面孔卻有兩只翅膀,還長着鳥嘴,正在用它們的鳥嘴捕魚。另一種說法認為讙頭國在畢方鳥的東面。還有人認為讙頭國就是讙朱國。
這個讙頭國,有可能是哪位原始人老兄靠在灌木叢上的時候聽說的,所以這裏稱之為讙頭國,而不是驩頭國。
有人焉,鳥喙,有翼,方捕魚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頭。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頭。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楊是食。有驩頭之國。
——《山海經·大荒南經》
有一種人,長着鳥的嘴,生有翅膀,正在海上捕魚。在大荒當中,有個人名叫驩頭。鲧的妻子是士敬,士敬生個兒子叫炎融,炎融生了驩頭。驩頭長着人的面孔和鳥一樣的嘴,生有翅膀,吃海中的魚,憑借着翅膀行走。也把芑、苣、穋、楊樹葉做成食物吃。于是有了驩頭國。
但是在這裏,卻認為驩頭國的血統傳承,跟帝王颛顼沒有絲毫關系,相反,這個國家的國民,應該是大禹的表兄弟,是大禹的父親鲧的子孫後代。
那麽這個國家,到底在搞什麽名堂呢?
這是本書的最後一個文化精神分析案例,讓我們來把思維拼圖的空白部分填全了:太古的時代,鲧是一個部落的酋長,有個知識分子尊敬鲧的妻子,經常與其接近,這種尊敬導致的結果,是兩人有可能發生了超乎友誼程度的親密關系,事情發生在那匹馬經常出沒的灌木叢附近。此事發生之後,鲧的妻子生産了,鲧對這個孩子進行了精确的認知,堅持認為這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将孩子抛棄在荒野。但是這個孩子被鲧的政敵所帶走,從此飛黃騰達,到達了遙遠的、遙不可及的地方,後來孩子長大歸來,奪取了鲧的權杖,登上不可侵犯的酋長之位。
原來這個所謂驩頭國的由來,卻是一起典型的家族矛盾的結果。
事件的起因是這個樣子的,鲧這位老兄,在當時手裏有點小權力,手下也有許多追随者,其中有一位或是幾位比較有才氣的,無非不過是沖着月亮號叫出幾聲有節奏的怪動靜來吧。但不管怎麽說,這位太古時代的文人,因此而受到了鲧的妻子的欣賞。
這一欣賞可就麻煩了。
此後鲧的妻子,經常跑到有一匹野馬出沒的灌木叢附近,傾聽那位原始人詩人的號叫。未過多久,鲧的妻子生産了,但是鲧卻要求給孩子做個親子鑒定,以驗明孩子的血統。可是太古時代,這個親子鑒定怎麽做呢?
辦法就是,将出生的孩子連帶孩子的母親,統統趕出家門。愛誰誰,反正老子不養了。可憐的母親抱着孩子出了家門,天地之大,四野茫茫,何處是她的安身之地呢?這件事,被鲧的政敵知道了,這位政敵如果不是大禹——他原本就不是鲧的兒子,那麽就是大禹的兒子夏啓了,總之,政敵把鲧的兒子撫養大,授予他權力,讓他回來找老爹算賬。面對着和自己的相貌一般無二的骨血兒子,鲧哪兒還有心情再折騰下去,只好拱手認輸。
太古時代的權力鬥争,就是這麽一個樣子的。